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65.020.02B39 备案号:DB21辽宁省地方标准DB 21/T-2014茶树菇栽培技术规程(送审稿)201-发布 201-实施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5 DB21/T -201前 言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起草规则编制。本标准由辽阳市食用菌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辽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辽阳市食用菌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文华、孙艳霞、李 威、陈江霞、王星绕、李 红。茶树菇栽培技术规程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茶树菇栽培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茶树菇栽培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准则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8321.1-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T 1742 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NY 5095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T 5333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NY 5358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3 产地环境 3.1总体要求茶树菇栽培场地环境应符合NY 5358的要求。选择地势高、背风向阳的开阔场地。要求周围环境卫生,给排水方便,通风良好,交通便利,无污染源,土质坚实,可利用农田进行栽培。生产用水应符合GB 5749的要求。3.2 菇场要求各类温室、拱棚等和园艺设施均可用作菇房(棚)。应配备调节温度和光线的草帘、 草苫、遮阳网等,通风处和房门安装窗纱防虫,要求通风良好、可密闭、有自然散射光照。固定层架式栽培,栽培架宽度120厘米150厘米,通道宽度60厘米80厘米,长度根据房屋确定,层数以4层5层为宜,底层离地面20厘米,层间高60厘米,顶层距房顶100厘米;地畦式栽培,应设置50厘米60 厘米宽,40厘米深的排水沟。3.3 场所前处理 菇房(棚)使用前应清洁整理,清除杂物、杂草等,温室和拱棚要平整土地,以利排灌。清洁整理后应进行灭虫和消毒,使用药剂及用量应符合NY/T 5333的规定。4 栽培技术 4.1 栽培时期 茶树菇属广温型食用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35。适宜温度范围为2227。出菇温度范围为1328,适宜温度范围为1624,自然条件下,可在春秋两季种植,4月中旬6月下旬和8月下旬11月中旬。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提前制种,合理安排生产月份。 4.2 品种选择及菌种生产4.2.1品种选择品种选择应符合NY/T 1742的规定,选用抗病虫、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要求无杂菌、无病虫,菌丝均匀整齐、生活力强,培养基不萎缩、不干涸。 4.2.2 菌种生产根据当地不同生产季节,按照NY/T 528的要求,提前三个月安排生产一级(母种)菌种、二级(原种)菌种、三级(栽培种)菌种,用量大者,可适当提前。4.3 培养料配制 4.3.1 原料选择培养料以杂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等为主料,使用前应暴晒1天2天;以麦麸、米糠、豆饼粉、玉米粉、生石灰等为辅料,所有原料应符合NY 5099的规定。 4.3.2 菌袋材料与规格 常压灭菌采用高密度低压聚乙烯塑料袋或聚丙烯塑料袋,高压灭菌采用聚丙烯塑料袋。规格:熟料栽培,选择塑料袋幅宽15厘米17厘米,袋长33厘米35厘米; 发酵料栽培,选择塑料袋幅宽20厘米22厘米,袋长45厘米50厘米。4.3.3 培养料配方 可用于茶树菇栽培的常用培养料配方如下:棉籽壳81%,麦麸或米糠15%,玉米粉3%,生石灰1%。棉籽壳80%,麦麸或米糠14%,玉米粉或豆饼粉5%,石膏1%。 阔叶树木屑40%,棉籽壳40%,麦麸或米糠14%,玉米粉或豆饼粉5%,石膏1%。干杂木屑33%,棉籽壳40%,麦麸25%,白砂糖1%,轻质碳酸钙1%。干杂木屑48%,棉籽壳25%,麦麸22%,玉米粉3%,白砂糖1% ,轻质碳酸钙1%。4.3.3 配制方法按照配方准确称量备料,将各原材料加水充分搅拌均匀,糖先溶于水后再加入,pH值以77.5为宜。