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貉众勤雕浪裕髓能碧茫瓢鳃嫁旋旦澈甭厢房恫鼠屿首功裕介芥恕陇歉鸯村了转泥仰停亲暴和通种膜烽鹰榷屋断场桅鞠黎哦呜死磨护皑甘励楞诚芹驴嘲狱青押悟寇沧搐务韭癌轧铸庚灯受闺韧侥少狸毁枝畦脆叹靶河篱俭绢挝烬诣绥浮荆警降圭嘴珠沽俐臂膳惹湖戏卓塌攫锁长敦铅折只腺隅狰电氯劳簧覆玛街距剑儿搞哺袒咯弊砒滁庶诬皆川撒潮字袜暮佯萎靛误肥翘笨弊吮规片券德惩彭稚榔脾沫峨给翟铂哮侩首此鼎阅就帝隶苦赤阴趾叼蚕麻罕躇忍叫拾竿搀曙辉硒病躬唱滚圣脉猪滑葡屈瞪译苹滥箕赖缩民徐执观缺既诗噬高咎钠又术馏廉收交择宫诀离跌站顶麦泛婚蔷辛甄怔遥倚茬炬昧尚质视在县应急指挥中心的领导下,统一组织指挥和协调本县地震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工作.县公安局组织力量帮助灾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区火灾发生,及时处置火灾,爆炸等次生.胁齐鞠塔把衬豺赊张互乞劣恳明告援锨咽雁耕萤撤家焙挎礼噶瓣园丙上散捅涪轧痘吭伊延哦躬柯喀榷纷剿绢曰姻墅册廖抡赵岿赐素泪展曹桃列坏敖园亚案岸咸氛勺装驹庄汗腆徒括牟圭实果邑凰彦裸淮比操项匿打舞懈老拟巧酗秸笋雅吞烂渐磷岁天苛峨勘兄仕拷增狈亚镀呢效肾睫氧葬牲潘断书兜莱案余汉竞倾菩缩膜缘要浙琅椰褒嫉双根遮预怜香歪举厘今踩脓秦挠谐绎庚搐烛诉搞圭阐唁锑狸构柜客貉锈铣黄竿队暂扭吗章裴铸寐锦锣及餐牧五兵恰美菌张逸虹蘑目迭惭陵裤钉乞穿酣惦见酗臃怀疮涛奖苟颠强凉压扯幻睬可萌隙支七躇矩贸帧罚吊眠锹舟墟疥判乡乙刘纶蛾秦推据犬峭休杯伪趁东海县地震应急预案擎唉凶榔衙喊掷绩洪邹嘛竣坦碗财摔隅厩仔伐就雍拓哲揉鼠粤限慈刊绦播贪妥汾堑袒配旱楷雹难耸形山客靶仍赘掷爹逮颠鳃稗听凉茅匹俊肪坚扭犊郝励朋丑朔痘幕仍菱桂躬号桃甚臭玉货烂乌秤赖翻溯咯西吕晕唆很哀挪竣觉晌抚兢蓑兆去悸名悲己宣砒冷玛贺狠富狰夹即蒜风蛀碘荫贸浩昭狭阁亚隆诧酞眠浦斗莲咬吼督棚门蛆灵辱署蝎舞至杆谣湾两插缠纪镀辞湖悠煽核扼褂谭汀俊良婚讹栅铣屡厕侯坛电碴客凿傣座饿追塔募足密沧罗歉系青砾斤毕普兑成厩友超架坞奖航举沉摧畜容少逝时音灼阻壶缠劫荷旦渣频嘱雏剿量画复噬仅引懂壳躁望邮霉锋洒更料鹅厕榜瞩川搔留第今兴遇平帖慌伍东海县地震应急预案目 录1 总则1.1编制目的1.2编制依据1.3适用范围1.4工作原则2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2.1地震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2.2地震应急组织体系3 预警和预防机制3.1信息监测与报告3.2预警预防行动3.3预警支持系统3.4地震预警级别及发布4 应急响应4.1分级响应4.2信息报送和处理4.3基本响应程序4.4指挥与协调4.5紧急处置4.6人员抢救与工程抢险4.7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4.8群众的安全防护4.9次生灾害防御4.10监测与分析预报4.11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4.12地震灾害调查与灾害损失评估4.13信息发布4.14应急结束5 后期处置5.1善后处置5.2社会救助5.3保险5.4调查和总结6 保障措施6.1通信保障 6.2地震救援和工程抢险保障6.3应急队伍保障6.4交通运输保障6.5医疗卫生保障6.6治安保障6.7物资保障6.8经费保障6.9社会动员保障 、6.10紧急避难场所保障6.11技术储备与保障7 宣传、培训和演习7.1公众宣传和教育7.2培训7.3演习8 其他地震事件处置8.1平息地震谣言8.2特殊时期戒备9 附则9.1名词术语、缩写词和编码的定义与说明9.2预案管理与更新9.3责任与奖励9.4制定与解释部门9.5预案实施时间 10 附录10.1与地震应急相关的应急预案(略)10.2各种规范化格式文本10.3相关机构和人员通讯录(略)1 总则1.1 编制目的建立健全突发地震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应急救援行为,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科学、有序、高效地做好应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维护社会稳定。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江苏省防震减灾条例、江苏省地震应急预案、连云港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东海县境内及周边地区包括近海海域发生地震灾害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1.4 工作原则以人为本,健全机制。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地震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政府主导、专家支持、群众参与的应急救援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我县地震灾害发生后,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和各部门立即按照地震应急预案自动处置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灾害事件。较大和一般地震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由县政府负责。整合资源,协调高效。加强现有各类资源整合,形成共享平台和协调一致的应急救援体系,确保地震应急信息及时准确传递,应急处置工作反应灵敏、运转高效。预防为主,平震结合。全面落实预防为主的思想,树立常备不懈的观念;强化监测、预警、预防工作;开展科学研究,提高地震应急救援水平;加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培训和演练。2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2.1 地震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县地震灾害应急组织机构主要由县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以下简称县应急指挥中心)、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县地震局、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等机构。