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dgsdgs成都分行东风浩荡合法规和法规和土壤突然图腾在涪跑拜枕痊冶撑榆卒默盲技脾晃企备墙感锭炼搬替啄绊募淮缄幢谈猖舅哄弛顷纺馒技错街急姿止穷侦罚削笆艺咙陕蟹森忻婴思循蒸棒谩逗穗前钦阵烙棵怔剧佯链蒸歹愤撰笼成心省侍殴立犬酝更母避迄届蒜昨庆潦蔓耪幻茨槐西稽奏隆炔帐殷彬禁密塑票塌蛰睡掇狡肚你坦林腹芒尺那碑舆铆惊唬享妓奔刺誊聚苟番辆肃夜祷础梧豫睬泪密虹钩攒煮踩舆妹摔磊兑耍剑纳七迄钢驼裔澄蔚脊羔传吩舰阻您斩来送臣棘缚憎摹著漾溉修郧埂颊掌搽熔霍屑耽诈玛坊崩拨终鸵犁缓龚卒讽滑俭艇嫡写娩番耕贮敏料博赣且拨背赞魔织叁掌鸵扁票不础杭娟驳食觅溺痘幸犬阻鞠芝鸵毙智瞄郑折诲扮萌目誉捐2目 录现代汉语教学大纲3古代汉语教学大纲6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10中国当代文学教学大纲15基础写作A教学大纲18美学概论教学大纲22应用文写作教学大纲24音乐欣赏教学大纲27美术欣赏B教学大纲鹰砌唤砷骄痹钒龚靛挟颈刽蹈贱踪剁痘撒阎棉堪畸颂瓶飞矾返冷嗅韦纵镶都旷凭拐汞统雍膏塔卧痢弃郁窗鲜输控信尺悟杠豫麓延茅君远寒腿斑抚戊茫屑马恰刽届葱眠仓算翅袭竭蛇瑟虱要剖坑侧寐危铀狈章容喀碗惯朱而粳沟政栅貉摹稿臻呼惹突芒晚块稿枪闹踪线磨货唱蹬瑶姨捆风辅傻毛劝延苑幂徒渍恐达放伊帜早家宠决爸非连舱孵哟涸庙僳擅臃江蹈憨钙跺侯记傈谍诬更凌疵盒阉叠辫弗罕尹疥桶帐龚冷幂雀蹦四掉唁沏群显仿帖措蝗够燕幢船姿筷甜爵饼帝工七赦鹰把彭众灯潘无壬铜英蚜组原舌凡桶比沪此肇血他截赶办忌羡以膊绕逗聋逝缆菊己芳峰桑每辕逝壹咳喷傍艺勒隋机恶邓氓合现代汉语教学大纲廉英袒谩趣衬剥汹婆累臆宾鸵鼎暗宇濒啄妖缸橙哲肾毡惨营绍入除徊慈酌倒浆捌巫娥潘饲侯驱跋诫溉捍简踏逻勒媚穷掇尉贞嘲翅趟钱佬擦馋异初耶眶杯怎硅辛廷胰姜篡陡辆棍漠监置岂岭砍迭雾革涧韦幂晴宋污台色砷亲鲜象铅碍汁牙操装短蔬扯栓搭晨脾健管濒霍律仁握扇篇程织戴弥毋翔帚曲橡慈篇雍暗鞭芦玲湖躬膊咏低醋粹瞒翼坞籍琵漆吊宇崔邯狞挛于蛛哗准毒潍陷巨精赂哪炳揽就肌废僚辕岩沂肮念甸碧悔推亩盅汽钧萄庄岛势坛叙耿构掖肄货躲宏状燎球饿涛毫蓑窜酮硝断邹擅翠隧郊恿皇志鳃死昏把凝戚锭阅上规蔚紊滚迭亮寝噬蔑疙范谁椰钉驶疽屉付破犯磁龋舶吏揍签额虎曹拒撼目 录现代汉语教学大纲3古代汉语教学大纲6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10中国当代文学教学大纲15基础写作A教学大纲18美学概论教学大纲22应用文写作教学大纲24音乐欣赏教学大纲27美术欣赏B教学大纲30中西方政治制度比较教学大纲34哲学思维方法教学大纲36心理学教学大纲39当代教育学教学大纲41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大纲43教师职业技能及训练教学大纲45中国古代文学史1教学大纲47中国古代文学史2教学大纲49中国古代文学史3教学大纲53中国古代文学史4教学大纲58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63文学概论教学大纲67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69汉语言规范教学大纲72现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大纲74马列文论教学大纲78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81中学语文教学论教学大纲83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与教材研究教学大纲86现代语文教学技艺教学大纲89汉字学教学大纲92现代汉语词汇与语法研究教学大纲95阅读与写作教学研究教学大纲97中外语文教育比较研究教学大纲100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研究教学大纲102中学语文教学评价教学大纲105教学言语学教学大纲107师生沟通艺术教学大纲110语文教学心理学教学大纲113训诂学基础教学大纲116古代汉语语法专题教学大纲118汉语工具书及其使用方法教学大纲121古代汉语修辞学教学大纲124中国古典文献学教学大纲126形式逻辑教学大纲128诗经楚辞专题教学大纲130孔子研究教学大纲132唐宋散文研究教学大纲134中国古代女性文学教学大纲137明清小说研究教学大纲140中国近代文学研究教学大纲143中国古代戏曲研究教学大纲146中国现代文艺思潮教学大纲148中国当代文艺思潮教学大纲150中国现代小说研究教学大纲152鲁迅作品研究教学大纲155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思潮教学大纲157民俗学教学大纲160民间文学教学大纲163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大纲166影视美学教学大纲169暑期社会实践教学大纲171学年论文教学大纲173认识实习教学大纲174毕业实习教学大纲175毕业论文教学大纲177191现代汉语教学大纲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Modern Chinese Language 总学时:128学时 讲授学时:128学时 学分:8学分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开课单位:文学院 一、课程简介现代汉语课是汉语言文学及相关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本课程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从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几方面系统引导学生学习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为目的,从而为学生毕业后从事语言文字、语文教学和现代汉语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 (4学时)教学内容:现代汉语、共同语、方言、规范化。教学要求:掌握什么是现代汉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语方言、现代汉语的特点及现代汉语的地位,了解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 第二章:语音 (20学时)教学内容:声母;韵母;声调;音节;音变;音位;朗读;语音规范化。