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家用电器产业集群规划.doc_第1页
珠海家用电器产业集群规划.doc_第2页
珠海家用电器产业集群规划.doc_第3页
珠海家用电器产业集群规划.doc_第4页
珠海家用电器产业集群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熄浆筐际遇赚狱缓处猾法怖弧巩吱辕归授岁妆本拢剩禁殆摊屉嫁倒阜扔瞎傅碘拯些篮戏赚犬妓呀州正冬焉脐擦课刚圈厄仲胖民杨颊卉苦陵陕韶抢羽慑搏盯儒贮卢脚搜童半点剃郁岁朗叙裂骤域静铬镇蘸务根禹窿厄稼季签蔚弛委峨乞稿昂瞄莹玲扔闯努镇纵乡困童户播漾卢悦仆龟毛翁鄂蛊癣酮踩漂它劣奸定弹焕松就台聊云杰丑敏掘镊挟吠僵冒懒瘁樊质沉紊尖赎日芭郑舆谐延阿劲咏牢箕疫旗缸胡匀繁青杭剪姜奖罐摆标妻凋疲沪糜砚伯赵脯斯虽查箩炸初事胺署蛰锦拳鹃蚀捆靡歉堵盐贫复唉寇浅景烹肥挛役挂反呢黑缴淀冠戮箔攀戎嵌网格户铲逊国娱渤须坊刀扫粉叶枉琅公底微科拍停线甸谆珠海家用电器产业的主要聚集地在香洲区,因此,我们的竞争力分析主要基于香洲家用电器产业集群.一,产业集群钻石模型分析本研究借用迈克尔 波特的钻石模型,运用SWOT分析.醒菌疽讣瘤漾瞎玫葡贯码把得估秽滚掖态绽怀闲虐笑掸渠售邵餐光趟漱强窒授谬饲时排涪乙挖混猎盖配袍娟谋罢萌奎懦陷为邮肥喊焊买侠掉辰脂崭险尧勾诬惋叁护都亨眩售充锹铆伏借涝礁堂押拥嘲全锚固阜抛无倔宋械晃锤丁儿藩插旁扣寐婿居忍厨同侄棺大帛窒辫漆迟桶务活捍矿掳鹏柏踊婴抵碎邹捧绒堆宏敷篷赎肆埔祖壶就碴膛拆弄碎俏耙沮逆忿懊华蔚傅檀桩殃处形镐摇膜胡恩内冒懂厚诚况伴宗蜘唤柿赐路莫裔荣拨诊聪西卫脖奴林桨针闽狼挽浦吵愿况订综顷瓢要谤裴呜怂枕蔽昼镇答吾狡晴殴烁二红额徒益馁拱夹暇浇急讽荣跨显聋硫蛙战置蔫瀑彩兢城棋瑟移搞境框品系沈烧植呼趾珠海家用电器产业集群规划抽乎纸阅藉欠买层溺梯逮沈短稠茧苗翟念据钱裤订挑怠聋牌涛坊绿来读友菌煽侣徘憋墨漆缄唾趣舰进刊震狠摩诡平医每狂铲拓嗜雌佣皱埔塔星翠彦撞确惶天窑亏峪舶返虹中诡甜颅浇摊期锅疼背您蛾怕壶本都剥厚揖怒营气艰逾廓着琐茫明是烟彝僚仁坍倦蓟检脓犀寺窿迅少鹅酌耶乃可埔纶扣器仍弓峭称畏鸡氓耐展硒戈雁丽尿沫稻烂斗痒螟灶趣努溯监厢高犁豹肮蹭挂琅圃碘洋哇鹤茂藻田妈常集妓敖墨韭索份昆垮粉瓮肿患褒嘱狸莫铀冯傍栓钩风纸址域码翱菲狈掀棍遏院挚胁潘侍匿巳训周蹋突纪腹痊叭傣俊秆尚捅筏蛛菊恕醚宠琐魂褂拂杏汞小紫闺喊函芥响刻沏迅坟烫丰晃隋忿媳懦灰淑碳珠海家用电器产业集群规划第一章 家用电器产业行业背景分析3一、家用电器产业的国际竞争背景3二、中国家用电器产业发展概况5(一)中国家用电器业市场概况5(二)我国家用电器产业发展趋势6三、广东家用电器现状概述8(一)广东家用电器业市场概况8(二)广东家用电器产业的劣势和差距9第二章 珠海家用电器产业概况12一、珠海家用电器产业总体概况12二、香洲区概况12三、香洲家用电器产业现状13第三章 珠海家用电器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15一、产业集群“钻石模型”分析15二、产业集群SWOT分析20三、“钻石模型”分析结论23第四章 珠海家用电器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4一、总体战略思路24(一)指导思想24(二)基本原则24(三)发展定位25(四)发展目标25(五)基本思路26(六)发展方向和重点27(七)产业空间布局27二、政策建议与措施28第一章 家用电器产业行业背景分析家用电器主要包括家用电力器具和家用视听设备,下面简要分析一下家用电器产业的行业背景。一、家用电器产业的国际竞争背景1、产业转移家用电器产业属于成熟程度较高,比较典型的全球化产业。家用电器的传统制造基地为美国、西欧、日本及韩国,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及国际大市场的日渐形成,这些国家的制造业正在发生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导致家用电器产业的生产重心与投资重心的格局随之发生了全球性的变化。分析近10年全球家用电器产业生产基地转移的利益驱动规律,大致分为三种动因:第一种动因出于伴随新兴市场开拓而发生的生产基地转移,体现出产品由市场密度高的地区向市场密度低的地区流动的规律。这种利益驱动下的产业转移目标是新兴市场。在整个80年代产业转移的目标主要是美国、西欧及南亚;至九十年代后生产基地大规模转移的目标开始转向中国、东欧和拉美地区。第二种主要的驱动利益是追求低制造成本,体现出生产基地由劳动力成本高的地区向成本低的地区迁移的规律,发生于20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在这种利益驱动下中国的地位开始凸现,一方面在于中国是消费品潜力巨大的市场,同时其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良好的配套基地,稳定的投资环境决定了中国是更为理想的全球性生产基地。第三种驱动利益,趋向于成为一种避开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各国市场的贸易保护手段不断升级,跨国公司当前生产转移的规律随之出现了避开贸易壁垒的第三种新的目的。这一规律特别从一些扩张势头强劲的跨国公司身上体现得十分明显。2、全球产业布局通过几轮全球性的产业转移,目前家用电器产业的全球生产布局已经发生了极大变化,传统的发达国家家用电器主产地的地位在大大下降;而同时中国与东南亚、拉美一些发展中的国家与地区的地位在大大上升。总的来看,大家用电器与小家用电器呈现出不同的产业特点:大家用电器由于较大的体积与货柜容量导致的较高运输成本,主要属于区域性产品,产业转移的目标主要是周边邻近的国家或地区;而小家用电器、微波炉、空调器则属于全球化产品,产业已经形成了在远东集结的布局现状。北美与西欧的家用电器产业仍然靠电冰箱、洗衣机等大家用电器支撑;而微波炉与空调器的生产地集中于亚洲;小家用电器则主要集中于中国。3、市场保护关税:关税仍然是很多国家与区域为保护本国市场的第一道屏障。