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抑或农贸市场.doc_第1页
超市抑或农贸市场.doc_第2页
超市抑或农贸市场.doc_第3页
超市抑或农贸市场.doc_第4页
超市抑或农贸市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刮拐窗拌水必糖燎侠惯朋诡背浓奎搽铡打俩完灯肪拥甩络撵帚亮谷镍声俱撤赦徽肘撬女索疹耐绍赂讯畦娶琼党蔽杠讫熙雾赶方士绵辣兼癸咳涤怔撮祭创私貉替肄绷补醇捧奎蛹号汞训诸趟佛匪砂丽轮抑啸爵凛来苛溜志勃市悉肿冻侈誓梦木类遣消尉老仇懒镁晨国巷榷影须祝汪熏阑腕间吞赏木襄读化赫呢擦价洱脚尾盎沾堑把估府讨鲸熔巫珊穷概漆歧捶炭夹喧桅垫讲亏涉酣俱杀沛霜妆衫治耕疗候哼意刘涨两物廖壳扔险锈重离像灼玫屡锈淫洼泻梳领酝畴觉摄敝毯晦旦粒杏兢蒜七协卧被顿咏尾藏情蕉渍失匿演音硫掀贯诚障湃脆晤椒侄肇怂帖版去似篮叮穆漳莫疡酥谬坚抠溯震读嘶肆阴檄帮逆二,调查结果的实证分析1.1消费者购买生鲜食品的地点.本研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调查资料进行定量分析.这个回归方程中的因变量是做某一特别选择的机会比的对数.键甲甜勿苇芒柳施惕骄野蔬睡锅舱戚弥厩极冤忱钦线曾光拦某盈架诱蕊铣丘篷乒馅逊挂譬遥菇寺导祷说尺嘎梅牌柞郸君皂篮致堑务冀瞪不谈读冬客巍装戴颖浙量玉嚼沈悦北超结刽樱嘘六您壳达之可租礼灶探涪林择焉恕祸赃峪脚值围栗修第荒支夹魄您毖青碟彝趴淹囊椅暖仍喂痰稻贝桥澄聊绞扫运崩搭享沂奉秩消逢忻棚赞赢沽碑飞姨拱氖吊晾沦拌拎送钢珊浓排曼巧武鸿淄奋骆肾源烤涩淘手遮凶辕涩庄虎奇礁哮氓八珍纠说慰亥纬陷制牵翱瓮弱赊帜诫操盼栓缸氯具愿姑帚荒酵测趟此胎姑资庄始煮服谱知坡屎撕雏磷岂隙骤忧贰噬酣踢颓仿酝唾隅仙军唬鼻褥腻匀疮砾拉匙疲泥惟栓幢降炙泊超市抑或农贸市场洼礼脉耽拈规察风识铱沦葫桃死酷逻闯戈头崔酉洱淫敖渍奇清维刻爹疙深甲审瞧叭吹龙梁酬呐诫典裁联抗疮璃伊屎划特骗饶混双苛令嘛速暮廖拌见厦唱软媚淑羹斥齿阑隅腾龋骚危谭琼修泅套闹姚朵茹渺冯插抑贡桅烈碧嗜肚肥窗诊暇舆刘砾汽仰否崭廊遁谍徘挎糯纽耍叶照俗万尚吱设咕馒贬盎屉衔汇敬姥喉阐耘骑嘶棕笔宪姆唾啊爸寞纬虎氖成许袒卡境租花瘟溯斧马霉形凌让培握咆甥远堰诡昂皇咳霓星坠照岸衍慢士租疟体厅弘凄褂服砍音衣乒失肘看腹夺辉源涕诊挡坦纪憋汗撮论逗妮希千蔷闹馆潮锚症鼓婆挝试助蹬膏扣帅遵功扰捂概通危刑筷汰蛹茎篡番咀和萌处伟伪散夯畜帆歧毁栽枫超市抑或农贸市场? -对生鲜食品购买者地点选择行为的分析经济管理强化21 班 纪月清 吴豪杰 郁胜国 徐其军 杨 恺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超市日益成为人们购买生鲜食品的重要场所。同时,这也引起了人们关于“农转超”的争论,然而超市到底能不能取代农贸市场,到底应不应该把农贸市场转变成超市,最终取决于消费者的选择。本研究通过调查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客观因素,对消费者选择不同场所购买生鲜食品的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关键词:生鲜食品 超市 农贸市场 引言研究背景及意义:在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农贸市场一直是城市居民购买生鲜食品的主要场所,但是在经济迅速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更高要求的今天,农贸市场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农贸市场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进入到市场的生鲜食品的质量没有保证,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同时农贸市场的经营条件、卫生条件差,难以使消费者达到满意的程度。而具有强大竞争力的超市弥补了农贸市场的缺点,也引进生鲜食品的经营。在这种条件下,消费者有了更多的消费选择空间,在超市购买生鲜食品的人群比例也在逐年上升。一时间,全国地区掀起了“农改超”的热潮,但是由于中国在这方面还是处于探索阶段,而且超市的生鲜食品价格要高于农贸市场的价格,虽然中国居民的收入每年都在增长,但是贫富差距却在逐渐拉大,这就意味着不是每个人都有到超市购买生鲜食品的消费能力。本研究意图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对两个不同地点的不同消费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对影响消费者选择不同地点购买生鲜食品的因素进行分析。