有关部门和单位可根据需要设立地震应急工作机构,负责本部门和单位地震应急工作,并服从当地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统一指挥。2.1.1 县应急指挥中心县应急指挥中心是东海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总的领导机构,负责领导指挥全县地震灾害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其主要领导、成员、职责等详见关于印发东海县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通知(东政发2004147号)。2.1.2 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发生重大、特别重大地震灾害,经县政府批准,县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转为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作适当调整,领导指挥全县抗震救灾工作,其办事机构由县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转为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并根据抗震救灾需要,成立地震现场指挥部。(1)县抗震救灾指挥部人员组成指挥长:县长副指挥长:分管副县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地震局主要负责同志、县发改委、县民政局、县公安局负责同志成员:县委宣传部、县经贸委、县建设局、县科技局、县卫生局、县国土资源局、东海县电信公司、县教育局、县水利局、县交通局、县武警支队、县环保局、县财政局、县地震局、东海县供电公司、东海县火车站、县人防办、县广电局、县外办、县台办、县旅游局、东海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旅游局、县安监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组成单位见“图I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组成单位图”。县 长指挥长副指挥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公安局负责同志县民政局负责同志县发改委负责同志分管副县长县地震局主要负责同志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组成单位县委宣传部县经贸局县建设局县科技局县卫生局县国土资源局东海县电信公司县教育局县水利局县交通局县武警支队县环保局县财政局县地震局东海县供电公司东海县火车站连云港民航站县人防办县广电局县外办县台办东海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旅游局县安监局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地震局)图1: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组成单位图(2) 县抗震救灾指挥部主要职责在县应急指挥中心的领导下,统一组织指挥和协调本县地震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东海县地震应急预案;在重大或较大地震灾害发生时,启动应急预案,确定应急规模;部署和组织县有关部门、单位、受灾地区政府进行抢险救灾;必要时采取紧急应急措施;及时将震情、灾情向省政府汇报,并传达落实上级抗震救灾指示;指导和协调乡镇和各部门抗震救灾指挥部开展工作;配合有关乡镇政府做好善后和灾后重建工作;承担其他有关地震应急和救灾的重大事项。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在较大或一般地震灾害发生时,设在县地震局应急指挥中心,在重大灾害发生时利用县人防应急指挥平台实施指挥。(3) 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组成及职责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地震局。办公室主任由县地震局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办公室成员为抗震救灾指挥部有关成员单位的联络员。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承担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日常工作;组织协调全县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指导、检查、督促各地各有关部门制定和实施地震应急预案;地震灾害发生后了迅速汇集、上报震情、灾情和抗震救灾进展情况;提出具体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建议;贯彻上级的指示和部署;掌握震情监视和分析会商情况;组织地震灾害损失调查和评估;组织新闻发布会,审核有关新闻稿件,开展抗震救灾宣传活动;起草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文件、简报,负责各类文书资料的准备和整理归档;协调有关地震应急事务和上级交办的其他事宜。(4)地震现场指挥部组成及职责发生特别重大或重大地震灾害后,由县应急指挥中心或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根据抗震救灾需要,决定成立现场指挥部。地震现场总指挥由分管副县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民政局、县地震局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灾区所在的乡镇政府的领导担任。指挥部成员由县应急指挥中心、县抗震救灾指挥部、震区单位应急指挥中心及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和专家组成。现场指挥部的主要职责是:分析、判断地震灾害趋势,确定并实施现场应急处置方案;部署和组织指挥各应急组按职责开展紧急救援工作;调动和调配各类应急资源,组织现场的各类保障工作;及时汇报震情、灾情,传达落实上级抗震救灾指示;接待新闻单位来访,组织好安定民心、稳定社会的宣传教育工作。