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高一语文时间:150分钟 分数:15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每题3分,共9分)经典是民族文化传承的精神源泉,而经典阅读则是传承与激活民族文化精神的关键环节。经典阅读曾经只限于少数学者,并通过相对固定的教育场所得以薪火传递。当今,我们则可以借助大众媒体的多元途径,将经典阅读推向大众。在此过程中,有两种选择:一是由学者个体阅读引导大众阅读;二是由学者个体阅读取代大众阅读。显然后者更受欢迎。这标志着传统的经典阅读与传授方式的重大变化:一是在对象上,由知识阶层转向大众群体;二是在空间上,由教育场所转向媒体空间;三是在方式上,由讲读互动转向单向传授。学者、媒体与大众群体三向合力,意味着一个新的经典传播时代经典“代读”时代的到来。经典“代读”热的兴起,是大众传媒与学者群体携手合作、一同满足大众精神需求的时代产物。以上三者在经典“代读”中融为一体,是基于以下原因:一是大众媒体的泛生活化。在当今时代,媒体内化为人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知识精英的抗边缘化。面对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与商业逻辑的残酷选择,日益趋于边缘状态的知识精英渴望走出书斋,重返文化中心舞台。三是经典崇尚的中介化。随着大众精神追求的高涨,崇尚经典成为新的时代风气,然而大众群体普遍无法自主阅读,不得不求助于学者“代读”,以获得对经典的了解和体会。央视读书时间与百家讲坛的兴替交接,自然地成为其典范性的标志。从大众传媒时代本身的发展历程与规律来看,经典“代读”之火爆或缺陷,都具有某种历史必然性。早在20世纪7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率先经历了类似的历史阶段。其中法国电视二台创办于1975年1月的毕沃读书最具典范意义。该栏目在约90分钟节目里,全是主持人、作者和读者一起自由论谈。10多年间,这个高雅节目赢得了难以想象的20%左右的收视率,被称为法国的“文学弥撒”,法国作家、学者都将在毕沃读书中亮相视为无上荣耀。西方的类似栏目,显然具有多重指向性意义,包括强化文化导向、标示思想高度、激活传播方式等意义。由此表明,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形成了优良的电视读书氛围与传统,这是由其文明发展阶段与整体国民素养决定的。 与西方相比,我国当前的经典“代读”在文化导向上无疑是一致的,但在思想高度与传播方式方面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开办于20世纪90年代,以央视读书时间为代表的一批读书栏目,一直无法摆脱收视率低迷的困扰,相继黯然落幕。而百家讲坛之以“讲坛”为名,实际上是大学课堂在媒体虚拟空间的延伸与革新。它将传播重心落在以文、史、哲为内容的文化经典上,并由此打造出易中天、于丹这样的“学术明星”。在此,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有三:一是我们为何不能在百家讲坛兴盛之际,依然坚守读书时间?二是我们为何不能选择多方互动的自由论辩,只能接受由学者单向灌输的“代读”?三是我们为何总是局限于故事性、趣味性的欣赏口味,而缺乏应有的思想锐度与精神高度?这昭示着我国经典“代读”走向更高层次、实现自我超越的紧迫性与可能性。(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1下列对全文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经典“代读”的缘起与走向。B 我国经典阅读对象及阅读内容形式的变迁。C 经典“代读”热的兴起及典范性标志。D 我国当前经典“代读”与西方相比的异同。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众精神追求的高涨及其普遍无法自主阅读是促进经典“代读”热兴起的原因之一。B 百家讲坛栏目选择由学者个体阅读引导大众阅读的传授方式将经典阅读推向大众。C 毕沃读书的成功表明西方发达国家的文明发展程度及整体国民素质水平都很高。D 我国当前经典“代读”与西方相比的差异昭示我国经典“代读”实现自我超越的紧迫性。3下列各项中,对我国当前经典“代读”火爆原因概括有错的一项是( )A 媒体内化为人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经典“代读”的火爆提供了广阔的平台。B 知识分子渴望重返文化中心舞台,为经典“代读”提供了阅读的传授者。C 大众精神追求高涨,崇尚经典成为新的时代风尚,为经典“代读”的火爆提供了广泛的接受者。D 采用“讲读”互动的方式,更符合大众的接受习惯。而“代读”的内容具有较强的故事性、趣味性,也更符合大众的欣赏口味。