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和控制_第1页
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和控制_第2页
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和控制_第3页
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和控制_第4页
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和控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和控制,健康教育系列讲座,全球甲型H1N1流感疫情,截止2009年6月3日19:30,全球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数与病死率变化趋势图,资料来源:WHO,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 (WHO),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 (中国),提 纲,概述流感的危害 认识流感病毒 认识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概 述,流感的危害和流行史,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特点为急起高热,全身酸痛、乏力,或伴轻度呼吸道症状。 潜伏期短,传播途径简单,具有高度传染性和传播快的特点,常引起暴发、流行,甚至世界性大流行。 流感病毒抗原易变异。,流感的危害,流行范围广 发病率高 世界上已发生过五次大的流行和若干次小流行,造成数十亿人发病,数千万人死亡。 超额死亡率高 世界上最严重的流感爆发于1918年,共造成20004000万人死亡,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总死亡人数,是造成死亡最多的一次传染病大爆发。,流感的发病率,20世纪人类流感大流行时间顺序,1918,1957,1968,1977,1997,1998,2003,H1,H1,H3,H2,H7,H5,H5,H9,西班牙流感 H1N1,亚洲流感 H2N2,俄国流感,禽流感,香港流感 H3N2,“西班牙流感” A(H1N1),19181919,大约20004000万人死亡 当年欧洲人口为1亿 死亡率为20% 西班牙死亡800万,西班牙流感的传播,C.W. Potter, Textbook of Influenza, 1998,1918年美国西雅图警察,“亚洲流感” A(H2N2),1957-1958,在1957-59 年亚洲流感时, 一名伦敦Islington的小学女孩正在漱口以消灭病毒。 世界范围内超过100万人死亡,在美国7万人死亡。,1957年“亚洲流感” A(H2N2)的扩散,“香港流感” A(H3N2),1968-1969,1968年在毛主席的命令下,中国的红卫兵戴起口罩以抵抗流感病毒。 世界范围内死于1968-69 香港流感的人超过100万,美国死亡3万4千人。,1997年证实禽流感 H5N1亚型可感染人,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人禽流感疫情统计 (2009年3月2日),/csr/disease/avian_influenza/country/cases_table_2009_03_02/en/index.html,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人禽流感疫情统计 (2009年11月27日),/csr/disease/avian_influenza/country/cases_table_2009_11_27/en/index.html,近100年流感突发事件及其首发地,认识流感病毒,生物学特点及其变异,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最常见的传染病。流感病毒大致分A、B、C三种类型。其中,A型(即甲型)致病力最强,也最常见。 甲型流感病毒又根据表面密布的两种蛋白质血细胞凝集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不同分为不同的亚型。 迄今,科研人员已经发现,H有16种,N有9种。二者组合不同,病毒的毒性和传播速度也不相同。,流行性感冒,分类: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 形态:椭圆形,有囊膜,直径80120nm,囊膜表面覆盖有紧密排列的纤突,分别为病毒的HA(三聚体棒状结构)和NA(四聚体蘑菇状结构)蛋白 核酸:单股负链RNA;核酸为大小不同的8个节段的基因组,编码10种蛋白。,流感病毒,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流感病毒不耐热,5030分钟、655分钟、1001分钟即可灭活病毒的感染性和酶活性。在低温下病毒较稳定,4可存活数周,在真空干燥或-20以下可较长期保存。 病毒在pH 7.77.8范围内较稳定,pH 3.0时病毒感染力即被破坏,感染力和血凝素活性在碱性中比在酸性中更稳定。 紫外线、X射线、日光等均能灭活流感病毒,先灭活其感染性,然后灭活酶和血凝素。 对乙醇、乙醚、汞、氯、酚、福尔马林、氯仿等化学物质敏感,但一般抗生素对流感病毒无效。,甲型流感病毒结构模式,所有甲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都是不稳定的。 抗原漂移(antigenic drift):宿主对病毒的选择性作用以及病毒的基因突变使某一病毒亚型的抗原性产生小幅度变异:每年要打流感疫苗的原因。 抗原转换(antigenic shift):病毒可以和其他病毒交换基因并进行重配,产生一个新的亚型:大流行。,流感病毒的特点抗原容易变异,Ferguson et al, 2003,HA 和/或 NA 基因的点的变异 频繁发生 A 型和B型发生,抗原漂移 - 流行,人类和动物毒株的RNA发生交换 (HA 和/或NA基因的全球性变异),导致新的亚型出现 少见但后果严重 只在 A型出现,抗原转变 - 大流行,N,H,N,H,甲型流感病毒的变异,大型变异,H、N均大变异 ,约 3040年发生一次,可致大流行或暴发流行。,亚型变异,H大变异,N不变或小变异,约10年发生一 次,可致大流行。,变种变异,H、N均小变异,经常发生,导致小流行。