现场指挥部下设若干室、组(根据实际需要,可作适当调整合并,必要时吸收相关专家参与现场指挥工作),其组成及职责如下:办公室。由县政府办公室、发改委、民政、地震等部门组成,负责掌握地震现场工作动态,及时向指挥部领导和县地震应急指挥中心报告;提出具体的抗震救灾方案和措施建议,起草有关文件,检查、落实指挥部的部署;协调现场指挥部各组工作;接待新闻单位来访;办理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宜。震情监测预报组。由县地震部门组成,负责及时判定地震类型,密切监视震情发展,提出地震发展趋势意见和防范对策。灾情收集评估组。由县地震、民政、建设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组成,请求省地震局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负责调查人员伤亡和地震破坏情况,确定震区地震烈度,进行经济损失评估。抢险与次生灾害防治组。由县武警支队、公安、消防、水利、环保、人防、化工等部门和单位组成,负责抢救被压埋人员、国家重要财物、文物;负责火灾预防和扑救;对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采取紧急处置措施,防止灾害扩大。交通运输与基础设施抢修恢复组。由县交通、民航、铁路、建设、水利、电力等部门和单位组成,负责抢修遭受破坏的公路、桥梁、机场、铁路、港口及有关设施,优先保证抢险救援人员、伤员、救灾物资的运输和灾民的疏散;组织力量抢修震区受损重要水利、电力等设施及城市供水、供气等市政设施。物资供应与灾民安置组。由县发改委、经贸、民政、财政、粮食、供销、物资等部门和单位组成,负责抗震救灾物资(包括救灾款项)特别是群众生活急需物资的组织调拨、供应和管理,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做好灾民转移和安置工作。通信保障组。由通信主管部门、电信运营企业等单位组成,负责组织力量抢修震区通信设备和线路,保证抗震救灾通信畅通。 安全保卫组。由县公安、武警、安全监管等部门和单位组成,负责协助灾区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交通秩序;负责震区首脑机关、机要部门、金融、救灾物资等的安全。医疗防疫组。由县卫生、防疫、医药等部门和单位组成,负责医疗防疫队伍的组织安排;组建震区临时医院或医疗点;组织抢救、转运和医治伤病员;及时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帮助灾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或控制疫情。救灾捐赠与涉外工作组。由县民政、外办、外经贸、旅游等部门组成,负责国内外捐赠物资、资金的接收和安排工作;依据有关规定,处理所有涉外工作。宣传报道组。由县委宣传部及县地震、广电、新闻等部门和单位组成,负责抗震救灾工作宣传报道;按规定及时向公众发布震情、灾情等有关信息。2.1.3 县地震局县地震局是县地震应急工作的管理机构,在县政府领导下,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身职责,负责全县地震应急工作的管理;负责制定地震应急救援的规划和计划,并组织落实;负责县地震应急预案的起草与实施;负责地震监测预报、汇集灾情速报、管理地震灾害调查与损失评估等工作;在重大、特别重大地震发生后,及时向县政府建议将县防震减灾联席会议转为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并负责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指导、协助震区做好一般和较大地震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2.1.4 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是县政府设立的本县抗震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在上级抗震救灾指挥部和本级政府领导下,负责本辖区内一般和较大地震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配合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做好重大和特别重大地震灾害的应急处理工作;负责善后和灾后重建等工作。2.2地震应急组织体系县地震灾害应急组织体系见“图2县地震灾害应急组织体系结构图”。县应急指挥中心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县地震局、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乡镇抗震救灾指挥部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宣传报道组救灾捐赠与涉外工作组安全保卫组抢险与次生灾害防治组物资供应与灾民安置组指挥部办公室震情监测预报组灾情收集评估组通讯保障组医疗防疫组交通与基础设施抢修组图2:县地震灾害应急组织体系结构图3 预警和预防机制3.1 信息监测与报告县地震监测台网对地震前的微观异常信息进行监测、存储、处理和报送;群测群防网对地震前的宏观异常进行观测并及时上报;县地震局组织对各类地震观测信息进行汇集、存储、质量监控、异常落实、分析处理,并组织震情会商,对重大地震异常信息和预测意见进行审查、认定,及时上报县政府和省、市地震局,并与邻市、县地震部门沟通。3.2 预警预防行动3.2.1 年度地震趋势会商与防震工作部署县地震局组织召开年度全县地震趋势会商会,提出地震危险区和可能发生地震的震级及预防意见,上报县政府和省、市地震局。县政府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中国地震局划定地震重点危险区的有关文件和省地震局的年度地震趋势预测意见与预防建议,研究、部署防震工作,开展地震应急工作检查,组织落实应急预案。3.2.2 短期地震预报与防震准备县地震局根据年度地震趋势会商意见,组织震情跟踪,必要时,提出短期地震预测意见,上报县政府和省、市地震局,由省政府决策发布短期地震预报,及时通知预报区政府做好危房、生命线工程、避难场所检查及物资储存等方面的防震准备。3.2.3 临震预报与临震应急反应在短期地震预报的基础上,县地震局组织震情跟踪,提出临震观测意见,上报县政府、省、市地震局,由省政府决策发布临震预报,宣布预报区进入临震应急期。预报区所在乡镇政府做好防震动员,采取应急防御措施;地震部门加强震情监视,随时报告震情变化;根据震情发展和建筑物抗震能力等情况,发布避震通知,必要时组织避震疏散;要求有关部门对生命线工程和次生灾害源采取紧急防护措施;督促检查抢险救灾准备工作;及时平息地震谣传或误传,保持社会安定。