吴徳基传答案_第1页
吴徳基传答案_第2页
吴徳基传答案_第3页
吴徳基传答案_第4页
吴徳基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4 吴徳基传答案 第一篇 :吴德基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 一 12 题。 吴德基传 明 宋濂 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有司举于朝,为南康丞。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数月皆周知其情伪,有所发擿,一县惊伏。德基乃更以宽化之。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县令周以中初至,召民转输至郡不得,躬至乡召 之。一民逸去,命卒笞之,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令怒,吏卒因以语动令,欲诬一乡民图贿利,获六七人下狱,扁钥甚严。德基计民无罪,自出巡狱,叱卒释之。卒以他辞解。德基槌碎狱门遣之,曰: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乃往告令,令怒,曰: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德基曰:犯使君者一匹夫尔,2 / 74 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令意惭,乃已。 入朝,擢知莱之潍州事。民畜官驴四十匹,莱守核其孳息状,与藉不合,曰:驴当岁产驹,今几岁宜得几驹,乃何少也?欲责欺罔罪而征其偿,诸县皆已勒民买驴,德基独戒民勿偿。守怒,问德基:潍不偿驴,何辞也?德基曰:民实不欺妄,乌可责其偿?国家富极海内,为吏老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守语塞。德基因画不便者数事,守不敢复言,并诸县已偿者皆罢之。山东民愿以羊牛代秋税者,官从其言。德基与民计,羊牛后有死齋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他县牛羊送陕西,民驱走二千里,皆破家,鄄以潍独完,令役千人部送邻县牛,德 基列其不可,曰:有牛家送牛,虽劳不敢怨,使人代之,脱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力争不奉命。 德基为吏,不求成名,以爱民为先,民感之,居潍二年,召还,潍民遮门抱其足泣拜, 曰:自得吾父,潍民肤无笞瘢。今舍我去,愿得只履事之,以慰我思! 德基至京师,遂 謝事归。濂为德基交甚狎,时亦致仕将归,呼德基谓曰:若愿受长者教乎?德基曰:唯,何以命之?3 / 74 廉曰:慎毋出户,绝世吏勿与交。德基至家,如廉戒,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 (选自宋学士全集,有删改)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 若:你们 B脱道中牛死 脱:逃离 C愿得只履事之 事:供奉 D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 多:称赞 10. 下列各组语句全都表现吴德基爱民的一组是( 3 分) 德基自如 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吴徳基传答案 德基独戒民勿偿 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 潍民肤无笞瘢 德基至家,如濂戒 4 / 74 A. B . C. D.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县令周以中征调乡民不成,反遭乡民斥骂,便施以刑罚,并罪及无辜,吴德基劝他不要滥用国法泄愤。 B. 在吴德基看来,百姓未隐瞒官驴的繁殖数量,而莱守强令百姓偿驴,不合情理,违背了为吏之道。 C. 县令役使千人代送邻县牛,吴德基认为其命不可从,因为牛正在送途中折损,会没有人代为赔偿。 D. 作者与吴德基关系亲密,辞去官职的时间相近,作者所言慎毋出户等,提现了对朋友的关爱。 12.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 1)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3 分) 5 / 74 ( 2)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 3 分)吴徳基传答案 ( 3)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 3 分) 13. 请用斜线( /)给下 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 6 处)( 3 分) 万夫长易俊原独恃骁勇,与麾下数十人遁入山谷保险自固郡邑患苦之江阴侯吴良承诏求寇已移檄旁县兵且集召德基计事,德基曰:易氏未有反状,奈何激之使生变乎?不若先以计致之,果反,用兵未晚也。 (选自宋濂吴德基传) 第二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及答案 (中山大学 2016 吴育林 )吴徳基传答案 中山大学 2016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及答案(吴育林) 一 简 答 题 ( 每 小 题 8 分 , 共 32分) . 1 6 / 74 1. 试 论 述 对 马 克 思 主 义 实 践 唯 物 主 义 的 理解。 . 1 2. 什 么 是 可 能 性 ? 如 何 从 哲 学 角 度 分 析 可 能 性 情况? . 1 系实际分析真理可能转化为谬误的可能性情况。 . 2 4. 什么是生产方式?怎么理解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 定因素? . 2 二 . 