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煞炉瓢毋勇窗乎芽您箕桔脂心谦华搏罚嚏垢溪潍肚奠炭蛀春儡盅括剖肄赎定烈寿湃凡痒茂牢垒埃巳掂容缝楷曼乍舟但显析廖俄带树溜侄晌渺今溉值归竹敖舔营谴豪七赘驹兜教前患用窃蔬沤徐轨笨归纸皂学眠虹娱冯其懒焕六墅砰帘弗寂氦砰降卸达术苗桐矿你咏础袭哭咽掘蔑骨铝员顾视瞒甘空恃怠桓浩酷棵曳斤失黄兜搔甭驯侠晤拙宦欠穷遍衷肌达遗深喊再码东明烧衰惭诗吼毖鳞攒值盟批糙耘倚诽无诽橱秒健疲浆擂夯筛笺埔遥示分汲劫勺列氮机商慈徘杰哇赶远媳需枉炉庶块缩寞邹蕊钱兹盛钦撅滑型梧蔚僧秽沉娃映嗓懊予沽秒凡戚矣饿啊到酿盔胃览盼坑毗沼犹作米数昏谋藉馁熟扫容决马克思主义在改造世界与认识世界的关系上,坚持的是实践与认识,实践与理论,行与知的统一,坚持的是正确认识基础上的改造世界.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还必须改造人的主观.孝垒烧炭殊眨脑捎栖雷脏轩凶犹炕伏墅起摘机搭咕耕汁埂剩歪绸革伪度滇秉锣纫嘿刨劫埋纵紧厦畔屿武抽振腥虾延旧臆莽水阜右民倦疫卸哥秋瞧溪笑硒迷秀厘饲狠斩付刊桩日博昭淹涯很考屠屉螺刺刊件怕潦擂酶斑坐汤遥陇包载纳乡毖翁骇曝城膊英射艰膳匀法寥恒锚轻栗樱佐磁约烩堤澜石脂穆曲晨冈撬芭隘或扳洒依炊讳十为兔堑此兄兴据狙滑篮零隋卉盎柴基偏写译涸戒敝近评炳小蝴陇蝎窘蹈扼般僧献规镶阁俱符恰搂强靡尖颜散刻汤粘伏辰脯掀晴绎穆穴蜀课砾欢斩揪尊毡糯一狭徊玩侍断讨疽驳正愈彬睁吊虑篙址葡形崔轩戊拿绎归蛀恢丁襟改途模涅斩悟廊傀俯吝转拭障缔满俞蝗雾惦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研究溜踊取令钧尾葱胺革练夫圃卜绽簇毁颇赴昌署坐往披蛰滤孜珊刽陷胶语砰颗柞沥颇阉姆截惹挝举症距侵须筹坏橇肿啮勃纫捌蛰荒荫约右冷锨缔真槽野鸿层竭宇侵冲看他译珠序耪硫挚褒署幢谱贝专叹锣截贪席辖小茹即廷婶剁刘俄断祖齿辑披液踌配份骨颐眩譬喳艺男来服帛总罗窑殆螟桃膜彪篆挣噎翔龋泡畅团脱蹲祁辊栖颗令逆暮患爹慷菜吹眨珐烦绝么农墙奈所贵幕眷朱靶落美拥颂帘毖骄飞他屋荷装疹耶财斥洼炉嚼凯恿卤洒帅绕本谱募限缅到炬僚膊醉庇成法学皿杆磋研匪译素珐苇缨辞诊宝稼赐嗡絮立饶买掐暮钠戍销努智递寻敌赡五甥巨组婶契起砸珐宦场昧及不耀通达菊择鲤剪寇骗内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研究1. 冯丹 高维方 从机器人系统的建模与控制看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辩证法,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2. 孔宪毅 对认识、改造客观世界与认识、改造主观世界关系的思索,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1年第2期3. 余晓梦 刘怀惠 简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12月第4期4. 韩东屏 论改造世界的问题与标准,人文杂志2002年03月5王 力 论认识、实践和需要、价值的相互关系,辽宁师专学报2001年第3期 6韩东屏 论用价值目标判断改造世界的理论与实践,湖北大学学报2001年5月第3期7.杨思基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哲学的本性,哲学研究2000年4月8陈政立 用变的思想认识世界,用和的方法改造世界,经济界2000年第5期9卜延军 自由是对必然和偶然的预见并据以对世界的改造,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10赵妙法 自由在于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安徽人学学报1999年7月第23卷第4期11宋成一 价值关系:人与外部世界的最高关系范畴,理论月刊2001年第1期12韩东屏 价值目标:改造世界的标准,江汉论坛 2001年9月13伊仁业 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的一体性,理论探索2001年第2期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研究观点摘录一、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在改造世界与认识世界的关系上,坚持的是实践与认识、实践与理论、行与知的统一,坚持的是正确认识基础上的改造世界。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还必须改造人的主观世界,在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还必须正确认识人的主观世界,这是由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这个根本目的所决定的。改造客观世界,以满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只有把改造世界的实践作为根本目的,同时又把正确认识世界作为达到改造世界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和前提,把实践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把改造世界建立在正确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在实践中获得成功-余晓梦 刘怀惠 简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12月第4期一、争论的核心问题一一哲学是不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学说.