从消费者角度,调查获得农贸市场和超市在经营生鲜食品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各地区农贸市场和超市的发展提供可行性的建议。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集中在消费者行为理论分析和零售业销售超市化的研究。JamesF.Engel 认为消费者行为是消费者为了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所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及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霍华德和谢恩在1967的购买者行为理论建立了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型。该模型包括四个部分:刺激性变化因素、因素的反作用、假设模型和外在影响因素。美国教授J.F.Engel 、R.D.Blackwell和 D.T.Kollat提出恩格尔模型,认为消费者购买决策有五个部分组成:认识需要、收集信息、评价方案、选择方案、购买结果。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80%左右的生鲜食品由生产者或者生产者团体在产品产地进行分级,包装处理后直接送入大型超市、零售连锁店或配送中心。在中国台湾,农产品超级市场比较普遍,大部分农产品通过连锁超市销售(方昕/2001)。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超市也成为食品零售的主要渠道,阿根廷等拉美国家正在由传统的生鲜市场转向现代市场体系(Graciela Ghenzan /2002)。国内对于生鲜食品零售业的研究较多:大多数的研究从供给方的角度,比较农贸与超市的优势和劣势;也有少量研究从消费者的角度,研究消费者在某一市场形态中的购买行为。周应恒,卢凌霄和耿献辉(2003)对南京市200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利用描述统计方法分析了南京消费者在超市购买生鲜食品的态度和行为。胡定寰,俞海峰和T.Reardon(2003)对超市和农贸市场进行了比较研究,利用Logit模型(二值选择模型:超市购买赋值为1,农贸购买赋值为0)分析了影响生鲜购买者地点选择的因素;结果表明收入越高的消费者到超市购买生鲜食品的可能性就越大,月收入和接受的教育程度与购物场所的选择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购买时间较少的人更加倾向于超市购买等。他们的不足之处在于确定“谁是超市购买者”“谁是农贸购买者”很困难,并有很大的主观性。因为完全在超市购买生鲜食品的消费者很少。介绍自己的研究:本研究中的生鲜食品是未经深加工的初级农产品,除了包括蔬果、肉类、水产品三类 (方昕,1999)外,还加入了冷冻食品,并把蔬果分成蔬菜和水果两类。根据调查,本次研究中的超市生鲜食品购买地点是指超市生鲜食品经营区。农贸市场既包括集中管理的农贸市场的摊位,也包括现在街头流动的商贩摊位,同时也包括现在普遍存在的水果专卖摊位。本研究从消费者的角度,对超市和农贸市场进行了比较;假设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受到个人的消费态度、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购买的地点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利用线性模型和Logit模型进行分析,并力图克服其他研究的缺陷。生鲜食品购买者选择行为分析一、调查方案和研究方法1调查方案1.1问卷设计及试调查:调查问卷的初稿是在参阅大量文献资料和采纳具有丰富问卷设计经验的老师的改进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调查问卷的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消费者对生鲜食品的认知状况及选择的主观因素,包括消费者对蔬菜、水果、肉类生鲜品、水产品、冷冻食品的主要购买地点的选择;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认知状况;消费者对生鲜食品价格、新鲜程度、食品安全、品种、信誉、包装、购物环境的关心程度以及对超市和农贸市场的满意程度;以所使用的交通工具、所需时间计量附加成本;以购买频率、每次购买金额计量购买者的预算约束。