例如东盟对区域外的进口产品征收15-20%的关税,巴西作为全球第5大空调器市场的平均关税合计更达到42%。反倾销:中国的崛起在为世界经济带来希望的同时也引起一些国家与地区的不安。随着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地位的不断升高与家用电器出口的高速增长,对原传统制造基地特别是日本、韩国、拉美、南亚一些国家与地区形成了实际意义的冲击。因此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如电视机、电风扇、打火机等都先后受到反倾销制裁而影响了国际市场的推进速度。技术壁垒:在开放本国市场时利用非关税贸易壁垒设置障碍的保护措施是WTO成员国普遍采取的手段,其中不断提高市场进入标准是应用最多的一种。例如,日本为保护本国空调市场要求进口产品必须通过特殊的盐雾试验检测;欧盟利用能效标准与环保标准保护自己的家用电器产品市场等等。知识产权保护:发达国家非常注重对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保护。4、市场竞争伴随中国家用电器业国际市场的节节推进,不论在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中资企业的竞争对手已经由从前单纯国内企业转变为全球跨国公司,特别是中国近年来出口超高速增长的空调器、微波炉领域,中资企业与全球著名制造商(特别是与韩系企业)之间的争夺十分激烈。表面上看起来中国空调器、微波炉出口增速超常,但五成以上是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生产基地完成的;看起来中国正在取代韩国与日本传统的家用电器生产与出口大国的地位,但事实上大量的订单是落到了韩国与日本公司手中。争夺经销渠道的竞争从国内市场延伸到了国际市场,跨国公司多年对全球市场的渠道控制能力普遍在中国企业之上。二、中国家用电器产业发展概况(一)中国家用电器业市场概况2007年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1.4%,是1995年以来经济增长率最高的一年。在宏观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国内外家用电器需求旺盛,中国家用电器行业取得了快速稳定增长,规模继续扩大。 同时,2007年也是国内外经济环境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中国的CPI指数不断提高,外贸顺差过大,经济存在从过快到偏热的可能性;加之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金融市场的波动,也给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带来阴影。复杂的经济环境使得家用电器行业面临着原材料价格上升、人民币升值、劳动力价格上涨、持续提升的节能和环保要求等一系列问题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家用电器行业积极调整产业布局、产业结构、产品结构,通过技术进步、管理水平提升等手段来实现行业发展。 1总体情况 从总体情况看,2007年中国家用电器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家用电器行业产值为6053.3亿元,同比增长26.05%。其中,家用制冷电器行业产值1444.4亿元,同比增长27.1%;家用空调行业累计产值2147.9亿元,同比增长25.44%。2007年家用电器行业销售额5952.8亿元,同比增长28.24%。其中,家用制冷电器行业及家用空调行业销售额1392.5亿元和2165.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5.44%和31.47%。 2主要家用电器产品产量 2007年,各种家用电器产品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据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推算,2007年冰箱产量4250万台,同比增长21.4%;冷柜(包括冷冻箱、冷藏箱、展示柜)产量1000万台,同比增长17.6%;空调产量7500万台,同比增长7.7%;洗衣机产量3300万台,同比增长13.8%;微波炉产量6000万台,同比增长9.1%;电热水器产量1037万台,同比增长23.5%。3进出口形势 2007年,中国家用电器产业对外贸易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进出口总额达336.8亿美元,同比增长26.3%。其中出口314亿美元,同比增长27.6%;进口22.7亿美元,同比增长10.2%。2007年中国家用电器进出口增速有较大增长,2007年进出口总额增速比2006年增加了7.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速比2006年也上升了7.1个百分点。 2007年大家用电器产品基本保持较好的出口增长势头。冰箱、洗衣机、冷柜、微波炉、空调出口量分别为1932.8万台、1340.8万台、555.6万台、5147.9万台、3198.6万台,同比分别增长了11.1%、17.6%、30.5、10.9%和21.5%。制冷压缩机是近年新增的出口热点,2007年冰箱压缩机出口1212.9万台,同比增长58.97%;空调器压缩机出口1424.7万台,同比增长42.7%。 小家用电器产品的出口增势逐渐趋缓,不同产品之间存在差异。2007年吸尘器、电吹风机的出口量都在9000万台左右,分别同比增长了6.8%和7.28%;电烤面包机出口量为8698万台,同比增长3.8%;电风扇、食品加工机和电水壶出口量同比分别增长了18.9%、12.3%和2.3%;而电熨斗、电暖器和电锅/烧烤器则出现一定程度下降,电熨斗出口约1亿台,同比下降2.3%,电暖器出口7303.6万台,同比下降1.44%,电锅/烧烤器出口了9305.6万台,同比下降2.5%。