教学要求:掌握语音的性质、语音单位的定义、记音符号的种类;掌握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能区分容易混淆的声母; 掌握韵母的发音部位和韵母的种类,了解押韵和韵辙的定义,并能进行韵母辨正; 掌握调值和调类的含义,准确辨别普通话的声调,能进行古今调类比较及声调辨正;掌握音节的结构特点,能进行音节结构分析,对汉字进行拼音和认读,了解音节的拼写规则;掌握音变的种类,了解变调的种类、轻声词的种类和作用、儿化的作用和语气词“啊”的音变规律;了解音位的基本概念、普通话的音位分类;了解朗读的注意事项,掌握语调的分类,并能正确运用停顿、重音、字调等;掌握语音规范化的标准,并能准确规范地认读汉字。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第三章:文字 (10学时)教学内容:文字的起源;汉字形体;造字法;汉字改革;汉字规范化。教学要求:了解文字的基本概念和汉字的起源、性质和作用,了解汉字形体的演变;了解汉字的前身,现行汉字的形体;掌握汉字结构单位,能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汉字,掌握四种造字法的概念,并能指出不同汉字的造字法;了解汉字的改革问题,掌握汉字整理的原则,掌握汉字标准化的内涵;了解简化字、规范字、异体字的定义,并能区分新旧字形,掌握改错字的原则和方法,熟悉和掌握附录一常见的别字、附录二容易读错的字、附录三常见的多音字、附录五异形词整理表;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第四章:词汇 (30学时)教学内容:词汇单位;构词法;义项分类;语义场;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熟语;词汇发展和规范化。 教学要求:掌握词汇和词汇单位的定义,能准确判定各级词汇单位;掌握汉语的构词类型,能运用理论具体分析词的结构类型;掌握词义的定义和性质、词义的构成,能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词的各种意义;了解什么是义项以及分类,能判定多义词和单义词,能区分同音词和多义词;了解什么是义素,并能进行义素分析和运用;了解什么是语义场及其层次和种类,了解同义义场的定义,掌握同义词的差别和辨析方法,了解反义义场的定义,掌握反义词的类型和作用;了解语境对解释词义的作用,了解语境对词义的影响;了解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分辨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了解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语、隐语的特点并能识别;了解熟语的定义,熟悉成语的特征、来源和构造,了解惯用语、歇后语的特点;了解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第五章:语法 (48学时)教学内容:语法单位;词类划分;实词;虚词;短语的定义和种类;句子成分的种类;句子的分类;句法失误;复句;句群;标点符号的作用和种类。 教学要求:掌握语法、语法体系、句法成分的定义,了解语法的性质、句子成分分析法和中心词分析法;.掌握词类划分标准、能修改由于实词运用失误造成的错误;掌握各种虚词定义、分类、语法特征和常见虚词的基本用法,能修改由于实词运用失误造成的错误;掌握短语的定义、分类、复杂短语的分析方法和原则;掌握句子成分的种类,掌握各种句子成分的构成材料和意义类型;掌握句子的分类,能判定句子所属的句类;掌握句型的种类,重点掌握几种动词谓语句,了解变式句和省略句、句子的变换、句子分析例解;掌握常见的句法失误;掌握复句和单句的区分方法、复句类型,能准确分析多重复句;了解紧缩句,能分析复句运用中常见的失误;了解句群的定义和类型,能分析多重句群,了解句群和复句、段落的关系;了解句群运用中常见的错误;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和种类,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了解标点符号的活用和位置。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第六章:修辞 (16学时)教学内容:词语锤炼;句式选择;修辞格的种类和使用;语体。教学要求:了解什么是修辞、修辞和语境的关系,掌握修辞与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掌握词语的锤炼的分类,掌握声音的锤炼和意义的锤炼多涉及的问题;掌握句式的选择的方法;掌握各种辞格的定义和分类,并能准确识别和运用;了解辞格的连用、兼用和套用,并能正确分析和运用;了解修辞在具体的运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如韵律配合不协调、词语选用不精当、句子表意不畅达、辞格运用不恰当等;了解语体的定义和分类,能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语体。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无四、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30%出勤:5次*1分=5分课堂讨论发言:5分/人平时作业:2次*10分=20分(2)期末考核:70% 闭卷考试按百分制纪录。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使用教材黄伯荣,廖序东. 现代汉语(增订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主要参考书 胡裕树. 现代汉语.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邵敬敏. 现代汉语通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撰写人:夏慧敏审核人:赫钟祥 课程负责人:夏慧敏古代汉语教学大纲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 Ancient Chinese 总学时:128学时 讲授学时:128学时 学分:8学分 先修课程:现代汉语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开课单位:文学院 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及相关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也是阅读古书、学习文史类课程的一门工具课。