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急救技术课件_第1页
常用的急救技术课件_第2页
常用的急救技术课件_第3页
常用的急救技术课件_第4页
常用的急救技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急救护理学,授课人:刘利,第八章 急救常用救护技术,掌握: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电除颤仪的操作步骤。 洗胃的适应症、禁忌证。 多参数监测仪操作步骤。,学习目标,第一节 外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创伤的主要原因及特点,1、交通伤 造成创伤的首位 多发伤,创伤的主要原因及特点,、坠落伤 以脊柱和脊髓损伤、 骨盆骨折为主 、机械伤 绞伤、挤压伤 、锐器伤 深、易出现深部组织损伤 、火器伤 穿透伤,入口伤小,出口伤严重,可损伤深部脏器,创伤主要类型,(一)闭合性损伤 (二)开放性损伤 (三)多发伤 (四)复合伤,现场救护程序,(一)了解致伤因素 (二)及时求救 (三)观察救护环境 (四) 脱离现场和危险环境 (五)合适的体位 (六)迅速判断伤情 (七)有呼吸、心跳停止时,先抢救生命 (八)立即止血 (九)包扎伤口 (十)固定颈部四肢 (十一)转运,创伤现场检查,检查意识,检查呼吸、循环,检查伤口,检查头部,检查脊柱脊髓,检查胸部,检查腹部,检查骨盆,检查四肢,血液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出血是创伤的突出表现,因此止血是创伤救护的基本任务。,一、出血与止血,创伤多数会有出血,我们将它分为:内出血和外出血。 内出血:血液流出至组织间隙 或体腔内的称为内出血。 外出血:血液流向体表的称为 外出血,一、出血与止血,失血量估计,失血量与休克,800毫升,轻度休克,中度休克,1600毫升以上,重度休克,成人血液总量,占自身体重,8%,60公斤体重:4800 毫升血液,失血量与症状,面色发白、脉搏增快 ,可达每分钟100次,面色苍白、脉搏每分钟100120次以上 软弱无力、表情淡漠。,面色苍白、脉搏快而弱或摸不清 大汗淋漓、呼吸急促/表情淡漠、神情不清。,轻 度 休 克,中 度 休 克,重 度 休 克,(一)出血部位的判定,皮下出血 外出血 内出血,动脉出血 静脉出血 毛细血管渗血,喷射 鲜红,涌出 暗红,渗出 鲜、暗红,(二)止血方法的选择,(一)敷料 三角巾 干净的毛巾 、衣物 创可贴 布 餐巾纸等。 (二)止血带 可用宽的、扁平的布制材料做为止血带,有条件的可用气囊止血带。,(二)止血方法的选择,止血方法,1.加压包扎法:一般小动脉和静脉损伤。 2.填塞法;深部伤口出血,如肌肉、骨 端等。 3.指压止血法:动脉出血(最初方法, 应急措施)。,(三)常用止血方法,指压止血法:用手指、手掌或拳头压迫伤口近心端动脉经过骨骼表面的部位,阻断血流,达到迅速止血的目的。适用于头、面、颌部及四肢的动脉出血。,指压止血法,(三)常用止血方法,全身主要动脉分布部位,颈动脉,供应脑的动脉,肱动脉,上肢的主干动脉,股动脉,下肢的主干动脉,全身动脉分布图,(三)常用止血方法,头颈部动脉,颈动脉,颞浅动脉,(三)常用止血方法,上肢及下肢动脉,肱动脉,桡 尺动脉,股动脉,指压止血法,适 用于,头、面、颌部四肢的动脉出血,找准动脉压迫点,利用大拇指将出血伤口的供血动脉压向骨骼,力度要适中,以伤口不出血为准,抬高肢体,压迫1015分钟,短时急救止血,止 血 方 法,特点,止血快速、效果好、持续时间短。,(三)常用止血方法,填塞止血法:用大块无菌敷料填塞伤口,在用绷带、三角巾等包扎。适用于伤口较深的出血,如肌肉、骨端等。此法止血不彻底,且增加感染机会;清创取出时,由于凝血块随同填塞物同时被取出,可出现较大出血。,填塞止血法,(三)常用止血方法,填塞止血法,适 用 于,方 法,用于较大较深的伤口 混合性出血的伤口,用消毒或干净的 敷料填塞在伤口内,再加压包扎。,(三)常用止血方法,钳夹法:在直视下用止血钳直接钳夹出血点,同时妥善固定止血钳,是最有效、最彻底损伤最小的方法。