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苍溪方言词语与普通话词语比较 王健(初稿) 内容摘要:苍溪方言是苍溪居民在长期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相互交流而形成的地域方言,体现了苍溪独特的地域风味和风土人情。苍溪方言的发展演变,见证了苍溪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近年来,普通话对苍溪方言的同化,尤其昭示着改革开放以来苍溪经济文化的飞跃发展,展现了盛世中华的一个角落。 关键词:苍溪方言普通话词语比较 一、苍溪方言简介 (一)苍溪的地理位置,人口与民族。 历史悠久、美丽富饶的苍溪,是川北地区著名的农业大县。她地处四川盆地北缘,大巴山南麓,嘉陵江中上游。巴山东障,剑门西横,古称“秦陇锁阴”,“蜀北屏藩”。苍溪东接南江、巴中,南抵阆中,西靠剑阁,北邻元坝1、旺苍。全县幅员2330.19平方公里,人口27万。居住着汉、回、壮、傣、藏、彝、布依等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3%2,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大家庭。 (二)历史演变过程中苍溪居民的变化与组成。 1、根据苍溪蟠龙山脚及铧厂沟出土文物考证,距今约一万至四千年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生息繁衍。西周时期,苍溪属巴国之域,西部与蜀国相连。因此,在巴蜀居民长期生活、交往的过程中,以巴国文化为基础的苍溪方言,充分吸收了蜀国文化的营养与精华,酿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巴蜀文化,使早期的苍溪方言底以丰富和发展。 2、在古代“川陕四路”3中,苍溪位于梓川路和夔州路之间,其北面就是历史上被称为“蜀北重镇”、“秦蜀咽喉”的广元,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战乱中。原著居民或逃亡,或因战争、瘟疫而失去生命,幸存者不足十之四五,甚至十之二三。战乱平息后,这里就成为主要的移民流入地之一。在无数次移民融合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由多民族、多地区移民构成的民族大家庭。历史上秦惠王灭蜀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秦移民万家之实”,这是移民入蜀的最早记载。 3、苍溪历史上大规模的移民发生在明末和清初。分别从湖北、江苏、陕西、浙江、河北、河南、甘肃、云南等省移入。苍溪人口的大部分就是这两个时期迁入繁衍的,不少现存族谱都有明确记载。这很可能就是人们所传说的“湖广填川”。 4、抗日战争时期,主要是19391944年间,沦陷区部分人口迁入内地定居。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跃进”时期,从南部、西充、岳池、武胜、广安等地迁入大量人口定居。近年来,苍溪又成了三峡库区移民迁入地之一。 注释:此处指广元市元坝区。 此处所引数据为苍溪县1997年统计数据。 “川陕四路”指北宋时期四川地区的行政区划。即:利州路、成都府路,梓州路、夔州路。 (三)苍溪方言的最终形成。 方言是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是局部地区人们的通用语言。在共同语形成之前,它可以是共同语形成的基础;在共同语形成之后,它是共同语的分支或变体。 属于北方方言区西南方言的苍溪方言,在原苍溪土著居民方言词语和外来移民方言词语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人情风味和地域特色,在苍溪经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苍溪方言词语与使用人群年龄特征的关系。(以下文中所列方言词语所用汉字以取音为主) 苍溪方言是苍溪居民在长期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局部地区居民共同语。它不仅见证了苍溪发展的历史,而且至今依然显现着苍溪境内不同地域的民风差异和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形成了苍溪独特的地理风味和风土人情。 