,抗原变异所引起的历史上流感流行,PB1 HA NA,PB1 NA,有记录的全球性流感流行周期,甲型流感病毒存在于人、鸭、鸡、猪、鲸鱼、马、海豹,所有15种甲型流感病毒亚型的水生鸟类宿主。,猪被认为是流感病毒的混合容器。,甲型流感病毒基因可在人、猪和水生鸟类之间传递,并形成新的可致大流行的病毒株。,流感病毒可在人和猪之间传播。,甲型流感病毒的宿主,流感病毒对动物的致病力,对人致病 甲、乙、丙型均致病 甲型:为主要致病亚型,常见人源甲型H1N1、H1N2、H3N2,传播力强,多次造成世界大流行 乙型:致病力低,传播力低于甲型,可一定范围内流行,不曾大流行 丙型:致病力、传播力均低,可以传染,难以流行 对禽致病 所有甲型病毒均致病 主要致病亚型:H5N1、H7N7、H7N3 对猪致病 主要是猪源甲型:H1N1、H1N2、H3N2 对其它动物 马(H7N7,H3N8),狗(H3N8) ,猫科(H5N1,“猫感染禽流感”)等,资料来源:美国CDC,流感是典型的“人畜共患疾病”,人、禽、猪等均易患流感并在人间、禽间、畜间流行 人与动物在流行病学上相互关联 多以动物为传染源 人也可成为传染源 病毒在不同种群感染宿主体内可发生变异和/或融合 人间、禽间、畜间交互作用!,认识甲型H1N1流感,基础知识,流感和感冒的区别,猪流感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猪急性呼吸道疾病,由几种猪甲型流感病毒其中的一种引起,发病率高,病死率低(1%4%)。 病毒在猪群中通过气溶胶或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播,无症状携带病毒的猪也可传播。在温带地区,猪间疫情全年均可发生,但秋冬季节发病较多。 既往世界上也见报道人通过密切接触猪或猪生长的环境而感染“猪流感”的报告,且在某些情况下出现过这种猪流感在人和人之间的传播,但只是局限在密切接触者以及与病人同处在封闭环境的人群中。,猪流感,猪流感在美国(1),超过四千万人接种流感疫苗。 因接种疫苗造成了500多例格-巴二氏综合征(一种严重的神经麻痹)疫苗计划被迫停止。 30人直接死于接种疫苗的副作用。,1976年猪流感在美国新泽西州迪克斯堡爆发,导致超过200人感染,其中数人病情严重,1人死亡.,1988年9月,威斯康辛州一位健康孕妇感染猪流感,并发肺炎住院,8天后死亡。 2005年12月到2009年2月间,美国收到十个州12人感染猪流感的传染病报告。,猪流感在美国(2),此次首先发生于墨西哥和美国的流感,是一种新流感,和先前人们认识的“猪流感”不同。此次新流感的病原体是甲型H1N1亚型流感病毒新毒株,和人类以前报道的人“猪流感”不同。 这种甲型H1N1亚型新毒株包含人流感病毒、北美禽流感病毒和北美、欧洲、亚洲三类猪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它和猪类广泛存在但偶尔感染人类的“猪流感”病毒株是近亲关系,但它又是一种全新的病毒株。 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是,这种新毒株所致的“甲型H1N1流感”能在人和人之间广泛传播。,甲型H1N1流感,甲型H1N1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人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禽流感、人流感 重组病毒,甲型H1N1流感 物种之间的传播,可能在猪体内重新组合,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甲型H1N1流感的传染源。 患者在出现临床症状前(潜伏期)和发病后3天左右,其传染性最强。隐性感染者虽然排除病毒的数量少、时间短,但也具有传染性。 受到甲型H1N1流感患者咳嗽时飞沫污染的物品上可能含有病毒,也可作为传染源,易感接触者可以通过“污染物品手口”的形式而被传染。,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 通过与患有甲型H1N1流感的人近距离密切接触。,来源:Bean B等, JID 1982;146:47-51,流感病毒在物体表面的存活时间,在无孔硬物表面可存活2428小时。 在塑料和不锈钢表面:存活时间大于24小时,在24小时内人手接触病毒污染表面可被传染。 在布,纸和餐巾纸上:可存活812小时,15分钟内人手接触污染布和纸可被传染。 即使病毒量大时病毒在手上存活时间也少于5分钟,但此期间可能导致间接接触传播。,甲型H1N1流感的发病人群多为青壮年(2545岁),与季节性流感的易感人群主要是老年人和儿童不同,这一点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禽流感)非常相似。 但任何一种新的病毒在人群传播、流行时,都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异,毒力和易感人群都可能会发生改变,故各类人群都应加强预防保健,以预防甲型H1N1流感。,易感人群,较易成为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妊娠期妇女 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 肥胖者(体重指数40危险度高,体重指数在30-39可能是高危因素) 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年龄65岁的老年人。,甲型H1N1流感的潜伏期一般17天左右,常见14天,较季节性流感、禽流感潜伏期长。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 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症状,纽约市某中学44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临床表现,流感、普通感冒和SARS症状的区别(1),流感、普通感冒和SARS症状的区别(2),外周血象 病原学检查 病毒核酸检测:以RT-PCR法检测呼吸道标本(咽拭子、口腔含漱液、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中的病毒核酸,结果可呈阳性。 病毒分离:呼吸道标本中可分离出病毒。合并病毒性肺炎时肺组织中亦可分离出该病毒。 血清学检查 动态检测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实验室检查,本病的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是防控与治疗的关键。 