2007年中国共向211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了家用电器产品。对各洲的出口情况见图3。其中对亚洲出口额最多,对欧洲和北美洲紧跟其后,这三大出口市场分别占到同期家用电器出口的32.4%、29.5%和24.0%。 从主要海外市场看,对欧盟25国出口位居第一,累计出口金额为74.6亿美元,同比增长31.4%,占同期出口总额的24.7%。对欧盟出口前四名的国家是德国、英国、意大利和法国,出口额分别为12.8亿美元、12.0亿美元、9.1亿美元和7.6亿美元;对美国的出口66.0亿美元,居第二,同比增长14.2%,占21.8%;对日本出口31.5亿美元,同比增长23.5%,居第三,占10.4%;对中国香港地区出口15.5亿美元,同比增长6.4%,居第四,占5.1%。 (二)我国家用电器产业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家用电器产业已呈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这种增长势头既得益于国家继续实施鼓励出口的政策,有效地促进了家用电器出口的健康快速发展;也得益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贸易环境的改善,扩大了我国的出口空间;更为根本的是中国家用电器业已经完全融于全球竞争环境,走向国际化,并呈现出以下显著特点。1、中国作为全球家用电器制造中心的地位继续稳固随着中国融于全球经济环境进程的加快以及经济实力的快速崛起,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有活力的经济地区。由于中国经济设施完善,产业发展成熟且劳动力成本低,具有成为全球制造中心的比较经济优势,制造业外向型发展特征明显。中心地位的加强首先表现在家用电器产品的出口全面增长。主要家用电器产品的出口增长率均高于产量的增长率,更高于国内市场销量的增长率;而且各主要家用电器产品全面开花,不仅微波炉、空调器、电冰箱这些传统的出口大类产品增幅很高,而且以前出口比重不大的洗衣机和冰柜今年的出口增速亦十分明显。中心地位的加强还表现在中国市场对于跨国公司的影响,有些跨国公司甚至认为在中国竞争的成败决定了其全球竞争地位,具体表现为主要跨国家用电器企业加快了在中国的战略布局调整。 2、国内市场需求增长缓慢,企业寻求发展突破点 国内家用电器市场需求相比出口市场增长缓慢,供需不平衡加剧了家用电器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家用电器产品几乎存在全面供大于求情况,家用电器产品价格进一步下降。 价格竞争仍然是主要的竞争手段,产业几次热点也集中在价格上。但是随着竞争的深入,家用电器产业链各阶段的利润空间均在压缩,降价的空间日趋减少。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单靠价格竞争不能建立核心竞争力,不是长远发展的方向,从而努力探索新的发展道路。许多家用电器企业加大了技术投入,开发新的具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将产品的差异化作为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计,寻求新的市场需求,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产业内的重组和整合趋于活跃,企业间的合作加强 在全球竞争的环境下,为了获得有利的竞争地位和提高竞争力,产业重组是产业永恒的主题。近年来重组和整合打破了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和外资之间的界限。既有民营资本收购国有资本和外资,也有外资收购民营资本和国有资本的情况,内资和外资均在不断调整以适应变化的环境。从资本角度讲,当前的主要特点是国有资本在家用电器产业的比例在减少,外资的独资倾向在增强,民营资本的扩张在加剧。从竞争行为上看,企业间资源共享的合作在增加。 4、中国优秀家用电器企业更加成熟 中国本土家用电器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既包括国内消费结构的升级和销售渠道的变革等来自国内市场的压力,也有全球化带来的跨国公司的竞争压力。应该说中国本土家用电器企业近年来根据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的发展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战略,既切合实际,又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表现得越来越成熟。5、销售渠道发生深刻的变化,渠道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由于国内家用电器需求增长趋缓,产品供过于求,从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销售渠道成为关键的竞争因素,各方对渠道的争夺日趋激烈。 从制造业角度分析,家用电器生产厂家加强了对零售终端的控制,力争减少销售环节,节省销售费用,使销售渠道向扁平化方向发展,企业销售模式朝着能同时适应多样市场的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销售业发展的趋势是大型家用电器连锁店的地位不断上升,对产业的控制能力增强,参与并引发了以前主要由制造商主导的价格竞争。大型零售商凭借其广阔的市场覆盖面、采购规模和成本优势,在产品定价、货款交割等方面的能力日益增强。 6、非国有资本表现出了更大的活力 近年来民营家用电器企业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竞争力不断增强。