论 述 题 ( 两 题 中 任 选 一 题 , 18分) . 2 述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建构价值。 . 2 7 / 74 述并分析欧洲大陆理性主义关于现代科技理性的狂飙突进给人类社会发展 带 来 的 困 境 思 想 理论。 . 3 一简答题(每小题 8 分,共 32 分) 关于实践,马克思曾用人的感性存在或感性活动、人的改变世界的活动等方式来表达,并强调它是客观的、对象性的活动。根据这些,我们可以为实践下一个这样的基本定义:实践,是人类特有的、对象 性的感性活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特殊本质形式。 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8 / 74 ( 1)承认在人的世界之外存在着一个不依赖于的客观物质世界,这是人的活动和生活的前提; ( 2)人们能够认知和解读的世界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前提,在人的实践活动之外的客观世界对人而言只能是想像的、可能的、未知的世界; ( 3)世界万物的性质、功能和意义依赖于人的实践水平、需要和目的。 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 思维方式的特征: 从实体思维进入实践思维; 从客体性思维进入主体性思维; 从单向的认知模式走向全面的反映论; 从静态的直观思维进入动态的变革思维。 何从哲学角度分析可能性情况? 9 / 74 可能性是指指包含在现实事实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可从质和量两个层面对可能性进行分析。就质的角度而言,可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分析可能和不可能;二是分析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二是分析是好与坏两种相反的可能性。从量上分析可能性就是分析 可能性的大小。 系实际分析真理可能转化为谬误的可能性情况。 真理是指人们的思维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其形式则是主观的。所谓客观真理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 实践是客观的。 真理向谬误的转化有如下三种情况:一是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所特有的适用范围,超出其适用范围,真理就可能变 成了谬误;二是真理是发展的,真理必须随着客观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发展,否则真理也有可能变成谬误;三是真理是全面的,即任何真理都是一个思想理论体系,其中的每个观点、每个思想相互之间都具有逻辑的统一性,如果割10 / 74 裂其中的联系,断章取义地理解真理,真理就可能变成谬误。 4. 什么是生产方式?怎么理解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其中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因素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其一、这是人类其它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发生的基础;其二、它是把人类从动物界中提升出来的根本途径;其三、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更替;其四,它对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起制约作用。 二 题中任选一题, 18 分) 述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社会发 展中的建构价值。 一对中国现代历史意义的解释价值: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缘于救亡图强且向西方学习的需要。 11 / 74 2没有 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中国革命以及革命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现在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吴徳基传答案 二对当代大学人生健康成长发展价值: 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的国家意识形态,是具有强制 性的政治思想理论,是当代中国人生活、工作、学习和成长的既有的政治环境,每个人的生活成长都离不开特定的政治环境,只有顺应环境,适应环境,人生成长和发展才能相对顺利。在一个和平稳定的发展时代,凡是背离给定的政治环境的人,无论其是多么地聪明智,最终都将被埋没。 三对人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论价值: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论是唯物辩证法,即既用唯物的视角又用辩证的视角来分析看待各种事物和各种问题。物不仅是指看得见具体的东西,它更广泛的意义是指事物产生的各种制约因素,如环境、情势、知识背景、生理状况、阅历、家庭背景、身份地位等,人作为主体的思想意识是由这些因12 / 74 素综合决定的。孟子讲:有恒产者有恒心;管子讲:仓禀实,知礼仪,衣食足,知荣誉。俗语云:饱汉不知饥汉饿。马克思讲: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马选辩证法就是要用联系发展和矛盾的 观点去研究事物分析问题。 