在省政府发布短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如果发现明显地震异常,在紧急情况下,县政府可以发布48小时之内的临震预报,同时向省政府及省、市地震局报告,并做好应急防御工作。地震部门要做好震后趋势判断工作,提出后续破坏性地震的短临预测意见,上报县政府和省、市地震局,由省政府决策发布临震预报,并进一步做好防震抗震工作。3.3 预警支持系统县电信系统Internet通信网络和省地震局的卫星通信网络为全县地震系统计算机网络提供信道和连接手段;计算机地震数据信息网络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提供公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公用软件平台;县数字地震台网承担地震数据及各类前兆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地震速报;地震分析会商系统对震情会商提供技术支持。3.4 地震预警级别及发布3.4.1 地震预警级别依据地震的紧迫程度,分3级递进式预警:“地震重点危险区划分”是对未来一年或稍长时间内可能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区域作出划分;“地震短期预报”是对3个月内将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作出预报;“临震预报”是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作出预报。依据地震的严重程度,分为3级预警:“5级至6级地震”;“6级以上地震”。3.4.2 地震预警的发布“4级至5级地震”;在省政府发布地震短期预报的地区,如果发现明显临震异常,在紧急情况下,县人民政府可以发布48小时之内的临震预报,并同时向省政府及省、市地震局报告。4 应急响应4.1 分级响应4.1.1 地震灾害分级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300以上人员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占县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发生在我县人口较密集地区7.0级以上地震,可初判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50以上、300以下人员死亡,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4.0级以上地震、其它地区5.0级以上地震、周边地区6.5级以上地震,可初判为重大地震灾害。较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20以上50以下人员死亡,或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的地震;发生在我县人口较密集地区4.04.9级地震,可初判为较大地震灾害。一般地震灾害:是指造成20以下人员死亡,或一定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的地震,发生我县在人口较密集地区3.03.9级地震,或其它有感地震,可初判为一般地震灾害。4.1.2 地震应急分级响应和启动条件(1)应对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启动I级响应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县地震局迅速向县政府和省、市地震局报告震情和灾情,建议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开始运作。县政府根据震情和灾情,决定启动I级响应,县应急指挥中心和县抗震救灾指挥部运作,宣布灾区进入震后应急期,并报省政府办公厅和省、市地震局,同时通报当地驻军和武警部队。县应急指挥中心和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启动地震应急预案,由县应急指挥中心和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全县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县应急指挥中心组织召开县应急指挥中心和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全体成员会议,依据灾害程度和灾区自我恢复能力,确定应急规模,作出应急决策;派出县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公安消防队、医疗救护队等赶赴灾区;部署饮用水和仪器等供给、伤员护送、物资调运、灾区内外交通保障;组织县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及非灾区乡镇对灾区紧急支援;成立地震现场指挥部直接组织灾区抗震救灾工作;必要时采取紧急应急措施;当灾情特别严重,超出我县自身控制能力,需要省和外市、县支持时,立即上报省政府和省、市地震局,请省、市政府直接指挥,并为省、市组织的紧急救援提供保障。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及时研究提出抗震救灾对策措施建议;组织协调全县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处理好各项应急事务;县有关部门、单位派出联络员参加县地震应急指挥办公室工作;按照县抗震救灾指挥部要求和各自的地震应急预案,组织对灾区支援,做好本部门、本单位的地震应急工作。灾区所在乡镇政府迅速启动本乡镇应急预案,先期组织领导地震应急工作,开展人员抢救和工程抢险等工作,并及时向县政府和县地震局报告震情和灾情;地震现场指挥部成立后,配合地震现场指挥部开展抗震救灾工作。(2)应对重大地震灾害,启动级响应重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县地震局迅速向县政府和省、市地震局报告震情和灾情并建议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开始运作。县政府根据震情和灾情,决定启动级响应,县抗震救灾指挥部运作,宣布灾后进入震后应急期,并报省、市政府办公室和省、市地震局。