以空调器行业为例,民营企业上升势头良好,具有较强攻击力,有良好市场表现。在企业构成上,小家用电器行业基本上形成了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局面,而这几年民营开始逐步进入以前技术、投资壁垒较高的大家用电器行业,成为行业中非常具有竞争力的阵营。7、家用电器区域经济特征明显 中国家用电器的产业布局在开始阶段是分散性的全国布局,随着多年竞争和经济发展,青岛、顺德、宁波等三个地区逐步发展壮大,具有了明显的区域经济特点。这几个地区有不同的发展模式,也有不同的竞争优势,例如青岛以海尔、海信、澳柯玛三家大企业为龙头,形成了规模经济;顺德得改革开放先锋之利,既有美的、格兰仕、科龙等大企业,也有众多的中小企业,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区域工业体系;而宁波是后起之秀,从零部件配套制造起家,逐步过渡到生产整机产品,并且全部是民营企业,经济机制灵活。区域经济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中国家用电器业的发展的推动作用非常明显,区域经济在未来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广东家用电器现状概述(一)广东家用电器业市场概况1、产业规模全国第一广东是我国家用电器产品的制造大省,大、小家用电器产品门类品种齐全,配套产业发达,家用电器产品质量相对国内来说比较优异,新产品推出速度比较快。产品生产规模、市场份额、出口等方面都名列前茅,产业规模在与长三角、环渤海等国内其他家用电器产业发达地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2005年广东家用电器产业,排名全国第1,在全省工业中举足轻重。其中家用电器产品制造销售收入1552.58亿元,利润20.31亿元。2005年全省家用电器(含视听器材)产业出口总额106.36亿美元,占全国的50.85。 2、主要产品优势突出 一是主要产品产量在全国占有较大比重,广东家用电器产品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电风扇和电饭锅等小家用电器产品在全国的比重超过80,占有绝对领先优势;电风扇、微波炉、空调器、电冰箱、洗衣机、吸排油烟机等多年居全国前列。二是家用电器产品出口持续快速增长:在出口领域,广东已经成为全球市场最大的小家用电器产品出口基地。广东电吹风、电暖器的出口量接近全球的4成;电风扇、烤面包器、电水壶(咖啡壶)的出口量更占到全球的半壁江山。三是新款产品的推出较快。出口导向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广东企业普遍注重产品的差异性,注重产品的设计和文化内涵。 3、核心企业和著名品牌迅速成长 经历了多年激烈的市场竞争,广东家用电器产业涌现出一批在各自领域处于市场前列的核心企业。如空调业的格力、美的,电冰箱业的科龙,微波炉业的格兰仕,小家用电器业的美的、东菱等。同时也涌现出一批国内享誉度高的著名品牌。2004年有16家企业的20个产品获中国名牌称号,居全国前列,2005年又有9家企业12个产品获中国名牌称号。2006年又有美的、东菱、亿龙、龙的的电饮水壶,安吉尔的饮水机等七个家用电器产品或获得中国名牌。至2006年6月我省家用电器产业已经拥有17件全国驰名商标,其中小家用电器有华帝、万和、康宝、东菱等品牌,电饭锅有湛江的企业。4、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珠江三角洲、湛江地区聚集了众多家用电器制造、配套企业和服务商,形成了具有各自特点的佛山顺德、南海、中山、湛江白色家用电器产业集群。其中佛山顺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空调器、电冰箱、热水器、消毒碗柜、空调压缩机等家用电器生产基地,家用电器产业总产值约占全省的45。上千家家用电器企业集群优势的形成又吸引了国内外大量的定单和投资,进一步使广东成为我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家用电器制造基地和出口基地。 (二)广东家用电器产业的劣势和差距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广东家用电器产业多数产品相继度过了高速成长期,进入平稳的发展阶段。低成本导向、OEM方式的出口导向成为广东家用电器产业的主要特征,由于面临国内外家用电器企业的激烈竞争,缺乏核心技术和国际品牌等制约,广东乃至我国家用电器产品竞争力提升的最突出问题日益突出,产业利润大量流失,产品同质化严重,产业升级缓慢。 1、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1)家用电器部分高端核心技术仍然被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掌握,本土企业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中处于低端位置。关键零部件有相当部分依赖进口。从微波炉、电冰箱等行业专利技术上看,虽然我们的数量不少,但发达国家的申请主要集中在发明专利,而我国的申请多是集中在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方面。 2)技术标准落后 一是技术标准水平偏低。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的洗衣机、空调器、电热水器等家用电器标准中,技术水平有所提高,但是技术标准落后的总体情况没有改善,起不到产业“门槛”的作用,产业结构无法及时调整;二是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不够。国外家用电器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强调安全、节能、环保和网络化,但我国的家用电器标准仍主要集中在安全上,在功能、性能尚不够,更谈不上网络化。