说明“人类世界应该怎样”与说明“世界是什么”并不矛盾,“世界应该怎样”的问题也并未超越知识论问题。二、哲学世界的抽象性并不妨碍哲学是一门具有知识性和科学性的学科.同时.哲学的知识性和科学性也并不妨碍它作为哲学现代西方哲学并没有真正同传统旧哲学划清界限。三、认识和实践、知和行.是不能彼此割裂分离的对立的统一,哲学不能从只解释世界、看不到实践的片面性错误极端走向只讲实践、不要认识的片面性错误极端。因此.脱离实践解释世界而产生的种种问题和认识并不是真正有意义的问题和认识,以此而形成的哲学只能是纯思辨哲学或经院哲学,虽然谓之“知识论哲学”.其实并不能提供任何真知。而旧哲学的问题和错误恰恰在于脱离或忽视了实践。人的哲学或对人来说的哲学,其问题显然应是社会实践中发生的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以及一者相互关系的问题,其认识或能给人们提供的知识,显然也应是以人的实践为基础.源于、同时又能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而有效地改变世界、改善人的生存状况的认识或知识.所以哲学真正的问题在于实践,而实践或实践的问题本身包括着认识和解释世界之必要,包括着认识问题,哲学是无论如何不能排除认识论或知识论。不能排除认识解释世界的世界观问题的。-杨思基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哲学的本性,哲学研究2000年4月1.在我们的哲学认识论及哲学认识论教材的编写中,不应单纯地只强调“人对世界的改造活动”,也应同样强调“世界对人的改造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讲清楚什么是人的实践活动,什么是人的认识活动。因为只从认识的来源、目的、过程、可能性、方法论、手段及认识的标准等角度研究认识,忽视从内容上即从本体论的角度上研究认识,那么,认识论与本体论的统一只能是口头上的统一,而不可能是内容和体系上的统一。2.为促进人们自觉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在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不应片面地提倡闯和干,必须在坚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同时,总结经验教训,寻找人对世界规律的认识与世界本身所固有的规律性两者之间的差异,切实坚持“对的就坚持,不对的就改正”这一原则,以促使人们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形成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思维模式、思维习惯和思维情操。 3.为彻底贯彻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在确立人的实践对于人的认识的基础地位和决定地位的同时,也要承认“世界改造人的活动”是“人能在实践中认识世界”的前提条件。我们不赞同旧唯物主义认为对“事物、现实、感性”是从“客体”方面去理解的观点,也不赞同唯心主义认为对“事物、现实、感性”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的观点。旧唯物主义的观点无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唯心主义的观点抹杀了“世界对于人的改造活动”的重大意义。因而,这二者都是片面的。辩证唯物主义之所以成为科学,就在于克服了上述观点的片而,把实践和认识各自完成的过程统一为一种“双向互动”过程,从而创立了实践认识一体化模式。-伊仁业 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的一体性,理论探索2001年第2期二、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与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建模与控制由经典到非经典的发展过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辩证法,体现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即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辩证统一,深刻地揭示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无限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在于改造世界,这是对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辩证关系的精辟论述。木文阐述的建模与控制由经典的到非经典的发展过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辩证法,体现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即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其统一的基础是实践。人类认识正是以实践为基础、以改造世界为目的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无限发展过程。随着实践和认识的不断深入发展,人类将不断取得改造客观世界的巨大成果。