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资料:地方高校学科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doc_第1页
论文资料:地方高校学科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doc_第2页
论文资料:地方高校学科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doc_第3页
论文资料:地方高校学科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doc_第4页
论文资料:地方高校学科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方高校学科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作者:张英杰,刘赞英 转贴自:黑龙江高教研究 一、围绕地方经济建设目标,积极调整学科结构,夯实学科建设基础 学科专业结构设置是高校学科建设的基础,直接影响学科的发展潜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高校的毕业生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因此,高校面临市场经济的考验,如果培养的毕业生不能适应市场紧急的需要,产销长期不对路,学校将失去生存的可能,就会“破产”倒闭。地方高校以培养面向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人才为目标,在学科专业设置中,就应以坚持服务和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重点建设和发展与地方经济中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密切相关的学科专业,提高学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 1、“改造、拓宽”,促进传统学科不断发展 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不只是增加新的学科专业,对传统学科的改造也是重要的工作内容,尤其是要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不断拓宽学科内涵,适应社会人才需求,才能使传统学科保持自己的影响力,并使学科得到不断发展。纺织工业是中国的传统产业,河北省又是纺织大省,我校纺织工程是河北高校唯一设置的学科,但随着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纺织工程学科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近几年,我校在纺织学科改造、拓宽上“下功夫”,以纺织工程专业为核心,强化链接轻化工程专业,大力发展服装专业,逐步形成了纺织、印染和服装为一体的“大纺织”学科,为地方产业调整培养适用高级专业人才,学生就业供不应求。新材料研制与开发是河北省重点发展的五大领域之一,我校材料工程学科加强了材料成型机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和高分子材料工程等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新成了“大材料”格局,在新材料研究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果,极大地促进了材料学科的发展。 2、“增新、扶优”,推动特色学科快速发展 地方高校在学科建设上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突出自己的地方特色,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旗帜鲜明地加强自己独具特色的学科建设,并以此带动整个学校的学科建设。我校紧密结合河北省支柱产业化工(医药)产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坚持“增新”和“扶优”相结合,围绕化学工艺这一省重点学科,新增了制药工程、药物制剂和药学等专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化工医药特色学科,成为河北省化工医药产业发展强有力的智力支撑点。环境工程也是我校的一个省级重点学科,增设环境科学等理科专业,强化理工结合,提升科研水平,更加突出地发挥了在污染防治生物技术方面的优势,学科发展跃上新水平。 3、“整合、优化”,提高学校学科综合实力 近几年,为满足社会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科专业不断增加,因此,高校在学科调整中更应注重有限资源的最优配置,加大“整合”、“优化”力度,加强专业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建立立足本校、面向地方社会发展需要的合理学科结构,提高学校学科的综合实力。针对发酵和食品工业是河北省的传统优势产业,我校以生物工程专业为核心,建立了由生物科学、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组成的学科群,专业之间相互渗透,资源共享,学科建设水平和学科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影响逐步扩大,已成为学校发展势头最好的学科之一。同样结合河北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有计划、分步骤逐步组建了电子信息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管理和应用理学等学科群,促进了学科之间的依托、融合和交流,全面夯实了各学科建设的基础,提高了学校学科的整体综合实力。 二、瞄准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广泛开展科研活动,增强学科建设活力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使高等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中重要的一个方面,科研成果是学科实力的具体体现,地方高校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积极调整学科结构的前提下,要使自己的学科建设找到坚实的立足点并赢得广泛的发展前景,科学研究工作必须主动面向地方经济主战场,在服务中不断增强学科建设活力,提升学科的科研水平,提高学科实力。 1、 坚持“服务社会”,加强学校与地方的全面融合 学科建设包含了高等学校的三大基本职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虽然高等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受到国家的发展方针、教育政策、文化传统等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但对地方高校来讲,学校培养人才的出路以及教师科研课题的来源主体等都是地方企事业单位,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对高校人才及科技创新的需求。因此,地方高校应坚定为地方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放办学,促进与地方的融合,提升学校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2、 坚持“互动发展”,不断提高学科科研水平 坚持学科建设与地方社会经济“互动发展”,是地方高校壮大学科学术队伍、增强科研能力和提升学科实力的根本途径。因此,地方高校在学科建设中,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才优势,紧紧围绕地方社会经济建设中的基层企业实际问题,积极开展科研活动。通过生产实践不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的科研项目,取得新的科研成果,并将科研成果及时运用于生产实践中,解决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同时,学校学科建设也能及时了解、掌握科技发展的新动态,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锤炼学科师资队伍,并从丰富的实际科研课题中凝练学科科研方向,确立学科建设发展目标,逐步形成鲜明的学科特色。 3、 坚持“教研并重”,注重创新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的核心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增强学科实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在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地方高校,学科建设要始终坚持教学、科研并重,强化科研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意识,以科研工作的开展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把科学研究引进整个教学过程,把前沿学科课程及学生的科研训练纳入教学计划,把最新科技动态、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注重创新人才培养。三、突出为地方经济服务特色,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科建设水平 教学基本建设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而人才培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科建设的水平。因此,教学建设是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学质量是衡量学科建设的重要指标。地方高校在教学建设中应当坚定不移地树立为地方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服务,为受教育者的全面服务的办学理念,坚持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全面深化教学改革,结合地方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改善教学条件,努力形成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结构,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 1、 明确培养目标,建立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定位和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学科建设要实现的根本目的。地方高校在学科建设中要始终注重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本学科人才的需求,从学校和学科实际情况出发,以科学的发展观来进行学科定位,确定学科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合理的专业课程培养体系。我校多年来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为目标,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培养。以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技能有机结合的大基础教育为核心,加强专业综合教育,拓宽学科专业范围,使学生通过学习构建起适应终身学习及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的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建立了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 2、 改革培养模式,打造推动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在遵循高等教育规律,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的前提下,我校紧紧围绕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构建并逐步完善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精神,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富有时代特征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在对各专业课程实现“纵向”整合与“横向”整合,构建融会贯通、紧密结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全面压缩了理论教学学时,工科类专业总学时减少到2400 学时,其他学科减少到2500 学时,为学生留下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同时,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各专业均安排3540 周左右,形成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提高素质,强化能力”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每年还拨专款十几万元,资助学生开展科学创新活动,通过创新研究立项和加强课外科技活动,强化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和发展各自的志趣、潜力和特长。几年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我校毕业生受到社会和大中型企业等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在河北省属高校中始终名列前茅。 3、 改善教学条件,全面提高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在近几年高校连续扩招,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的形势下,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确保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是地方高校普遍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是良好教学条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我校从2000 年开始全面实行教师岗位管理制度,打破身份管理模式,按需设岗、公开竞聘、量化考核、优岗优酬,提高教师的整体待遇,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科研积极性,为教师的发展和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积极做好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引进和培养,已逐步形成一支德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