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置工程项目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一章 概 述11.1 项目简介11.2项目单位概况11.3 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31.4 编制原则41.5 研究过程51.6 可行性研究概要51.7 结论简述6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72.1 项目建设背景7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5第三章 需求分析及建设规模163.1需求分析163.2 建设规模173.3 建设内容17第四章 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184.1建设地点184.2 建设条件184.3 建筑材料20第五章 工程设计方案215.1 设计思想215.2 主要规范、规程及规定215.3 实训楼设计方案225.4 公用辅助工程25第六章 环境保护296.1 设计依据296.2 环境保护措施29第七章 消防317.1 设计依据317.2 消防通道317.3 疏散通道317.4 室外消防给水系统327.5 室内消防给水系统327.6 灭火器配置32第八章 节能及节水338.1节能设计标准、规范338.2 节能措施358.3节能效果分析388.4节水措施39第九章 安全卫生409.1设计依据409.2主要危害因素分析409.3安全与卫生防范措施41第十章 组织管理4310.1 建立健全管理机构4310.2 实行项目负责制4410.3 项目实施按“三制”执行4410.4 加强资金管理44第十一章 项目招标4511.1 招标范围4511.2 招标组织形式4511.3 招标方式46第十二章 项目实施进度47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4913.1 估算依据4913.2 投资估算49第十四章 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5114.1经济效益5214.2社会效益52第十五章 结论及建议5315.1 结论5315.2 建议53IV前 言#市#区地处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东南结合部,属喀斯特地貌,地势南高北低,以山地、丘陵为主。#区地跨东经1062310703、北纬28272911之间,#区位于#市南部,东邻南川区,南接贵州省习水、桐梓两县,西连江津市,北靠巴南区。#河纵贯南北,有蒲河、清溪河等支流汇入。区境东西宽71公里,南北长82公里,幅员面积2747.8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25个镇。户籍总人口942323人。#区垃圾处理场位于#市#区新盛镇德盛村五、六两社,厂址地块在#至新盛镇的县道公路边,距县城公路里程为8KM。该处理场始建于2004年,于2005年投入运行,设计日处理垃圾量190t。自2005年#区垃圾处理场投入运行至今,与之相配套的垃圾渗滤液处理一直采用直接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合并处理的方式进行。现有的渗滤液处理设施简陋,处理效率不高,给周边环境,特别是下游的饮用水源造成了严重威胁。近年来,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未经处理的垃圾渗滤液不允许外运至城市污水处理场进行处理,所有垃圾填埋场或焚烧厂都必须对其产生的垃圾渗滤液进行相应处理达标后方可进行排放。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置工程项目的服务对象为#区垃圾处理场。#区境内绝大部分溪河绝大部分属于#系,以#为干流,主要支流有藻渡河、羊藻河、蒲河、清溪河、通惠河。#干流自赶水入境,依次流经东溪、镇紫、盖石、篆塘、三江、古南等乡镇,永新镇出境,流域面积7068平方米,下游于江津注入长江。因此#水质的好坏与三峡库区水质的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影响着三峡库区的水质。为了贯彻落实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的相关要求,保障三峡库区水质安全,改善#区投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进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置工程项目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成都晨越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受相关单位的委托,对#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置工程项目做可行性研究。成都晨越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在现场踏勘、选址、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经过精心组织,于2014年9月完成了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104 成都晨越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第1章 概述1.1 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置工程项目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地址:#市#区新盛镇德盛村建设单位:#市#区南新固体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项目建设规模:#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置工程项目设计规模为350m3/d,本项目利用现有场地,不新增占地。项目投资估算:项目建设投资估算为4273万元,其中工程费用3612.7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43.8元、预备费316.5万元。