按照历史发展的年轮追溯过去,苍溪地处“川陕四路”的梓州路和夔州路之间,属于两行政区的边缘地带。苍溪属多山地区,山峦叠起,道路崎岖。北部虽距广元、旺苍较近,却有大山阻隔,难以交往;东西两面山河纵横,难以出入;一般仅靠艰险的嘉陵江水道南下与外界相通。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诗中写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可见一般。 正是由于地理条件的局限,对外交通的艰难,苍溪先民与外界交往甚少。因此,在苍溪先民的交际用语中,方言词语的使用尤为突出。近百年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外交往的增多,普通话的推广,苍溪方言既打上了历史的烙印,又融入了时代的气息。在方言词语的使用人群上,出现了明显的年龄层次差异。现存七十岁以上的山区老人所使用的方言词语,往往不被五十岁以下年龄的人群普遍采用。例如: 我昨天黑唠扯了一个南柯子。 今年过年,我要缝一条小衣。 金关爷是木匠吃饭的本钱。 走亲戚要多拿点吃喝。 打一个窑裤要买一尺布。 乖娃娃,快快吃,吃饱了好睡闷仰仰。 上述例中的“南柯子”,是做梦的意思。这一方言词语来源于“南柯一梦”的民间传说。“黑唠”指晚上。例中的“小衣”指下装、裤子,不包括上衣。例中的“金关爷”指木工所用的斧子。例中的“拿”即送,“吃喝”指礼物。先前的苍溪人经济不富裕,走亲访友的礼物,多以食物和酒类为主,习惯上称为“吃喝”。例中的“打”即做,“窑裤”指内裤。地处贫困山区的苍溪先民很少有人穿内裤。而且“窑裤”一词的来源,很可能与古代妓院中妓女的穿着打扮有关。因为古代称妓院为“窑子”。例中“闷仰仰”指小孩睡觉。正如一首苍溪儿歌所唱:“闷仰仰,早早来,娃娃睡着好做鞋。做一双大花鞋,穿到外婆家里去,再穿回头来”。 以上所列方言词语,在现存七十岁以上的山区老人中,还多有使用。在中青年人群中,这部分方言词语已被学校教育所推广的普通话词语所同化。 (五)苍溪方言词语与苍溪境内地区经济差异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共同的交际工具。特定的语言表达特定含义,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约定俗成的。方言词语是局部地区人们使用的共同语言,具有明确的地域局限性。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它的方言词语越容易被通用的外来词语所代替,形成使用范围更广的通用语言。相反,偏僻、闭塞、经济落后的地区,对外交往少,外来人口不多,方言词语所存留的时间也就相对要长一些。 城市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与乡村相比,既是政府所在地,又是这个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其经济文化的发达程度远远优于乡村,其方言词语在同一历史时期的存留和使用频率,也自然低于乡村。在苍溪范围内,城郊区、陵江镇属于县城所在地,也是过去和现在苍溪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相反,歧坪、东溪、文昌、龙山等地,离县城较远,经济较为落后,这些地区所使用的方言词语,在县城及其附近的同一历史时期使用相对较少。例如: 歧坪人称胸前不开缝的背心为“钻儿”。 三川、五龙等地把冬天水或器物的冰冷说成“冰瓜”。 文昌、东溪人称厕所为“茅司”,称野兔为“长耳朵”,称鸟儿为“拐拐”。 这些方言词语的使用,在县城及附近是少见的。即使偶尔有人使用,也是初到县城或在乡下长大后,再进入县城居住的中老年人。 (六)苍溪方言词语与苍溪境内交通分布状况的关系。 古代苍溪,以嘉陵江水道为主,辅以东河支流,形成了南北纵横的两条重要水上交通网络。嘉陵江虽在苍溪境内河道不长,但因其北通广元,南达阆中、南充,并与万里长江相汇于重庆。水面宽阔,航运方便,是四川境内著名的长江支流。最初的苍溪县城,也就是依托繁华的嘉陵江黄金水道,在长期的经济积累和文化积淀过程中孕育而成的。 东河支流虽水面较窄,其航运能力仅次于嘉陵江。但它在苍溪境内河道分布长,流域面积广。北出旺苍,南下阆中,是苍溪东北部唯一的水上交通要道。它以便利的交通条件和重要的交通作用,孕育了百年老镇元坝4、歧坪、东溪,而使之成为近代以来苍溪东北部经济活跃、文化发达的三颗璀璨明珠。 