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我理想中的语文课堂.docx_第1页
追求我理想中的语文课堂.docx_第2页
追求我理想中的语文课堂.docx_第3页
追求我理想中的语文课堂.docx_第4页
追求我理想中的语文课堂.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追求我理想中的语文课堂-浅谈一堂好课的标准 作者: 许正思 (课堂教学评价技能与方法 广西崇左江州课堂教学评价技能与方法三班 ) 评论数/浏览数: 1 / 56 发表日期: 2010-12-20 15:53:33 语文是什么?我曾经这样干百次地问过自己。曾经以为,语文就是教学生读好课本中的一篇篇文章;曾经以为,语文就是围绕课文读读、议议、写写、练练;曾经以为,语文就是训练学生学会听、说、读、写;这是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语文的审视”中的一段话。语文是什么?或许一千个语文老师就有一千种答案;或许昨天、今天、明天的语文会有着不同的答案。这不是永恒不变,但却是我们每位语文老师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以前的我曾经认为:教师的普通话是否标准;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学设计是否结构合理等等都是我们以往评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聚焦所在。甚至于我们常常可以听到的一句评价语就是:这班学生配合的不错。如此,学生的“学”成为了教师“教”的辅助与点缀。其实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凭借多彩的语言、丰富的人文、深邃的哲思、绵延的情感,让孩子们去感受、揣摩、体验、感悟和对话交流,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今天就谈谈我对“理想的语文课堂”的诠释。 一、多彩的语言让课堂神采飞扬语文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影响着学生的感受和思考,并最终积淀成为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渐入高潮的时候,这样一个环节的处理更是让人叫绝: 师导语: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坐在那张不大的写字台前,拿出了他今天晚上要审阅的第一份文件,只见他 生:只见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遍就用笔在那一句的后面哈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 师导语:夜很静,人们早已经进入了梦乡,而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依然坐在那张不大的写字台前,只见他 生:只见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遍就用笔在那一句的后面哈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 师导语:东方发白,天将破晓,敬爱的周总理揉了揉疲惫的双眼,拿出了今晚要审阅的最后一个文件,只见他 生: 只见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遍就用笔在那一句的后面哈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 师导语:这是一个多么漫长的夜晚啊,这是一个多么就艰苦的夜晚啊,这又是一个多么平常的夜晚啊,因为在那一个夜晚,我们的总理思考着许多许多的问题(音乐响起)在老师充满激情的导语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时间在一点点的推移,看到了总理不知疲惫、伏案批阅的身影。我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心中都会不由激起对总理的最真诚的怀念,感受到那一种浓浓的氛围而潸然泪下。所以像这样一堂语文课通过鲜明、生动、准确、有力的语言以及语言所承载的内容,为学生打开了一个个广阔而深邃的人类精神世界,无疑是一堂好课。二、丰富的人文让课堂充满活力注重人文渗透的课堂教学关注的是人的教育。而这种关注,不仅仅在于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更在于学生通过学习,是否能够理解生命的价值,是否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经验和能力,以达到全面素质的提高。实践证明,闪耀着人文精神的课堂充满了活力。这是我在上口语交际教学中老师领进门的一个教学片段。师:“从幼儿园到现在,我们已经在许多老师的门下接受过教育了,其中你最尊敬的、最难忘的老师是谁?” (学生交流)师:“是啊,关心教育我们的老师让我们至今记忆犹新。可是有人说,时间如流水,能冲淡一切,谁也无法保证,几年后,十几年后,甚至几十年后,我们还能清晰地记着这些老师,记着他们的恩情。然而,让我们感动的是,中国历史上有许许多多伟人、名人都对自己的启蒙老师念念不忘,几十年后,还要去寻找、拜访,被传为佳话。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师:“读了这四个小故事,你有何感想?”