疑似病例 确诊病例,临床诊断,输入性病例 原发病例 二代病例,除流行病学史,及急性畏寒、高热、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外,确诊病例必须符合以下实验室诊断之一: 从病人鼻咽分泌物分离到流感病毒。 恢复期病人血清抗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以上增高。 直接检查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流感病毒抗原阳性。 标本经敏感细胞增殖1代后查抗原阳性。,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15994-1995,流感样病例,为早期监测流感特别是人禽流感病例,提高监测系统敏感性,卫生部提出了流感样病例的定义。 流感样病例并不是某一种特定疾病,而是一种症状。 定义:体温大于38(腋下体温),伴有咽痛或咳嗽症状之一者。 一个集体单位,一周内发生15例以上,为暴发疫情;发生30例以上流感样病例,要做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一般治疗 休息,多饮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高热病例可给予退热治疗。 抗病毒治疗 应及早应用抗病毒药物;药敏试验提示,此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奥司他韦(oseltamivir)和扎那米韦(zanamivir)敏感,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 其他治疗 对症和支持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治疗,奥司他韦(Oseltamivir) 达菲(Famiflu),扎那米韦(Zanamivir) 乐感清(Relenza),甲型H1N1流感与其他流感比较,甲型H1N1流感疫苗,国产甲型H1N1流感疫苗系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疫苗生产株)接种鸡胚,经病毒培养、收获病毒液、灭活病毒、浓缩、纯化、裂解后制成。 根据接种第一剂疫苗21天的血清学结果,疫苗的血清学效果和安全性达到了WHO和欧盟的标准。接种15g/0.5mL无佐剂疫苗的阳转率和保护率均超过85。 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局部疼痛、红肿,全身的不良反应是轻度发热、头疼等等,与季节性流感疫苗基本相同,还没有发现罕见的不良反应。,全病毒疫苗含完整、灭活病毒颗粒,裂解疫苗含高度纯化的裂解颗粒,亚单位疫苗只含纯化的HA、NA抗原,流感疫苗均为灭活疫苗,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不良反应,常见 局部症状:疼痛 全身症状:发热、疲劳乏力、头痛、头晕、恶心 偶见 局部症状:红肿、瘙痒 全身症状:咽喉疼痛、肌肉疼痛、咳嗽、腹痛、关节疼痛、 活动异常(活动减少/增多)、口干、食欲不振、 腹泻、过敏、胸闷,接种甲型流感疫苗不是强制性的,而是自愿的。四个步骤:“知情告知,登记问询,疫苗接种,留院观察”。 有疫苗接种禁忌症的人员不宜接种甲型流感疫苗。禁忌症:对鸡蛋特别是卵清蛋白过敏者;正在感冒发热,或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病期者;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严重过敏体质者,对硫酸庆大霉素过敏者;年龄小于岁者等,都不宜接种甲型流感疫苗。 接种后需要观察30分钟,方可离开;出现轻微反应,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可电话咨询接种单位;一般两周时间内不宜服用抗病毒药物。 接种者应在24小时保持接种部位的干燥、清洁,不要马上洗浴,多休息;接种部位如出现发热、红肿、疼痛的现象,属于正常反应,24小时后即可恢复;若出现红肿情况,可冷敷接种处,若疼痛或出现硬结,可热敷接种处。如果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症状,应立即赴医院就诊。,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知识,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如何预防,预防措施(1),控制传染源 开展流感疫情监测 卫生部从3日起启动了甲型H1N1流感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采取有效的出入境检疫措施 一旦发现病人及疑似病人进行隔离 立即报告和进行实验室采样检测,预防措施(2),切断传播途经 个人防护 对患者所在单位、家庭等进行消毒 收治病人的门诊和病房做好隔离消毒 标本按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要求进行运送和处理,保护易感人群(个人防护)接种疫苗+日常生活预防,日常生活预防,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或肺炎呼吸道病人; 经常用肥皂洗手; 避免接触生猪或到有猪的场所; 猪肉应煮熟后食用,猪肉烹制内部温度达到71; 避免去人群拥挤的场所;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生病及时就诊,留在家中,减少与其他人接触,避免感染他人;,检疫 防止传染病在国内蔓延和国际间传播的预防措施。如对传染病区来的人或货物、船只等进行检查和消毒,或者采取隔离措施等。 查验 指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实施的医学检查和卫生检查。 隔离 指将传染病病人收留在指定的处所,限制其活动并进行治疗,直到消除传染病传播的危险。 留验 指将染疫嫌疑人收留在指定的处所进行诊察和检验。,几个专业术语,勤洗手(1),什么时候应该洗手? 在接触眼、鼻及口前 进食及处理食物前 如厕后 当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染污时,如打喷嚏及咳嗽后 触摸过公共对象,例如电梯扶手、升降机按钮及门柄后 为幼童或病人更换尿片后,及处理被染污的物件后 探访医院及饲养场的前后 接触动物或家禽后,勤洗手(2),正确的洗手方法,要让口罩紧贴面部 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