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1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2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3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4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教 务 处 编 印目 录1.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12. Word高级应用课程教学大纲73. Excel高级应用课程教学大纲124.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大纲175.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大纲226. 网络数据库课程教学大纲287. 常用软件操作课程教学大纲328. 网页设计课程教学大纲369. 网络综合布线课程教学大纲4210. 网络数据库高级应用课程教学大纲4611. Intranet组建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5012. JAVA语言课程教学大纲5313. 网络原理课程教学大纲5814. 网络管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6215. Photoshop课程教学大纲6516. JSP网络编程课程教学大纲6917.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7518. Linux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8019. 商业简报制作课程教学大纲8320. 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大纲8921. Flash课程教学大纲9122. CorelDraw课程教学大纲9523. 秘书实务课程教学大纲9824. 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10225. 3DSMAX(一)课程教学大纲10726. 排版软件课程教学大纲11127.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11628. Oracle数据库课程教学大纲12029. 3DSMAX(二)课程教学大纲12330.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12731. ASP网络编程课程教学大纲13332. 中英文打字实训教学大纲13633. 计算机基础实训教学大纲13734. 程序设计基础实训教学大纲13935. 网站设计实训教学大纲14136. 系统集成方案设计实训教学大纲14337. 网络安全实训教学大纲14538. 顶岗实习教学大纲147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C Programming Language课程编号:12312000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总学时数:70 学 分:4一、本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继一门必修课,是工科各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也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础与重点。是数据结构、Visual Basic等课程的前导课程, 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既要掌握概念,又要动手编程,还要上机调试运行。它的目的是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内容及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与编程技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语言的基本概念、语法、语义和数据类型的使用特点,掌握最基本算法的设计与实现方法;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的方法及编程技巧,能正确使用C语言编写程序;掌握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及上机操作方法。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C语言概述1、教学内容第一节 C语言出现的历史背景;第二节 C语言的特点;第三节 简单的C程序介绍;第四节 C程序的上机步骤。2、重点、难点重点:程序的基本结构与书写格式。难点:C程序的书写格式。3、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语言出现的历史背景以及语言的特点;(2)掌握程序的基本结构与书写格式。第二章 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 1、教学内容第一节 C的数据类型第二节 常量与变量第三节 整型数据第四节 实型数据第五节 字符型数据第六节 变量赋初值第七节 各类数值型数据间的混合运算第八节 算术运算符和算术表达式第九节 赋值运算符和赋值表达式第十节 逗号运算符和逗号表达式2、重点、难点重点: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及算术和赋值表达式求解。难点:自加/减运算和混合运算中的数据匹配问题。