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文言文句内节奏划分的一点探索 新来一个见习老师,带领学生学习古文狼(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环节之一为给句子划分节奏:例1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学生的意见分为三种:(1)“后狼止/ 而前狼又至。”(2)“后狼止/ 而/ 前狼又至。”(3)“后狼止/ 而前狼/又至。”学生争论不休,见习老师匆匆肯定了第三种,但没有给出划分的理由。例2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学生意见如下:(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而两狼/之并驱如故。”(3)“而/ 两狼之/ 并驱如故。”老师反复询问,学生认为“并驱如故”组合成词不应拆开。师无奈抛出正确答案:(4)“而/ 两狼之并驱/ 如故。”学生依样作了记录,但明显惘然。课后讨论,小老师感叹,本以为这是最简单的理所当然的节奏划分,真没想到学生的问题这么多,并且让人不知该如何解答,因为自己也是凭感觉的,讲不出道理了。那么,古文句子的内部节奏到底该怎么划分呢?让我们先解决这两个例句再说。记录课堂讨论如下:例1共有三种停顿法,停顿是为了以准确的节奏朗读,请用比较夸张的节奏反复朗读,读给自己听,读给同桌听,也听听别人的朗读效果,老师范读,请找出感觉不舒服的停顿法。结果一下子集中地认为第二种停顿办法挺别扭的,应删除。再比较其余两种读法,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有学生发现语气上略有不同,第三种停顿因为在“又至”前加以停顿,恰恰强调突出了“又至”这个结果。结合课文,屠户恐惧的不正是这个结果吗?这一停顿,使文中屠夫很害怕的效果全朗读出来了,学生一下子意识到怎么停顿也不是一个小问题。例2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老师先抛出问题:根据逐字理解的原则,本句该如何理解?“两狼之并驱”句子中的“之”作何种理解?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追问“如故”即“如同老样子”,那么文章中是什么“如同老样子”呢?学生很快明白了。教师总结时说:句子中“两狼之并驱”是主语,“如故”是谓语,所以停顿应在主谓之间。很简单的小结可学生不懂,因为对语文知识的淡化使得大部分或者应该说是全部初一学生已不懂什么是主谓宾,这是一个亟待弥补的知识空白点,只是怎么补有待大家的探讨。这时有一个学生却提出一个问题:本例中,“而”后单独作了一次停顿,可上一例中,“而”的单独停顿又为什么不可以呢?反复朗读后,大家都认为上述两例处理成这样的停顿是妥当的,可一样的“而”字,为什么处理成不一样了呢?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老师试着让学生运用一种新办法,小组合作每一个小组找一组包含着“而”字的古文句子,然后试着寻找规律。在老师的指导下,整理出以下三组句子:(1)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2)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 暮而果大亡其财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在学生整理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停顿是为了朗读时更好的表情达意,在不影响对句意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停顿应当还要照顾到上下文的整体节奏。我们所讨论的“而”这个虚词,在句子中往往充当连词,朗读时可起到平衡音节的作用,读时根据需要其位置可前可后。思考:古文中常用的虚词有“之”、“于”、“其”等,试着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这条规则是否适用。一堂课下来,关于古文句子的内部停顿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唤醒,可是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并且还是一个不算年轻的语文教师,自己心中却一点儿没底,于是查找了相关的一些资料,并作了一点思考,把自己浅薄的认识写下来,以期抛砖引玉。停顿,一般指句子当中,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间歇,文章中一般有标点。而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在句内没有标点的地方做的短暂的停顿,这就是逻辑停顿。逻辑停顿的最小单位常常是一个词,这就注定了这种停顿带有比较强烈的个人倾向,并不容易众口一词,但我们又应该尽力让这样的停顿符合最大多数学生的认同,而这本身也是一种有价值的语文学习方式,因为反复的诵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方法。通过学习与思考,笔者以为逻辑停顿也有规律可循,具体收获如下:首先,要能读懂文章。古文的阅读第一步要让学生读懂,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思考在句子内部作恰当的停顿。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尝试运用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辅助解读。 “主语谓语”之间需停顿。如:士/不可以不弘毅;仁/以为己任;吾/日三省吾身;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邹忌修/八尺有余;其一/犬坐于前;禽兽之变诈/几何哉?这里“/”前后分别为句子的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停顿时应得以体现。上文中之例2,主要停顿即为主谓之间的停顿。 “动词宾语”、“动词补语”之间需停顿。如: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唐贤今人诗赋”和“于其上”分别作句子的宾语和补语);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益州之众”是“率”的宾语,“于秦川”是“出”的补语);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 修饰语与动词中心语之间有停顿,如:以刀/劈/狼首;吾与汝/毕力/平险。