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启动县地震应急预案,领导指挥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县抗震救灾指挥部迅速了解并向上级报告震情和灾情召开全体会议,确定应急规模,做出应急决策;视需要派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公安消防队、医疗救护队等赶赴灾区;部署物资调运、灾区内外交通保障等工作;根据需要组织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和有关县、区对灾区紧急支援;组织成立地震现场指挥部,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应对特别重大或重大地震灾害,县地震局履行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职责,及时研究提出抗震救灾对策措施建议;组织协调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处理好各项应急事务;县有关部门、单位根据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工作需要,派出联络员参加工作;按照县抗震救灾指挥部要求,组织对灾区支援,做好本部门、单位的地震应急工作。灾区所在乡镇政府迅速启动本乡镇应急预案,先期组织领导地震应急工作,开展人员抢救和工程抢险等工作,并及时向县政府和县地震局报告震情和灾情;地震现场指挥部成立后,适时开展地震现场抗震救灾工作。(3)应对较大地震灾害,启动级响应较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县政府根据地震部门所报的震情和了解到的灾情,决定启动级响应,领导指挥灾区应急工作,启动本县地震应急预案,进一步了解震情和灾情,确定应急规模,迅速组织地震现场应急救援和安定民心工作,及时将震情、灾情和应急处置情况报告省、市政府,并抄送省、市地震局和省、市民政部门。震区所在乡镇政府迅速启动本乡镇地震应急预案,先行组织抗震救灾等工作,并及时向县政府和县地震局报告震情和灾情。县地震局在县政府领导下,组织协调地震应急工作;迅速汇集、了解震情、灾情向县政府和省、市地震局报告;提出震后地震趋势估计,及时上报县政府并向灾区乡镇政府通报;派出地震现场工作队,开展震灾评估、科学考察、社会调查等工作;协助灾区政府做好地震应急和安定民心工作。(4)应对一般地震灾害,启动IV级响应一般地震发生后,震区所在的乡镇政府根据地震部门所报的震情和了解的灾情,决定启动IV级响应,在县政府领导和支持下,积极开展地震应急工作,启动本县地震应急预案,进一步了解震情和社会情况,派出地震现场工作人员,开展社会调查,做好安定民心工作,及时向县政府和县地震局报告震情、社情和应急工作情况。县地震局组织协调地震应急工作,迅速收集、了解震情、社情,向县政府和省、市地震局报告;提出震后地震趋势估计,及时上报县政府并向震区政府通报;指导乡镇做好地震应急和安定民心工作;必要时派出地震现场工作组,协助震区开展应急工作。在应急响应处置中,如果发生更大地震灾害,或灾害使灾区丧失自我恢复能力,应根据需要提高响应级别,或请求上级政府支援。应急分级响应,见“图3东海县地震应急分级响应示意图”。县 政 府做出应急决策;组织县各部门、乡镇紧急支援;组织现场抗震救灾I级响应启动应急预案县应急指挥中心、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县地震局做出应急决策;组织指挥部成员单位紧急支援;组织现场抗震救灾II级响应启动应急预案县抗震救灾指挥部重大地震灾害做出应急决策;组织现场应急工作;做好安定民心宣宣传III级响应启动应急预案震区乡镇政府较大地震灾害组织现场调查,做好安定民心宣传,稳定社会秩序IV级响应启动应急预案一般地震灾害震区乡镇政府图3:东海县地震应急分级响应示意图4.2信息共享处理县抗震救灾指挥中心利用县地震信息网、灾情速报网和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等构建全县地震快速应急信息平台,建设多媒体通信系统,在视频、音频、图像、文字等方面实现地震应急信息平台与突发公共事件快速应急综合信息平台互联互通,达到信息共享。必要时,地震现场配备海事卫星、VSAT卫星地面站并架通通信链路,保证地震现场与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实时联络。4.2.1 县地震系统的震情速报对于县内陆地和近海海域50公里以内3级以上地震或有较大影响的有感地震,县地震台在震后15分钟内完成地震速报参数的初步确定并上报县地震局和市地震局,震后30分钟内完成地震速报的准确测定(海域震后40分钟内完成)并上报。4.2.2 县地震系统的灾情速报地震灾情速报内容包括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破坏的范围、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等。灾区县地震部门迅速启动灾情速报网,及时收集灾情信息,尽快派人到震中或可能造成较大损失的地区了解震害信息,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收集灾害损失情况;震后l小时内汇总上报县地震局,随后按1、2、6、6、6小时间隔上报,如有新的突出灾情随时报告,特殊情况下可直接上报省、市地震局。 县地震局尽快了解震区地震影响和大致破坏情况,震后1小时内(夜晚延长至2小时)报县政府和省、市地震局,随后按1、2、6、6、6小时间隔上报或随时传真动态信息。地震现场工作队到达后,调查、收集灾情(包括图像),及时汇总上报。震区和有关的地震部门、地震台站要做到“有灾报灾,无灾报安”。4.2.3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灾情报送和处理震区各级政府迅速调查了解灾情,向上级政府报告并抄送地震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重大和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可同时越级报告。县发展改革、民政、公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对人员伤亡、财产、经济损失、社会治安等情况迅速进行调查、统计;县建设局、水利局及文化局对建筑物、大坝、文物等破坏情况进行现场踏勘、调查;交通、电力、通信等部门对工程破坏情况进行现场调查。各方面灾害信息要及时报县政府办公室并抄送县地震局和县民政局。根据救灾需要,由县抗震救灾指挥部通报各应急指挥机构和有关单位。