解放后,212国道穿越苍溪,为县城及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改革开放后,苍溪交通建设进一步发展。苍溪经龙山至巴中,苍溪经东溪至旺苍两条公路干线的建成,使东溪、龙山两地分别发展成为苍溪对外交往的东、北两个大门。同时,也带动了歧坪和元坝、文昌等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在县城、元坝、歧坪、东溪等交通便利的市镇,流动人口众多,由于交际的需要,局部地区方言词语在人们的交际用语中的存活能力受到严重削弱,并逐步被使用范围更广的普通话词语所代替。与之相比较,在交通落后,对外交往不便,流动人口较少的地方,如:龙洞、黄猫、白岩、彭店等地,方言词语在人们交际用语中的使用相对较多。例如: 1、这个着刀的,跑出去就不回来。 2、我给你女儿介绍个人户。 3、有话当面说,不要说小话子。 4、今天落雨,路上光得很。 注释:此处指苍溪县元坝镇。 5、这是个啥娃件,我从来没看倒过。 例1中的“着刀的”意为该死的,这句话表现出气愤的心理。例2中的“人户”即人家,这里指对象。例3中的“说小话子”即背后不负责任地说长道短。例4中的“落雨”即下雨。例5中的“啥娃件”即什么东西。这些方言词语,在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的边远山区较为常见,而在交通较为发达的市镇,却很少听到。 (七)苍溪方言词语在地理上的分布趋势。 苍溪地形在整体上呈南北分布,因地处大巴山脚下,以多山地形为主,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约2000米,最低海拔不足500米。靠北部的三川、东溪等地,海拔较高,地面起伏大,地形复杂多变,地势陡峭,交通困难,经济落后,人口居住少,属于苍溪境内的落后地区。因此,方言词语在人们交际用语中的存活能力较强,存活时间较长,在同一历史时期的使用频率也相对较高。 靠南面的城郊、元坝、镇水等地,海拔较低,地势趋于平缓,气候较北部温和,有利于农作物的种植。并且,再往南就是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其地势更优越,经济更发达。因此,苍溪南部地区交通便利,对外交往频繁,农业生产也较为发达,人口居住多。方言词语在人们交际用语中的存活能力相对较弱,存活时间短,在同一历史时期的使用频率也相对较低。例如: 1、那个人装不住话,硬是个穿竹筒。 2、这个猪儿剐肯长。 3、事咋那多,搞都搞不赢。 4、只听人家说,各家没脑壳。 5、早上起来把铺盖弄好。 6、有些人只晓得给各家梳光光头,揭人家的短处。 例1中的“穿竹筒”指说话不保密,随意给别人亮底。例2中的“剐肯长”是长得特别快的意思。例3中的“搞都搞不赢”意为忙不过来。例4中的“各家”指自己,“没脑壳”即没有主见。例5中的“铺盖”指被子。例6中的“梳光光头”即自吹自擂。以上这些都是在北部的三川、东溪较为常见,而在南部地区的城郊等地使用及少的方言词语。 二、苍溪方言词语与普通话词语对照分析举例。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与人之间传情达意、沟通信息的桥梁和纽带。语言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变化无穷。方言词语也是如此。现根据苍溪方言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和苍溪方言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所发挥的作用,将其作大致分类描述,并与相应的普通话词语作简略的比较分析。(以下分析举例,只作大致描述,不能代表苍溪方言全部) (一)苍溪方言词语中,表示时间的词语与普通话词语比较。 请你二天到我屋里来耍。 你头回过我屋前头,为啥不到屋呢? 今天下午,你好久下班?几时回家? 你啥时上街,请帮我买个东西回来。 有的学生黑唠翻墙出校上网,但回回都被王老师捉住了。 今年冬里比往年冷多了。 例中的方言词语“二天”,不表示普通话词语中的“两天”。这一词语,与苍溪方言词语中的“二回”同意。例中的“头回”,相当于普通话词语中的“上次”,但与“头一回”所表达的意思有本质区别,后者特指第一次。例中的“好久”、“几时”与例中的“啥时”都有“什么时候”的意思,但前者表示确定的具体时间,后者不表示确定时间。例中的“黑唠”指晚上,一般指第一天天黑到第二天天亮这一个时段,这里指深夜。例中的“冬里”指冬天。 (二)苍溪方言词语中,表示方位的词语与普通话词语比较 小明的哥儿就是排在队伍挪尾的那一个。 