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核和放射性事故的医疗救援.ppt_第1页
课件:核和放射性事故的医疗救援.ppt_第2页
课件:核和放射性事故的医疗救援.ppt_第3页
课件:核和放射性事故的医疗救援.ppt_第4页
课件:核和放射性事故的医疗救援.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及放射性事故的医疗救援,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线,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发现铀的放射性,居里夫人自天然铀矿中寻得钋和镭2种放射性元素,卢瑟福发现、射线,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第一座核电站在前苏联建成,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放射性物质基本知识,游离辐射,非游离辐射,可将细胞分子内电子游离,造成生物伤害 如射线,中子,X光,不足以游离电子的电磁波 如紫外线、红外线、微波、广播电波等 长期照射亦有伤害,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1975年ICRU (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Units and Measurements )、 ICRP(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开始使用国际单位(SI,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常用的辐射量与单位,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常用的辐射量与单位,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 单位时间内放射性物质衰变的次数 SI专用单位为“Bq”(becquerel) 原专用单位为“居里“(Ci Curie)。 l Ci =3.71010 Bq =3.71010 次核衰变/秒 1 Bq=2.7031011 Ci,(Marie Curie) 1898年发现镭及钋, 190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获诺贝尔化学奖,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照射量 (exposure,X) 单位质量空气的照射量(仅用于X射线或射线) SI单位:库伦/kg空气(C.kg-1) 原专用单位名称为“伦琴” (R) 1R=2.5810-4 C.kg-1,常用的辐射量与单位,(Wilhelm K. Roentgen) 1895年发现X射线, 1901年获诺贝尔奖,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常用的辐射量与单位,吸收剂量(absorbed dose) 表示被照射介质吸收的辐射能量的多少,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电离辐射。 SI单位为“戈瑞”,符号“Gy”,原用单位“拉德”,符号“rad” 。 关系式为: lGy=100rad,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核及放射性事故,主要指除核设施事故以外,放射性物质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物质造成人员受到意外的异常照射或环境放射性污染的事件。,定义,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核事故分类,核战争 日本广岛、长崎核袭击 海湾战争、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 核武器事故 马绍尔群岛事故 帕里马雷斯事故 格陵兰图勒事故,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核事故分类,核电站事故 英国Windscale-I号反应堆事故(1957.10.01) 美国三哩岛核电站事故(1979.03.28)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核反应堆事故 核设施误操作事故 核废料站事故,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1945年8月6日 广岛 “小男孩” 死亡约14 万人,伤8万人 1945年8月9日 长崎 “胖子” 死亡约8万人,伤8万人 慢性放射病、致畸致癌、遗传效应,广岛核袭击产生的蘑菇云,核袭击后的长崎,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石棺,1986年4月26日 切尔诺贝利 (Chernobyl)事故,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800年,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事故20周年祭,“清理员”们祭拜死去同事,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献给拯救世界的人,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放射性事故分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等核技术利用中发生的辐射事故; 铀(钍)矿冶及伴生矿开发利用中发生的放射性污染事故; 放射性物质(除易裂变核材料外)运输中发生的事故; 国外航天器在区域(如我国、我省等)境内坠落造成环境放射性污染的事故。,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放射性事故分级,放射性事故分级的根据 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 放射性事故分级(四个等级) 特别重大放射性事故(级) 重大放射性事故 (级) 较大放射性事故 (级) 一般放射性事故 (级),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放射性事故分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放射性事故: (1)I、II 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并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 (2)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含3人)急性死亡; (3)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大范围(江河流域、水源等)放射性污染事故; (4)国外航天器在我国境内坠落造成环境放射性污染的事故;,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放射性事故分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放射性事故: (1)I、II 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2)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2人以下(含2人)急性死亡或者10人以上(含10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 (3)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局部环境放射性污染事故;,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放射性事故分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放射性事故: (1)III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2)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9人以下(含9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 (3)铀(钍)矿尾矿库垮坝事故。