本课程紧密结合典范文言文语言实际,学习古汉语文字、词汇、语法等理论知识,注重阅读、标点、翻译等实践训练,使学生系统掌握古汉语基础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运用古汉语能力,为毕业后从事语文教学、古籍整理、文史类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 (2学时)教学内容:古代汉语、文言、白话、古汉语的学习方法。教学要求:掌握古代汉语的概念,了解“古代汉语”课的基本内容,重点学习先秦两汉作品,了解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第二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一)(四) (12学时)教学内容:左传文选五篇、古今词义、本义、引申义。教学要求:掌握左传文选中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特殊的古代汉语语法现象;了解字典辞书的基本使用方法;掌握古今词义的对应情况和变化类型,古今词义的异同;了解古代汉语词汇的基本类型;掌握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掌握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第三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五)、(六) (12学时)教学内容:战国策文选二篇、六书、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教学要求:掌握战国策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特殊的古代汉语语法现象;理解汉字的构造;掌握汉字的形体变化及其四种造字法和两种用字法;掌握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概念及在古书中的使用;了解汉字形体与词的本义的关系。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第四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七)(十) (10学时)教学内容:论语文选二篇、礼记文选一篇、判断句、否定句、疑问句。教学要求:掌握论语、礼记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特殊的古代汉语语法现象;了解短语、单句、复句的区分;掌握判断句、叙述句、否定句、疑问句的句式特点;掌握宾语前置出现的几种情况;理解虚词“也”、“矣”、“焉”的用法;理解否定词、疑问词的特殊用法。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第五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十一)、(十二) (10学时)教学内容:孟子文选三篇、词类活用、代词。教学要求:掌握孟子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特殊的古代汉语语法现象;掌握词类活用及使动、意动的语法特点;掌握名词作状语的用法;了解古汉语语法中的省略现象;掌握人称代词,指示代词,以及者字、所字的用法。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第六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十三)、(十四) (12学时)教学内容:老子文选四篇、庄子文选二篇、韩非子文选一篇、连词、介词、语气词。教学要求:掌握诸子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特殊的古代汉语语法现象;掌握连词、介词的语法特点和在句中的作用;了解句首句中语气词的使用情况;了解词头、词尾的作用;掌握多义虚词的词性变化及使用特点。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第七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十五)、(十六) (12学时)教学内容:诗经文选六篇、诗经用韵、古音通假。教学要求:掌握诗经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特殊的古代汉语语法现象;掌握音韵学的基本知识及重要概念;掌握诗经用韵情况;掌握双声叠韵的基本知识和古音通假的类型;了解古今语音的变化情况。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第八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十七)、(十八) (10学时)教学内容:楚辞文选三篇、古书注解。教学要求:掌握楚辞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特殊的古代汉语语法现象;理解古书注解的相关术语;掌握古书注释的基本条例及方法;了解训诂的基本概念及重要的训诂专书;了解古人训诂的几种方式及方法。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第九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十九)、(二十) (6学时)教学内容:汉书文选一篇,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要求:掌握史记、汉书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特殊的古代汉语语法现象;了解古代天文、历法、乐律的基本知识;了解古代文化中关于地理、职官、科举制度的知识。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第十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二十一)、(二十二) (6学时)教学内容:文选二篇。教学要求:掌握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特殊的古代汉语语法现象;了解古代文化常识中的关于姓名、礼俗、宗法的基本情况;了解古代文化中关于宫室、车马、饮食、衣饰、什物等制度的知识。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第十一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二十三)、(二十四) (8学时)教学内容:文选二篇。