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神经总论脊髓.ppt_第1页
课件:神经总论脊髓.ppt_第2页
课件:神经总论脊髓.ppt_第3页
课件:神经总论脊髓.ppt_第4页
课件:神经总论脊髓.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经总论 脊髓,范 锡 印,新乡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Human Anatomy Department of XMC,Introduction to nervous system & spinal cord,神经系统总论,神经系统是人体结构和功能最复杂的系统,它是人类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而获得的,在体内起主导作用。其组成包括脑、脊髓以及附于脑和脊髓的周围神经。其功能: 1 、控制和调节其他系统的活动,使人体成为一 个有机的整体。 2 、维持机体与外环境之间的统一。,一、概述,(一)区分,神经系统概况,(二)神经系统的组成 其基本组织是神经组织,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其功能是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神经胶质:对神经元起着支持、营养、保护及修复作用,对神经系统活动还起着调节作用,一般没有传导神经冲动的作用,神经组织,神经元 neuron,神经胶质 neuroglia,大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施万细胞,室管膜细胞,尼氏体,突触 synapse:指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感受器细胞之间,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特化的接触区域。,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把信息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轴-树、轴-体、轴-轴、树-树、,人体内大部分突触是依靠化学物质即神经递质进行冲动的传递,称化学突触。 包括三部分: 突触前部 突触间隙 突触后部,神经元分类:,:脊神经节,:蜗神经节,中枢部,为神经元较长的突起被髓鞘和神经膜包裹而成。,髓鞘:施万细胞或少突胶质细胞环绕轴突形成的多层结构。,神经膜:单层施万细胞的核和质膜包绕轴突形成。,有髓纤维:由髓鞘和神经膜共同包裹的纤维。,无髓纤维:只有神经膜包裹的纤维。,神经纤维 Nerve fibers:,神经纤维传导神经冲动的速度与髓鞘的厚薄和神经纤维直径的大小成正比,郎飞结,(三)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灰质:在中枢部,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聚集的部位。 白质:在中枢部,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 皮质:分布于大、小脑表面的灰质。 髓质:位于大、小脑皮质深面的白质。 神经核:在中枢部,除皮质以外,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的胞体聚集成团或柱。 神经节:在周围部,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的胞体聚集在一起。 纤维束:在中枢部,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在一 起。 神经:在周围部,神经纤维聚集在一起。 网状结构:在中枢部的某些部位,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状,一些大小不一的神经元胞体散布期间。,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称反射。,神经系统所有功能的实现,都是通过反射完成的。,反射的物质基础是反射弧,即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神经系统的研究和观察方法,1 传统的组织染色技术 如Glogi银浸染法、Nissl法等 可以了解各种神经元的形态 2 神经通路追踪技术 辣根过氧化物酶追踪法 3 化学方法 如诱发荧光法、组织化学法、免疫组织化学法等 4 放射自显影技术 5 分子生物学技术 如原位杂交、印迹技术 普通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脊髓 (Spinal cord),椎管内,上连脑,下端平 L1 下缘,全长约 45 cm 。,一、位置与外形,新生儿脊髓下端平 L3 。,1.位置 Location,呈前后略扁的圆柱状 ,脊髓表面有6条沟裂,2 个膨大,连有31对脊神经。,2.外形 Shape,实验课上注意观察。,脊髓圆锥 终丝,每对脊神经所连属的一段脊髓,称一个脊髓节段。,脊髓节段,脊髓有 31 个节段 (C8 、 T12 、 L5 、 S5、C01) 。