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986)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办法;5 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环保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前期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投资2004194号)6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036号)7 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部“关于印发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建城2000124号)8 #市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方案9#市地面水域适用功能类别划分规定(渝府发199889号)10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11环境保护执法手册(#市环境保护局,2000年3月)12#市长江三峡库区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市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2001年12月)1.3 采用的标准及规范1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2008)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4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CJJ31-89)5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排放标准 (CJ3025-93)6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修订)(2001年版)7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93)8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9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 (GB12348-90)10生活垃圾渗滤液碟管式反渗透处理设备(CJ/T279-2008)11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试行)(HJ564-2010)12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13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14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69-2002)1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1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1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01)1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2)1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20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2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94)2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02)2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95)2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25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5-94)2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01)27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28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217-94)29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92)3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31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J140-2005)1.4 编制原则(1) 执行国家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2) 针对废水水质特点采用先进、合理、成熟、可靠的处理工艺和设备,最大可能地发挥投资效益,采用高效稳定的水处理设施和构筑物,尽可能地降低工程造价;(3) 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能够在生产过程中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调节余地,能适应水质水量的变化,确保出水水质稳定,能达标排放;(4) 采用可靠的控制系统,做到技术可靠,经济合理;(5) 重视环境效益,厂区的平面布置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妥善处理、处置污水处理工程中产生的污泥,避免造成二次污染;1.5 编制范围本可行性报告编制范围如下:(1)项目现状(2)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3)项目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确定;(4)项目工程工艺的确定;(5)项目工程设计;(6)环境影响、劳动保护、消防、节能;(7)项目投资估算;(8)项目经济及社会效益分析评价等。1.6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自2005年#区垃圾处理场投入运行至今,与之相配套的垃圾渗滤液处理一直采用直接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合并处理的方式进行。