四对近现代社会发展的批判与建构价值: 1、批判价值:政治伦理学的根本问题是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的伦理价 值指向最根本的是社会公平。马克思主义批判的直接对象是资本及其维护资本权益的资本主义制度。 2、建构价值:对世界人类尤其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价值:一是社会制度的优越性要体现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方面;二是生产力的发 展和经济的增长必须促进社会的公平竞争正义,有促于贫富差距的消除和所有人的基本生活的保障,不仅有促于消除人的物质生活的匮乏,而且有促于消除人的精神生活的匮乏,提升人的道德自律品质;三是社会的进步最终要通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表现出来。 13 / 74 述并分析欧洲大陆理性主义关于现代科技理性的狂飙突进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困境思想理论。 大陆哲学则主要从人文主义视角对科学技术进行批判。它们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如下困境: 第一,社会与人的物化和单面化。马克思、尼采、韦伯、席美尔、卢卡奇、法兰克福学派等都对此进行了批判。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商品拜物教思想,为卢卡奇等人的物化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在马克思看来,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陷入了全面的异化,这就是社会被物化。在这个社会中,人自身的活动作为某种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东西与人相对立,人的劳动开始成为控制人的外在力量。这种情势,一方面表现为在人的面前矗立着一个商品化的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现为物的关系;另一方面表现为人的活动不再是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而是服从某种外在的力量强迫性的活动。 第二,劳动过程和活动领域的片面化、原子化。合理 化在经济领域表现为工业大机器生产和严格的劳动分工,这导致了人的主体性丧失和严重的主体间疏离。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14 / 74 成了整个生产过程中个别的零部件,每天按照机器的运转规律不断地重复着单调的、固定的动作,工人不再与自己的产品相联系,成为生产过程的局外人。长期的这种工作,使主体由于为机械系统所支配和强求,心理特性与人格相分离,工人的人格丧失了完整性。劳动者不断彼此疏离,从而使他们丧失与他人进行积极交往的能力,使人陷于孤独、冷漠和闭锁的境地。 第三,社会生活的模式化和齐一化。(标准化、形式化、程序化)这种模式化既表现为劳动过程管理过程(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如文官公务员制度),也包括对人的教育培养模式和生活状态。泯灭人的主体个性。 第四,意识形态科学技术化。人的行为、人的思想要符合技术性系统物工具系统,(把我们要做的变成他们想做的,如广告、商业炒作就做到了这一点。其实 这些东西是附载着文化消费、生活方式并与一定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追求联系在一起的)它不断地消解人们的自我批判精神,沉湎于现实舒适、奢华却有秩序的生活之中,成为现实社会制度的实际拥护者。同时,科学技术使所有的行政管治程序化,表现为强大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形式上非常公平公正)。 第三篇 :吴德基传 阅读答案( 2016 湖北高考市试题) 15 / 74 吴德基传 阅读答案( 2016 湖北高考市试题) 吴德基传 明 宋濂 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有司举于朝,为南康丞。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数月皆 周知其情伪,有所发擿,一县惊伏。德基乃更以宽化之。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县令周以中初至,召民转输至郡不得,躬至乡召之。一民逸去,命卒笞之,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令怒,吏卒因以语动令,欲诬一乡民图贿利,获六七人下狱,扁钥甚严。德基计民无罪,自出巡狱,叱卒释之。卒以他辞解。德基槌碎狱门遣之,曰: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乃往告令,令怒,曰: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德基曰: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 怒具乎?令意惭,乃已。 入朝,擢知莱之潍州事。民畜官驴四十匹,莱守核其孳息状,与藉不合,曰:驴当岁产驹,今几岁宜得几驹,乃何少也?欲责欺罔罪而征其偿,诸县皆已勒民买驴,德基独戒民勿偿。守怒,问德基:潍不偿驴,何辞也?德基曰:民实不欺妄,乌可责其偿?国家富极海内,为吏老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守语塞。德基因画不16 / 74 便者数事,守不敢复言,并诸县已偿者皆罢之。山东民愿以羊牛代秋税者,官从其言。