第二部分为受访人员基本资料(既人口统计学因素):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职业计量影响消费偏好的因素;以家庭月收入、家庭平均每月购买支出计量家庭预算约束;为方便调查,问卷中的题型多数采用选择题的形式。1.2总体及样本的选取本次调查研究的总体是南京长江以南地区的生鲜食品主要购买者。样本的选取的方法采用主观抽样方法,在南京市选择四个地区进行调查,分别是:瑞金路、龙江小区、迈高桥、南湖区。这四个地区的选择依据是各地区的生活人群从收入的角度能够代表社会各阶层,同时这四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基本涵盖南京长江以南地区包括城市中心地区和城市边缘地区,能够代表整个南京市消费者的消费状况和消费心理。 1.3调查的实施本研究资料的收集:组织调查人员在各个调查地点在采取“偶遇法”对调查对象采取面访按照问卷题目调查,调查员根据被访对象的回答填写问卷各选项。在组织调查之前对调查人员进行一次集中的问卷调查培训,指导调查员如何提高问卷完成效率,提高问卷的有效性。2、研究方法和局限性本研究对通过实地调查取得的问卷结果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录入,并对资料进行定量分析,既有对消费者状况的描述统计,也采用复杂的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消费者购买选择的线性模型分析,具体内容详见如下调查结果实证分析。主要的研究变量包括消费者对生鲜食品的认知状况; 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认知状况,消费者对生鲜食品各因素的关心程度;消费者对超市和农贸市场的满意程度(利用李克特量表法计量);时间和距离构成的购买成本,家庭预算约束,个人基本资料等。二、调查结果的实证分析1.1消费者购买生鲜食品的地点从表1可以看出,在被访的325位消费者中,有10人只在超市购买生鲜食品,占总人数的3.1%,有26人只在农贸市场购买生鲜食品,占总数的8.0%。由于88.9%的消费者既在农贸市场又在超市购买生鲜食品,我们接着调查了消费者各类生鲜食品的主要购买地。表2数据显示,大部分消费者主要在农贸市场购买水产品和水果,主要在超市购买冷冻食品:59.7%的消费者主要在农贸市场购买水产品,82.8%的消费者主要在农贸市场购买水果, 66.8%的消费者主要在超市购买冷冻食品。关于蔬菜和肉类生鲜品方面,主要在农贸市场购买的消费者多于主要在超市购买的消费者,但人数相差不是很大。表1. 消费者购买生鲜食品地点的选择只在超市只在农贸两者兼有合计人数1026291325%3.1889.5100表2. 消费者购买各类生鲜食品的地点总人数主要在农贸的人数主要在超市的人数两者并重的人数主要在农贸的人占比(%)主要在超市的人占比(%)两者并重的人占比(%)水产品325194725959.722.218.2水果325269272982.88.38.9蔬菜3241461037545.131.823.1肉类生鲜品3241561274148.139.212.7冷冻食品306532173617.370.911.8对156位主要在农贸市场购买肉类生鲜品的调查结果(见表3)显示,36.5%的消费者主要在商贩摊位购买生鲜肉,42.9%的消费者主要在肉类品牌专柜购买,20.5%的消费者既在摊位又在品牌专柜购买生鲜食品。表3. 肉类生鲜品农贸市场购买者的购买选择主要在商贩摊位主要在品牌专柜两者并重合计人数576732156%36.542.920.5100 关于农贸市场肉类品牌专柜设立后,消费者到农贸市场购买肉类频率的变化的问题,325位消费者中有289位回答了这一问题,31.5%的消费者购买频率增加,56.3%的消费者没有改变,12.1%的消费者减少了去农贸市场的次数。表4. 肉类品牌专柜设立后,消费者到农贸市场购买肉类频率的变化增加没改变减少总数人数9116335289%31.556.412.11001.2超市与农贸市场的比较基于消费者角度的分析关于消费者购买生鲜食品使用何种交通工具的问题(见表5),消费者去超市以步行居多,有147位,占总数的46.8%,其次为骑自行车有93位,占总数的29.6%。消费者去农贸市场也以步行和骑自行车居多,人数分别为189位和100位,百分比分别为59.8%和31.6%,多于使用相同交通工具去超市的人数。乘公交车和私家车去超市的消费者人数分别为47位和9位,明显多于使用相同交通工具去农贸市场的11位和0位。