盲目钳夹有可能损伤并行的血管、神经或其他重要组织;运转搬动时防止止血钳松脱或撕裂血管。,钳夹法,(三)常用止血方法,止血带止血法:能有效地控制四肢出血,但损伤最大,可致肢体坏死、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适用于暂不能用其他方法控制的四肢大血管损伤性出血。,止血带止血法,(三)常用止血方法,方法,(三)常用止血方法,注意事项,1.部位准确:上肢出血应扎在上臂上3/1处,上臂中下3/1处有桡神经紧贴骨面,不宜扎止血带,以免损伤桡神经;下肢出血应扎在大腿中下3/1交界处;前臂和小腿不宜扎止血带,因有两根长骨,动脉行走于两骨之间,使血流阻断不全。 2.衬垫垫平:止血带不能直接扎在皮肤上,必须先用棉垫、三角巾、毛巾或衣服等平整地垫好,避免止血带勒紧皮肤。切记用绳索或铁丝直接扎在皮肤上。,(四)注意事项,注意事项,3.压力适当:止血带的标准压力,上肢33.3-40.0KPa(250-300mmHg);下肢为40.0-66.7KPa(300-500mmHg),无压力表时以刚好使远端动脉消失为度。过松达不到止血的目的,且会增加出血量,过紧易造成肢体肿胀和坏死。 4.时间缩短:扎止血带总时间一般不宜超过5小时,且应每间隔1h左右放松一次,每次放松2-3min.放松期间可用手压迫出血点上部血管止血,然后在稍高的平面扎止血带。,(三)常用止血方法,注意事项,5.标记要明确:扎止血带的伤员要手腕或胸前衣服上做明显标记,注明上止血带时间,以便后续救护人员继续处理。 6.松止血带时,应缓慢松开,并观察是否患有出血,切记突然完全松开。 7.需行断肢(指)再植者不应使用止血带。有动脉硬化、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其伤肢也须慎用止血带。,二、包扎,包扎的目的是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固定骨折、关节和辅料,压迫止血及减轻疼痛的作用。原则上,包扎之前先在创口上覆盖无菌纱布,包扎松紧要适度,使肢体处于功能位,打结时注意避开伤口。,(一)包扎用物,绷带,三角巾,纱布,(二)包扎种类及方法,包扎原则,1 个人保护 2 暴露、检查伤口,加盖敷料 3 动作轻巧,部位准确,松紧适宜 4 勿用水冲洗伤口(化学伤除外) 5 不要在伤口上用消毒剂或消炎粉 6 不对嵌有异物或骨折短端外露的伤口直接包扎 7 绷带勿缠绕手指、足趾末端,除非有损伤,(二)包扎种类及方法,一)、三角巾包扎,三角巾制作简单、方便、用途多,可折叠带状作为悬吊带或用作肢体创伤及头、眼、下颌、膝、手较小的伤口包扎;可展开或折成燕尾巾用于包扎躯干或四肢的大面积创伤。,(二)包扎种类及方法,(1)头面部伤的包扎,1)帽式包扎法,(二)包扎种类及方法,(1)头面部伤的包扎,2)单眼、双眼包扎,(二)包扎种类及方法,(2)胸、背部伤的包扎,1)单肩包扎,(二)包扎种类及方法,(3)胸、背部伤的包扎,2)腹部及臀部包扎,(二)包扎种类及方法,(4)四肢伤的包扎,1)上肢悬吊包扎法,(二)包扎种类及方法,(4)四肢伤的包扎,2)手、足包扎法,(二)包扎种类及方法,二)、绷带包扎,绷带包扎是包扎技术的基础,它可随肢体部位不同变换包扎方法,用于制动伤肢、固定敷料和夹板、加压止血、促进组织液吸收或防止组织液流失、支撑下肢以促进静脉回流,一般用于头部和四肢伤的包扎。,(二)包扎种类及方法,(1)环形包扎法,适用于:各种包扎起始和结束、粗细相等部位。,(二)包扎种类及方法,(2)螺旋包扎法,适用于:直径大小基本相同的部位,如上臂、手指、躯干、大腿,(二)包扎种类及方法,(3)螺旋反折包扎法,适用于:直径大小不等的部位,如前臂、小腿等。,(二)包扎种类及方法,(4)“8”字包扎法,适用于:直径不一致的部位或屈曲的关节部位,如肩、肘、膝、手、足。,(二)包扎种类及方法,(5)回返包扎法,适用于:头部及伤肢残端包扎。,三)、特殊伤员的包扎方法,(1).腹部器官脱出包扎法,1. 不要将脱出物送回腹腔,以免引起腹腔感染。 2. 立即用大块敷料覆盖伤口 3. 环圈套住脱出物 4. 然后用饭碗或茶缸将环行圈并扣住 5. 三角巾腹部包扎 6. 伤病人平卧,双腿屈曲。脊柱板搬运,三)特殊伤员的包扎方法,(2).