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共15分)春风林斤澜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得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样的名句是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这四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间,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臂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大顿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喜欢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阳光,牛尾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选自北京晚报)4(小题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作者历经飞沙走石的北国春风,“有了别样的体会”,感到北国春风不如南国春风。B 作者“好不痛快人也”的感慨,源于对北国春风和人们在春风中劳作场景的感受。C 对比是本文的主要写法,如南国春风与北国春风的对比,麦苗返青与山桃鼓苞的对比。D 作者对北国春风欲抑先扬,把自己对北国春风的体会抒写得淋漓尽致。5(6分)为什么作者起初在北方怀念江南的春风,后来却说“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请简析。6(6分)文章倒数第二段,作者对江南春天中“看不见”的春风另有一番描述。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好在哪里。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共12分)材料一:中国网络文学自1998年发轫,于今已走过二十载。中国文学的时空观念通过网络文学得到了拓展。如果说以前的写作走的多是纯文学的路子,到了新的时期,即便在穿越小说里,作家也展现出全球化的新视野,纵横驰骋于中国历史各时期的地域、文化和文明,在文学创作中也都呈现出符合大国时空观的想象力。通过这二十年的长足发展,网络文学呈现了中国人怎么想象自己,怎么想象民族国家,怎么想象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并在这三个维度上扩展得非常好。中国网络文学的成功是中国现代性的成功,为中国现代性的特色树立了主体性,这样一种中国现代性精神,也导致了在资本、传媒、文学的合力下,在各种机遇的碰撞下实现了网络文学二十年的腾飞式发展。 (摘编自中国网络文学的成长与烦恼,2018年4月19日解放日报)材料二:在梳理网络文学二十年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它的爆发期在2000年到2015年。2015年后虽然有很多很好的作品出现,但是上升有点乏力,而且出现了学界所概括的网络文学模式化、同质化、循环化现象。网络小说要吸引读者,常采用一些基本的故事套路。受商业化的驱动,网络小说需要快速更新,借用套路,是难度最小的写法,导致许多部小说好像是一部小说,跟风、同质化倾向严重。但是即便是借用同样套路的作品也有高下之分,决定作品质量的不仅是故事模式,还有语言表达能力、对故事结构的把控力、对生活的洞察力、故事中人情事理的合理性、类型领域的开拓性、细节深处的表现力等。在这些方面,网络文学需要向传统文学学习,网络作家需要拓展阅读视野,深入生活,适当沉潜,提高修养,超越商业化的局限,提升作品的艺术境界。 (摘编自网络文学何以有效对接文学传统,2017年12月11日光明日报)材料三:网络文学的兴起很大程度源自对读者群体多样化阅读需求的捕捉和满足。但是,敏锐捕捉并不代表一味迎合,对创作者而言,既不能落入“写书人抄不算抄”的自我欺骗,也不能被点击量、更新频率甚至作品字数等牵着鼻子走。网络文学行业的发展不排斥商业逻辑,但并不意味就要屈从盲从。那些披着商业运营外衣,唯点击率至上,将“流水作业”代替原创,夹杂色情、暴力、媚俗等“精神鸦片”的行为,只能是自我陶醉的泡沫,泡沫消散,未来将难以为继。今年6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网络文学出版服务单位社会效益评估试行办法,通过客观指标和量化标准对网络文学进行社会效益考核。有了指挥棒,还需自念紧箍咒。对于网络文学创作者而言,理应在行业飞速发展的大潮中少一些浮躁逐利、多一些伏案定力,转变唯点击量、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观念,回归对所处时代和生活本身的关注。唯有如此,网络文学才能在量的高原上继续打造质的高峰,让更多作品走进人心。 (摘编自莫让网络文学被资本绑架,2017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和材料二立足于网络文学的发展,都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网络文学的创作既有新时代的特色同时也存在模式化、同质化、循环化的现象。