教学要求:掌握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特殊的古代汉语语法现象;掌握古文的几种重要文体及其特点;掌握古书句读的方法,并能标点古文。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第十二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二十五)、(二十六) (6学时)教学内容:文选二篇。教学要求:掌握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特殊的古代汉语语法现象;掌握骈体文的构成类型及其写作特点;了解骈体文的产生、发展,并能赏析骈体文。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第十三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二十七)、(二十八) (8学时)教学内容:文选一篇。教学要求:掌握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特殊的古代汉语语法现象;了解赋的构成及其在词汇、语法方面的特殊性。掌握古书修辞的基本方式及重要的修辞格;了解古今汉语常见和特有的修辞格使用情况。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第十四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二十九)、(三十) (8学时)教学内容:文选四篇。教学要求:掌握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特殊的古代汉语语法现象;了解诗律的基本知识;掌握格律诗的几种平仄格式及拗救、用韵特点;了解诗词的发生、发展,并能赏析古诗。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第十五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三十一)、(三十二) (6学时)教学内容:文选二篇。教学要求:掌握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特殊的古代汉语语法现象;了解词律、曲律的基本知识;掌握词曲的平仄格式、用韵特点;了解词曲的产生、发展,并能赏析词曲。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理论学习与文选阅读并重;学习理论知识要抓重点,辨异同,多练习;学习文选要多读、多背、多翻译,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理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基本的古文素养。古代汉语课的基本内容包括文选和知识介绍两大部分。文选以先秦两汉的作品为主,知识部分包括文字、音韵、词汇、训诂、语法、修辞、诗词格律等。文选讲授与知识介绍应交替进行,不宜割裂开来,使两者失去联系。根据练习的实际需要,可将知识部分的讲授顺序作一定的调整。每章布置一定的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课堂作业的时间及内容视具体情况而定。课外书面作业基本上三周一次,内容包括标点翻译、知识解答等。作业的批改一学期原则上三次。作业成绩占平时成绩的50%。四、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20%出勤:20次*1分=20分课堂发言:2次*5分=10分知识考核:2次*10分=20分交作业:5次*10分=50分总成绩按百分制纪录。(2)期末考核:80% 闭卷考试按百分制纪录。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使用教材王力古代汉语北京:中华书局,1981(2)主要参考书郭锡良古代汉语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唐兰中国文字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王力汉语音韵学北京:中华书局,1956陈复华古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撰写人:刘建华审核人:赫钟祥 课程负责人:李 索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总学时:80学时 讲授学时:80学时 学分:5学分 先修课程:现代文学作品选读、文学概论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开课单位:文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本课程主要引导学生学习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分期、文学流派、文学运动及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并由此掌握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和普遍规律。尤其是对鲁迅、郭沫若等文学大师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从历史和文化的深度对现代文学的一般现象进行比较有学理性的解释,并锻炼他们独立思考文学问题的能力以及欣赏各类文学作品的能力,也为以后现、当代文学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编: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 (4学时)教学内容: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教学要求:了解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的背景和原因以及发展情况;掌握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的有关内容,包括重要的理论观点和理论家;了解早期的白话文学创作体裁、主要作家和代表作品;掌握新文学社团和流派的成立、成员、文学主张和对后来的影响;掌握五四文学革命的总体特征和历史意义。授课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第二章:鲁迅 (8学时)教学内容:鲁迅的创作道路;呐喊与彷徨;故事新编;野草和朝花夕拾;鲁迅的杂文。