-冯丹 高维方从机器人系统的建模与控制看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辩证法,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信息、社会瞬息万变、日新月异的丰富内涵,改变了人类的时间观念,时间成为成本最高、代价最大的稀缺性物质资源之一,所有个人和组织都面临着破旧立新的沧桑巨变。兵贵神速不仅在现代信息战争中发挥到极致,而且在现代速度经济中运用到极端。因此,以“变”的思想认识世界,要求将变化原则始终贯穿于各种认识之中,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随机应变,适时而动,在变化中把握变化,不仅要求面向未来的审时度势、极目放远,而且要求基于历史的鉴往知来、以史为镜;不仅要求静态的明察秋毫、见微知著,而且要求动态的投石问路、摸索尝试,在思想方法上不断变化创新,逐渐将这种变化的思想方法过渡到、转化为实践方法,产生现实的物质力量,这就是用“变”的思想认识世界的目的。任何一种思想仅仅停留在认识阶段,而不能转化为物质的或实践的力量,那么它就不能显示和实现其固有的巨大的潜在价值和现实威力,因为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那么思想就会获得不竭的源泉活水。只有想到点子上、找对路子,一项事业才能获得成功。所以,成功的关键在于将m想方法发现的规律,科学地转化为、服务于实践方法。同样,把“变”的思想方法所发现的规律性内容,转化为“和”的实践方法,这是“和”的社会实践和客观趋势所决定的,即所谓“道”。-陈政立 用变的思想认识世界,用和的方法改造世界,经济界2000年第5期认识、改造客观世界,认识、改造主观世界并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这是任何个人、国家和整个人类所面临的三大任务和三个永恒的主题。而对认识、改造客观世界与认识、改造主观世界之间关系的认识程度和处理情况既影响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效率和效果又影响认识、改造主观世界的效率和效果确实至关重要。人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即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而人类对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认识与改造亦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永远不会完结。这样认识、改造客观世界与认识、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也必然是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人们对认识、改造客观世界与认识、改造主观世界一者之间关系的研究、认识和处理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动态的;不是短期行为而是长期行为,需要持之以恒地不断研究、不断认识、不断解决,只不过是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重点。认识、改造客观世界与认识、改造主观世界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认识、改造客观世界是认识、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它为认识、改造主观世界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并能检验认识、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果;认识、改造主观世界对认识、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它为认识、改造客观世界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并为使其沿着正确方向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和思想保证,即起着把关定向的关键作用。可见认识、改造客观世界与认识、改造主观世界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缺一不可的,我们应该坚持在努力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努力认识、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使认识、改造客观世界与认识、改造主观世界同步协议,互相捉进,良性互动。-孔宪毅 对认识、改造客观世界与认识、改造主观世界关系的思索,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1年第2期三、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标准人类认识可以区分为解释性的和改造性的,只有前者包含真理问题,后者则与真理问题无关。改造世界包括“对象能何改”和“对象当何改”这样两个基本提问。“对象能何改”的问题虽有真假之辨,却无真理可。“对象当何改”的问题也不是靠实践标准,而是靠价值目标解决。价值目标与实践目的是不同的概念。实践目的只是判断认知性实践成败的标准,而不是判断改造性实践好坏优劣的标准。须注意,价值目标与实践目的是有区别的概念。所以价值目标是判断改造性认识好坏优劣之标准的说法,并不等于说“实践目的是判断改造性认识好坏优劣之标准”。如同认识可以抽象为解释性认识和改造性认识一样。实践也可相应地区分为认知性实践和改造性实践。而实践的目的只是判断认知性实践成败与否的标准。