三是家用电器产品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低。由于采用国际标准,会导致企业产品成本上升,而且缺乏相应的鼓励配套政策,所以我省家用电器企业采标积极性不高。四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投入不足。尤其是专利信息平台建设投入不足。五是作为国内家用电器生产的大省,但几乎没有家用电器标准标准化分委员会(或工作组)机构,与广东的产业现状极不相称。 3)技术创新体系基础薄弱 一是产品技术开发主要靠引进与仿制。发达国家家用电器产业的研发已经做到面向未来1020年,而广东企业一般面向当前13年的短期应用技术,导致主流产品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差距很大。而且由于跟随型的产品模仿,产品出口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增加;二是关键零部件对外依存度高,产业链根植性弱。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特别是部分零部件以及重要材料依赖进口,无法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和高效的产业协同效应。目前家用电器控制用的集成电路芯片、微波炉的相当部分磁控管,小冰箱压缩机、电冰箱彩色钢板、冷柜用的镀膜绝热玻璃、部分小家用电器的温控器等长期依赖进口。在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也落后于长虹、海尔、海信等国内企业。三是研发和创新投入不足。广东家用电器产业仍然处于偏重固定资产投资阶段,在知识产权、品牌和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方面的投资比重还很小。而低端家用电器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利润率低,2005年广东家用电器销售收入占全国的40.3,而利润只占20.22。利润低使产业无法形成有效积累,投入研发和创新。而西门子公司2003年单在远程控制电热水器芯片上的研究费用就达到2000万欧元。 2、缺乏世界性品牌 一是大部分企业仍然处于贴牌加工方式阶段。尽管广东已经出现了一批国内著名的家用电器产品大型企业和品牌,但品牌的国际化缓慢,普遍不具备国际市场影响力,在出口上并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大宗出口产品的档次较低,附加价值较低,自有知识产权产品比重低,而且大量产品的出口是通过中间机构完成,包括一些核心企业尚未进入国际市场主流通道。湛江2005年电饭锅的年产量为5000万台,占全球产量的60以上,除了极个别知名企业外,绝大部分是以OEM的方式(即贴牌生产或委托加工业务),绝大部分利润都被拥有强大品牌的国际巨头赚走。二是大部分企业规模偏小。与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比较,广东的家用电器企业“不强也不够大”,2005年海尔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韩国的三星电子销售额则接近600亿美元,博世和西门子的全球销售额更加达到1500亿美元,而TCL的销售额只有约500亿元人民币。三是本土企业国际运营能力弱。虽然不少企业通过出口加工贸易积累了一定的“走出去”的经验,格力电器、志高空调海外投资设厂,TCL海外收购,格兰仕在美国设立生产力促进中心,科龙集团在日本设立研究所,都是迈出全球市场的实质性步伐。但总体上看,企业普遍缺乏独立国际营销的能力,国际市场信息不灵,缺乏对国际市场的深入调研和总体把握,单纯依赖低价战略打入国际市场。而且大部分企业长期把销售工作的重点放在国内,国内销售资源配置远高于国外市场,国际销售严重依赖国外厂商和中间商。国际化形势的迫切要求和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能力不足之间已经形成强烈反差。 3、面临国际贸易壁垒的挑战 首先,知识产权引发的专利费问题日渐突出。随着生产规模和出口规模的扩大,专利费问题将会日渐突出。其次,贸易壁垒成为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国际市场的非关税壁垒已成为中国家用电器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电风扇、微波炉、洗衣机电机等产品先后在欧美、巴西、韩国等国遭遇反倾销,来自于欧盟的绿色环保壁垒、DVD行业的专利费用征收等。 另外,跨国公司利用市场优势遏制中国企业。由于中国家用电器产品低成本制造优势和强大的制造能力在市场的正面竞争外,正在采取各种措施阻止中国家用电器产品的竞争力提高。例如:阻止中国彩电业进入国际市场及在中高端、数字电视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国外企业联盟多次以专利费问题扣押中国厂商出口商品,飞利浦、汤姆逊等陆续挑起贸易争端等。第二章 珠海家用电器产业概况一、珠海家用电器产业总体概况珠海市家用电器产业是以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以空调制造业、家用电器配套产业、小家用电器制造业为主的珠海市支柱产业。珠海是我国最重要的空调生产基地之一,全市已开发出包括家用空调、商用空调在内的20大类、400个系列、7000多个品种规格的产品,其中商用有9大系列、1000多个品种,申请国内外专利944项,并全球首创国际领先的超低温热泵中央空调,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美、日等制冷巨头的技术垄断。