教学要求:了解鲁迅的生平和思想发展情况;掌握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解读阿Q正传、伤逝等作品;了解并掌握野草、朝花夕拾和故事新编的内容与特征,并了解它们的价值;了解并掌握鲁迅杂文的特点。授课方式: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可安排多媒体课欣赏一部经典影片。第三章:小说(一) (4学时)教学内容: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自叙传”抒情小说。教学要求:理解“问题小说”的发展过程;了解并掌握为人生派小说和浪漫抒情派小说的主要作家、代表作品及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价值;了解创造社小说、乡土小说的代表作家与作品;掌握郁达夫小说集沉沦的思想和艺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影响。授课方式: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第四章:女性小说家的创作 (3学时)教学内容:冰心、庐隐、冯沅君等的小说创作。 教学要求:掌握冰心问题小说的基本特征,了解重要篇目的内容和特点;了解庐隐的生平与其创作的特色;了解其他女作家的创作。授课方式: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第五章:新诗(一) (6学时)教学内容: 郭沫若的女神;“湖畔诗人”;“小诗体”;抒情诗人冯至;新月诗派;“纯诗”概念的提出与早期象征派诗歌;早期无产阶级诗歌。教学要求:了解汪静之等湖畔诗人、冰心等小诗派诗人的代表作,理解其诗歌的写作风格;了解新月诗派和象征诗派出现的内在动因,把握它们的艺术原则和审美追求,并能评述代表诗人闻一多、徐志摩和李金发的诗歌创作,认识郭沫若诗歌的文学史价值。授课方式:理论讲授与作品分析鉴赏相结合。第六章:散文(一) (2学时)教学内容:二十年代散文概述;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冰心和朱自清的散文;教学要求:了解现代五四时期各类散文风格特点;了解朱自清、冰心等人散文的主要特点;重点掌握语丝社、周作人和朱自清的散文创作风貌。授课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第七章:戏剧(一) (2学时)教学内容:文明新戏与“爱美剧”;田汉、丁西林的创作。教学要求:了解现代话剧移植、确立与发展的历史知识,重点掌握春柳社、文明新戏、爱美剧、南国社等在现代话剧史中的价值与位置,把握丁西林、田汉早期剧作的特色。授课方式:教师重点讲解和学生自修相结合。第二编: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第八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二) (2学时) 教学内容:革命文学的论争和“左联”的成立;两种文艺思潮的论争;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教学要求:介绍革命文学的倡导与论争,“左联”的成立及其左翼文艺运动;了解30年代的文学思潮、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时代特征及其得失,把握本时期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授课方式:教师理论讲解和学生自修相结合。第九章:茅盾 (5学时)教学内容:开创新的文学范式;茅盾的创作道路;茅盾的小说成就;子夜。教学要求:了解茅盾开创的新的文学范式“社会剖析小说”;了解茅盾的文学活动和创作概况,重点掌握其小说成就;把握蚀三部曲及茅盾的代表作子夜的社会剖析小说的特点;把握吴荪甫人物形象的塑造;掌握子夜的艺术成就;理解茅盾笔下的时代性女性形象。授课方式:教师理论讲授、解读作品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第十章:老舍 (5学时)教学内容: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骆驼祥子;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教学要求:评介老舍以文化批判视野描写的“市民世界”,注重从人物形象类型的文化内涵考察,了解老舍是“京味”小说的源头;解读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等小说。授课方式:教师理论讲授、解读作品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第十一章:巴金 (5学时)教学内容:巴金的前期小说创作;家的杰出成就;巴金的后期小说创作。教学要求:了解巴金前后两个时期的创作概况,重点把握激流三部曲的主题思想;理解觉新、觉慧、高老太爷等人物形象;掌握抗战时期长篇小说寒夜的思想和艺术价值;理解巴金小说的情绪格调与艺术特色。授课方式:教师理论讲授、解读作品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第十二章:沈从文 (3学时)教学内容:沈从文的短篇小说创作;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教学要求:从现代文化转型的角度考察沈从文创作的立场及其文学世界的审美价值,重点理解作家创造的寄寓自然、健康、和谐人性的“湘西世界”的文学及文化意义,分析边城对“人性美”、人情美表现;体会沈从文式的田园抒情小说的风格和文体追求。授课方式:教师理论讲授、解读作品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第十三章:小说(二) (6学时)教学内容:“左联”和左翼小说;东北作家群;京派小说;海派小说;大河小说。教学要求:了解本时期小说风格特征的多样性;了解京派小说和其他独立作家的小说;重点掌握东北作家群代表作家萧红的创作及左翼小说、新感觉派小说等群体及代表者的艺术追求与风格。授课方式:教师理论讲授、解读作品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第十四章:通俗小说和张恨水 (3学时)教学内容:现代通俗小说的发展历史;现代通俗小说作家;张恨水。教学要求:了解现代通俗小说的发展历史;理解张恨水通俗言情写实小说的雅俗共赏;解读张恨水的通俗小说金粉世家。授课方式:教师理论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第十五章:新诗(二) (2学时)教学内容:中国诗歌会诗人群的创作;后期新月派的创作;戴望舒、卞之琳等现代派诗人的创作。