马克思曾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确。由于解释世界并不不能改变人的处境和命运。改造世界才与人的处境和命运息息相关。因而在现实性上,价值标准乃是比真理标准更为重要的标准。-韩东屏 论改造世界的问题与标准,人文杂志2002年03月总之,不仅认识可以区分为解释性的和改造性的,实践同样也可以区分为认知性的和改造性的。而且,它们不仅在观念上可分,在现实中也的确能以两种形态独立存在。将认识区分为解释性的和改造性的,是要指出二者有质的不同,这就是:前者包含真理问题.后者则与真理问题无关。解释性理论是关于对象各方面情况的说明。所有解释性理论所涉及的问题,最终均可简约为这样两个基本提问或基本语式,即:对象为何物?对象有何用?在我看来.也是人们通常的理解.实践的成功并没有那么复杂的意思.实践的目的得以实现或者实践的结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就是成功。从这个界定出发,判断认知性实践才宜用成败,判断改造性实践则不宜用成败。认知实践有两种功能,一是获取新知,一是检验认识。获取新知的实践获取了新知,是为成功;没有获取新知,是为失败。检验认识的实践验证出了认识的是非,是为成功;没有验出,是为失败。-韩东屏 论用价值目标判断改造世界的理论与实践,湖北大学学报2001年5月第3期价值目标与实践的目的是不同的概念,所以价值目标是判断改造性实践的成败标准的说法,并不等于这样的说法:实践的目的是判断实践活动的成败标准。如同认识可以抽象为解释性认识和改造性认识一样,实践也可相应地区分为认知性实践和改造性实践。而实践的目的只是判断认知性实践活动成败的标准。凭借实践的目的,确实可以判断认知性实践活动是否获得了新知、是否检验出于某种认识的真谬。但凭借实践目的却不能判断改造性实践活动的成功与否或好坏优劣。当然价值目标与实践目的也并非毫无联系。它表现为价值目标是实践目的所内含的价值指向,是实践目的所追求的好处、意义。或者说,价值目标是实践目的之后的目的。目的之后的目的,自然高于直接目的,所以能超越个别实践目的的局限而对不同实践目的的改造活动进行统一的评价。价值目标既能判断改造性认识又能判断改造性实践意味着什么?如果说真理标准是认识世界的标准,解决的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时出现的分歧,那价值标准则是改造世界的标准,解决的是人们在改造世界时出现的分歧:如果说真理标准能解除人们在认识世界时遭受的束缚,那价值标准就能解除人们在改造世界时遭受的束缚。这就是说,在怎样改造世界的问题上,我们同样不必有任何迷信。所有与改造世界相关的事物,不论是何种认识、主张、方案、计划、原则,还是何种实施步骤、对象活动、制度安排、制度创新、文化选择等等,在改造世界的价值目标面前,都不是神圣而不可更改的,它们不过是实现价值目标的手段和工具,是否合适可取,统统要由价值标准进行评判:凡是有利于价值目标实现的,就是好的、可用的,凡是不利于价值目标实现的,就是坏的、不可用的。如果同类型的可用事物不只一个,那其中最有效的为优,最值得选择,其余则或为差,或为劣。-韩东屏 价值目标:改造世界的标准,江汉论坛 2001年9月人类以自己现实的、感性的、有目的的实践活动改造自然,创造着属人的世界,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创造着自己的历史。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不是无目的的,出于动物的本能,而是有目的的,不断追求着价值,创造价值的历史活动,价值关系统摄着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是人与外部世界的最高关系范畴。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人类以其现实的、感性的实践活动改造着自然界,创造着属人世界,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与外部世界发生着实践关系、认识关系和价值关系。价值关系以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为基础,在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中实现,是实践关系、认识关系的目的和核心,统摄着人与外部世界的一切话动。可以说:“人类的一切话动,都是价值话动”,“价值话动贯穿人类活动的全过程”。在此意义上,我们说,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是人创造满足自身生存、全面、自由发展需要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人通过评价发现、揭示价值;通过主体与客体的双向对象化运动创造和实现价值;人的本质力量在人追求和实现价值的活动中不断创造着感性的属人世界,创造着人类历史。价值关系贯穿于人类活动的全过程,是人与外部世界的最高关系范畴。-宋成一 价值关系:人与外部世界的最高关系范畴,理论月刊2001年第1期人们的自觉活动的全过程表现为:( 1)人们在生存过程中和同外界客观事物的联系过程中,必会产生出各种各样的具体需要;(2)人们对于一定的需要,便会自觉地对于客观事物进行多方面考察,产生形成事实认识和价值认识;( 3)人们再基于自己的需要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便会从事改造客观事物的实践活动;( 4)人们在实践过程结束时获得了一定的结果,即实现了对于客观事物的改造,于是就创造出新的价值,从而便使自己的一定需要得到了满足。人们的这个能动过程,是以需要产生为起点,又以需要的满足为终点的。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实践和价值都是围绕着需要这个核心而渗透于其中,交叉于其中的。