德基与民计,羊牛后有死齋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他县牛羊送陕西,民驱走二千里,皆破家,鄄以潍 独完,令役千人部送邻县牛,德基列其不可,曰:有牛家送牛,虽劳不敢怨,使人代之,脱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力争不奉命。 德基为吏,不求成名,以爱民为先,民感之,居潍二年,召还,潍民遮门抱其足泣拜, 曰:自得吾父,潍民肤无笞瘢。今舍我去,愿得只履事之,以慰我思! 德基至京师,遂謝事归。濂为德基交甚狎,时亦致仕将归,呼德基谓曰:若愿受长者教乎?德基曰:唯,何以命之?廉曰:慎毋出户,绝世吏勿与交。德基至家,如廉戒,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 (选自宋学士全集,有删改) 1、对下列语句 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 若:你们 B脱道中牛死 脱:逃离 C愿得只履事之 事:供奉 D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 多:称赞 2、下列各组语句全都表现吴德基爱民的一组是( 3 分) 德基自如 民有诉,召使前与语 德基独戒民勿偿 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 17 / 74 潍民肤无笞瘢 德基至家,如濂戒 A. B . C.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县令周以中征调乡民不 成,反遭乡民斥骂,便施以刑罚,并罪及无辜,吴德基劝他不要滥用国法泄愤。 B. 在吴德基看来,百姓未隐瞒官驴的繁殖数量,而莱守强令百姓偿驴,不合情理,违背了为吏之道。 C. 县令役使千人代送邻县牛,吴德基认为其命不可从,因为牛正在送途中折损,会没有人代为赔偿。 D. 作者与吴德基关系亲密,辞去官职的时间相近,作者所言慎毋出户等,提现了对朋友的关爱。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 3)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 3 分) 5、请用 斜线( /)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 6 处)( 3 分) 万夫长易俊原独恃骁勇,与麾下数十人遁入山谷保险自固郡邑患苦之江阴侯吴良承诏求寇已移檄旁县兵且集召德基计事,德基曰:易氏未有反状,奈何激之使生变乎?不若18 / 74 先以计致之,果反,用兵未晚也。 (选自宋濂吴德基传) 参考答案: 1、 B 解析 此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脱:如果。 2、 C 解析 此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是说德基不在意别人的轻视。是说德基听从宋濂的劝诫。 3、 C 解析 此题考查概括归 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会没有人代为赔偿的说法过于绝对。原文中德基说谁当代偿耶?,意思是说这事的后果比较难处理,但并不是说没有人来赔偿。 4、 (1)老百姓有人拉着吴德基的衣襟,以你我相称, (吴德基 )也不责怪。 (援相尔汝、句意各 1 分 ) (2)老百姓不讲道 本文来自 (3)做官的人应当宣扬传布恩德,为老百姓解除困苦, (国家 )难道还缺少几头驴吗? (宣布少数、句意各 1 分 ) 5、与麾下数十人遁入山谷 /保险自固 /郡邑患苦之 /江阴侯吴良承诏求寇 /已移檄旁县 /兵且集 /召德基计事。 解 析 文言断句首先要通晓文意,然后再沿波探源抓标志。本题以语言内部相对完善的独立单位为主,考查对文意的把握。 19 / 74 【文言文参考译文】 吴德基,名履,是婺州兰溪人。官吏向朝廷举荐了 (他 ),(他 )被任命为南康丞。南康这个地方民风剽悍,那里的人认为南康丞是一个书生,轻视他,吴德基像往常一样。几个月后吴德基完全了解了南康的弊病, (并 )把 (它们 )揭露了出来,全县人为之震惊并且臣服 (于他 )。吴德基于是更加用宽容之政来教化他们。老百姓有申诉, (吴德基 )就让百姓上前与 (他 )诉说实情,从不加以呵斥;老百姓有人拉着吴德基的衣襟,以你我相称, (吴德基 )也不责怪。 县令周以中刚刚到任时,要征调民力转运物资到州郡而没有找到人,县令亲自到乡里征调民力。有一个人逃走了, (被抓到后, )(县令 )命令吏卒鞭打了这个人。 (遭受鞭打的这个人 )不服气,逃到了山里,并辱骂县令: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县令,凭什么这样做呢?县令发怒了,吏卒又趁机用一些话语说动县令,想诬陷那一乡的百姓图谋钱财,于是县令抓了六七个人下狱,看管得非常严厉。吴德基认为百姓没有罪过,亲自来巡察监狱,大声命令狱卒释放那几个人,狱卒用其他的借口推辞。吴德基捶破监狱的门放走了那些 人,并说:你们无罪,回去告诉你们的家人不必害怕。然后吴德基就去向县令汇报,县令大怒,说,老百姓不讲道理,当众侮辱我,你竟然释放了他们,为什么轻视我到这般地步呢?吴德基说:冒犯您的只是一个平民百姓,那些乡邻20 / 74 有什么罪过?况且法律是天子的法律,哪里能成为你个人泄愤的工具?县令感到很惭愧,这件事才算罢了。 (吴德基 )入朝为官,被提拔做莱郡的潍州知府。百姓养的官驴应该是四十头,莱郡的太守来核对毛驴的繁殖情况,与登记的不相符,说:毛驴当年就会产小毛驴,现在有几年就应该有几头小毛驴,却为什么少了呢?想 用欺瞒罔上的罪名责罚百姓并向 (他们 )征税索要赔偿。其他各县都已勒令百姓买毛驴,只有吴德基告诫百姓不要赔偿。太守发怒,问吴德基:潍州不赔偿毛驴,有什么理由?吴德基说:老百姓的确没有欺骗你,怎么可以苛责他们赔偿呢?国家在四海之内都非常富裕,做官的人应当宣扬传布恩德,为老百姓解除困苦, (国家 )难道还缺少几头驴吗?太守一时无法应答。吴德基又指出几件不便于百姓的事,太守没有敢再说什么,并且其他那些已赔偿毛驴的县也停止了这种做法。山东百姓希望用羊牛替代秋税,官府听从了百姓的意见。吴德基与百姓商量,羊牛死亡后会有 疾疫传染,不如交纳粮食便利,唯独吴德基收的是粮食。其他的县送羊牛到陕西,百姓赶着羊牛走两千里路,都耗损了家财,全郡唯有潍州得以保全。