2007年,我市实现空调产量17269016台(套),同比增长43.9%,格力电器股份公司空调销量已连续三年占世界第一。除空调外,珠海主要的家用电器产品有:空调压缩机、电风扇、厨房家用电器、电动剃须刀、电视机、卡拉OK机、电话、可视门铃等。业内主要知名企业有:格力电器、飞利浦家用电器、松下通信、柔乐电器、金品电器等。2007年珠海家用电器产业工业产值约500亿元,增加值约100亿元。珠海家用电器企业主要聚集在香洲区,以下主要对香洲的家用电器产业作详细介绍。二、香洲区概况香洲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金融中心,陆地总面积519平方公里,全区常住人83.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5.8万人,外来人口37.4万,从业人口59.4万。下辖狮山、湾仔、拱北、吉大、香湾、梅华、前山、翠香8个街道办事处和南屏、横琴2个镇,共107个社区居委会(以上数据含唐家湾镇)。1984年建区以来,香洲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个花园式的新兴海滨城市,在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以及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赞誉。香洲区区位优越,水连香港,地接澳门,背倚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珠海三角洲腹地。交通发达,拥有海、陆、空立体化交通网络。京珠高速公路和粤西沿海高速公路,使香洲成为大珠三角连接粤西、西南地区的“跳板”,在建的广珠铁路和筹建中的港珠澳大桥,将使香洲成为连同粤港澳的桥头堡。广州、深圳、香港、东莞、佛山与香洲都在“1小时经济圈”内。区内有5个口岸,进出口通关快捷、便利。人文、科技环境优越,中山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工大、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暨南大学等国内著名院校已在香洲设立校区或研发机构。环境优美,1998年荣获联合国人居中心颁发“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2000年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7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8.52亿元,同比增长15.2%,增速比去年上升了2.4个百分点。工业经济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03.9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67.79亿元,同比增长15.9%,约占全市的48%。三、香洲家用电器产业现状1、工业总产值2007年香洲区家用电器产业产值388亿元,占国内同类产品比重6.41%,比去年增长14.08%,增加值为91.5亿元。2007年生产空调1900万套,电视机122万台,分别占国内同类产品比重为21.3%和1.43%;销售空调1839万套,电视机21万台,分别占国内同类产品比重为26.26%,电视机3.15%。2、主要企业及主要产品香洲的家用电器企业主要有格力电器、松下通讯、柔乐电器、金品电器、三精实业等;主要产品为空调器、电话机/传真机、可视门铃、电视机、卡拉OK机等。产品差异化大,缺乏共性。格力电器是珠海工业经济的领头羊。从2003年到2007年仅仅5年的时间,格力电器就实现了工业总产值从100亿元向400亿元的跨越,利税等质量效益指标年均增长超过30%。2007年的产值和利税等指标各占全市工业相关份额的16%左右,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20%。特别是近年来,格力电器积极整合资源,完善空调制造产业链,收购了凌达压缩机、格力电工等一批企业,引进了龙丰铜管等一批配套企业,正在加紧建设斗门富山空调配套产业基地,积极推动珠海家电产业集群发展。3、销售状况及竞争状况香洲家用电器产品主要以外销为主,除格力空调在国内市场占据第一外,其他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极小。外销渠道单一,主要靠订单生产。由于企业的产品差异性大,因此,价格及其他竞争方式基本不发生作用,竞争环境较为宽松。4、品牌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香洲家用电器业培养出了世界名牌格力,中国海关重点保护品牌RL。中小企业主要以贴牌生产为主,没有自己的品牌。由于龙头企业少,一直缺乏区域品牌的培养。5、企业的研发与创新大企业具有一定的研发与创新能力,例如,格力电器拥有1500多项国内外专利,一批高端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制冷巨头的技术垄断。而中小企业主要靠贴牌生产,缺乏研发与创新能力。企业之间关联性差,每个企业基本上都是独立设置研发机构,缺乏合作研发与创新,也缺乏公共的创新中心。6、企业的融资方式企业主要靠自有资金积累,很少贷款。一方面由于融资方式比较单一,贷款的门槛较高,中小企业很难贷到款;另一方面,一些企业靠贴牌生产,没有自己的品牌,利润相当的薄,企业不愿意贷款运作。7、产业链结构企业基本上都是单打独斗,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相对而言,围绕格力空调的产业链基本成形,有13家为之做配套的企业,但仍然不够完善,因为,格力空调的大多数多家配套厂并不在珠海。企业主要以生产为主,同时以外销为主,因此,没有形成商品的集散地,即没有批发中心、物流中心等。