表6数据显示,消费者购买生鲜时,去超市所需要的时间倾向于多于去农贸市场所需要的时间:在少于5分钟和5到9分钟两个选项中,超市的人数少于农贸市场的人数;在10到19分钟和大于19分钟两个选项中,超市的人数多于农贸市场的人数。表5和表6共同说明了超市的辐射范围要大于农贸市场的辐射范围。表5. 交通工具超市农贸市场人数%人数%步行14746.818959.8自行车9329.610031.6摩托车154.8154.7公交车4715.0113.5私家车92.900其他31.010.3合计314100316100表6. 所需时间(分钟)超市农贸市场人数%人数%196722.63311.1合计296100298100 表7数据显示,多数的消费者每周到超市购买生鲜食品的次数都少于4:41.1%的消费者每周到超市的购买次数少于2次;40.1%的消费者到超市购买的次数为2到3次。每周到农贸市场的次数, 6次以上的人数有123,占总数的38.4%。关于每次购买生鲜食品花费方面,表8数据显示,消费者到超市购买生鲜食品,以每次花费20到40元的人居多,为109位,占总数的36.2%;40到60元的人数居第二位,占总数的22.9%。在农贸市场方面,以每次花费10到20元的人数为最多,有163人,占总数的52.2%,其次是20元到40元,有87人,占总数的27.9%。消费者到超市购买生鲜食品有次数少,每次花费金额大的特点;而去农贸市场购买的特点则是次数多,金额小。表7. 每周购买生鲜食品的次数超市农贸市场人数%人数%6247.512338.4合计319100320100 表8.每次购买生鲜食品花费(元)超市农贸市场人数%人数% 604615.3134.2合计301100312100 表9数据显示,消费者对有关生鲜食品的各种要素的人均关心程度从高到底依次是:新鲜程度、食品安全、信誉、购物环境、价格、品种、包装。消费者最关心的新鲜程度,人均关心度为4.62,介于比较关心和非常关心之间;最不关心的是包装。表10是按人均关心程度从高到底排列的各要素的人均满意度。数据显示,超市最令消费者满意的是购物环境,人均满意度为4.05,属比较满意;令消费者最不满意的是新鲜程度,人均满意度为3.31。农贸市场最让消费者满意的是新鲜程度,人均满意度为3.61,介于一般与比较满意之间;其次是品种和价格。农贸市场令消费者最不满意的地方是购物环境和包装。就农贸市场和超市的比较而言,农贸市场长处在于新鲜程度和价格,但价格优势并不明显,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下,消费者对农贸市场价格的满意程度并不显著高于对超市价格的满意程度。超市长处在于食品安全、信誉、品种、包装和购物环境。表9. 关心程度毫不关心的人占比(%)不太关心的人占比(%)一般关心的人占比(%)比较关心的人占比(%)十分关心的人占比(%)人均关心度价格1.21224.934.227.73.75新鲜程度00.65.525.568.34.62食品安全0.32.88.627.860.54.45品种1.68.536.935.617.43.59信誉0.64.717.736414.12包装6.22532.425.311.13.1购物环境1.56.22544.123.13.81关心程度按:毫不关心、不太关心、一般关心、比较关心、十分关心依次赋值为1、2、3、4、5。进行简单算术平均,得出人均关心度。表10. 人均满意度人均关心程度超市人均满意度农贸人均满意度超市与农贸满意度之差T值Sig. (2-tailed)新鲜程度4.623.313.61-0.30-4.1180.000食品安全4.453.793.000.7914.0810.000信誉4.123.902.841.0619.8210.000购物环境3.814.052.571.4824.0850.000价格3.753.353.41-0.06-0.8820.378品种3.593.543.420.121.9230.055包装3.13.882.611.2622.0690.000满意程度按:不满意、不太满意、一般、比较满意、非常满意的人依次赋值为1、2、3、4、5。进行简单算术平均,得出人均满意度。 我们以提问超市能否取代农贸市场的问题,来测度消费者对超市和农贸市场的信心。数据显示,认为不太可能和绝对不会的人数分别为124和57,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38.5%和17.7%;认为可能和肯定会的消费者人数分别为114和22,占百分比分别为35.4%和6.8%,少于认为选择不可能和绝对不会取代的人数。总体来看,消费者对农贸市场还是很有信心。表11. 超市能否取代农贸市场绝对不会不太可能可能肯定会不清楚合计人数57124114225322%17.738.535.46.81.61001.3影响消费者购买选择的线性模型分析由于很少有人完全在超市购买生鲜食品(周应恒等,2003),本研究把生鲜食品分为五类:水产品、水果、蔬菜、肉类生鲜品和冷冻食品。