现在我们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伟人、名人在自己功成名就之后,都不忘去感谢自己的启蒙老师,那是因为他们都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师:“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那些曾经关心、帮助、教育过自己的熟悉的或陌生的人说几句心里话。” 学生交流“文章不是无情物”,历来的文章都是有感而发的。这堂课通过让学生回忆老师关心教育自己的事,感受伟人的尊师故事,拨动学生心中那根尊师爱师的心弦,课堂的情感基调也被奠定,使他们真正走进了文本,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情感也有了自己新的思考,这难道不是一堂好课的标准吗?三、感悟与对话使课堂闪现智慧 感悟,是语文教学活的灵魂。学生对文本没有感悟,那么一切的文本对话,都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新课程提倡“生本”意识,于是课堂上就由教师的“一言堂”,焕然成了学生的“多言堂”,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主角,这本没有错。但随之而出现的是学生想的少,没有真正做到静心思考、认真感悟,那又怎能有效地进行对话呢?让我们来看看我的战友邱少云的教学案例。师:(深沉地说):请同学们反复诵读这段文字,想象一下,如果你在战斗现场,亲眼目睹你的战友邱少云在烈火中被活活烧死,你的心情怎样?(有几个学生举手,但教师并不急于迅速让其作答,而是耐心等待更多的小手举起,才从容地请学生作答)生:我的心如刀绞一般。师:体会一下,这是怎样的一种痛。生:如同刀在心口上绞一样难受。师:课文中指什么像刀绞一样绞着我的心?自读课文,讨论交流。生:火烧到邱少云身上,我担心他会忍不住痛而大叫起来。我的担心如刀绞一般难受。生:邱少云被大火活活地烧着,而我又不能救他,这种心情如刀绞一般。生:看着火苗在邱少云身上乱窜,我真想出手帮他熄灭身上的火,可我又不能。我的心很矛盾,又很心痛和无奈,这如同刀绞一般绞着我的心。生:我真想大声地说,这样的战友不能牺牲,我觉得心真的很痛(学生痛苦地诉说着,有几个眼里还噙满了泪花) 案例中,教师创设情境,“如果你亲眼目睹了你的战友邱少云被大火活活烧死,你的心情怎样?”使读者、作者及文中人物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学生的对话交流如同奔涌的泉水,滔滔不绝,他们心中装满了诉不完的哀痛和崇敬。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这生离死别、刻骨铭心的人间真情。让学生在这样一堂感悟与对话的课堂中有所收获,内心得到一种震撼,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四、生成让课堂充满魅力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所以课堂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这是我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片断:当学生们读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时,一个学生举手问:“老师,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刚说完,有个同学接口说:“是形容一个人老呗!”其他的同学听了,好像有不同的意见,纷纷议论起来。这时,我突然灵机一动,前两天,我让同学们写了“猜猜他是谁”描写人物外貌,同学们非常感兴趣,而且写得很成功。这次,何不用这个成语再来练习描写人物的外貌呢?于是,我没急着解释这个成语,而是引导学生:“你在生活中见过饱经风霜的人吗?怎样从外貌上看出他是一个饱经风霜的人呢?”这一问又掀起了议论高潮。学生有的说起学过的挑山工里的主人公,有的说起对门有个修车铺修车的是个老爷爷,还有的说起长期在海上捕鱼的叔叔,也有的说起每次到我家来送气的那个老爷爷话匣子一打开,犹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源源不断啊!我欣喜地对同学们说:“你们真棒,刚才的讨论就是对饱经风霜最好的诠释。你们想要把刚才说的写下来吗?”同学们兴致盎然,欣然提笔,埋头写了起来在这堂课上,如果当时老师只是一味地把“饱经风霜”的含义直白地解释给学生听,学生虽然知道了这个成语的意思,但能否深刻领悟到它的含义,进而灵活运用它呢?面对此情此景,他随机应变,巧妙地利用了动态生成资源,使一个成语成了学生练笔的好素材。这样做,不仅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保护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让学生通过听、想、说、议的过程,激发了学生观察、思考、练笔的兴趣,真正达到了“言之有物”的目的。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充分、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设计中少一些预设,多一些生成,让师生在共同探究中享受发现的快乐。所以生成让语文课堂充满着无穷的魅力。五、高效让课堂实现最优化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目标明确,过程紧凑,效果良好。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欣赏与运用能力有了最大程度地发展和提高。他们不仅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及对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今天上午聆听了王老师的一节语文课,对我触动很深。