这里“以刀”修饰“劈”,“狼首”是“劈”的宾语;“毕力”修饰“平险”。 但古汉语中名词充当状语的情况比较常见,这时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读。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如:其一犬/坐于前,应为“其一/犬坐/于前”。 修饰语与名词中心语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更加紧密。如:醉翁之意/不在酒;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句中短语“醉翁之意”、“古仁人之心”、“危急存亡之秋”的中心词“意”、“心”、“秋(时刻)”,均为名词,短语内部均不停顿。其次,运用古汉语语法常识进行分析。 因为正确的诵读文言句子,必须要考虑到文言文表达跟现代文是有所区别的。 文言文中特殊句式很多,比较常见的有提宾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还有省略句,节奏停顿应该要体现出文言句子的句式特点。省略句的停顿要能体现省略了成分,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句中“再”、“三”的后面都省略了动词“鼓”; 状语后置句的后置状语前要单独加以停顿,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于败军之际”“ 于危难之间”同属于状语,但在句子中处于现代汉语的补语的位置,要注意区别。另外有些语句很特别与现代汉语在表意上区别很大,如:余闻之也/久。“也”用在句中表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的停顿,展示一种舒缓的语气,而在现代汉语中则应读成:余闻之/也久。与文言文的意思有较大的差距。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这些句首语助词、关联词后面就应有停顿。如“至若”、“夫”、“盖”、“若夫”、“是以”“又”、“已而”、“故”、“惟”等,诵读时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如“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夫/战,勇气也。”;“盖/以诱敌”“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已而/夕阳在山”、“故/君子有不战”;“ 然则 / 何时而乐耶”;“ 盖 / 一岁之犯死者 / 二焉”等。 、文言文中的词语大多是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大部分词语是双音节词,古文中明明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却已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如:“是/非君子之道”;“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今齐地/方千里”;“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乡邻之生/日蹙”等等。例句中的“是非”、 “于是”、“地方”、“中间”、“生日”在现代汉语中都是双音节的词,但在古汉语中却是两个单音词,一定要分开读,否则,会误解句意。 、对古代的文化礼仪等常识要有所了解。例如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古代对人物的称呼有名、字、号以及谥号、官名等不同称呼,许多文章中这些称呼夹杂出现,如果没有了解容易误读出错。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虞山”是山名,“王毅叔远”,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在不影响对句意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停顿应当还要照顾到上下文的整体节奏。特别是句中的一些虚词“之”、“于”、“而”等,可起到平衡音节的作用,读时根据需要其位置可前可后。如:小大/之狱、马之/千里;告之/于帝、征于/色,发于/声;登轼/而望之、睨之,久而/不去。这些句子的停顿,既体现了句意,也突出了其节奏。 另外,我们朗读时还会根据上下文对所需强调和突出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停顿。因为个人的理解不同,所以停顿可能会有所区别,只要不违反语法规则,不读破句应该是可以接受的,但一定要学生阐明自己作如是停顿的理由,以免出现随心所欲的毫无意义的停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涉江采芙蓉课件
- 2025年社交媒体平台文化传播与舆论引导的社交媒体游戏产业报告
- 2025年步行街改造项目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评估报告
- 涉氨制冷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城市垃圾分类公众参与度提升策略与长效机制创新实践研究
- 2025年工业企业搬迁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对策研究报告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网络安全隔离技术在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报告
- 使用软件培训课件图片
- 机械基础知识培训教学课件
- 车间安全检查培训课件
- 2026届高三地理复习策略+课件
- 烟酒行经营合作合同范本
- 施工优化:片石混凝土挡土墙施工组织设计
- 第23课 全民族抗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2024-2025学年中职高一上学期高教版
- DGJ08-81-2015 现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规程
- 《人为因素与航空法规》课件(共九章)
- 部编新课标培训课件
- 非工作时间行为协议
- 老年病人麻醉管理
- 2025年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一)答案
-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