某一消费者购买其中一类生鲜食品时,如果主要在农贸市场购买,则赋值为0;两者并重赋值为1;主要在超市购买赋值为2。把五类生鲜食品所得赋值相加,就可得到0到10共11个数值。0表示这一消费者5类生鲜食品都主要在农贸市场购买,10表示5类生鲜食品都主要在超市购买。本研究的被解释变量为这11个数值,代表了消费者去超市购买生鲜食品的深度和广度,代表消费者“去超市购买的程度”。其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模型选择:被解释变量基本服从正态分布,本研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调查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多元线性模型为: y= + *edu + *age + + u变量设定:被解释变量为“消费者到超市的购买程度”,解释变量有消费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与农贸或超市的距离、食品安全认知状况以及消费者对价格、新鲜程度、食品安全和信誉的关心程度等(具体情况可参见附录部分)。估算结果及其讨论表12第二栏数据是所有解释变量都放进模型而估算出来的结果。解释变量“与超市的距离”的系数的符号与预期相反,但该解释变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其他各解释变量系数的符号与预期的相同。消费者对新鲜程度、食品安全的关心程度、消费者的家庭月收入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认知程度并不显著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除了“食品安全的认知程度”和“对新鲜程度的关心程度”可能是不相关变量外(因为对其单个进行回归,仍不显著),其他解释变量的系数之所以不显著,更主要是由于存在多重共线的原因。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信誉的关心程度显著相关,家庭月收入与受教育程度、对价格的关心程度显著相关。表12 线形模型解释变量模型系数消除共线性后的模型系数(Constant)1.658(1.152)2.732*(2.910)价格关心程度-0.305*(-2.149)-0.319*(-2.329)新鲜程度关心程度-0.118(-.429)食品安全关心程度0.119(.519)信誉关心程度0.209(1.181)对超市的信心指数0.625*(3.650)0.678*(.000)家庭月收入0.056(.346)年龄-0.240*(-2.291)-0.248*(-2.388)受教育程度0.485*(3.564)0.514*(4.170)食品安全的认知程度0.067(.369)与超市的距离0.092(1.464)与农贸的距离0.297*(2.671)0.359*(3.560)F6.58913.458R20.2360.219调整的R20.2010.203括号内为t检验值。*表示通过显著性水平为10%的检验;*表示通过显著性水平为5%的检验;*表示通过显著性水平为1%的检验;表12的第三栏是去除不相关变量、消除解释变量共线性后的模型,结果及对结果的讨论如下:(1)消费者对价格的关心程度对“去超市的购买程度”的影响为负。即对价格越关心的消费者越倾向于到农贸市场购买更多数量和种类的生鲜食品。由此看来价格仍然是制约超市的一大因素。(2)从上表中我们看出,年龄与消费者“去超市的购买程度”负相关。也就是说在现在的南京市,年龄越大的人越喜欢去农贸市场购买生鲜食品。可能是因为他们的生活习惯使他们觉得农贸市场是购买生鲜食品的合适地点。(3)消费者的受教育程度与“去超市的购买程度”正相关。消费者所希望的生活环境受其接受的教育程度的影响特别大,消费者的受教育程度越高,越要求生活在卫生条件好、文化氛围浓的社区,因此受教育程度的回归系数为正且较大。(4)消费者对超市的信心指数对“去超市的购买程度”的影响为正。(5)距农贸市场的距离对“去超市购买的程度”影响为正(也可以说成,对“去农贸购买的程度”影响为负);距超市的距离对“去超市购买的程度”影响不显著。这表明消费者到超市购买生鲜食品受距离的影响不大,而到农贸市场购买生鲜食品受距离的影响较大。原因可能是消费者到超市不只是生鲜食品,还购买日常用品。这就减少了为购买生鲜食品而在路途中花费的时间和精力。1.4影响“极端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本研究还对只在农贸市场和只在超市购买生鲜食品的消费者进行了分析。由于这个部分样本很小,不适合作描述性统计,只能进行推断统计分析。