现有的渗滤液处理设施简陋,处理效率不高,给周边环境,特别是下游的饮用水源造成了严重威胁。#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渗滤液污水作为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的重要内容,一直得到各级领导的关心与关注,为了贯彻落实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的相关要求,保障三峡库区水质安全,改善#区投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2014年上半年,项目业主提出了进行#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置工程项目的计划。 (1) 本工程是贯彻落实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要求以及保护三峡库区水环境质量的需要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要求,“2011年7月1日起,现有全部生活垃圾填埋场应自行处理生活垃圾渗滤液并执行表2规定的水污染排放浓度限值。”、“根据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在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或环境容量小、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发生严重环境污染问题而需要采取特别保护措施的地区,应严格控制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污染排放行为,在上述地区的现有和新建生活垃圾填埋场自2008年7月1日起执行相应规定的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区垃圾处理场位于#市#区,属于三峡库区的范围。自三峡工程实施以来,三峡库区水面坡度变小,流速变小,导致水体复氧能力、水体自净能力大大降低,库区接纳COD污染负荷能力下降,水环境容量降低。由于扩散能力的降低,将会增加库区沿江城市江段污染带的污染物浓度。在库区达到正常蓄水位175m时,库区总库容393亿m3,库容系数为8.9%,属于调节性能小的不完全年调节水库,从地形地貌上看,三峡水库属典型河道型水库,成为半封闭水体,容易发生富营养化。为了确保水库水质安全,国家环保总局在环监1992054号文关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意见的复函中,提出库区总体水质应执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二类水标准。由于水环境质量标准由三类提高到二类,相应对#市的排污要求更加严格。三峡库区因水质标准提高对#排污带来重大的影响,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在#水域不仅不得再新增排污口,而且对现在排放废水的污染物量和浓度都必须实行比一级排放标准更严格的控制,这也对整个#市的污水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护三峡库区水环境质量,保障库区下游人民饮用水质安全,应该严格控制#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的污染排放行为。因此,实施#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置工程项目是贯彻落实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要求以及保护三峡库区水环境质量的需要。(2) 本工程是#区城市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市政基础设施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硬件支撑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发展的容量与空间,也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环卫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尤其是是衡量城市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的重要标准,完善的城市环卫体系可使城市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居住人口。未来发展城市重点不在于增加数量,而是完善功能。目前三峡库区很多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都无法满足城市扩张及建设的需要,大大降低了城市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影响到三峡库区城镇化的规模和效率。本次拟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置工程项目是#区配套设施建设的重要基础,能够解决片区发展最根本的卫生环境问题,将为吸引更多农村居民入住城镇创造优越的条件,对于提高#城区的吸纳能力和承载功能,推动城市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将起到巨大作用。(3)本工程是改善#区投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区垃圾处理场位于#市#区新盛镇德盛村五、六两社,新盛镇是#区的蚕桑主要基地,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探明菱铁矿储量809万吨,有丰富的地热资源。现在已经将新盛镇临近县城的10平方公里确定为休闲旅游度假区,将投资10亿元以上对该区域实施规划宣传和基础实施建设。