B材料一分析了近二十年网络文学的艺术特点,肯定了网络文学的成功是中国现代性的成功,为中国现代性的特色树立了主体性。C随着网络文学市场与影视、游戏等众多娱乐市场的结合,网络文学体现出巨大的营销价值,因而创作者应更加看重经济效益。D网络文学出版服务单位社会效益评估试行办法为网络文学的社会效益考核制定了客观指标、量化标准和奖惩方案,是创作者的指挥棒。9在当今商业浪潮冲击的时代背景下,网络文学的创作者们如何才能在网络文学量的高原上打造质的高峰,让更多作品走入人心?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四、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注矣。”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乃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饘粥。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贞累启固辞。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注)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 奇:稀奇B 工草隶虫篆 工:擅长C 唯贞与卓独不坐 坐:受株连而获罪D 贞累启固辞 固:坚决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B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C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D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谢贞天性聪慧,小时候读过不少典籍,有的读过就能背诵,有的粗通大意;他八岁时写的诗就深得长辈称赞。B 谢贞非常孝顺,小时候祖母因病难以进食,他便也不进食;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C 谢贞受府长史周确委托,为周确撰写辞让都官尚书的表文。陈后主读过之后,怀疑该表文不是周确亲笔所作。D 母亲去世后,谢贞一心守丧,极度悲痛,骨瘦如柴,令人叹息。他忧病而死后,后主下令长期供他儿子吃穿。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2)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共11分)小重山吴淑姬谢了荼蘼春事休。无多花片子,缀枝头。庭槐影碎被风揉。莺虽老,声尚带娇羞。独自倚妆楼。一川烟草浪,衬云浮。不如归去下帘钩。心儿小,难着许多愁。(注)吴淑姬:北宋湖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前后在世。父为秀才。家贫,貌美,慧而能诗词。荼蘼(t m):一种花,白色,有香气,夏季盛放;荼蘼过后,无花开放,因此人们常常认为荼蘼花开是一年花季的终结。14下列对这首宋词的内容和技巧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A 开头写荼蘼花谢,春天结束,而犹有“无多花片子,缀枝头”,说明荼蘼将谢未谢,春事将休未休。残花缀满枝头,给人以凄清之感。B 风揉碎槐影,令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女子的芳心仿佛也被揉碎;“莺虽老”,而“声尚带娇羞”,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富于情味。C “独自倚妆楼”承上启下:上片写女子触景生情,情苦而不忍睹;既不忍睹,遂回妆楼;既回妆楼,更愁情难耐;既愁情难耐,则倚楼凝望。D “一川烟草浪,衬云浮”,写出在浮动的白云映衬下,河岸长满烟草、大河涌动波浪的场景,运用比喻,以动写静,表现了女子深重的愁情。E. “愁”字画龙点睛,使通篇有了精神。而“一川烟草浪”所表现的愁情,与“心儿小”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女子内心难以忍耐的痛苦。15本词结尾说“心儿小,难着许多愁”,抒情主人公“愁”的缘由是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16、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10分)(1)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2)在涉江采芙蓉中,抒发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是 , 。