,Cervical-C Thoracic-T Lumber-L Sacral-S Coccygeal-Co,腰穿及腰麻,胚胎 3 个月与椎管等长,新生儿脊髓末端平 L3,成人脊髓末端平 L1,马尾,脊髓节段 对应椎骨椎体 C 1-4 同序数椎骨 C5- T4 (同序数-1 )椎骨 T5-8 (同序数-2 )椎骨 T 9-12 (同序数-3 )椎骨 L 1-5 10-12 胸椎 S、CO 第 1 腰椎,成人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二、内部结构 Inner structures,(一)灰质,(二)白质,脊髓灰质分前角、后角和侧角。各部内含有一些神经核团。前角与躯体运动有关,后角与感觉有关,侧角与内脏运动有关。,(一)灰质 Gray matter,灰质,灰质前连合,1.后角 Posterior horn,新生儿颈膨大横断面,后角与感觉传导有关。,2.中间带 Intermediate zone,T1-L3 为侧角,内有交感神经元。,S 2-4 相当于侧角处有骶副交感核。,新生儿胸髓横断面,新生儿颈膨大横断面,3.前角 Anterior horn,支配四肢肌,支配躯干肌,Renshaw 细胞,前角细胞,Rexed 分层,脊髓灰质可分为 10 个板层,从后向前用表示。,后角边缘层,胶状质,后角固有核,前角运动神经核,C6,L3,板层:相当于后角头,主要接受痛、温、触、压觉冲动。,板层:相当于后角颈和基底部,主要接受本体感觉冲动。,板层:占中间带的大部,与内脏感觉和内脏运动有关。中间内侧核接受内脏感觉纤维,中间外侧核为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胞体组成,在S2-4此处为骶副交感核。,板层:位于前角底部,由中间神经元组成,接受下行纤维、邻近的板层纤维,发出纤维影响两侧的运动神经元。,板层:位于前角最腹侧,由运动、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组成,发出纤维随脊神经支配骨骼肌。,板层:位于中央管周围,为后根某些纤维终止处。,(二)白质 White matter,经脊髓颈膨大横断面,纤维束,长纤维束,短固有束,1.固有束 Proper tract,起止均在脊髓,完成脊髓节内和节间反射。,位于灰质周围。,2.上行纤维束 Ascending tracts,薄束和楔束 Fasciculus gracilis & cuneatus,传导同侧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冲动。,位于脊髓后索。,上升至延髓后分别止薄束核和楔束核。,脊髓丘脑束 Spinothalamic tract,位于前索和外侧索。,起于后角固有核,纤维经白质前连合交叉后在对侧的侧索和前索上升,止于丘脑。,传导对侧痛温粗触觉。,脊髓小脑前、后束,将下肢和躯干下部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冲动上传至小脑,经锥体外系调节运动。,位于外侧索。,后束起自胸核,至小脑皮质;前束起自,至对侧小脑皮质。,Anterior & posterior spinocerebellar tract,3.下行纤维束,( 1 )皮质脊髓束,( 6 )内侧纵束,( 2 )红核脊髓束,( 3 )前庭脊髓束,( 4 )网状脊髓束,( 5 )顶盖脊髓束,Descending tracts,皮质脊髓束 Corticospinal tract,侧束:起于对侧皮质,在延髓交叉,行于侧索,终于同侧脊髓前角,管理同侧上下肢肌。,前束:起于同侧皮质,行于前索,终于双侧中胸髓前角,管理双侧躯干肌。,来自同侧前庭核,兴奋躯干和肢体的伸肌运动神经元,调节身体的平衡。,来自前庭神经核等,协调眼球和头颈部的运动。,前庭脊髓束:,内侧纵束:,来自对侧红核,兴奋屈肌运动神经元。,来自同侧脑干网状结构,主要控制躯干和肢体近端肌肉运动。,顶盖脊髓束 Tectospinal tract,起自对侧中脑上丘,兴奋对侧颈肌,抑制同侧颈肌。,脊髓纤维束内的纤维配布规律,楔束,薄束,皮质脊髓侧束,脊髓丘脑束,肿瘤位置不同,症状首先出现的位置不同。,三、脊髓功能和损伤表现,1.传导功能 它可以将来自躯干和四肢的各种刺激传导到脑,2.反射功能 可分为躯体反射和内脏反射,(一)功能,(二)常见损伤表现,1、脊髓全横断 2、脊髓半横断 伤侧平面以下位置觉、振动觉和精细触觉丧失,同侧肢体硬瘫,损伤平面以下的对侧身体痛、温觉丧失。即Brown-Sequard syndrome (布朗-色夸综合征) 3、脊髓前角损伤 4、中央灰质周围病变 如脊髓空洞症、髓内肿瘤等侵犯了白质前连合,出现相应部位的痛、温觉丧失,(阻断了脊髓丘脑束的交叉纤维)而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良好(薄、楔束完好) 称感觉分离,小 结,1.脊髓前角与躯体运动有关,内侧核发出的纤维至同侧躯干肌,外侧核发出的纤维至同侧上肢肌和下肢肌。,2.脊髓侧角与内脏运动有关,T1-L3为交感神经低级中枢,S2-4 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3.脊髓后角与感觉有关,其中后角固有核与痛觉传导有关。,上行纤维束:,1.薄束与楔束:分别将来自同侧上半身和下半身肌、腱、关节和皮肤的本体感觉冲动上传到延髓。,将感觉冲动上传到脑。,2.脊髓丘脑束:将来自对侧半躯干、上下肢的痛觉、温觉、粗触觉和压觉冲动上传到脑。,下行传导束:,( 1 )皮质脊髓侧束:来自对侧大脑皮质,至同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支配同侧四肢肌。,( 2 )皮质脊髓前束:来自同侧大脑皮质,至双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支配双侧躯干肌。,将脑部的神经冲动下传到脊髓。,再 见,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