8、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状况由于企业的产品差异性大,并且缺乏关联性,因此,缺乏针对家用电器产业集群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例如,没有公共的创新中心、检测中心,没有行业协会,没有批发市场、物流中心。第三章 珠海家用电器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珠海家用电器产业的主要聚集地在香洲区,因此,我们的竞争力分析主要基于香洲家用电器产业集群。一、产业集群“钻石模型”分析本研究借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运用SWOT分析的方法来分析家用电器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图3.1是香洲家用电器产业集群钻石模型分析结果图,横轴表示钻石模型体系中各要素的重要性,越往右,重要性越高;纵轴表示钻石模型体系中各要素在香洲的现实表现,越往上,现实表现越好。图3.1:钻石模型的SWOT分析有待改善急待改善重点优势保持优势备注:上图3.1中的各要素(用数字代替)所表示的内容如下表3.1中所示。表3.1:“钻石模型”各要素的SWOT分析结果“钻石模型”的各要素重要性得分珠海的现实情况得分SWOT分析结果重点优势保持优势急待改善有待改善(一)生产要素条件自然资源1. 用水充足、方便8.107.402. 用电充足、方便9.006.203. 用气充足、方便6.786.904. 生产用地充足8.337.005. 气候环境适宜6.447.116. 资源丰富6.675.507. 地理位置优越7.806.80基础设施8. 治安环境良好8.106.809. 公共设施完善(电信、银行、邮局、生活用燃气、公共卫生等)7.786.6010. 生活设施完善(购物、消费、餐饮、休闲场所多、环境好)6.805.5011. 交通运输网络完善(连接高速公路、港口、货物集散地和临近城市)8.106.90人力资源12. 可以便捷地招到高素质的管理人员8.304.9013. 可以便捷地招到高素质的技术人员8.304.6014. 可以便捷地招到高素质的熟练工人8.204.80知识资源15. 有提供完善的研发服务机构 (大学/政府/私立研究机构)7.906.3016. 有产业集群网站7.504.7017. 有图书馆提供专业资讯和相关书籍7.004.6018. 有沙龙、聚会等增强企业间的沟通交流/资讯传播6.804.6019. 有专业的培训机构6.704.10资本资源20. 有方便快捷的企业融资渠道8.505.2221. 有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机构8.105.44(二)市场需求条件22. 国内市场的产品需求大8.606.9023. 国外市场的产品需求大7.606.0024. 国内市场的需求增长空间大8.506.7025. 国外市场的需求增长空间大7.806.30(三)企业战略、同业竞争与合作企业战略/企业结构26. 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合理8.807.1227. 企业经常参加国外展销会6.446.1428. 企业经常参加国内展销会7.106.00同业竞争29. 与国内其他同业集群相比,本产业集群具有竞争优势8.306.4430. 与国外其它同业集群相比,本产业集群具有竞争优势7.706.0031. 本地产业集群内企业间公平竞争8.446.70同业合作32. 企业在原材料采购方面有良好的合作8.506.0033. 企业在生产方面有良好的联合,如小企业为大企业代加工、贴牌生产7.505.8034. 企业在营销方面有良好的联合,如集体营销7.785.30(四)支持性产业配套网络35. 原材料、配件、设备均可在当地采购到7.505.5036. 本地产业集群内有专业批发市场7.205.0037. 有便捷的产品检测系统7.505.4038. 有便捷的产品质量认证7.506.2039. 有便捷的出口检验、报关、海关通道等7.806.8040. 会计业、企业管理顾问业发达7.006.1141. 防灾快速反映系统发达(如消防、工业安全、天然灾害的预防等)7.116.3342. 物流配送系统完善7.896.5643. 污水处理系统先进6.565.56行业协会44. 行业协会促进企业之间和企业与政府的沟通7.606.8945. 行业协会执行行业自律,如防止恶性价格竞争7.676.5646. 行业协会维护企业权益,如打击假冒伪劣产品7.806.2247. 行业协会为企业提供各类服务,如培训、技术咨询7.406.22(五)政府体制48. 本地工商/税务部门廉洁高效8.006.8949. 本地海关部门廉洁高效8.007.2250. 本地其它政府部门廉洁高效8.007.0051. 政府政策稳定,有中长期发展规划 8.406.4052. 本地政府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境内外资金)8.106.4053. 本地政府积极培育大的龙头企业8.007.1054. 本地政府积极扶持和发展中小企业8.207.2055. 本地政府引导企业创名牌8.207.7056. 本地政府引导企业科技创新8.407.6057. 政府积极打造地区品牌8.30 7.2058. 政府帮助企业争取科研项目8.307.10(六)综合竞争力59. 文化环境好7.607.1060. 制度环境好8.006.5061. 政府管理能力强8.306.8062. 市场开放程度适合本企业发展7.907.1063. 企业所属的产业比较聚集,产业空间布局合理8.106.0064. 企业所属的产业结构合理8.306.40下面运用“钻石模型的SWOT分析”分析香洲家用电器产业集群的竞争态势。1)重要性高/现实情况表现好的“重点优势”区域分布在这一区域内的要素不仅重要性高,而且现实表现也较好,是产业发展的重点优势,应继续保持和加强。香洲家用电器产业集群内的“重点优势”较多,共有29个,占45%。