(3)归园田居用比喻的手法表示自己厌弃官场,向往自由世界的对偶句是,。(4)归园田居中的,两句写乡村环境,与王籍的五言律诗入若邪溪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衬托出一个和谐、安宁的意境。(5)静女中写约会中男主人公憨厚痴情的句子是,。五、语言表达(14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包括文化的复兴。今天,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取得的,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撞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维护中国文化的主体性,不是、闭关锁国,而是要承前启后、。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过去的也是未来的。以丝绸之路为例,()。唐代的长安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国际性城市;明代初期郑和七下西洋,船队带回“麒麟”非洲长颈鹿,南京城,都来一睹其真容。今天,“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勾画宏大愿景,同样体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与创新发展。有学者把中华文化比作“一个有着强大向心力的漩涡”,不断与周边各个地方的各种文化,最终形成一个极其丰富而巨大的“时空存在”,这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整合力、包容力和创造力。17、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取得的,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击打着中国传统文化B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撞击着中国传统文化C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取得的,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打击着中国传统文化D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墨守成规 前赴后继 万人一心 祸福相生B抱残守缺 继往开来 万人空巷 相融相生C抱残守缺 前赴后继 万人一心 相融相生D墨守成规 继往开来 万人空巷 祸福相生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它不是一条通商之路,而是一条文化纽带B它不仅是一条文化纽带,而且还是一条通商之路C它不仅是一条通商之路,而且还是一条文化纽带D它不是一条文化纽带,而是一条通商之路20、下面是某校一则倡议书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恰当之处,请指出并修改。(5分)亲爱的同学们:生命重于天,暑假将至,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防溺水已成当务之急的大事。校学生会倡议:全体同学要充分认识溺水事故的危害,率先垂范,拒绝野泳,并号召家人亲朋远离危险水域,大家可以以跑步,打球等安全方式锻炼身体,避免溺水事故不再发生。(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4) 改为 (5) 改为 六、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正月初一,一部演绎中国历史传统诗词的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火爆荧屏。节目以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配以流行乐,即所谓的“和诗以歌”,用歌声诠释诗词之美。材料二: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幼儿园开展蒙古族民间传统游戏沙嘎。全园大、中、小9个班级,330多名幼儿和家长共同参加了活动。沙嘎是蒙古族氏间传统智力游戏之一,该游戏可以促进幼儿智力发展,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到竞争意识和合作、分享、谦让以及成功的快乐。同时,在幼儿们的玩乐中传承、发展和保护蒙古族传统文化。材料三:1937年5月,商务印书馆从史记左传战国策中撷取公孙杵臼、程婴、子路、荆轲等人的故事,编成中华民族的人格小册,向全民推广,激励全民以先民为榜样,保全固有的精神,像典籍中记载的仁人义士一样,筑起血肉长城,保家卫国,这在当时产生重大影响。