茶杯恪在桌子高头,鞋恪在床下头。 你不要回回考试都吆鸭儿。 不要每回跑步都落在老爷后头。 以上例中“挪尾”相当于普通话词语的“后边”,在意义上包括最后,但不特指最后。例中的“高头”,相当于普通话词语的“上边”;“下头”相当于普通话词语的“下边”,两者是一对反义词。例中“吆鸭儿”相当于普通话词语的“末尾”。例中的“老爷后头”,特指队伍最后边。 (三)苍溪方言词语中,表示称谓的方言词语与普通话词语比较。 1、苍溪方言词语中表示人的名称的方言词语主要表现为对人的称呼。这种约定俗成的称呼,往往是根据人物的身份、地位、修养、从事的职业,以及被称呼人与称呼人之间的关系等内容来确定的,也有的是同姓家族内部传统所遗存下来的。如: 哪个是你们的头儿? 年轻娃儿要讲文明礼貌,千万莫要当二杆子。 管教娃儿要从小做起。不是的话,从小惹事生非,长大了就当臊棒。 当官的态度要得,就是几个差娃子不啥对劲。 我不是当官的,是跑腿的。 我们都是黑识眼,啥子都没法跟文墨先生相比。 这娃儿说话没大没小,做事不把细,简直是个白甘蔗。 这个喝酒的好厉实啊,纯属是个酒口袋。 这个饭桶,没得啥事做得称展。 娃儿,你还在耍,铁匠回来了! 他在外头打工,他屋里把家也经管得刮好。 他的女客既漂亮又能干,很会把家。 他的事业成功,有他牙牙攒的劲。 他咿呀是一个勤快、善良的农村妇女。 加强治安管理,把三只手整辍来。 以上例中的“头儿”是指一个单位,或者一个团体的主要负责人。这是苍溪方言中,根据人物身份而约定俗成的一种称呼。例中的“二杆子”与普通话词语中的“二流子”同意,与例中的“臊棒”也是近义词,常指社会生活中喜欢招惹是非,专干坏事而让人生厌的人。例中的“差娃子”旧时指衙门中当差的人,在现存苍溪方言中,与例中的“跑腿的”同意,都指普通办事人员,但感情色彩不一样。前者表达了人们对工作态度恶劣、工作能力差的单位工作人员的极端厌恶。后者却是人们较为习惯的一种说法,有时也是工作人员的一种自我谦称。例中“黑识眼”与“文墨先生”在苍溪方言词语中所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前者指目不识丁的文盲,后者指有一定文化品位的人,现在多指教师。这两个方言词语在苍溪的山区农村尤为多用。例中的“白甘蔗”,本指淡白无味的甘蔗,这里比喻没涵养的人。例中的“酒口袋”比喻酒量特别大而且经常喝酒的人。例中的“饭桶”,不指饭量大,而是比喻没有办事能力,什么事情都干不好的人。即:不能做事,只能吃饭。以上三例中的方言词语,都含贬义,都是在生气或讽刺别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不常用。例中的“铁匠”一词本指加工铁器的工人,他们能将坚硬的钢铁铸造成所需要的形状。于是,这一语言环境便选取了“铁匠”一词的引申意义,指对孩子严加管教的父母或长辈。例中的“屋里”不是指某个方位,而是苍溪方言中夫妻任意一方,在别人面前对另一方的称呼。即丈夫在别人面前称妻子为“屋里”,妻子在别人面前称丈夫为“屋里”,但夫妻两人见面时,并不相互这样称呼。例中的“女客”指老婆。例中的“牙牙”和例中的“咿呀”本为象声词,均指幼儿学说话的声音。但在苍溪方言中,“牙牙”是罗姓家族中后辈对父亲的称呼,“咿呀”是辜姓家族中后辈对母亲的称呼。例中的“三只手”指小偷,这一称呼是人们根据小偷偷东西时的行为方式来命名的。小偷偷东西时,常混入人群中,双手交叉抱在怀里,一只手在另一只胳膊的掩护下,从另一腋下伸出去偷别人衣袋里的钱。“整辍来”即严惩。 2、苍溪方言中表示事物名称的方言词语,其命名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如: 长耳朵糟蹋庄稼,常被农民整死。 农民爱用茅坑积粪水灌庄稼。 这娃儿太坏,如果不改,这样发展下去,长大会打砂罐的。 蛇皮口袋好,又有法装东西,拿起又方便。 以上例中的“长耳朵”指野兔,当野兔的耳朵竖起时,显得长而有力,农民们即根据这一特征为它命名的。例中的“茅坑”是根据事物结构特征命名的。苍溪农民养猪,常在地上挖一粪池,用于积存粪便,在粪池上面建猪圈养猪,顶部用茅草或稻草覆盖。于是称作“茅坑”,有时也指“茅厕”。例中的“砂罐”指人的头部,两者都是根据事物外部形态特征命名的。人的踝关节向外凸起,形状象一只静止的田螺。而人的头形近似于圆形陶罐。枪毙坏人一般都是用子弹击中人的头部。苍溪人俗称为“打砂罐”。例中的“蛇皮口袋”指编织袋,它是由塑料带纵横交错编织而成的,其纹理与蛇皮的纹理相似。 (四)苍溪方言词语中表示器具用品的词语与普通话词语的比较 老李的女儿嫁人陪了好多木器。 灯突然不亮了,是不是泡子坏了? 地板太脏了,我去拿条竹帮你扫一下。 学生放假的时候,都要铺盖拿回家去洗。 