新盛镇党委、镇政府决心在区委的领导下,打造“一业三基地”即休闲旅游度假业,养老休闲基地、鱼业基地、蔬菜基地,全面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生态环境作为宜居以及招商引资的重要考量指标,对现代城市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因此,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置工程项目是改善垃圾处理场周边环境,改善#区投资环境,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4)是推动库区产业发展,促进移民安稳致富的需要解决好三峡库区问题,特别是库区移民安稳致富问题,关系到库区移民群众与全国人民共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关系到三峡工程长期安全运行,关系到让移民分享工程综合效益和社会公平及库区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工程与库区、城镇与农村、经济与生态、近期与远期,加大阶段性扶持力度,努力实现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劳动就业有着落,脱贫致富有盼头,同心同德建设和谐稳定新库区。目前#库区产业空心化比较严重,一方面是由于库区属于连片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又加之这一地区交通条件差,城镇功能设施落后,吸引投资者也十分困难,致使库区形成“一产弱、二产缺、三产虚”的格局。因而,提高城镇基础设施水平,增强城镇接纳能力,已成为库区乡镇吸引投资的必要保证。同时,优越的生态环境质量,也将对提高#区城市声誉,增加投资吸引力,增强地区综合竞争能力起到重要作用。(5)是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构建和谐库区的需要三峡工程建设的17年是库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是由于三峡库区是国家连片贫困区之一,历史欠账多,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随着三峡移民带来的快速城镇化,各项市政设施和环境保护措施的建设速度,大大滞后于人口集聚的速度,导致库区不少地方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长江上游的生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与此同时,由于部分基础设施无法满足移民城镇扩张的需要,大大降低了移民城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移民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城镇的持续健康发展,影响到城镇化的规模和效率。本次拟建#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置工程项目作为#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县域内各乡镇居民生活环境质量,还将显著增强场镇吸引力,为吸引更多农村居民入住城镇创造优越的条件,对于推动库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综上所述,本项目不仅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第2章 项目现状2.1 项目背景#区垃圾处理场位于#市#区新盛镇德盛村五、六两社,厂址地块在#至新盛镇的县道公路边,距县城公路里程为8KM。该处理场始建于2004年,于2005年投入运行,设计日处理垃圾量190t。#区垃圾处理场主要消纳#区县城所在地古南镇以及周边镇石角、三角、篆塘、永新、隆盛、新盛、中峰、永城、郭扶、横山和三江。自2005年#区垃圾处理场投入运行至今,与之相配套的垃圾渗滤液处理一直采用直接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合并处理的方式进行。现有的渗滤液处理设施简陋,处理效率不高,给周边环境,特别是下游的饮用水源造成了严重威胁。近年来,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未经处理的垃圾渗滤液不允许外运至城市污水处理场进行处理,所有垃圾填埋场或焚烧厂都必须对其产生的垃圾渗滤液进行相应处理达标后方可进行排放。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置工程项目的服务对象为#区垃圾处理场。#区境内绝大部分溪河绝大部分属于#系,以#为干流,主要支流有藻渡河、羊藻河、蒲河、清溪河、通惠河。#干流自赶水入境,依次流经东溪、镇紫、盖石、篆塘、三江、古南等乡镇,永新镇出境,流域面积7068平方米,下游于江津注入长江。因此#水质的好坏与三峡库区水质的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影响着三峡库区的水质。为了贯彻落实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的相关要求,保障三峡库区水质安全,改善#区投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进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置工程项目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2.2 自然条件2.2.1 气候条件区域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具有副热带东亚季风特点。气候表现为冬暖、春早、夏热、秋阴,云多日照少,雨量充沛,温、光、水地域差异大。年平均气温18.6,降雨量分配不均,一般集中在59月份,降雨量为716.5毫米,平均占降雨量的68.9%,并常有雷雨、暴雨,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0%,年平均阴天有200多天,有雾日在90天以上,尤以冬季雾日多,时间长。平均风速仅12m/s,静风频率和逆温频率高。场区主要气象要素如下:多年平均降雨量:1040.5mm多年平均最大一日降雨量:216.5mm30年一遇年最大降雨量:1393m多年平均蒸发量:1163.2mm多年平均气温:18.6极端最高气温:42.3极端最低气温:-1.72.2.2 水文地质条件(1)根据钻探揭露,土层较薄,基岩为沙泥岩互层,强风化基岩裂隙发育,中风化带裂隙不发育,含水性弱。(2)场地赋水情况可判定为:耕作土土层薄,结构松散,属透水层,粉质粘土,粘性强,属不透水层,砂岩属含水层,泥岩属隔水层。地下水靠地表水田及大气降雨补给。(3)根据水质简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对砼无腐蚀性。根据抽水试验结果粉质粘土、泥岩渗透系数为0.01519米/日,渗透性弱,岩层(砂、泥岩)渗透系数为0.04712米/日,渗透性弱。2.2.3 地形地貌拟建项目属低山丘陵斜坡地貌为一南北向沟谷地形,最低点高程为361.81米,位于北西侧,最高点位于南侧,高程为442.50米,相对高差为80.96米,沟背中上部坡度缓,下部较陡,从横断面看沟谷呈“V”字型,沟谷两侧地形坡角2030。