县令役使上千人替邻县送羊牛,吴德基列举不能这样做的理由,说:有牛的人家送牛,即使辛劳也不敢埋怨。如果让人替代送牛,如果路上牛死亡了,谁能为替代者补偿呢?(吴德基 )据理力争不听从安排。 21 / 74 吴德基做官,不追求威望名声,而把爱民放在首要位置,百姓感激他。在潍州两年,被朝廷召回。潍州的百姓拦在门口抱着他的脚哭泣,说:自从您来这里做官,我们这里的百姓再没有受到鞭笞。现在您要离开我 们,希望得到您的这只鞋来供奉,来慰藉我们 (对您 )的思念之情。 吴德基到了京城,就辞官归家。我与吴德基交情很深,时常玩笑,这时我也将离职回家,叫吴德基过来对他说:你愿意听长者的教导吗?吴德基说:愿意, (您 )有什么指教?我说:少出门,与世俗之人绝交,少来往。吴德基回到家,遵从我的教导,品行高尚的人赞扬他能接受他人的建议。 【断句文言文译文】 唯独 吴徳基传答案万夫长易俊原依仗自己骁勇善战,带领手下数十人逃入山谷中,占据险要位置自保,周围的乡邑担心这件事,江阴侯吴良奉诏追讨 贼寇,已将公文发布到周围的县里了,军队即将集合出发,召吴德基来商议这事,吴德基说:易俊原没有反叛的迹象,为什么要刺激他使他走向极端呢?不如先用计招他来,如果他真的反叛了, (再 )用军队讨22 / 74 伐 (他 )也不晚。 第四篇 :万夫长易俊原独恃骁勇, 阅读答案 万夫长易俊原独恃骁勇,与麾下数十人遁入山谷保险自固郡邑患苦之江阴侯吴良承诏求寇已移檄旁县兵且集召德基计事,德基曰:易氏未有反状,奈何激之使生变乎?不若先以计致之,果反,用兵未晚也。 (选自宋濂吴德基传)答案 与麾下数十人遁入山谷 /保险 自固 /郡邑患苦之 /江阴侯吴良承诏求寇 /已移檄旁县 /兵且集 /召德基计事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第五篇 :白侯之贤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白侯之贤出自明代宋濂的书白衢州,白侯指白景亮,字明甫,时任衢州路总管。白侯贤能之处体现于三点:定科繇,律己,驭吏。 三衢沈君持正,盛称其守白侯之贤。予问之曰:侯定科繇 (y o)如何?曰:豪者善避役,役多在贫人。侯察其奸,以田定赋,一州服其平。侯律己何如?曰:侯清约者,饮衢水外,一物不烦衢民。每旦徒行入府23 / 74 署,野夫不识,与争道,不问。侯驭吏何如?曰:吏抱案立左右,唯侯言是裁,不敢以意出入之。去年春,天子嘉之,衢人咸为侯荣。 予问已,顾谓二三子曰:昔予闻兰溪吴德基言若此,今持正又盛称其贤。白侯之贤信已。 选自明代宋濂 书白衢州 ,有删减。 注释 白侯:指白景亮,字明甫,时任衢州路总管。 繇( y o):徭役。 赋:税。 问:问罪,责难。 平:公平。 驭 :统帅。 善:擅长 白侯之贤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白侯之贤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顾:回头 信:的确 已:全,都 【文学常识】 宋濂( 1310 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浙江省浦江县人。元末明初文学家、史学24 / 74 家。方孝孺之师,曾任翰林,修元史,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 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 译文 白侯之贤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文章白侯之贤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出自:回头 白侯之贤信已: 证实 ;应验 2. 侯察其奸,以田定赋,一州服其平。 译文:白侯明察富豪的奸诈,根据田地的多少来定赋税,全州百姓都佩服他做事公平。 (意思符合即可 ) 括白侯之贤。 察奸明,定赋平,衢人赞之;律己 ( 清 (约 ) ) ,驭吏 ( 严 ) ,天子嘉之。 白侯之贤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古诗 词鉴赏 白侯明察富豪的奸诈,严格要求自己,得到了人们的赞扬。 【人物分析】 白侯贤能之处体现于三点:定科繇,律己,驭吏。 25 / 74 第六篇 : 2016 高考语文之文言文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总汇编(下) (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 9 题。 雪屋记 (明) 杜琼 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闻于郡国。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 ,宛然雪屋也。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夫玄冥司令,草木消歇闭塞,成冬之时。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寒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万物埋没无所见,其生意不几息乎 ?孰知生意反寓于其中也。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无疾疹之患。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圣人为屋( )居, 冀免( )二者( )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 ?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26 / 74 也欤 ?宁独是邪 ?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讵不韪欤 ?