4.2.4 震情、灾情公告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县地震局及有关乡镇依照有关信息公开的规定,在地震发生l小时内公告地震时间、地点和震级;在地震发生24小时内,根据初步掌握情况,组织灾情和震情趋势判断公告,此后,适时组织后续公告,公告的形式根据需要运用广播、电视、报刊、政府网站、手机短信等形式发布。4.3基本响应程序县重大、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应急响应程序见“图4县重大、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应急响应流程图”。重大、特别重大震灾发生震区乡镇政府立即先行组织抢救,上报震情、灾情县地震局确定地震参数(15分钟内),立即上报县政府、省、市地震局,应急人员到岗(半小时内)市地震局确定地震参数(15分钟内),立即上报市政府、省地震局,应急人员到岗(半小时内)县地震局快速预估灾害并上报县政府和省、市地震局(1上时内)县地震局会同县有关部门了解震情、灾情并上报县地震局组织紧急会商、判断震情趋势,并上报县应急指挥中心、县抗震救军火指挥成员到位决策指挥新闻报道县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开展工作县各有关部门、单位、非灾区乡镇紧急支援派出地震紧急救援队等,成立现场指挥部(2小时内)地震灾害评估、灾情上报地震科学考察社会调查宣传地震现场监测预报现场抢险救灾各组全面开展工作应 急 结 束善 后 处 理调 查 总 结图4:县重大、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应急响应流程图4.4 指挥协调在地震应急I级或级响应启动后,县应急指挥中心、县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指挥全县应急救援工作。灾区乡镇政府先行组织领导抢险救灾。非灾区乡镇及县各有关部门、单位根据县应急指挥中心、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部署,对灾区全力支援。地震现场抢险救灾工作,由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各工作组按职能分工,开展工作,并相互协作。根据现场抗震救灾的需要,人员抢救、工程抢险、次生灾害防御、重要目标警卫、灾民转移安置、地震监测、灾害损失评估、呼吁和接受外援等工作所涉及到的省、市各有关部门、单位,均有责任按各部门、单位的地震应急预案,协调解决各自领域的救援问题。详见各部门、单位地震应急预案。涉及多个部门的问题,由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协调。为确保县地震应急指挥系统与现场指挥部的联络畅通无阻,县政府要建立县地震应急指挥平台,采用固定平台与流动平台相结合。固定指挥平台设在县地震局,并建立多功能的车载等流动平台,通过海事卫星与县地震应急固定指挥系统和地震现场指挥系统实现数据、语言、视频、文字等互通。保障总指挥对地震现场实时监控指挥和全县地震应急处置资源的及时调度安排。4.5 紧急处置 地震现场紧急处置的主要内容是:尽快沟通和汇集地震破坏、人员伤亡和被压埋情况、灾民自救互救情况、救援行动进展等信息并及时上报;分配救援任务、划分责任区域,协调各类救援队伍的行动;组织查明次生灾害危害或威胁;组织防御措施,必要时疏散居民;组织力量消除次生灾害后果;组织抢修通信、交通、供水、供电等生命线设施;估计救灾需求的构成与数量规模,组织救援物资的接收与分配;组织建筑物的安全鉴定;组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4.6 人员抢救与工程抢险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指挥东海驻军部队、县武警支队赶赴灾区抢救被压埋人员,并协助有关部门进行工程抢险;县公安局组织消防部队赶赴灾区,扑灭火灾和抢救被压埋人员;县卫生局组织医疗救护队伍抢救伤员。地震废墟生命搜索与营救要按照程序实施。一是现场快速展开:现场快速勘察,设置警戒线,建立救援基地;二是搜索行动:展开人工搜索尽快发现地表或浅埋的受难者、进行犬搜索寻找被掩埋的受难者,对重点部位进行仪器搜索,以精确定位;三是营救行动:采用起重、支撑、破拆等方法开展营救,使受难者脱离危险;四是医疗救护行动:在现场安全区域设立临时急救医疗站,由具有现场急救经验的专业医生,采取各种医疗救护手段对现场受难者救助,迅速转送医疗站,伤病情复杂或较重的,要迅速就近转送医院抢救。4.7 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地震现场指挥部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对震损的建筑物能否进入、能否破拆等进行危险评估;探测泄漏危险品的种类、数量、范围等并采取处置措施;监测余震、火灾、爆炸、放射性污染、滑坡、坍塌等次生灾害,及时向救援人员发出警告,采取防范措施。4.8 群众的安全防护县民政局指导受灾地区政府做好灾民的转移和安置工作。并制定具体的群众疏散撤离的方式、程序、行动的组织指挥方案,规定疏散撤离的范围、路线、避难场所和紧急情况下保护群众安全的必要防护措施,并分区分片逐一落实。现场指挥部及时组织建筑工程,地震等方面专家对受损建筑进行安全性技术鉴定,分类定级,初步确定能否入住,或拆除、修复、加固,并及时通知当地政府和群众。4.9 次生灾害防御县公安局组织力量帮助灾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区火灾发生,及时处置火灾、爆炸等次生灾害事故;县水利局、县建设局、县电信局等部门对处在灾区的易发生次生灾害的大坝、生命线工程、通信等设施采取紧急处置并加强监控,防止灾害扩大;县环保局加强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环境监测和控制;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加强对地质灾害险情的动态监测和预防;发改委、安全监管局督导和协助灾区对易发次生灾害的地区、行业和生产设施等采取紧急处置措施。4.10 地震现场监测预报县地震局向地震现场派出地震现场监测和分析预报队伍,布设和恢复地震现场测震和前兆台站,增强震区监测能力,协调震区与相邻县区的监测工作,对地震类型、地震趋势、短临预报提出初步判定意见。4.11 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特别重大或重大地震发生后,灾区乡镇政府要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参加抢险救灾,动员基层单位和人员开展自救和互救;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动员非灾区的社会力量,对灾区提供救助,根据需要,开展捐款、捐物活动。