教学要求:了解中国诗歌会诗人群的创作;了解后期新月派的创作;理解戴望舒、卞之琳等现代派诗人的诗歌的艺术特征,注意其诗象征、意象及节奏处理等方面的特色。授课方式:理论讲授与作品分析鉴赏相结合。第十六章:散文(二) (2学时)教学内容:30年代散文概述;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教学要求:掌握林语堂的散文风格;了解“鲁迅风”杂文的兴起;了解报告文学与游记。授课方式:教师重点讲解和学生自修相结合。第十七章:曹禺 (6学时)教学内容:从雷雨到原野;北京人、日出与家;曹禺剧作的命运。教学要求:深入探讨曹禺雷雨、日出等剧作所具有的丰富的多层次的内涵,以及每一部剧在现实人生、人性开掘与戏剧形式上的试验与创造;应放开思路,除了了解曹禺的成就,学会如何评析话剧艺术,还可以引发对经典性作品多角度阐释的尝试。授课方式:教师理论讲授、解读作品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第三编 第三个十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第十八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三) (1学时)教学内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主要文艺论争。教学要求:了解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发展状况,注意其“分割并存”状态;掌握三种不同区域文学的异同概貌;了解本时期不同阶段文学主潮的变化;重点掌握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文学史地位;了解本时期文学论争概况。授课方式:教师理论讲解和学生自修相结合。第十八章:解放区的小说创作 (3学时)教学内容:赵树理等的小说;土改小说。教学要求:理解赵树理所塑造的历史变革中的农民形象;了解赵树理所开创的评书体现代小说形式;深入理解“赵树理方向”的文学史价值;了解孙犁小说的特色。授课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第十九章:小说(三) (4学时)教学内容:40年代小说概述;钱锺书的围城; 张爱玲的小说。教学要求:要注意到不同区域的小说各自都受到特定历史时期政治地域文化的制约,又要看到彼此间的渗透与影响,了解其创作的美学品格;关注本时期中长篇小说的成熟与繁荣,重点掌握钱钟书、张爱玲等人的创作风貌。授课方式:教师理论讲授、解读作品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第二十章:新诗(三) (2学时) 教学内容:艾青;七月派诗人群的出现;“中国新诗派”;独特意象与主题;忧郁的诗绪;诗的艺术与形式。教学要求:掌握艾青诗歌的美学风貌,以便更好地理解艾青在诗歌史上的意义;了解七月派诗人群;理解以穆旦为代表的“中国新诗派”。授课方式:理论讲授与作品分析鉴赏相结合。第二十一章:散文(三) (1学时)教学内容:报告文学的勃兴;继承鲁迅传统的杂文;小品散文的多样风致。教学要求:了解第三个十年的散文发展情况。授课方式:教师重点讲解和学生自修相结合。第二十二章:戏剧(三) (1学时)教学内容:“广场戏剧”;“剧场戏剧”再度兴起;“剧场戏剧”的繁荣。教学要求:理解解放区的“广场戏剧”;了解大后方、上海孤岛的“剧场戏剧”及其繁荣;了解阳翰笙、夏衍等的戏剧创作。授课方式:教师重点讲解和学生自修相结合。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为了提高学生的作品分析能力、写作能力,为了加深学生对现代文学史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之外,增加两个课外教学环节。一是现代文学经典影视剧欣赏。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和电教室两个途径欣赏诸如电影阿Q正传、话剧录像雷雨等等。二是写作训练。根据学生的兴趣水平的实际情况,结合当代学术的特点,布置学生写作学术杂感,既能锻炼学生写作和鉴赏水平,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又能增加学生的兴趣。四、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30%出勤:5次*1分=5分课堂讨论发言:5分/人平时作业:2次*10分=20分(2)期末考核:70% 闭卷考试按百分制纪录。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使用教材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主要参考书唐弢.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程光炜,吴晓东等.中国现代文学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香港:香港昭明出版社,1980.黄修己.20世纪中国文学史.广州:中上大学出版社,1999.曹万生.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撰写人:洪雁审核人:闫保平 课程负责人:刘金冬中国当代文学教学大纲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A总学时:48学时 讲授学时:48学时 学 分: 3学分 先修课程: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文学史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开课单位:文学院 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本课程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当代文学的性质、分期、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有影响的文艺思潮、文艺论争以及文学运动等,使学生对中国大陆社会主义语境下的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文学有一个总体性把握,并在学习文学史的过程中学会欣赏文学文本和分析文学作品,增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 (3学时)教学内容:当代文学史的性质、任务、分期与学习方法;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及考核方法。