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选自金兰集,中华书局 2016 年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缙 绅 大 夫 游 与 西 山 , 必 造 其 庐焉 造:建造 B 非 独 以 其 色 之 洁 白 为 可 尚也 尚:推崇 C 今 又 济 之 以雪 济:加上 D 以 屋 名 雪 , 讵 不 韪欤 韪:正确 【答案】 A 【解析】 A 项缙绅大夫游与西山,必造其庐焉中的 造是造访的意思,根据语境代入检验。 试题分析:雪屋的主人是徐孟祥,缙绅大夫只是来拜访他的雪屋。 27 / 74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6、将文言虚词依次 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圣人为屋( )居,冀免( )二者( )患而已矣 A而 因 之 B则 为 所 C以 乎 之 D且 于 所 【答案】 C 【解析】以与而的用法作连词可以相通;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引出对象;选 C 项。以,表目的是对的。二者( )患最后一个是之,助词。前文 是说太古人有的在树上筑巢,有的在地下挖穴,这两种情况都有不利的地方,所以就造屋来居住,希望免受上面两种情况的危害。 试题分析:本题考得灵活新颖丰富,一道虚词题考了 9 个文言虚词,是本卷的最大亮点。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8 / 74 7、下列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 /穷而在下如冰雪 /冱寒之穷冬也 /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 /其不为果哉者 /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B孟祥之匿于深山 /而不为世用 /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 /及其以善及人 /而有成物之心 /其不为果哉者 /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C孟祥之匿于深山 /而不为世用 /穷而在下 /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 /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 /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 /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D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 /穷而在下 /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 /及其以善及人 /而有成物之心 /其不为果哉者 /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答案】 D 【解析】先排除了 A 项冰雪 /冱寒之穷冬也:冱寒指不见天日,主语是冰雪,是不可以断开的;再排除了 B 项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的主语是徐孟祥,句中必须断 开;最后排除 C 项而有成 /物之心是指的成就其它事物的想法,中间不能断开。 试题分析:古文断句,最基本的依据还是句子结构,一个分句一般就只一个主谓结构或动宾结构,其次才是其他一些29 / 74 辅助性的技巧和方法。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8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雪屋外覆白茅,内涂白垩,不事奢华,与古人造屋俭朴实用的特点相吻合。 B大雪遍覆山林大地,埋没万物,看似悄无声息,但其中孕育的生机能消除灾祸。 C徐孟祥志行高洁,推善及人,隐居深山而相 从问学着众,不求名利而声名远播。 D文章由屋及雪,叙写雪之寓意,以雪喻人,凸显人之品格,脉络清晰行文晓畅。 【答案】 B 【解析】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句中的生物弭灾根据对称分析,是生出万物消除灾祸的意思,消除灾祸的主语是大雪,对象错误。 试题分析:文言理解归纳题,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时和地,本文的题目是雪屋记,叙说的对象是雪屋,而能消除灾祸的只能是雪。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0 / 74 ( 1)既 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 4 分) 译文: ( 2)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3分) 译文: ( 3)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 3 分) 译文: 【答案】( 1)(房屋)已经建成,天上正好下起了雪,于是用雪屋给它命名 ( 2)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作诗来歌咏它,叫我给它31 / 74 作(一篇)记。 ( 3)在树上居住会跌落,在洞穴里居住会生病。 【解析】( 1)句中的既适雨雪遂共四个采分点;( 2)句中的缙绅之者征共三个采分点;( 3)句中的处颠雨雪病共三个采分点。这些采分点要保证翻译 到位。 试题分析:适:正好;雨是动词。缙绅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 )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借用为官员的代称。