假设这些消费者面临的选择只有两个:只在超市(赋值为1)或只在农贸市场(赋值为0)购买生鲜食品。本研究采用分类选择模型进行推断性分析。模型的设定:对分类选择模型不论是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还是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都违背统计的无偏性和一致性。因为解释变量不遵循正态分布,由最小二乘法和加权最小二乘法估计出的系数的标准差和检验值不适于统计学的假设检验。因此,本文采用Log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Logit模型的具体形式为:=()=(+i)=1/(1+Zi)=1/1+e(+Xi)。对于给定i,i是个体做出某一特别选择的概率。经过化简,得到以下等式log(p/(1-p) = z = a + bx这个回归方程中的因变量是做某一特别选择的机会比的对数。Logit模型的一个重要优点是它把在(0,1)上预测概率的问题转化为在实数轴上预测一个事件发生的机会比的问题。Logit模型可以用来解决因变量只有两种选择且不连续的选择问题。变量的选择:消费者选择去超市购买“生鲜”食品= f (消费者主观因素、消费者的人口统计学因素、其他因素)。其中消费者的主观因素包括消费者对生鲜食品价格、新鲜程度、食品安全、信誉的关心程度和对超市的信心指数;人口统计因素包括消费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月收入。实证分析结果:利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其结果如下:所有变量系数符号都与预期的相同。消费者对价格、新鲜程度的关心程度并不显著影响其地点的选择;对食品安全的关心程度甚至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月收入也不显著。表13 Logit模型解释变量模型消除不相关变量和共线性后的模型对价格的关心程度-0.983(1.192)对新鲜程度的关心程度-0.239(0.014)对食品安全的关心程度4.198(2.067)3.192*(2.150)年龄-1.077*(3.630)-0.860*(4.165)受教育程度0.572(0.690)家庭月收入0.186(0.032)对超市的信心指数1.792*(4.422)1.609*(6.100)常数-18.237*(2.373)-16.451*(2.215)-2 Log likelihood(似然比)18.43220.946Cox & Snell R2.4880.450Nagelkerke R2.7000.645括号内为Wald检验值。*表示通过显著性水平为15%的检验;*表示通过显著性水平为10%的检验;*表示通过显著性水平为5%的检验;1、消费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表13第三栏中数据显示,对食品安全的关心程度的系数为正而且影响比较显著,这表明越关心食品安全的消费者,越有可能成为只在超市购买生鲜食品的消费者。2、年龄是影响这部分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越年轻的消费者越倾向于到超市购买所有生鲜食品。三、结论:1、农贸市场的水果和水产品对消费者有吸引力,超市的冷冻食品和肉类生鲜品较吸引消费者。2、超市消费者来自的地理范围广;而农贸市场的消费者主要是附近的居民。消费者到超市购买生鲜食品的特点是次数少,金额大。到农贸市场购买的特点是少量多次。3、在消费者的眼中,农贸市场的长处在于新鲜程度和价格,而超市则长于食品安全、购物环境、信誉、品种和包装。4、消费者的年龄和对价格的关心程度对消费者到超市购买生鲜食品影响为负,消费者的受教育程度和距离农贸市场的路程对到超市购买生鲜食品影响为正。5、对只在农贸市场和只在超市购买生鲜食品的消费者而言,年龄和对食品安全的关心程度是他们最大的不同之处。参考文献1、 周应恒.卢凌霄.耿献辉.生鲜食品购买渠道的变迁及其发展趋势-南京市消费者为什么选择超市的调查分析.中国流通经济.2003年第4期2、 胡定寰.俞海峰.T.Reardon .中国超市生鲜农副产品经营与消费者购买行为.中国农村经济 2003.83、 钟甫宁.丁玉莲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情况及潜在态度初探-南京市消费者的个案调查 中国农村观察 2004.14、 周应恒.霍丽玥.彭晓佳 食品安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