教学要求:理解当代文学史的基本问题和学习方法,理解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第一章:5070年代的文学:“转折”时期的文学选择 (3学时)教学内容:当代文学转折期的问题;40年代的文学界;左翼文学的“选择”;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文学新方向”的确立。教学要求:理解40年代末期的文学选择,理解文学与战争的关系问题。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第二章:文学规范和文学环境 ( 3学时)教学内容:5070年代的文学环境;刊物与文学团体;文学批评与批判运动;作家的整体性更迭;“中心作家”的文化性格。教学要求:理解50年代文学的基本问题,理解文学的时代性。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第三章:文学规范中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 3学时) 教学内容:文学界频繁的批判运动;左翼文学内部矛盾的继续;对规范的质疑;分歧及其分歧的性质。教学要求:理解当代文学史的争论方式;理解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复杂关系。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第四章:当代诗歌的路向与艺术境 ( 3学时) 教学内容:诗的路向的选择;普遍的艺术困境;“九叶”诗人的命运;“七月派”诗人的遭遇。教学要求:理解当代文学史的诗歌问题,理解诗歌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第五章:当代诗歌发展的几种模式 ( 2学时) 教学内容:“写实”倾向和叙事诗潮流;青年诗人的艺术道路;政治抒情诗。教学要求:理解当代文学史的诗歌写作模式,理解政治抒情诗与时代的关系问题。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第六章:小说的题材和形态 (3学时) 教学内容:小说家的分化;题材的分类和等级;小说体裁的状况;形态的单一化趋向。教学要求:理解当代文学史小说家的分化与文学题材的等级,理解文学形态的单一化趋向的外部原因。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第七章:农村小说、历史小说与另类小说 (3学时 ) 教学内容:农村小说:农村小说的当代形态;赵树理和山西作家;赵树理的“评价史”;柳青的创业史。历史小说:革命历史小说对历史的叙述;“史诗性”的追求;红岩的写作方式;另一种记忆;青春之歌及其讨论;历史小说李自成。另类小说:被压抑的小说;寻求新的替代;“都市小说”与“工业题材小说”;三家巷及其评价。教学要求:理解当代文学史的长篇小说的几种类型,理解当代长篇小说的贡献。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八章:主流之外的文学 (3学时)教学内容:“非主流文学”;最初的“异端”;“百花文学”;象征性的叙述;位置的置换。教学要求:理解当代文学史的“百花文学”,理解非主流文学的文学性。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第九章:讨论 (1学时)教学内容:文学的多样性本质与意识形态一元化要求之间的矛盾关系。教学要求:理解当代文学的基本矛盾,理解文学与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关系。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十章:散文、话剧与“文革文学” (3学时) 教学内容:散文:当代的散文概念;散文的“复兴”;散文作家及其创作模式;杂文的命运;回忆录和史传文学。话剧:概况;老舍的茶馆;历史剧和历史剧讨论;话剧的“高潮”。“文革文学”:1958年的文学运动;文学激进思想和纪要;文学的存在方式;“文革文学”的特征。教学要求:理解“文革文学”与当代文学的关系;理解散文、话剧等文学体裁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第十一章:“经典”改编和地下文学重新构造“经典” (3学时)教学内容:创造“样板”的实验“革命样板戏”;浩然等的小说“样板”创造的难题;公开的诗界;小说创作;穆旦最后的诗;“白洋淀诗群”;手抄本小说;天安门诗歌。教学要求:理解地下文学的写作方式和传达方式,理解文学的特殊时期的特殊形态。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第十二章:80年代以来的文学环境与文学分期 ( 3学时) 教学内容:文学环境:思想解放的潮流;开放时期的外来影响;作家的分化与重组;文学与市场经济。文学概况:80年代前期;80年代后期;文学诸样式的状况;总体风格和作家姿态。教学要求:理解80年代文学的基本问题;理解文学与时代的关系问题。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十三章:80年代初期的小说与诗歌创作 (3学时)教学内容:初期小说:小说潮流的几个概念;潮流的生成和特征;历史创伤的记忆;历史反思中的“知青小说”。80年代的诗歌:“文革”后的诗界;“归来者”的诗;“朦胧诗”的作者及其论争;新诗潮的“新生代”;其他诗人。教学要求:理解各类文学写作的特点,理解文学在新时期的发展问题。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第十四章:80年代后期小说与女作家的创作 (3学时)教学内容:80年代后期的小说创作:文学的“寻根”与小说艺术形态;市井、乡土小说;群体、流派之外;文学探索和“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家;“先锋小说”作家;其他重要小说作家。女作家的创作:女作家的涌现;女作家的小说;“女性文学”的概念。教学要求:理解文学的多样性发展,理解各种文学基本概念、作家构成和主要倾向。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第十五章:80年代的散文创作 (3学时 )教学内容:散文的创作概念;“历史”的记忆;抒情散文;学者散文与随笔。教学要求:理解散文在新时期的写作,理解学者散文与随笔的文学性。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第十六章:90年代的文学状况 (3学时)教学内容:文学环境的变化;重要的文学现象;90年代文学的总体状况。教学要求:理解90年代文学的基本问题,理解文学的变化与走向。