读了上面三则材料,你对传统文化传承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则材料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使之形成有机联系,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10月月考答题卡高一语文5、_6、_9、_13、(1)_(2)_14、_15、_16、1、_,_2、_,_3、_,_4、_,_5、_,_20、_改成_改成_改成_改成_改成_高一月考语文答案1A 题干问是的“对全文内容的概括”,而B、C、D三项都是对文章局部内容的概括,有的项只涉及经典“代读”的缘起,有的项只涉及经典“代读”的走向,并不能概括全文的内容,只有A项的概括最全面。2 B项,“引导”一词不妥。据原文第和段内容推测,应该是“百家讲坛栏目选择由学者个体阅读取代大众阅读的传授方式将经典阅读推向大众”,是“由学者个体阅读取代大众阅读”,而非“由学者个体阅读取代大众阅读”。3 D项,“采用讲读互动的方式,更符合大众的接受习惯”曲解原文。根据原文第段,“由讲读,互动转向单向传授”可以推知,由学者单向传授,更符合大众的接受习惯。4 B A项,“感到北国春风不如南国春风”错,作者实际是借南国春风的轻柔来衬托北国春风的阳刚之美的。C项,“麦苗返青与山桃鼓苞”不属于对比。D项,“作者对北国春风欲抑先扬”错,应该是“欲扬先抑”。5北国的春天时间短,风沙大,使作者怀念轻柔的江南春风。后来作者看到北国的春风吹开冰冻,催生万物,产生了痛快淋漓的深切感受,因此怀念北国的春风。(意思对即可)6用另一种角度写南国看不见的春风,与开篇对南国春风的描述形成对比,表明感情的变化。用轻柔的南国春风,与强劲的北国春风对比,凸显北国春风的作用。从怀念南国的春风转为怀念北国的春风,突出文章主旨。7D (原文是“有了指挥棒,还需自念紧箍咒”所以此项“就能让网络文学作品走进人心”说法太绝对。)8B(A项,“都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表述错误;C项,“应更加看重经济效益”错误,材料三说应“转变唯点击量、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观念”; D项 并未制定“奖惩方案”。 )9网络文学的创作者们需要向传统文学学习,作家需要拓展阅读视野,深入生活;网络文学的创作者们应少一些浮躁逐利,多一些伏案定力,注重沉潜;创作者们应专注于创作本身,而不能屈从盲从商业逻辑,被市场所左右,不能毫无原则地一味迎合读者,要转变唯点击量、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观念。(每点2分,共6分。)10A A项,“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意思是“堂舅尚书王筠惊奇他有高雅的情趣”,所以“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奇”。故选A。11B 根据名词代词“父蔺”“母阮氏”“血”“家人宾客”“贞”“从父洽”“族兄暠”“华严寺”“长爪禅师”“法”,虚词“而”“乃”“为”,“家人宾客”作为“惧”的主语,排除A项、C项。“往”的地点是“华严寺”,结合句意分析,排除D项,再结合本句意思:他的父亲谢蔺因为母亲阮氏去世,绝食且哭出鲜血而死去。(谢贞)家里的人和宾客,都担心谢贞会与他的父亲一样(悲哀过度而亡)。本家的父辈谢洽和堂兄谢暠,就一起去华严寺,请长爪禅师对谢贞讲解佛法。句子可以断开为: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故答案为B。12B 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B项,“奉养母亲未曾间断”理解有误,相关信息在原文第二段,原文为“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由此可知,“奉养母亲未曾间断”理解有误。故选B。13(1)谢贞猜度叔陵会有叛逆之心,就和阮卓自行疏远叔陵,每当有宴饮游乐,总是称病推辞,不曾参与。叔陵一向钦佩敬重他,不怪罪他。(2)吏部尚书姚察和谢贞交好,到谢贞病重的时候,姚察去探望他,问他身后之事。参考译文:谢贞,字元正,是陈郡阳夏人。他是东晋太傅谢安的第九代孙子。谢贞的父亲名叫谢蔺,担任正员外郎,兼任散骑常侍。谢贞幼年时就很聪敏,性情纯厚。他的祖母阮氏曾经被风眩病苦苦折磨,每逢发作起来便一两天内不能吃饭。那时,谢贞才七岁,祖母不吃饭,他也不吃,家里的人都觉得这个孩子不同寻常。母亲王氏教他读论语孝经,读完便能背诵。八岁的时候,曾经写了一首题为春日闲居的五言诗,在朝里任尚书的本家舅父王筠觉得有很好的情致,就对他的亲人们说:“这个孩子将来可以成大器,至于像风定花犹落这样的句子,已经可以赶上谢惠连的诗了。”十三岁时,就领会了五经的主旨,尤其精通左传,擅长草书、隶书、虫篆。十四岁的时候,遭逢父亲去世,号哭顿首于地,数次气绝后又复苏。(在这之前)他的父亲谢蔺因为母亲阮氏去世,绝食且哭出鲜血而死去。