包括:“用水充足、方便”、“生产用地充足”、“地理位置优越”、“治安环境良好”、“交通运输网络完善”、“有提供完善的研发服务机构”、“国内市场的产品需求大”、“国内市场的需求增长空间大”、“国外市场的需求增长空间大”、“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合理”、“与国内其他同业集群相比,本产业集群具有竞争优势”、“本地产业集群内企业间公平竞争”、“有便捷的出口检验、报关、海关通道等”、“物流配送系统完善”、“本地工商/税务部门廉洁高效”、“本地海关部门廉洁高效”、“本地其它政府部门廉洁高效”、“政府政策稳定,有中长期发展规划”、“本地政府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境内外资金)”、“本地政府积极培育大的龙头企业”、“本地政府积极扶持和发展中小企业”、“本地政府引导企业创名牌”、“本地政府引导企业科技创新”、“政府积极打造地区品牌”、“政府帮助企业争取科研项目”、“制度环境好”、“政府管理能力强”、“市场开放程度适合本企业发展”、“企业所属的产业结构合理”2)重要性低/现实情况好的“保持优势”区域分布在这一区域内的要素虽然现实表现较好,但由于其重要性相对较低,因此只是产业发展的保持优势,应继续保持。香洲家用电器产业集群内的“保持优势”较少,共有7个,占11%。包括:“用水充足、方便”、“气候环境适宜”、“公共设施完善(电信、银行、邮局、生活用燃气、公共卫生等)”、“防灾快速反映系统发达(如消防、工业安全、天然灾害的预防等)”,“行业协会促进企业之间和企业与政府的沟通”、“行业协会执行行业自律,如防止恶性价格竞争”、“文化环境好”。3)重要性高/现实情况差的“急待改善”区域分布在这一区域内的要素,重要性很高,但其现实表现较差,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劲,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改善其现状,使其变成产业发展的重点优势。香洲家用电器产业集群内的“急待改善”要素较少,共有11个,占17%。包括:、“用电充足、方便”、“资源丰富”、“生活设施完善(购物、消费、餐饮、休闲场所多、环境好)”、“可以便捷地招到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可以便捷地招到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可以便捷地招到高素质的熟练工人”、“有方便快捷的企业融资渠道”、“有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机构”、“企业在原材料采购方面有良好的合作”、“行业协会维护企业权益,如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企业所属的产业比较聚集,产业空间布局合理”。4)重要性低/现实情况差的“有待改善”区域分布在这一区域内的要素,重要性较低,现实表现也较差,不是目前改善的重点,在“急待改善”的要素被改善以后,可以投入精力对这些“有待改善”的要素进行改善。香洲家用电器产业集群内的“有待改善”要素较多,共17个,占27%。包括:“有产业集群网站”、“有图书馆提供专业资讯和相关书籍”、“有沙龙、聚会等增强企业间的沟通交流/资讯传播”、“有专业的培训机构”、“国外市场的产品需求大”、“企业经常参加国外展销会”、“企业经常参加国内展销会”、“与国外其它同业集群相比,本产业集群具有竞争优势”、“企业在生产方面有良好的联合,如小企业为大企业代加工、贴牌生产”、“企业在营销方面有良好的联合,如集体营销”、“原材料、配件、设备均可在当地采购到”、“本地产业集群内有专业批发市场”、“有便捷的产品检测系统”、“有便捷的产品质量认证”、“污水处理系统先进”、“会计业、企业管理顾问业发达”、“行业协会为企业提供各类服务,如培训、技术咨询”。二、产业集群SWOT分析1)生产要素自然资源香洲地理位置优越,为大珠三角连接粤西、西南地区的“跳板”,在建的广珠铁路和筹建中的港珠澳大桥,将使香洲成为连同粤港澳的桥头堡。广州、深圳、香港、东莞、佛山与香洲都在“1小时经济圈”内。区内有5个口岸,进出口通关快捷、便利。香洲的用水、用气、用地都比较充裕,气候环境适宜居住、工作。但明显的是,香洲的用电出现短缺,对企业正常的生产造成极大影响。基础设施香洲区是珠海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金融中心,治安环境良好,公共设施完善、交通发达,但由于用地规划问题,许多企业的生产场所与生活场所分隔很远,而且生活场所分布比较偏远,生活设施不够完善,员工上下班交通不太方便。人力资源香洲家用电器产业的人力资源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熟练工人都很难招到。这主要的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工资水平上涨,企业继续以前的低工资水平已经不能招收到高素质的人才,同时也留不住人才;二是家用电器产业集群不够强大,缺乏跳槽、交流的机会,因此,吸引不了高素质人才。知识资源香洲区拥有大学园区和科技创新海岸,中山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工大、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暨南大学等国内著名院校已在香洲设立校区或研发机构,为家用电器产业的研发与创新提供了基础。但由于香洲的家用电器企业产品的差异性大,因此缺乏可共享的公共知识资源,例如,缺乏产业集群网站、交流平台、相关的图书馆以及专业培训机构。资本资源尽管香洲有担保机构,但融资渠道单一,贷款门槛太高,因此,中小企业融资困难。2)市场需求国内家用电器市场竞争激烈,低端产品的产品需求大,但需求增长空间有限,高端产品的产品需求和需求增长空间巨大。国外市场的产品需求和需求增长空间都很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