统编教材五人墓碑记中有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这是定语后置句,翻译:当魏忠贤作乱的时候,做官的人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中国之大,能有几个人呢? 之者是定语后置句的标志,本句译为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做官的人)与之类似。 征有远征、召集、征求、现象、出兵讨伐等多种意思,本句中翻译为叫或要都可以。木处而颠:住在树木上要跌下 来。土处:住在洞穴中。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 9 题。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 柳宗元 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凡仆32 / 74 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 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瞋目闭口耶? 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 。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奚师欤?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宗元白。 (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 33 / 74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行 且 求 中 以 益 己 益 : 充实 B 吾 子 无 以 韩 责我 责:指责 C 攻 其 车 , 肥 其 马 , 长 其 策 攻:加固 D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 爱:吝啬 【答案】 B 【解析】指责,是望文生义的解释,无以韩责我句,是由前文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而来,释为要求。 【评点】在今年出台的考试说明中,此题有可能变为解释题,实际上仍沿袭了以前题型,比较稳定。不过在 120个实词的备考中,此题只出现了其中的一个词 爱。当然,能解读其它实词,可谓是真正能力的体现。 7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 分) A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 B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C今 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D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答案】 B 【解析】断定其字的用法,可从语法上解决,如其实其人其礼,其字后都是名词,而其详读之34 / 74 则不然,所以选 B 项。 A、 C、 D 三项中的其字作那些那讲,代词; 是祈使语气的副词,可译作一定,同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中的其。 【评点】此题专考其字的用法,而不是多个虚词的用法,从一定程度上讲,是不难为考生的,体现命题人的胸怀的。 8把文中画 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译文: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 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也。 译文: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 【解析】第句中的乃薄世脆当也是翻译中的难点,翻译时要当心:乃,这样;薄世 ,浅薄的世人;脆,脆弱;当,担当,承担。第句中的亟谋于知道考诸古是难点,而且句子中有两处特殊句式:亟,急迫,迫切;谋 ,商量;于,跟,向;谋于,于谋;知道,懂得学问道理;考诸古,考之于古,于古考之,在古代(典籍)中考证它。 【评点】翻译虽然比以往高考减少了一句,但要把此两句35 / 74 翻译好,是比较困难的,因为里面的考查点太多。 注:若乃名者,译为像这样名称的,应该是正确的。 9请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 4 分) 【答案】不愿承担老师之名;实际才能不足以做老师;可以互相学习。 【解析】第一点在第一段中,即翻译题的第句;第二点在第二段中,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第三点在第三段中,以其 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 【评点】此题是新题,但命制得并不难,关键在于能否沉下心来认真读文章,从文中找来。 【总评】江苏省在文言文的命制取舍上,是比较大胆的,算至今已有三种文体了:人物传记、墓志铭、书信。这些均与选修课本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不无一定的关联。 不管如何地选文,扎实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功,才是王道! (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完成 10 12 题。 截冠雄鸡志 李翱 翱至零口北,有畜鸡二十二者,七其雄十五其雌,且啄且饮而又狎乎人。翱甚乐之,遂掏粟投于地而呼之。