2.2.4 地层岩性根据地表工程地址测绘及钻探揭露,场地地层上第四系坡残积粉质粘土Q4e1+d1及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砂岩组成,其特征如下:(1)第四系坡残积粉质粘土Q4e1+d1粉质粘土:紫红、红褐色,粘性强,手可搓成条状,可塑状,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振反应中等,含碎石5%-10%,碎石成分为强风化岩屑。厚度为0.00-9.34m分布于坡脚地带。(2)砂岩:灰色、灰白色。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和云母,钙质胶结。细粉粒结构为主,中厚厚层状,强风化带裂隙较发育,岩芯较破碎,手可折断、捏碎,呈碎块状短柱状。中风化带裂隙少量发育,裂隙面有黑色铁质薄膜和少量的次生粘土矿物,岩芯较完整,呈柱状,节长为1560cm,锤击声响,无凹痕,有回弹,有振手感,质硬,该层分布在整个场地。(3)泥岩:紫红色、暗紫红色,泥质胶结,中厚薄层状,含有少量铁质结核和绿色斑团,易崩解,遇水易软化,强风化带泥岩裂隙发育,岩芯碎呈碎块状,块径15cm,局部呈短柱状,节长515cm,手可折断,指甲可划痕,质软较软,中风化泥岩裂隙间充填少量粘土,部分裂隙面有黑色铁质薄膜,岩芯较完整,呈短柱长柱状,节长1560cm,锤击声响,无凹痕(局部微有凹痕),有回弹,质硬,整个场地都有该层分布。2.2.5 地震强度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区内无断层,区域稳定性较好。场区范围内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经地面调查,区内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岩、土体的自然稳定性良好。第3章 工程建设规模3.1 渗滤液的主要来源垃圾处理场渗滤液的主要来源包括:(1) 降水的渗入:降水包括降雨和降雪,是渗滤液产生的主要来源;(2) 外部地表水的流入:这包括地表径流和地表灌溉;(3) 地下水的渗入:当垃圾处理场内渗滤液水位低于场外地下水水位,并没有设置防渗系统时,地下水就有可能渗入垃圾处理场内;(4) 垃圾本身含有的水分:这包括垃圾本身携带的水分以及从大气和雨水中的吸附量;(5) 垃圾在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水分:垃圾中的有机组分在垃圾处理场内分解时会产生水分。这些含高浓度污染物质的渗滤液是垃圾填埋处理中最主要的污染源,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则会污染地表水或地下水。影响渗滤液产生量的因素有垃圾处理场构造、蒸发量、垃圾的性质、地下层的结构、表层覆土等,其中垃圾处理场的构造对渗滤液的产生量有很大关系,一个设计合理的垃圾处理场可以避免地下水和大部分地表径流进入垃圾处理场。3.2 渗滤液产生量预测#区垃圾处理场采用水平防渗透方式,渗滤液的产量主要来源于场区的降水下渗及垃圾降解和压缩所产生的渗滤液,其产量主要与垃圾的成分、填埋方式、季节变化、地表植被、土壤等有关。在垃圾渗滤液的各种来源中,大气降水是最主要的,其它因素对渗滤液水量的影响较小。所以,目前渗滤液产生量一般用经验公式计算,即忽略各次要因素,只考虑大气降水,且渗滤液水量是指渗滤液平均日处理规模,因此宜按多年平均降雨量的标准进行计算。3.2.1 降雨资料根据相关气象资料,项目所在区降雨情况如下所示:多年平均降雨量:1040.5mm多年平均最大一日降雨量:216.5mm30年一遇年最大降雨量:1393m多年平均蒸发量:1163.2mm多年平均气温:18.6极端最高气温:42.3极端最低气温:-1.7项目所在区20年平均各月降雨量数据见表3.2-1。表3.2-1 项目所在区20年平均各月降水量 单位:mm月份123456789101112降雨量18.018.636.686.1144.0175.4162.9140.095.881.739.7243.2.2 渗滤液产生量预测本项目垃圾渗滤液产生量预测采用年平均降雨量法经验公式计算:Q=I(C1A1+C2A2+C3A3)/365000式中Q:渗滤液产生量,m3/d;I:多年平均降雨强度,mm/a;A1:作业单元汇水面积,m2;C1:作业单元渗出系数,一般宜取0.50.8;A2:中间覆盖单元汇水面积,m2;C2:中间覆盖单元渗出系数,宜取(0.40.6)C1;A3:终场覆盖单元汇水面积,m2;C3:终场覆盖单元渗出系数,一般取0.10.2。注:I的计算,数据充足时,宜按20年的数据计取;数据不足20年时,按现有全部年数据计取。经过表3.2-2计算,垃圾处理场库区内渗滤液最大累计余量约为116065.4立方米,渗滤液平均产生量为317.99立方米/天,考虑本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量为年平均降雨量求得,取安全系数为1.1,因此本项目渗滤液处理规模为350m3/d。表3.2-2 渗滤液处理规模及调节池容量计算表终场覆盖区中间覆盖区正在作业区渗滤液处理规模(m3)处理后多余污水量(m3)月份降雨量(mm)汇水面积(m2)渗出系数入渗量 (m3)汇水面积(m2)渗出系数入渗量 (m3)汇水面积(m2)渗出系数入渗量 (m3)渗滤液总量(m3)118905000.2325.8492000.6531.4532000.8766.11623.210500-8876.8218.6932150.2346.8506760.6565.5558600.8831.21743.510500-8756.5336.6960110.2702.8521960.61146.2586530.81717.43566.410500-6933.6486.1988920.21702.9537620.62777.4615860.84242.08722.310500-1777.751441018590.22933.5553750.64784.4646650.87449.415167.3105004667.36175.41049140.23680.4570360.66002.5678980.89527.519210.4105008710.47162.91080620.23520.7587470.65742.0712930.89290.918553.5105008053.581401113040.23116.5605100.65082.8748580.88384.116583.4105006083.4995.81146430.22196.6623250.63582.4786010.86024.011803.0105001303.01081.71180820.21929.5641950.63146.8825310.85394.210470.510500-29.51139.71216240.2965.7661210.61575.0866570.82752.25292.910500-5207.112241252730.2601.3681040.6980.7909900.81747.03329.010500-7171.0总计1022.822022.435917.258125.9116065.4126000-38752.128817.63.2 调节池池容垃圾渗滤液的产生量主要取决于该地区的降雨量。