3、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数据类型的概念,逗号运算符和逗号表达式的运算;(2)掌握常量与变量的概念,整型数据、实型数据、字符型数据,算术运算符和算术表达式的求值规则,赋值运算符和赋值表达式的求值规则,不同数值型数据间的混合运算。第三章 顺序结构 1、教学内容第一节 C语句概述第二节 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第三节 赋值语句第四节 数据输出第五节 数据输入2、重点、难点重点:输入输出函数。难点:输入输出函数。3、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字符输入输出函数,顺序结构程序设计。(2)掌握表达式语句、空语句、复合语句。(3)熟练掌握输入输出函数。第四章 选择结构 1、教学内容第一节 关系运算符和关系表达式第二节 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第三节 if语句第四节 switch语句2、重点、难点重点:if语句、if-else语句。难点:关系表达式与逻辑表达式。3、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switch语句、条件运算符;(2)掌握关系运算符与关系表达式、逻辑运算符与逻辑表达式;(3)熟练掌握if语句、if-else语句第五章 循环控制 1、教学内容第一节 goto语句以及用goto语句构成循环第二节 while语句第三节 do while语句第四节 for语句第五节 循环的嵌套第六节 break语句和continue语句2、重点、难点重点:for循环、while循环、do-while循环。难点:for循环。3、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goto 语句。(2)掌握continue、break、return语句。(3)熟练掌握for循环、while循环、do-while循环。第六章 数组 1、教学内容第一节 一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第二节 二维数组的定义和使用第三节 字符数组。2、重点、难点重点:一维数组和多维数组的引用、字符串与字符数组的引用。难点:字符串与字符数组的引用。3、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数组的概念、常用字符串处理函数;(2)掌握数组的初始化。(3)熟练掌握一维数组和多维数组的引用、字符串与字符数组的引用。第七章 函数 1、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函数定义的一般形式第三节 函数参数和函数的值第四节 函数的调用第五节 函数的嵌套调用第六节 函数的递归调用第七节 数组作为函数参数第八节 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第九节 动态存储变量与静态存储变量第十节 内部函数和外部函数2、重点、难点重点:函数的调用。难点:函数的递归调用。3、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函数的概念、内部函数和外部函数;(2)掌握函数的嵌套调用、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变量的存储类型。(3)熟练掌握函数的定义、函数的类型和返回值、形式参数与实际参数、参数值的传递、函数的递归调用。第八章 编译预处理 1、教学内容第一节 宏定义 第二节 文件包含第三节 条件编译2、重点、难点重点:宏定义及其使用、“文件包含”的使用。难点:条件编译的写法。3、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编译预处理的过程、条件编译的写法;(2)掌握宏定义及其使用、“文件包含”的使用。第九章 指针 1、教学内容第一节 指针的概念第二节 变量的指针和指向变量的指针变量第三节 数组的指针和指向数组的指针变量第四节 字符串的指针和指向字符串的指针变量第五节 函数的指针和指向函数的指针变量第六节 返回指针值的函数第七节 指针数组和指向指针的指针第八节 有关指针的数据类型和指针运算的小结2、重点、难点重点:变量的指针、数组的指针、字符串的指针。难点:函数的指针和指向函数的指针变量、返回指针值的函数、main函数的参数。3、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地址和指针的概念、函数的指针和指向函数的指针变量、返回指针值的函数;(2)掌握指针数组、main函数的参数。(3)熟练掌握变量的指针、数组的指针、字符串的指针。第十章 结构体与共用体 1、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定义结构体类型变量的方法第三节 结构体类型变量的引用第四节 结构体变量的初始化第五节 结构体数组第六节 指向结构体类型数据的指针第七节 用指针处理链表第八节 共用体第九节 枚举类型第十节 用typedef定义类型2、重点、难点重点:结构体变量的定义、引用、初始化。难点:用指针处理链表。3、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结构体变量的概念、共用体、枚举类型;(2)掌握结构体变量的定义、引用、初始化、用指针处理链表。第十一章 位运算 1、教学内容第一节 位运算第二节 位段2、重点、难点重点:按位与、按位或、按位求反、按位左移、右移。难点:位段。3、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位段的概念;(2)掌握按位与、按位或、按位求反、按位左移、右移。*第十二章 文件 1、教学内容第一节 C文件概述第二节 文件类型指针第三节 文件的打开与关闭第四节 文件的读写第五节 文件的定位第六节 出错的检测第七节 非缓冲文件系统第八节 文件输入输出小结2、重点、难点重点:打开与关闭、文件的读写、文件的定位。难点:文件类型的指针。3、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文件的概念、文件类型的指针;(2)掌握文件的打开与关闭、文件的读写、文件的定位。