,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放射性事故分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放射性事故: (1)IV、V 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2)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 (3)铀(钍)矿、伴生矿严重超标排放,造成环境放射性污染事故。,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是专门研究处理现今社会条件下,在医院外环境中发生的各种急危重症、意外灾害事故。 整体防御可分为预警、防范、检测、诊断、防护、消除污染、现场救治与后送、院内进一步救治、康复、心理、基础研究等方面。,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放射防护 分级医疗救治 急性放射性损伤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放射性复合伤,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各位亲爱的市民们,由于核电厂发生意外事故,请各位马上回家,在进入家门前请先脱掉身上的衣物,关闭门窗,立即沐浴,并以湿抹布擦拭家具,使用过的抹布丢弃在门外。户外的食物或饮水不要食用,一切户外活动尽量避免,并随时收听广播及电视,请在家中静待政府进一步指示,请放心,事故状况在掌握中,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放射防护,2002年制定的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是我国现行的放射防护标准,它包括行为准则和剂量限值两部分。 放射防护的目的: 防止对健康危害的确定性效应 减少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使照射剂量达到可以接受的安全水平。,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放射防护,放射防护三原则 任何照射必须具有正当理由; 辐射防护应当实现最优化(optimization of radiation protection); 应当遵守个人剂量当量限值的规定 (dose limits)。,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剂量限值,剂量限值为内外照射之和,但不包括天然本底照射和医疗照射,放射防护,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外照射防护三原则 时间防护 累积剂量与受照时间成正比 措施:充分准备,减少受照时间 距离防护 剂量率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措施:远距离操作 屏蔽防护,放射防护,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放射防护,屏蔽材料选择的一般原则,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放射防护,内照射防护 主要采取防止放射性核素经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进入人体的一系列相应措施,同时应十分重视防止核素向空气、水体和土壤逸散。,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进口铅防护衣,防辐射手套,防辐射衣,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防辐射眼镜,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防辐射植物,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一级医疗救治 又称现场救护和场内救治。主要由事故发生单位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织实施,必要时可请求场外支援。 二级医疗救治 又称地区救治或当地救治。由核设施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事先指定的应急医疗救治单位组织实施,必要时可请求三级医疗救治单位支援。 三级医疗救治 又称专科医治,由国家指定的设有放射损伤治疗专科的综合性医院实施。,分级医疗救治,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一级医疗救治,现场救护、初步分类诊断及处理 放射性体表污染检查,初步去污 放射性内污染检查,及早予阻吸收及促排处理 分类转运,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一级医疗救治,个人准备 穿戴防护用品 佩带个人剂量计 服用稳定性碘片 清洁区、缓冲区、污染区(不同剂量率),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一级医疗救治,现场抢救 如现场辐射水平较高-迅速将伤员撤离现场 以抢救生命为第一要务 抗休克、防治窒息 清除体表污染(肥皂、自来水),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一级医疗救治,可延迟处理伤员的救治 放射性污染检测-去污至达到或低于控制水平 酌情予稳定性碘或抗放药 抗休克、防治窒息 清除体表污染(肥皂、自来水),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一级医疗救治,稳定性碘剂 作用:减少放射性碘核素进入甲状腺 药物:碘化钾(KI)或碘酸钾(KIO3) 时机:越早越好,6h内 剂量:成人130mg qd-bid 总量不超1.3g 儿童:半量 婴儿:1/4量,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一级医疗救治,放射性体表污染处理 原则:避免吸收及播散 方法:机械(温水冲洗、擦洗、软毛刷)、 物理(肥皂或合成洗涤剂)、化学(络合 剂、氧化剂等),次数不宜超过3次 要求:射线1000衰变数/min、射线10uSv/h 、衰变降至本底2倍,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一级医疗救治,放射性污染伤口处理 局部检测 生理盐水或肥皂水冲洗、外科清创、扩创 含Ca-DTPA冲洗剂(络合放射性物质),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减少吸收 消化道 