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本地鸡发展现状与对策.doc_第1页
温州本地鸡发展现状与对策.doc_第2页
温州本地鸡发展现状与对策.doc_第3页
温州本地鸡发展现状与对策.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温州本地鸡发展现状与对策吴春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消费观念开始转变,追求健康,追求天然成为时尚。对养鸡业来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快大型肉鸡如AA鸡、埃维因鸡、罗曼鸡等在中国快速发展。商品肉鸡的生长速度提高了,但鸡肉品质却下降了,肌纤维粗糙、骨骼大、鸡味淡等已使消费者逐渐感到厌恶。随着我国加入WTO,鸡肉和鸡蛋市场将逐步放开,我国传统的快大型养鸡业将受到国外发达国家的冲击。再加上消费者口味从普通型向风味型转变,所以开发利用本地鸡品种,发展优质本地鸡生产已被我国畜牧行业所广泛认识,成为养鸡业的新趋势。本地鸡也叫本土鸡,是指在某个地区内祖先遗留下来的适合本地环境下生存,有其独特的生理特性和体态羽色以及食用风味的鸡种。相对于笼养肉鸡的生产,发展绿色本地鸡具有一定的优势。本地鸡除雏鸡阶段(04周)舍内保温育雏外,生长期和育肥期采取舍外放养的主要方式,饲养45月龄,体重达1.21.5公斤上市。本地鸡具有品味鲜美、香气浓郁、肉质细嫩等特点,蛋肉食用价值高。本地鸡产品在市场上售价比一般鸡高出12倍还是供不应求。一、温州本地鸡生产现状温州地区田园、山坡面积广阔,养鸡历史悠久,传统的土鸡品种资源丰富,像灵昆鸡、青脚麻鸡、苍南莆田鸡、泰顺黑鸡等存在已久且各具特色。温州本地鸡虽然深受市民的欢迎,但由于长期以来温州养禽业倾向于引进快大型鸡饲养,而本地鸡长期散布在农村进行原始无序的生产,致使温州本地鸡普遍存在生产性能偏低、数量少,不能适应大规模生产的现状。去年我市出栏商品鸡1159万羽,放养鸡达500多万羽,但大部分是采用外来土鸡,如岭南黄鸡、福建泰宁鸡、浙大黄鸡等。本地鸡生产仅占放养鸡的5%,缺少本地竞争力。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本地品种的认识加深,温州本地鸡生产呈上升趋势。2002年3月,灵昆镇一位张姓农民收集了200多只灵昆鸡蛋和种鸡自繁自育,到2003年3月达到纯种灵昆鸡120套,育成鸡3000羽的规模。泰顺碑排乡梨树坪村村民十几年来对当地的黑羽乌骨鸡进行选取留用,现有种鸡200多套,育成鸡4000多只。在苍南、文成、乐清等山区都有饲养本地鸡的传统,但规模均不大,每个鸡种存栏量在20004000羽左右。二、温州本地鸡生产存在的问题 1、良种体系尚待完善 本地鸡产地虽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但在种原配套上缺乏科学观念,未能建立包括祖代父母代商品代在内的良种繁育体系,表现为父母代与商品代混杂,养殖户为了一时的利益常将种用本地鸡当商品鸡出售。所以目前温州地区的本地鸡生产还是表现为小区域、小规模特色,鸡种代次偏低,难以满足集约化大规模养鸡的生产需要。2、产业化经营机制尚待构建温州地区的本地鸡生产以卖鲜活鸡为多,转化加工的少,在本地区销售多,跨区域销售少,更谈不上精细深加工。各生产经营家各自为政,自产自销,很少有区域性联合,所以市场份额少,竞争力低。3、饲养管理技术有待完善 由于受饲养管理技术、财力条件的限制,普遍存在因漏就简的生产经营现象,表现为鸡舍条件差、消毒观念差、无害化认识差、营养知识差,影响了养鸡生产的经济效益。另外本地鸡食性广,放养阶段主要以虫、草、谷等为主,配合饲料为辅;性情活波,好斗,易发生啄癖症;具有独特的发病机制和特点,相对于快大型肉鸡本地鸡饲养期长,马立克氏病发生多,呼吸道疾病少,寄生虫病多。在小规模的饲养中,问题尚未突出,一旦规模大数量多,就需要很高的管理技术。 4、宏观调控机制有待建立温州本地鸡生产起步较晚,群众生产表现出自发性和盲目性,缺乏有力的管理指导机构,缺乏宏观调控。饲养粗放,管理简单,不追求降本增效,不开展市场调研,再加上饲养量少,所以经济效益有限。 5、综合防疫措施未能落实 农村规模饲养户,由于缺乏系统而全面的技术培训,加上文化素质跟不上技术进步,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缺乏隔离、消毒、预防、治疗等综合防疫措施的全面落实。三、发展温州本地鸡生产的对策和建议 1、尽快建立良种鸡自然纯繁保护区,加快闭锁核心群建立和地方鸡原始性状调查考核,从孵化、选育、饲养管理和疫病防制等环节入手,提纯复壮,培育新的高产品系,系统科学的开发地方鸡品种资源。 2、强化大市场、大流通的观念,构建本地鸡产业化经营体系。在生产上应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注重培植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3、组织培训全面配套品种、饲料、防疫、设备等技术标准,细化管理要求,明确操作规程。不断提高本地鸡的整体水平,对品种优化、饲料配方、产品开发加以攻关,形成各自的特色,打响品牌,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发挥政府行政职能,建立宏观调控机制。政府在资金、技术方面提供帮助,逐步完善配套良种繁育体系,在建立重点良种基地的基础上,正确引导农民发展规模养鸡生产,实现规模效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