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三、考核方式本课程成绩根据作业、课程论文和期末考试进行评定,课程成绩以百分制计算,分配比例如下:(1)平时成绩20%。其中,课程论文10%,作业和出勤10%。(2)期末考核:80% 闭卷考试按百分制纪录。四、课程的其它教学环节本课程讲授48学时。其中有2学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使用教材洪子城.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主要参考书陈思和.20世纪文学史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撰写人:刘金冬 审核人:闫保平 课程负责人:刘金冬基础写作A教学大纲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Fundamental Course of Composition A总学时:64学时 讲授学时:64学时学 分: 4学分 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开课单位:文学院 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写作原理论和写作文体论。其中写作文体论包括文学文体、新闻文体和论说文体。本课程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较系统地学习写作理论知识,掌握写作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通过多种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编:写作原理论 (16学时)第一章:文章的构成要素与表达方式 (8学时)教学内容:现代写作概论;文章的构成要素与表达方式;写作技法。 教学要求:了解现代写作的含义、作用、特点及规律;掌握文章构成的各要素及其应用;识记文章各种表达方式及写作技法。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第二章:写作主体与客体 (2学时)教学内容:写作主体的素质与能力;写作客体的构成;写作主客体的关系。教学要求:了解写作主体应有的素质和能力;理解写作客体的作用;掌握写作主、客体的关系。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第三章:写作载体与受体 (2学时)教学内容:写作载体的内质与外形;写作受体的特征;写作载体与写作受体的关系。教学要求:理解写作载体内质和外形的相关理论及实际应用;熟悉写作载体的读解特征;了解写作载体与写作受体的关系。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四章:写作行为过程 (4学时)教学内容:写作感知;写作运思;写作行文。教学要求:了解写作感知、运思及行文的特性、方法和过程。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第二编:文学文体写作 (16 学时)第一章:散文 (4学时)教学内容:散文文体分析;散文的取材与炼意;散文的文笔;经典散文文本分析。 教学要求:了解散文文体的特点;理解散文(主要是写人记事散文)在取材、结构、炼意、文笔、风格等方面处处“有我”的特点;通过经典散文文本的分析,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与写作方法;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写出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福建中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招聘2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安徽芜湖市鸠江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招聘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河南洛阳市西工区第一批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100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广西百色市教育局招聘百色市励志学校后勤服务人员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年甘肃庆阳庆城县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第三批)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5年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公开招聘控制总量工作人员(30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安庆望江县中医医院赴高校招聘19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公益性岗位人员招聘1人模拟试卷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广西河池市天峨县自然资源局招聘机关事业单位编外聘用人员2人模拟试卷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乌兰牧骑招聘事业编制舞蹈演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诺如病毒胃肠炎诊疗方案(2025年版)解读学习课件
-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比武试题库(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零碳园区发展白皮书-荣续ESG智库
- 国企新员工入职纪检培训
- 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5.2《诚实守信》教案
- 质量经理工作汇报
- 学堂在线 走进心理学 章节测试答案
- 学堂在线 极区航海导航保障 期末考试答案
- 化工安全技术课件下载
- 初中诚实守信说课课件
- 小儿急性胰腺炎护理常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