(谢贞)家里的人和宾客,都担心谢贞会与他的父亲一样(悲哀过度而亡)。本家的父辈谢洽和堂兄谢暠,就一起去华严寺,请长爪禅师对谢贞讲解佛法。禅师就对谢贞说:“作为一个孝子,你既然没有哥哥和弟弟,就极需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如果因忧伤过度而毁掉自己的躯体生命,谁来奉养你的母亲?”自此,谢贞才多少喝一点稀粥。太清之乱期间,亲属逃亡,谢贞在江陵与亲人失散。谢暠逃难到番禺,谢贞的母亲出家到宣明寺。等到高祖陈霸先取代梁朝建立陈朝后,谢暠回到故乡,奉养谢贞的母亲,将近二十年。太建五年,谢贞(从北方)回到陈朝。始兴王陈叔陵被任命为扬州刺史,引荐祠部侍郎阮卓担任记室,征聘谢贞担任主簿。谢贞猜度叔陵会有叛逆之心,就和阮卓自行疏远叔陵,每当有宴饮游乐,总是称病推辞,不曾参与。叔陵一向钦佩敬重他,不怪罪他。不久高宗去世,陈叔陵横行作乱,他部下的僚属多被拘捕,只有谢贞与阮卓没有受到株连而获罪。陈后主就下诏书令谢贞入宫担任管记,又升任(陈后主的次子)南平王的近臣。南平王府的长史汝南人周确刚被任命为都官尚书,请谢贞为他写了谦让的奏章。陈后主看了后觉得写得特别好,就在宴席间问周确:“您上的奏章是自己写的吗?”周确回答说:“我上的奏章是请谢贞代写的。”后主就嘱咐身边的秘书施文庆:“谢贞在(南平)王府上,没有固定的俸禄,可以赏赐给他一百石米。”陈后主至德三年,谢贞因为母亲服丧而离职。不久,皇帝命令他回到南平王府任职。谢贞多次上奏皇帝坚决推辞。皇帝的命令说:“尽管知道你的哀伤孤独是在内心,可是国家的公务在等待得到有才能的人,应该尽快回府任职。”谢贞悲哀过度,损害了健康,形体羸弱,终究不能到南平王府任职。当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一起去看望谢贞,看到他瘦得已经只剩下了骨头,两人伤心叹息。吏部尚书姚察和谢贞交好,到谢贞病重的时候,姚察去探望他,问他身后之事。谢贞说:“弱小的孩子才刚六岁,感情难以割舍,愿把他托付给你。”谢贞就在当晚辞世。后主问姚察说:“谢贞还有哪些亲人?”姚察于是禀告说:“谢贞还有一个孩子刚六岁。”后主就下令长期供给他衣服和粮食。14AD A项,“缀满枝头”不妥,原文说“无多花片子”。D项,“在浮动的白云映衬下,河岸长满烟草,大河涌动波浪”不妥,“一川烟草浪,衬云浮”是说连天烟草,衬着浮动的白云,犹如浪涛滚滚,铺天盖地而来。15青春将逝的感慨。荼蘼已谢,春意消歇,莺虽老而“声尚带娇羞”,自然产生青春将逝的深沉的感慨。思念远人的愁绪。抒情主人公独自伫立妆楼,倚楼凝望远方,思念远人。眼前之景的触发。荼蘼已谢,春意消歇,庭槐影碎,莺已老,一川烟草,满目浮云,自然触发女主人公满腹愁绪。试题分析:题干问“抒情主人公愁的缘由是什么”,要求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词的思想情感。题干已经明确抒情主人公的情感是“愁”,需要考生分析的是抒情主人公因什么而“愁”。吴淑姬的这首词,是借阑珊的春意来伤景怀人的。“谢了茶蘼春事休”,说的是茶蘼花谢,春天可算彻底结束了。可现在犹有“无多花片子,缀枝头”说明茶蘼将谢未谢,这里也就蕴含着春事将休未休。“缀枝头”,给人的感觉,虽是残花,但仍有凄清之美。同样,写“莺虽老”,但“声尚带娇羞”,也是将老未老。这位思妇青春将逝未逝,看到眼前春意阑珊,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青春将逝的深沉的感慨。“独自倚妆楼”,抒情主人公既回妆楼,更思远人;既思远人,则倚楼凝望。当然,这位思妇,望到的却不是舟,而是“一川烟草浪,衬云浮”。连天烟草,衬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体育赛事组织与参与合作协议
- 农村土地流转与农业社会化服务合作协议
- 食堂承包协议转让
- 房屋出租资信证明书针对房产租赁行业(8篇)
- 2025年内蒙古危货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题库
- 绿色办公用品推广合作协议
- 员工社保及公积金缴纳证明(7篇)
- 2025年不见面审批项目建议书
- 节能环保技术在企业运营中的实际应用方案设计
- 网络零售服务协议签署声明
- 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数学试题(原卷版)
- 中医内科学:汗证
- 房产土地税培训课件
- 电子行业研发工程师劳动合同范本
- 法律法规合规性评价记录表
- 能源英语面面观 知到智慧树网课答案
- 电脑时代需要练字辩论材料
- MOOC 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南京邮电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中国书法艺术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2024年4月自考00015英语(二)试题
- 上汽大众电子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