我口渴了,用盅盅儿给我端点水来。 例中的“木器”指家具。因苍溪山大树多,人们习惯用木材制成家具,特别是嫁妆,多以木制家具为主,故称木器。例中的“泡子”指电灯泡。例中的“条竹”指扫帚。这里指用金竹梢做成的长度很长的扫帚。例中的“铺盖”指被子,因是平铺后盖在人身上而得来的。例中的“盅盅儿指杯子,这里特指市场上用铁皮冲压外表喷漆的那种杯子。 (五)苍溪方言词语中表示身体部位的词语与普通话词语的比较 走路要把细,千万莫要碰了螺丝拐,疼的很。 这娃儿太坏,如果不改,这样发展下去,长大会打砂罐的。 人老了,牙巴也不得力了哟! 你一拳把我的胸口子打疼了。 我的喉咙杆儿好疼,是不是发炎了? 例中的“螺丝拐”指人的踝关节,例中的“砂罐”指人的头部,两者都是根据事物外部形态特征命名的。人的踝关节向外凸起,形状象一只静止的田螺。而人的头形近似于圆形陶罐。例中的“牙巴”指牙齿。例中的“胸口子”指人的胸脯,例中的“喉咙杆儿”指喉咙。以上这些都是苍溪表身体部位的方言词语区别于普通话的个别举例。 (六)苍溪方言词语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言词语与普通话词语比较。 娃儿们好心耍,不准打锤。 娃儿从小要老实,不要日白。 睡瞌睡的时候不要打搅人家。 年轻娃儿不要吃烟,因为吃烟整身体。 这个事情,他翻来覆去都乜不通。 这个事情一定要搞个名堂出来,千万不能臊皮。 小李的老汉儿告老了,请你给他亲戚说个信。 以上例中的“打锤”意义为打架。打架时人们一般都用拳击,因此,“打锤”一词也是对打架的形象描述。后来,这一词语泛指所有的打架,包括使用棍棒刀具等。例中的“日白”意义为说谎,欺骗别人。这一方言词语可能与成语“白日做梦”有关。例中的“打搅”意义为打扰。例中的“吃烟”是根据吸烟的动作行为来描述的。例中的“翻来覆去”来源于睡觉时,长时间不能入睡,意为反复。“乜”相当于普通话词语的“想”。“乜不通”即想不通。例中的“臊皮”相当于普通话词语的“丢脸”。“臊”取害羞之意,“皮”即颜面、脸皮。例中的“告老”古代指辞官还乡,在现代苍溪方言中却指老人去世。 (七)苍溪方言中的一些常见俗语。 人类的语言是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苍溪方言中的一些常见俗语,在传情达意的同时,也成为苍溪民风民俗的载体,显得生动有趣而含义深刻。例如: 1、房背上的冬瓜二面滚。(两面三道) 2、指冬瓜,骂葫芦;指筲箕,骂水瓢。(指桑骂槐) 3、听见风就是雨。(人云亦云) 4、吃杏子照着派的捏。(欺软怕硬) 5、吃螺丝要约个好伙计。(志同道合) 6、柏树底下柏秧秧,松树底下松秧秧。(有其父必有其子) 7、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后人打地洞。(同上) 8、光吹风,不下雨。(讲空话) 9、只许愿,不还愿。(说话不算数) 10、瓜儿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 1说课稿-2025年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外研版(三起)(陈琳主编)
- Unit 2 Growing Up说课稿高中英语上海新世纪版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新世纪版2007
- GBT 50869-2013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标准(2025年版)
- 2025【合同范本】瓷砖供货合同
- 2025合同风险评估需求表
- 2025年重要生态林保护管理合同
- 2025起重作业施工合同范本
- 北京vr消防考试题目及答案
- 电力营销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低空经济产业政策实施效果评估模型报告
- 香料调味培训课件模板
- 国家职业标准 -碳排放管理员
- 肿瘤患者并发症管理
- 儿童口腔诊疗行为管理学
- 十五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
- 建筑工程质量员课件
- 风机维修合同协议
- 酒类公司食品安全培训
- 汽车维护与保养作业指导书
- 安全生产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
- 2024年成都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