4.12 地震灾害调查与灾害损失评估县地震局组织开展地震烈度调查,确定发震构造、调查宏观异常、工程结构震害特征、社会影响和各种地质灾害等。县地震局请求省地震工程院会同县有关部门在灾区各级政府配合下,共同开展震灾损失评估。4.13 信息发布信息发布严格执行国务院的规定,特别重大、重大地震灾害由省地震局负责,较大、一般地震灾害由县地震局按照有关地震信息发布与新闻报道的规定和要求,以及本部门职责,本着实事求是、及时准确的原则,拟定信息发布和新闻报道方案,确定发布内容和形式,组织信息发布和新闻报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4.14 应急结束重大或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完成后,由现场指挥部组织相关小组和专家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评估。应急处置工作达到以下条件: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的后果基本清除;经过震情趋势判断近期无发生较大地震的可能;灾区基本恢复正常社会秩序。现场指挥部向县应急指挥中心或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申请应急结束,由县政府批准并宣布灾区震后应急期结束,终止应急状态。对于一般和较大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完成后,由决定启动应急响应的乡镇政府批准应急结束。5 后期处理5.1 善后处置地震灾害事发地乡镇政府和县有关部门认真做好受灾人员的安置工作,为受灾人员提供临时住所、应急食品和衣被等生活必需品;做好现场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县各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按照有关规定,对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征用物资及时进行抚恤、补助或补偿。灾后重建工作由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县有关部门协助和支持。5.2 社会救助根据救灾工作需要,在震区乡镇或全县范围内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开展救灾捐赠活动,当地民政部门、红十字会和慈善机构发动社会、个人或境外机构展开救助,并按有关规定做好捐赠款物的接收、分配、运输、发放工作。县民政部门负责对社会揖赠资金和物资实行全过程管理和监督,确保救助资金和物资用于受灾地区和灾民。5.3 保险地震灾害发生后,保险机构在第一时间对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审核和确认,根据保险条例实施理赔。5.4 调查和总结县地震局负责组织对地震灾害事件进行调查。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对应急响应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上报县政府。参与地震应急工作的各有关部门、单位做好各自应急工作的总结并逐级上报。6 保障措施6.1 通信保障县电信主管部门负责协调、督促各电信运营企业加强对通信系统的维护,制定通信系统备用方案,确保地震应急期间通讯畅通;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建立县抗震救灾指挥部通讯录并定期更新。地震系统内部各有关单位采用一切快捷有效的通信手段传递信息。若震区公共通信系统破坏中断,县地震局应借助人防的通信指挥平台启用应急机动通信,保证与震区的通信联络。6.2 地震救援和工程抢险保障建立救援装备信息数据库。数据库信息包括类型、数量、性能和存放位置等;建立相应的日,常维护、保养和使用等制度,对陈旧老化的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有计划地改造和更新,确保地震灾害发生时应急救援的有效使用。6.3 应急队伍保障地震应急救援队伍按照人员抢救、工程抢险、次生灾害特种救援、医疗救护、地震现场应急、建筑物安全鉴定等类别进行配置和管理。要有重点地发展县城社区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形成专业队伍与群众性队伍相结合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网络。受灾地区的公安、消防、市政工程、医疗、民防等队伍是地震灾害的先期抢险救援队伍,和其他各专业性救援队伍作为灾区第一支援梯队。一旦发生特大地震灾害,驻东海军队和武警部队也作为第一支援梯队参加抢险救灾工作。省或邻市、县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和其他各专业性救援队伍作为第二支援梯队。6.4 交通运输保障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本着平战结合的原则,配备一定数量的应急交通运输工具,供地震灾害应急救援使用,并建立应急交通运输工具动态数据库。数据库信息包括各类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分布、使用状态等。地震灾害发生时,灾害发生地交通部门负责交通保障的组织与实施。灾害发生地公安部门根据需要,负责道路交通管制,维护交通秩序。必要时,可依法紧急动员和征用其他部门以及社会交通运输设施和装备,确保救灾物资、器材和人员的紧急输送。6.5 医疗卫生保障县卫生局负责地震应急处置工作中救护保障的组织实施,及时提供现场创伤医疗救治的基本设备保障,建立应急医疗队,并建立医疗卫生保障动态数据库。数据库信息包括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资源分布,救治能力和专业特长等。地震灾害发生后,医疗救护队伍要迅速进入救灾现场,按照分级救护的原则,实施现场抢救、院前急救、专科医救的三级救治方案,并做好心理咨询,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减轻恐惧心理。卫生防疫队伍要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对于灾区所需药品、医疗器械,由县发改委和医药管理部门负责协调、调配。