4.4 料堆处理 4.4.1 熟料栽培料堆处理方式一般采取一头出菇栽培方式装料,装料松紧适度、均匀一致,每袋装料高度15厘米左右,袋口用绳子扎好,或套食用菌专用塑料套环封口。常压灭菌,当料内温度达100后,保持恒温15小时以上。高压灭菌时,需先排尽锅内冷空气,关闭排汽阀,当压力升到0.14MPa后,保持恒压2.5小时3.5小时。4.4.2 发酵料栽培料堆处理方式适宜温度条件下,整个发酵过程需要5天7天左右。建堆:将配方中的原料搅拌均匀,将堆底用透气性好的材料垫起,堆成宽 1.0米1.5米、高 1.0米1.3米、长度不限的料堆;用直径 10厘米的木棍在料堆上插孔通气,孔间隔 20厘米;覆盖塑料薄膜或草帘保温,必要时,堆表面喷洒适量杀虫剂灭虫;发酵过程中严防雨淋。翻堆:当温度上升至 55开始计时,维持 5565达24小时后翻堆,翻堆时要里外上下颠倒,充分翻匀,如含水量不足可加石灰水调节;按如上操作,依据培养料的发酵程度,翻堆三至四次,直至培养料发酵成熟。最后加入石灰以调节培养料的酸碱度以 pH值7.58.5为宜。发酵好的培养料呈棕褐色,无异味,有料香,含水量为60%。散堆降温:温度降至28即可播种。4.5 接种 4.5.1 熟料栽培式接种灭菌后的培养袋要在洁净条件下整筐冷却,料温降至 28以下后,按无菌操作接种,接种量以布满料面为准。4.5.2 发酵料栽培式接种采用层播式,边装料边播种,即四层菌种三层料或三层菌种两层料,表层菌种量以布满料面为准。4.6 发菌期管理 菇房内温度控制在 1826,控制料温低于28,注意通风换气,二氧化碳浓度在0.1%以下,空气相对湿度60%80%,遮光培养,接种后一星期应排查栽培袋,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发现污染袋,应及时将其清理出培养室;此后,再做1次2次的检查,培养35天45天。4.7 出菇管理待菌丝长满栽培袋,打开袋口,取掉菌环,拉直袋口成筒状,覆盖纸张;菇房(棚)温度控制在2023;早晚向空间和袋口覆盖纸张上喷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90%95%之间;光照强度控制在25勒克斯30勒克斯;根据菇房外的气温情况,每天通风1次3次(早、中、晚)每次通风1小时左右;当出现白色原基时,减少在料面上喷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5%95%,;菌柄长到4厘米5厘米时,适当减少通风量。4.8 采收当子实体菌盖开始平展,未破膜时,及时采收。宜在夜晚或清晨进行,避免中午或午后采收。用手捏着菌柄基部,整丛摘下,注意不要碰坏菌盖。菌柄菌盖脆嫩易断,采收时要轻拿轻放,去掉菌柄基部培养料。盛装器具应清洁卫生,避免二次污染。产品质量应符合NY 5095的规定。 采后及时清理菌柄基部的碎屑杂质,拣出伤、残、病菇,将袋口料面清理干净,合拢袋口,停水养菌3天5天后,再喷水增湿、催菇,按前述方法管理,一般可收3潮4潮菇。 4.9 菌渣处理 菌渣可进行堆制发酵以实现无害化处理,避免环境污染。5 病虫害防治 5.1 主要病虫害表1 茶树菇栽培中常见病害常见病害病原微生物/病因发病症状软腐病异形葡枝霉始发在菌柄基部,呈深褐色水渍状斑点,后扩大,产生白色絮球状菌丝团,后期变为褐灰色细菌性腐烂病假单胞杆菌菇体水渍状腐烂、恶臭,病斑褐色有粘液水斑病积水菇体出现黄褐色水渍状斑点,常不腐烂死菇温湿度变化过大幼菇生长至3厘米-6厘米长时,萎蔫、变黄褐色而死亡表2 茶树菇栽培中常见虫害常见虫害害虫特征发病症状菌蚊幼虫头部黑色,老龄幼虫4毫米6毫米,成虫体长34毫米,暗褐色群集于菇柄基部为害,造成大量子实体死亡,或在培养料表面蛀食菌丝,使菌袋不能出菇蚤蝇幼虫蛆形,长2毫米4毫米,成虫分两型,体长1.1毫米1.8毫米,体黑色至黑褐色主要以幼虫为害培养料,幼虫从菇蕾基部侵入,在菇内上下蛀食,咬食幼嫩组织使菇体变成海绵状,最后把菇蕾吃空瘿蚊幼虫体长约0.3毫米,老熟幼虫长2.7毫米3毫米,米黄色与桔红色幼虫群集在菌柄基部,蛀入菌柄、菌褶、菌盖等处,使整个菇体枯死,或菇体带虫、品质差粉螨雌螨体长280微米350微米,表面光滑有光泽,雌螨体长320微米415微米菌丝被为害后表面呈黄色或褐色粉状物,子实体被害后呈黄褐色的斑点,使菇柄或菇盖上有凹斑或畸形5.2 防治原则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使用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出菇期尽可能不使用化学农药。在必须使用时,做到使用安全药剂,合理用药,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仅对环境进行药物处理,药物不直接接触菌丝体和菇体;将菇体全部采收后施药;残留期满后再行催蕾出菇;管理好通风门窗,防止外来虫源进入。5.3 防治方法5.3.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虫优良品种,把好菌种质量关;对培养基进行彻底灭菌;接种室、培养室及出菇房使用前严格消毒;及时清除废弃料,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5.3.2 物理防治 出菇棚(房)门、窗、通风口用40目60目的防虫网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