根据同类地区的经验,在垃圾处理场外设置一个渗滤液调节池。调节池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储存渗滤液,以确保垃圾处理场运行期间暴雨季节渗滤液不外溢,不造成二次污染。二是确保进入渗滤液处理区的渗滤液的水量在一定的负荷范围内,调节进入渗滤液处理区的水质。本垃圾处理场调节池容量按相关规范进行计算:即首先根据多年(通常为20年)逐月平均降雨量计算出每个月的渗滤液产生量;去除当月渗滤液处理量后,污水处理厂渗滤液处理规模为350m3/d,最后计算出最大累计余量,该最大累计余量即为调节池最低调节容量,如表3.2-2所示。经过计算,垃圾处理场库区内渗滤液最大累计余量约为116065.4立方米,渗滤液平均产生量为317.99立方米/天,考虑本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量为年平均降雨量求得,取安全系数为1.1,因此本次设计调节池所需池容为31699.33立方米。调节池的设计为一不规则倒梯形,设计池容积为32000立方米,大于所需池容31699.33立方米,满足设计要求。3.3 工程规模的确定经过表3.2-2计算,垃圾处理场库区内渗滤液最大累计余量约为116065.4立方米,渗滤液平均产生量为317.99立方米/天,考虑本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量为年平均降雨量求得,取安全系数为1.1,因此本项目渗滤液处理规模为350m3/d。第4章工程工艺的确定4.1 处理程度的确定4.1.1 设计进水水质根据生活垃圾处理场的垃圾填埋年限及渗滤液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浓度,生活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可分为初期渗滤液、中后期渗滤液和封场后渗滤液。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试行)(HJ564-2010)(以下简称“技术规范”),国内生活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典型水质情况见表4.1-1。表4.1-1 国内生活垃圾处理场(调节池)渗滤液典型水质 单位:mg/L类别项目初期渗滤液中后期渗滤液封场后渗滤液pH586869化学需氧量COD100003000050001000010005000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400020000200040003002000悬浮固体SS500200020015002001000氨氮NH3-N2002000500300010003000垃圾渗滤液原液成份CODcr、BOD5值很高,本项目参照国内已建成的垃圾处理场渗滤液的水质,并结合当地情况确定的垃圾渗滤液原生水质的数值,确定垃圾渗滤液原始水质如下:根据业主提供资料及相关工程经验,设计渗滤液处理系统进水水质如下:表4.1-2 设计进水水质项目CODcrBOD5NH3-NTNSSPH(mg/L)(mg/L)(mg/L)(mg/L)(mg/L)设计进水水质1200060002200250010006-94.1.2 设计出水水质2008年7月1日实施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规定:2011年7月1日起,现有全部生活垃圾处理场应自行处理生活垃圾渗滤液并执行相应规定的水污染排放浓度限值;根据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在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或环境容量较小、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发生严重环境污染问题而需要采取特别保护措施的地区,应严格控制生活垃圾处理场的污染物排放行为,在上述地区的现有和新建生活垃圾处理场执行相应规定的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由于渗滤液具有浓度高、成份复杂、危害性大的特点,所以渗滤液必须进行严格处理方可进行排放。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及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渗滤液需经处理达标后才可排放。处理后的出水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表2排放标准,主要污染物控制指标如下:表4.1-3 主要出水水质指标项目CODBOD5NH3-NTNSSPH(mg/L)(mg/L)(mg/L)(mg/L)(mg/L)出水水质100302540306-94.2 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选择4.2.1 处理工艺选择的原则本项目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 符合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2) 符合垃圾处理场的实际情况,并与#区总体规划及垃圾处理场布局相符;(3) 充分考虑本工程垃圾处理场进出水指标,切合实际,积极慎重地采用行之有效的工艺技术。技术先进高效节能,处理效果稳定可靠,简便易行。处理工艺安全、成熟,并尽量减小工程投资,降低运行成本;(4) 优先选用先进、可靠、高效、运行管理方便及维修维护简单的污水处理专用设备;(5) 渗滤液处理工程中产生的污泥(浓缩液)能够得到妥善处理,避免二次污染;(6) 渗滤液处理厂总平面布置紧凑合理,尽量利用现有构筑物,减少土方工程量,以降低投资。各工艺构筑物设计充分考虑运行调整灵活性。4.2.2 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概述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在我国逐渐引起重视,越来越多的城市采用卫生填埋的方式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而卫生填埋的最主污染控制问题之一就是实现垃圾渗滤液达标排放的难度极大。由于缺乏经验,对垃圾处理场渗滤液的水质水量特点了解深度不够,各地对渗滤液的处理要求和方式五花八门,各地环卫部门、科研院校也先后开展垃圾处理场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研究。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