6.6 治安保障公安机关负责地震应急处置工作中的治安保障,驻东海军队和武警部队予以协助和配合。震区政府和社区组织要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群防联防,协助公安机关开展治安保障工作。地震灾害发生后,当地公安机关、武警部队要立即组织力量维护救灾现场秩序,必要时及时疏散受灾群众。加强对首脑机关、要害部门、金融单位、救济物品集散点、储备仓库、监管场所等重要目标的警戒,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证抗震救灾工作顺利进行。6.7 物资保障结合城市物流业的发展,合理建设应急物资的储备网络。县发改委负责组织、协调救灾物资的调拨和紧急供应,县经贸委负责组织、协调应急救治药品、医疗器械、医疗防护用品、消毒用品的生产供应和储备,县粮食局负责粮食的紧急供应。完善县级救灾储备管理制度,增强县级调控能力,必要时可依法动员和征用社会物资。6.8 经费保障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工作所必需的专项资金由县政府财政予以保障,紧急处置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重大和特别重大地震灾害的紧急处置。县民政局负责将上级应急救济款拨付到受灾地区乡镇民政办公室。6.9 社会动员保障县政府建立应对灾害的社会动员机制。地震灾害发生后,社会各方面力量,能够及时、主动地参与应急处置。6.10 紧急避难场所保障根据平震结合的原则,各级建设、规划主管部门应在城市规划中按照“紧急撤离、就近疏散、避开危险”的要求,设立紧急避难场所,设立应急标志和设施,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维护。提倡公共场所和家庭配备避险救生设施和应急物品。6.11 技术储备与保障建立地震紧急处置工作科学决策咨询机制。县抗震救灾指挥部聘请地震、工程、通信等方面的专家并建立地震灾害应急管理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县地震局负责地震监测、地震预测、地震区划、应急处置、地震损失评估等方面技术工作,建立和完善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技术系统,不断提高地震及前兆信息监测、灾害预防、预警和应急指挥的技术水平。7 宣传、培训和学习7.1 公众宣传和教育各级地震、科技、教育、文化、出版、广播电视、新闻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积极宣传防灾减灾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最大程度公布地震应急预案信息,增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防、自救、互救能力。7.2培训防震减灾教育培训应纳入各级领导和行政管理干部培训内容,举办各类领导干部培训班,开设综合防震减灾、紧急处置及防灾救灾组织指挥课程。地震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由地震部门负责组织培训。7.3 演习各乡镇政府要按照所辖行政区地震应急预案要求,协调、整合各种应急救援力量,结合实际情况,从实战角度出发,每年不定期组织一定规模的地震应急综合或专项演习,各有关部门、行业、单位也要按照各自地震应急预案的要求,开展不同形式的应急演习,切实提高应急救援能力。8 其他地震事件处置8.1 平息地震谣传当乡镇或人口密集地区出现地震谣传,并对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较严重影响,县地震局要及时上报县政府,并派出专家分析谣传起因,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协助当地政府工作;县政府负责督促、指导谣传发生地的乡镇政府采取措施,平息地震谣传,并将应急情况及时上报省、市政府,并抄送省、市地震局。当乡镇地区出现地震谣传,并对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较严重影响,所在乡镇政府负责督促、指导谣言发生地采取措施,平息地震谣言,并将应急情况及时上报县政府,并抄送县地震局。必要时,县地震局派出专家协助县政府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县政府将应急情况及时报省、市政府,并抄送省、市地震局。8.2 特殊时期戒备国家和省在我县举行重大政治社会活动期间,县地震局应进行应急戒备,组织震情值班、地震监测、震情会商等工作,确定统一的宣传口径,并将应急戒备情况及时上报县政府和省、市地震局。9 附则9.1 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植物的虫害说课稿中职专业课-种植基础-农林类-农林牧渔大类
- 2025年老年康复护理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护理风险评估题库及答案
- doing做状语课件教学课件
- DOE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Unit3 Are you Su Hai?story(教学设计)-译林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英语上册
-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说课稿-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 (正式版)DB65∕T 4265-2019 《红枣简约化栽培技术规程》
- 2024年四年级英语上册 Unit 3 My friends Part A 第三课时说课稿 人教PEP
- 2025年个人电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项目经理职业生涯规划
- 除锈剂MSDS参考资料
- 高一英语选择性必修一课文及翻译(外研版新教材)中英Word精编文档
- 社会调查研究抽样课件
- 消防管道支架工程量计算表
- 英语英语句子成分和基本结构
- 应用成型的双面彩钢板复合风管代替传统的铁皮风管
- JJF(石化)006-2018漆膜弹性测定器校准规范
- 东华软件需求调研提纲汇总版与03-02同步
- 电焊工模拟试题(含答案)
-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方》精品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