呼吸道,一级医疗救治,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一级医疗救治,碘-131 核反应裂变主要成分 引发病变:甲状腺炎、甲减、癌变 处理:稳定性碘剂,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一级医疗救治,锶-90 铀、钚裂变产物,核反应堆或核武器爆炸后构成晚期放射性污染的主要成分 引发病变:骨组织及造血组织 处理:磷酸铝凝胶、乳酸锶、氯化铵肠溶片、甲状旁腺激素、低钙饮食,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一级医疗救治,铀-238/235 天然放射性元素、核工业及核武器重要燃料 引发病变:中毒性肾病 处理:碳酸氢钠、利尿剂,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一级医疗救治,钚-238/239 核武器核燃料、核反应堆铀裂变产物 引发病变:骨髓、骨组织、肝脏 处理:早期应用二乙烯三胺五乙酸钙钠盐(DTPACaNa2),1g ivgtt qd*5天,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一级医疗救治,铯-137 核反应堆爆炸后核裂变产物主要成分 引发病变:全身多器官放射损伤 处理:亚铁氰化铁(普鲁士蓝)、亚铁氰化镍 1g tid*6天 氯化钾或富钾食品,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4,先分类 再后送,灾害急救原则,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二级医疗救治,中度及中度以下急性放射病、放射复合伤伤口或体内有放射性污染 严重体表放射性污染 严重非放射性损伤伤员,任务,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三级医疗救治,重度及重度以上急性放射病、放射复合伤 严重放射性内污染 对放射损伤及放射复合伤做出确定性诊断,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必要时派出救援分队指导、支援一二级医疗单位,任务,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放射损伤,2002年4月18日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印发的职业病目录中,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包括: 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4、内照射放射病 5、放射性皮肤病 6、放射性肿瘤 7、放射性骨损伤 8、放射性甲状腺疾病 9、放射性性腺疾病 10、放射复合伤 11、根据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是由于核放射物泄漏、核爆炸时电离辐射作用造成人机体组织和功能的损伤,又称为急性放射病,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急性放射性损伤,4、核武器辐射,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分类 骨髓型(造血型) 肠型 脑型,急性放射性损伤,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急性放射性损伤,分类,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急性放射性损伤,1)骨髓型 (1-10Gy): 最为多见,主要引起骨髓等造血系统损伤。以白细胞数减少、感染、出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典型阶段性病程。按其病情严重程度又分为:轻、中、重、极重四度。,临床表现,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急性放射性损伤,临床表现,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急性放射性损伤,2)胃肠型 (10-50 Gy): 是以胃肠道损伤为基本病变,以频繁呕吐、严重腹泻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水样便或血水便、并常发生肠麻痹、肠套叠、肠梗阻等。 3)脑型 (50Gy): 以脑组织损伤为基本病变,以意识障碍、定向力丧失、共济失调、肌张力增强、抽搐、震颤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殊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初期,假愈期,极期,恢复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 恶心呕吐(1-3d),症状再现 血象骨髓象急剧加重,症状及血象均渐缓解,早期症状消失 血象骨髓象恶化 (短暂),急性放射性损伤,病程分期,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1),(2),(3),急性放射性损伤,病情评估,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轻度患者积极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重度患者给予对症治疗,早期:抗辐射药(雌二醇、雌三醇、右旋糖酐、造血生长因子) 极期:抗感染、防治出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综合对症治疗 镇静 抗休克,骨髓型,肠 型,脑型,急性放射性损伤,急救处理,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急性放射性损伤,含硫化合物 氨磷汀(WR22721)、硫辛酸二乙氨基乙酯柠檬酸钠(225),DNA 拓扑异构酶抑制 细胞因子 GM-CSF、G-CSF、IL21、TNF-,降低辐射引起的过氧化损伤,抑制受照细胞的凋亡 激素 雌二醇(500),减少骨髓和中枢神经系统照后损伤 中药,抗放药物,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是指身体局部一次或短时间 (数日)内受到多次大剂量照射所引起的皮肤损伤。包括急性放射性皮炎 (acute radiation injuries of skin)和急性放射性皮肤、粘膜溃疡等。,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分度诊断标准,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急性放射性皮炎,皮肤红斑,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六)放射性皮肤损伤急性,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六)放射性皮肤损伤,尽快脱离放射源,清除放射性沾染,避免再受照射。 保护受照局部,避免各种理化因素的刺激 。 皮肤损伤面积大或程度严重时,应增加营养 。 根据需要进行全身治疗。 红斑局部主要采取对症处理。 长期不愈的溃疡,角质增生呈突起物,癌前期变化或恶性变者,应尽快手术治疗。,预防感染、增强免疫功能、给予镇静、止痛等。,烧灼感时可用苯海拉明软膏;薄荷粉等以及一般烧伤用药。,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治疗措施,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