有一 雄鸡,人截其冠,貌若营群,望我而先来,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众鸡闻而曹奔于粟,既来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 36 / 74 日之暮,又二十一其群栖于楹之梁。截冠雄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而仰望焉,而旋望焉,而小鸣焉,而大鸣焉,而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而遂去焉 翱异之曰:鸡,禽于家者也,备五德者也。其一曰:见食命侣,义也。截冠雄鸡是也。彼众鸡得非幸其所呼而来耶?又奚为既来而恶所呼者而迫之耶?岂不食其利背其惠耶?岂不丧其见食命侣之一德耶?且何众栖而不使偶其群耶?或告曰:截冠雄鸡 ,客鸡也,予东里鄙夫曰陈氏之鸡焉。死其雌,而陈氏寓之于我群焉。勇且善斗,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且其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夫虽善斗且勇,亦不胜其众,而常孤游焉。然见食未尝先啄而不长鸣命焉,彼众鸡虽赖其召,既至,反逐之。昔日亦犹是焉。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 翱既闻之,惘然,感而遂伤曰:禽鸟微物也,其中亦有独禀精气,义而介焉者。客鸡义勇超乎群,群皆妒而尚不与俦焉,况在人乎哉?况在朋友乎哉?况在亲戚乎哉?况在乡党乎哉?况在朝廷乎哉?由是观天地间鬼神禽兽万物变动情状,其可以逃乎? 吾心既伤之,遂志之,将用警予,且可以作鉴于世之人。 (选自李文公集 ) 注 零口:地名。营群:予其群林。 正确的一项是 37 / 74 命其众鸡 命:指责。 旋望焉 旋:回头。 校:较量。 志之 志:记载。 【答案】 A 【解析】命:告,此处宜理解为招呼。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遂掏粟投于地而呼之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B. 鸡,禽于家者也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 而陈氏寓之于我群焉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D. 客鸡义勇超乎群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也 【答案】 A 连词,表承接。 【解析】 B. 前者表判断;后者(助)用在形容词或动词后面,或带有形容词或动词的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38 / 74 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 C. 代词,代指鸡;动词,到。(论语 阳货篇) D. 用 作介词,相当于于,表示比较,比,跟相比;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地。(庖丁解牛) 附论语 阳货篇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翻译:孔子到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先生说过,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指使。 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 才说的话,只是开个玩笑而已。 12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截冠雄鸡重义轻利和众鸡妒贤嫉能的一组是 A截冠雄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 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 B 然 见 食 未 尝 先 啄 而 不 长 鸣 命焉 是以其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 C 而 延 颈 喔 咿 , 其 声 甚 悲39 / 74 焉 彼众鸡虽赖其召,既至反逐之 D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 众鸡闻而曹奔于粟 【答案】 B A、前一句是慕侣。 C、前一句是悲伤的鸣叫,后一句是众鸡忘恩负义。 D、后一句是众鸡逐利争食。 四 .(31 分 ) (12 分 ) (1) 译文:(众鸡)拖拽(它)驱赶(它)使它出去,随后(又)争相回去啄食那些粟粒。 (2) 译文:(众鸡)又为何已经来了却一起憎恶(那只)呼叫(它们)的鸡并且逼走它呢? (3) 译文:将用(它)来警示我自己,并且可以把(它)作为世人的一面镜子。 【参考译文】李翱来到零口(地名)的北部,有人养了二十二只鸡,七只公鸡,十五只母鸡,有的啄食,有的饮水,且对人很亲近人。我很喜欢它们,于是掏 出粟米来丢到地上并呼唤它们。有一只公鸡,被人切断了鸡冠,(它)样子象这群鸡的首领,先向我走来,看见粟米便长声鸣叫,就象叫所有的鸡(来)。所有的鸡听到声音成群跑到有粟米的地方40 / 74 来,来到以后却都讨厌被切了鸡冠的公鸡并攻击它,拖拽(它)驱赶(它)使它出去,随后(又)争相回去啄食那些粟粒。天将要黑了,二十一只鸡一起栖息在堂前的木柱子上。切了鸡冠的公鸡也来到这里,就象依恋伴侣一样,准备登上木柱子休息。它仰头望着它们,它转着圈看它们,并且小声啼叫,然后大声啼叫,再伸着脖子发出喔噫的声音,它的声音甚是悲哀,后来就离开了 我觉得奇怪而感叹:鸡,是被人在家里所豢养的,(却)具备五德。首先是:见到食物呼唤伙伴,这是义。切了鸡冠的公鸡它是这样的。那些鸡难道不是得益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