异物插入体内的包扎法,1. 伤口表浅异物:祛除,然后包扎伤口 2. 如异物扎入伤口深部,不要轻易祛除,因可引起大出血及神经损伤。维持异物原位不动, 待转入医院后处理,三)特殊伤员的包扎方法,(2).开放性气胸的包扎法,1. 立即关闭伤口,用保鲜膜、塑料袋、纱布等压在伤口上 2. 用三角巾折成宽带绕胸固定于健侧打结 3. 三角巾侧胸部或全胸部包扎 4. 伤病人取半卧位,1 包扎前尽可能先消毒,覆盖敷料,再进行包扎。 2 暴露、检查伤口,加盖敷料,敷料应超出伤口边缘5-10cm,以免感染。 3 动作轻巧,部位准确,松紧适宜,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4 勿用水冲洗伤口(化学伤除外) 5 包扎时保持伤病员体位舒适,皮肤皱褶或突出处用棉垫作衬垫。 6 不对嵌有异物或骨折短端外露的伤口直接包扎 7 从肢体远心端向近心端包扎,促进血液回流。绷带勿缠绕手指、足趾末端,除非有损伤,三 固定,固定的目的是限制受伤部位的活动,减轻疼痛,防止在损伤,同时便于伤员的搬运。所有四肢骨折均应进行固定,脊柱损伤、骨盆骨折及四肢广泛软组织创伤在急救中也应相对固定。,(一)常见部位骨折临时固定方法,骨折固定的目的:,1、减少伤病人的疼痛 2、避免损伤周围组织、血管、神经 3、减少出血肿胀 4、防止闭合性骨折转化为开放性骨折 5、便于搬动病人,(一)常见部位骨折临时固定方法,(一)常见部位骨折临时固定方法,骨折类型: (一)闭合性骨折 (二)开放性骨折,(一)常见部位骨折临时固定方法,(一)骨折一般体征 疼痛,肿胀 (二)骨折专有体征 1 .畸形 2. 异常活动 3. 骨擦音、骨擦感,(一)常见部位骨折临时固定方法,固定材料,1、救护设备: 颈托 铝芯塑型夹板 脊柱板 夹板等 2、现场材料: 报纸、毛巾、衣物、树枝等 3、自体固定: 利用健肢,(一)常见部位骨折临时固定方法,1.锁骨骨折固定,(一)常见部位骨折临时固定方法,2.肱骨骨折固定,(一)常见部位骨折临时固定方法,3.前臂骨折固定法,(一)常见部位骨折临时固定方法,4.股骨骨折固定,(一)常见部位骨折临时固定方法,5.胫、腓骨骨折固定,(一)常见部位骨折临时固定方法,6.颈椎骨折固定,(一)常见部位骨折临时固定方法,7.骨盆骨折,(一)常见部位骨折临时固定方法,1.遵循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若骨折伴有伤口,一定先止血、包扎后固定。开放性骨折外露的骨折断端,未经清创时不可直接回纳,以免造成感染。 2.下肢及脊柱骨折应原地固定,紧急搬动。 3.现场尽量不要复位,防止损伤扩大。 4.固定器材与皮肤应用棉垫衬垫,尤其在骨隆突处及悬空部加厚衬垫,防止局部组织受压。,注意事项,(一)常见部位骨折临时固定方法,5.上肢骨折固定顺序:腕、骨折上端、骨折下端;下肢骨折固定顺序:踝、膝、骨折上端、骨折下端。 6.固定松紧应适度、牢固可靠。如发现苍白、发冷、麻木、疼痛、肿胀或青紫,应立即松开检查重新固定。 7.固定后应避免不必要的搬动,不可强制伤员进行各种活动。,注意事项,四 搬运,搬运的目的是及时、安全、迅速地将伤病员移至安全地带,防止再次损伤。 常用的搬运工具有:担架、记住板、担架床、救护车、直升机和临时制作的简单搬运工具。,四 搬运,徒手搬运 担架搬运 伤病员紧急转移,搬运方法,徒手搬运: 1.扶行法 2.爬行法 3.拖行法 4.杠轿式 5.抱持法,搬运方法,适用于病情较重、搬运路途较长的伤员。 一站:同时站起 二跪:同时单膝跪地 三起:头侧搬运人员略抬起一点,发口令4人同时抬起。 四迈:同时迈近担架的腿 五走,担架搬运法,搬运方法,单人搬运(背负法),背负法:清醒、但不能行走、体重较轻的伤者。,搬运方法,扶行法,手抱法,扶持法适用于:伤情较轻、清醒且能站立行走的伤员。 手抱法:体重较轻者。,搬运方法,爬行法适用于:矮小通道或浓烟密布的火灾现场。,搬运方法,拉车法,椅托式,搬运护送原则,(一)迅速观察受伤现场和判断伤情 (二)做好伤病人现场的救护,先救命后治伤。 (三)应先止血,包扎、固定后再搬运。 (四)伤病人体位要适宜。 (五)不要无目的地移动伤病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