本节课时一节学完新课后的整理复习课。上课前王老师便有意识的让学生齐背刚刚学过的精彩语句,既合理的利用时间,巩固、积累了知识,又为上课创设了氛围和环境,一石二鸟。随后,明确目标,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生字、词。便直接出示生字、词。直截了当,直奔主题,省时高效。让学生选择难记的字,说说记得时候要注意什么?不同学生的发言加上老师随即的点评和强调,生字词的指导工作便无形中结束了。随后便是学生习字练习,先描红,再练写,教师巡视指正,关注后进生的情况。仅跟其下的是听写。教师读学生写,教师说词语的意思,学生写,教师说上句,学生补充。各种形式的听写,将刚刚学过的基础知识狠狠地练了一遍。随后又开展了词语积累、佳句积累、写话训练等实实在在的技能的训练和有效的指导。整堂课学生在不断的动脑,也在不断的动手。学生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 语文教学需要“舞台课”的引领和指导,更离不开这样的扎扎实实的“家常课”;“舞台课”需要探讨,“家常课”更值得研究。以实惠为标准的“家常课”似乎更应该进入我们的视野,正大光明的去研讨和展示,交流和推广,让其成为一堂好的语文课的标准。六、生动让课堂产生智慧所谓“生动”,正如贾志敏老师所说:“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用自己准确、生动、幽默、煽情的语言及高超的教学技巧,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主动求知,主动求疑,主动求异,主动求法,主动求博。一位老师在雷雨一课的教学设计中,巧妙的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在强化语言能力训练的过程中,结合进行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注重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形式,创设平等、民主、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观的参与,让学生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的景象变化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这位老师在讲授这一节课的时候,还是没有雷雨的北方的早春,学生在刚经过漫长的冬天后还不能及时想象到雷雨来时的情景。所以在教学开始阶段,就先播放雷雨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看雷雨前,雷雨中的自然界的变化,听轰隆隆的雷声和哗啦啦的雨声,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具体感受雷雨前、雷雨中自然界的景象变化。也促发形象思维活动的展开,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产生探究自然界奥妙的悬念。雷雨后的自然界是一幅非常美丽的画卷,为营造美的氛围,我让学生看图并结合想象呼吸雨后空气的感觉,使想象能力的训练和朗读的能力的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个案例中的整个课堂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笑声阵阵,动静有致,高潮迭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因言语的交锋及思想的碰撞而不时产生智慧的火花和情感的升华。这难道不是一堂好课吗?七、开放让课堂充满魅力“开放”一是指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开放;二是指教学资源的开放。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一节好的语文课绝不仅仅只局限在课堂上,框死在文本中,而应在深入领悟文本意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超越文本,超越课堂,把学生引向课外,引入广阔的生活,使学生学会广泛涉猎、大量阅读,学会关注时事、关注生活,从而积淀文化底蕴,增广知识见闻。下面是一位老师在教学新课标语文第一册操场上一课时的片段实录。我觉得,这位老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她有着开放的课堂教学思想,采用了开放的教学方式。学生看图说话后,教师先随机在黑板上出示了六个词组:师:请翻开书,读读这些词语,不认识的可以读读拼音。(学生充分读后反馈)师:会读了,咱们就来做做游戏“你演我猜”。我拿一张词语卡片,小朋友先认一认,然后用动作演一演,让老师猜猜是哪个词语。(师出示“拔河”,面向全体作猜词语的人。)(生在看见“拔河”这个词语后,纷纷做出拉绳的样子,有的向后仰着身子,有的紧咬着牙齿。最有意思的是有一组小朋友,大家一起合作徒手拔河,表演得生动极了。)师:(兴奋地)我猜出来了,是“拔河”。生:老师真厉害!(拍手表扬老师)师:我要感谢全体小朋友呢!因为大家认得准,演得像,合作得好,老师才猜得对呀!师:谁还愿意来猜词语?(指名一生上台)(师出示“踢足球”一词)(生看见词语后,教室里立即变得活跃起来,孩子们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不仅演得像,还不时发出“射门”、“好球”的经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