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 第一单元 奇妙的生命现象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课件_第1页
中考生物 第一单元 奇妙的生命现象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课件_第2页
中考生物 第一单元 奇妙的生命现象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课件_第3页
中考生物 第一单元 奇妙的生命现象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课件_第4页
中考生物 第一单元 奇妙的生命现象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奇妙的生命现象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知识点一 生物的基本特征,营养,呼吸,代谢废物,应激性,生长,繁殖,病毒,细胞,遗传,变异,讲:.能运动、生长的不一定都是生物,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如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等。例如:不断长大的钟乳石、珊瑚属于非生物,珊瑚虫属于生物。 .病毒是唯一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的。 练:链接实战演练真题精选T3,知识点二 生物的生活环境 1.生物圈。 (1)概念:地球上所有的_与其生存_的总和。 (2)范围:海平面上、下各10千米左右的范围,包括_ _的底部、_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为生物提供生存的基本条件,如_、阳光、 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生物,环境,大气,圈,水圈,营养物质,2.栖息地。 (1)概念: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称为_。 (2)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_。,栖息地,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知识点三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1.巴斯德实验。,(1)实验过程:将煮沸的A、B两个瓶内的肉汤放凉,3天 后,A烧瓶里的肉汤中出现了微生物,肉汤 _; B曲颈瓶里没有变化。 (2)实验结果:把B曲颈瓶的长颈打断,使瓶口竖直接触 空气,不久,肉汤也 _。 (3)实验结论: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_。 (4)反思:在此实验中,设置A瓶的作用是 _。,浑浊变质,浑浊变质,空气,作对照,2.探究的基本过程。 (1)科学探究的六大环节:提出问题 _制订 计划_得出结论 _。 (2)在科学实验中,往往需要设计_实验,并控制变 量,使变量_。,作出假设,实施计划,表达交流,对照,唯一,3.探究的常用方法:_、 _、 _、 _等。 注意: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 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制订出恰当的科学探究 计划,则是探究成功的关键。,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知识点四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1.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1)放大物像的是 _和 _。 (2)调换物镜的是 _。 (3)调节光线强弱的是 _和 _。光线 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4)升降镜筒的是 _和 _。 前者使镜筒升降的范围大,后者使镜筒升降的范围小。,A,目镜,C,物镜,B,转换器,G,遮光器,D,反光镜,E,粗准焦螺旋,F,细准焦螺旋,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步骤。 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与存放。 详见P5重点实验一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_放大倍数_放大倍数。,目镜,物镜,.对光过程中视野是否明亮取决于物镜、光圈是否对准通光孔以及反光镜是否对准光源。 .转动粗准焦螺旋,将物镜靠近载玻片时,眼睛要看物镜,以免压碎装片和损伤镜头。 .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所看到的污点有可能存在于三个位置: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如果移动其中的两个位置,污点都不动的话,即可判断污点很可能在未移动的那一个位置。,考点一 生物的基本特征 (5年1考) 常考角度 生物基本特征的辨析 例1(2017济南长清区调研)秋思名句:“枯藤老树 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句中“藤、 树、鸦、马”四种生物共有的特征是( ),A.都能进行生长和繁殖 B.都有反射现象 C.都需要从外界获取有机物 D.都能遗传,一般不会发生变异,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体(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还具有遗传变异、适应并影响环境等多种特征。 2.新陈代谢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其他生命现象都是建立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的。 3.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现象叫应激性。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无论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都具有应激性,如根的向地性、草履虫的趋向性等。,考点二 生物的生活环境 (5年1考) 常考角度 生物圈的范围和特点 例2(2017济南模拟)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指地球生物生存的全部环境的总称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C.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 D.生物圈是指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C,常考角度 生物的栖息地 例3(2013济南)生物对其生活的环境都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生物的适应方式体现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将生物名称的序号填写在对应栖息地后面的横线上。,蕨菜 松 水绵 仙人掌 大熊猫 鲨鱼 企鹅 南极冰原_,沙漠_,海洋_,干旱陆地_, 阴暗潮湿的山间_,洁净的小溪_,高山竹林_。,考点三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5年1考) 常考角度 探究的基本过程 例4 (2015济南)如表为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光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方案。有的同学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并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你认为下列修改建议正确的是( ),A.左右两侧黄粉虫幼虫的数量可以不同 B.左右两侧的湿度可以不同 C.左右两侧都应在阴暗环境中 D.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28 左右,例5 (2016济南)下列实验中,实验材料与使用目的不相 符的是( ),A,设计对照实验的原则 1.对照性原则。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作对照实验。一个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指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或常态下的那一组。,2.重复性原则。 只做一次实验,结果会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 题,往往需要重复实验。尽可能消除单次实验的偶然性 所造成的误差。,3.单一变量原则。 变量的设置要围绕提出的问题或作出的假设,使实验更具 有说服力和可信度。实验控制单一变量,也就是只改变一 个因素(要研究的因素),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否则, 就会出现干扰,不能说明是哪一个变量在起作用。,常考角度 探究的常用方法的判断 例6 (2017济南天桥区一模)2016年我国“二孩”政策正 式实施,某记者为了解中小学生对家中即将多个“二宝” 的看法,走访了多所学校。该过程中记者主要采用的方法 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资料分析法 D.调查法,D,考点四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5年6考) 常考角度 镜头的特点及放大倍数的判断 例7 (2014济南)实验室有如下一些镜头,下列哪一项目镜与物镜组合能使显微镜视野最亮( ),A.5和4 B.16和40 C.4和10 D.5和40,目镜和物镜的结构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常考角度 显微镜下物像的判断 例8(2015济南)如图为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 图像,仔细观察并分析:怎样操作才能使A视野变成B视野 ( ) 高倍镜换成了低倍镜 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 向右下移动了玻片 向左上移动了玻片,A. B. C. D.,显微镜下物像的判断 如果显微镜观察的装片带有“p”字样,那么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d”(判断时可将字样倒过来,看到的即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若物像不在视野的中央,则物像偏向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玻片标本。,常考角度 低倍镜和高倍镜下成像的特点 例9(2016济南节选)显微镜能帮助我们观察到用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如图为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不同物像,请据图回答:,(1)使用显微镜观察,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图中的 _;从视野变为视野,应调节显微镜的_(填 字母)。 (2)若视野是使用目镜10和物镜10的组合来观察, 则该物像被放大_倍。从视野变为视野,应将装 片向_方移动。 (3)图中是该同学在观察过程中看到的图像,请根 据图像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_。,b,物镜,e,100,右下,低倍镜和高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的特点,实验一 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镜臂,镜座,粗准焦螺旋,低倍物镜,反光镜,较大,压片夹,通光孔,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最低处,1.观察的实验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