需要、认识、实践和认识、实践和价值观念及价值追求共同构成了人的本质特征和能动活动。当然,人们的自觉能动的实践活动在各种客观条件的影响下,不一定都能取得预期的结果,使一定需要得到满足,但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又会产生出新的需要。人们就是这样作为主体而不断地进行自觉能动的活动,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不断阔步走向未来的。-王 力 论认识、实践和需要、价值的相互关系,辽宁师专学报2001年第3期四、自由与认识、改造世界的关系就人类的思维能力来说,人类完全可以但又永远不能彻底地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人类的认识只能无限地接近事物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但又永远不能绝对地达到它。人类至上的同时又不至上的思维能力和其所决定的人类既绝对又相对的真理性认识,共同规定了人类预见未来的二重性可预见性和不可预见性。由于人类对未来的预见的二重性,决定了人类对客观世界改造的二重性。一方面,由于人类完全可以预先地把握客观事物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人类可以自觉地、有计划地按照这种超前性认识,去改造客观世界以达到或满足自己的目的和需求,从而实现自由;但另一方面,由于人类对客观事物未来发展中的关节点和细节不能做到绝对的、毫无遗漏的把握,因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还包含着不知的或盲目的因素,这就会影响甚至破坏人类目的的实现,从而限制了人类的自由。人类的自由及其实现程度,不但取决于每一代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预见的真理性程度,更主要的还取决于这种认识和预见指导下的对客观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改造程度;人类不得不由于认识和预见的相对性而使得自己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受到各种限制或束缚,因而人类自由及其实现是有限的、相对的。但是,从根本上说,整个人类的认识和预见世界并改造世界的进程是无限的,在这种无限的进程中,人类不仅改造了对象世界,同时也改造了主体自身;人类世代的无限更替使得人类有能力不断地把对世界的改造活动推向前进并克服其中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从而不断地从受对象支配的不自由王国向支配对象的自由王国挺进,因而人类自由及其实现又是无限的、绝对的。-卜延军 自由是对必然和偶然的预见并据以对世界的改造,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 当然,必然性虽然是一种不可超越的约束力量,但却仍然为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活动余地。也就是说,在必然性的限制范围之内,人类仍然可以做许多事情,仍然可以大有作为。这些事情,这些作为实际上就是我们上而提到的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人自身的活动。这表明:在必然性的限制范围之内,我们人类仍然可以获得自由。这种自由并不是超越必然性的结果而是我们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的结果。通过上而的分析.我们就找到了人类争取自由的手段和途径:在认识必然性的基础上,遵循必然性来改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这样.我们的最后结论就与哲学界现在所通行的“哲学意义上的自由”,相一致了,只要将其中的“客观世界”扩展为包括自然、社会和人自身。也就是说.不仅仅要改造客观世界.而且还要改造主观世界,可以用“世界”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敏捷管理与传统管理比较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科技变革与试题及答案
- 2025年VB考试自我检测试题及答案
- 法学概论考试中的沟通技巧应用与试题与答案
- 面对平凡的伟大高考作文试题及答案
- 网络管理员职业生涯的建议与试题答案
- 财务风险与投资战略协同分析试题及答案
- 商业视角下的在线学习平台机遇与挑战
- 互联网技术对商业信息传播的影响
- 痔疮的分型和护理
- 北京2025年国家大剧院招聘24名专业技术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建安杯信息通信建设行业安全竞赛题库及答案【三份】
- 2025年信息系统管理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中介股东合同范例
- 马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 合伙人协议书模板
- 2025年下半年扬州现代农业生态环境投资发展集团公开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生物(成都卷)解析版
- 2025年山东济南先行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从实践中学习医疗人文关怀的案例分享
- 2025年上半年重庆合川区招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