三、建议学时分配表章次教学内容学时分配理论教学实验上机讨论合计第1章C语言概述213第2章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4610第3章顺序结构235第4章选择结构4610第5章循环控制4610第6章数组268第7章函数268第8章编译预处理114第9章指针4411第10章结构体与共用体117第11章位运算112第12章文件112总 计284270四、教材、教学参考书建议使用教材:1、C语言程序设计 廖雷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建议参考书:1、C程序设计习题解答与上机指导 谭浩强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2、C语言 C语言编写组编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3.73、C语言程序设计张强华、吕新平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84、C语言程序设计(21世纪高职高专新概念教材),徐新华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7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1、考核方式:笔试(闭卷)、操作考试。2、各教学环节占总分的比例:作业及平时测验:20%,期中考试:20%,期末上机实践考试:30%,期末理论考试:30%。六、说明: 1、本课程课堂教学要求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要求在计算机机房进行,要为每个学生提供一台高性能计算机,并安装有Cfree 集成开发环境。2、本课程难点在于指针,重点在于选择、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和一维数组、函数与文件操作。3、课堂教学中采用实例引导,加大学生的实践训练。Word高级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Word Advanced Application课程编号:12312010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总学时数:42学 分:2一、本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它的目的是在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和Word基本应用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Word文档的高级制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文档段落的高级设定、图片的高级设定、表格的高级设定、长文档编辑、文档审阅、图表应用、窗体建立、邮件合并、运用宏和Web网页的相关知识。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文档段落和高级设定1、教学内容1.1 段落的高级设定1.2 制表位设置1.3 主题1.4 新增样式1.5 套用样式2、重点、难点重点:制表位设置,样式和格式的设定。难点:制表位的设置,新增、修改、删除样式。3、教学基本要求(1)熟悉Word的基本应用;(2)掌握文档段落的高级设定。第二章 图片的高级设定1、教学内容2.1 栽剪图片2.2 图像控制2.3 设定图片位置2.4 文字环绕方式2.5 水印2、重点、难点重点:文字环绕方式、水印。难点:设定图片版式。3、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图片的基本设置;(2)掌握图片版式的设置:文字环绕方式;(3)掌握水印的应用。第三章 表格的高级设定1、教学内容3.1 设定表格属性3.2 建立公式3.3 表格排序3.4 表格自动格式设定2、重点、难点重点:表格属性的设置、公式的建立、表格排序。难点:“表格和边框” 工具栏、建立公式、表格排序。3、教学基本要求(1)熟悉表格创建的基本操作。(2)掌握表格属性的设置。(3)掌握公式的建立。第四章 编辑长文档1、教学内容4.1 插入脚注4.2 插入尾注4.3 书签4.4 制作目录4.5 制作索引4.6 页眉和页脚4.7 分栏设定4.8 分隔设定2、重点、难点重点:制作目录、制作索引、页眉和页脚的设置、分栏设定。难点:目录和索引的制作、页眉和页脚的设置。3、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目录和索引的制作;(2)掌握页眉和页脚的设置;(3)掌握分栏设定。第五章 审阅文档 1、教学内容5.1 修订文档5.2 插入批注5.3 交叉引用5.4 设定权限5.5 保护文档5.6 建立不同文件版本5.7 文档引导模式5.8 阅读版式5.9 使用主控文档5.10 摘要2、重点、难点重点:插入批注、保护文档、使用主控文档、摘要的自动编写。难点:主控文档的应用、摘要的自动编写。3、教学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批注的插入、文档的保护。(2)掌握主控文档的应用。(3)掌握摘要的自动编写方式。第六章 图表应用1、教学内容6.1 插入图表6.2 修改图表6.3 将数据导入图表6.4 插入Excel工作表2、重点、难点重点:图表的插入和修改、导入数据、插入Excel工作表。难点:导入数据、插入Excel工作表。3、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图表的插入和修改;(2)掌握将数据导入图表;(3)掌握在Word文档中插入Excel工作表。第七章 建立窗体1、教学内容7.1 认识窗体7.2 创建文字型窗体域7.3 创建下拉型窗体域7.4 创建复选框型窗体域(保护窗体)2、重点、难点重点:文字型、下拉型、复选框型窗体域的创建。难点:文字型、下拉型、复选框型窗体域的创建。3、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窗体的概念;(2)掌握文字型、下拉型、复选框型窗体域的创建;(3)掌握保护窗体的应用。第八章 邮件合并 1、教学内容8.1 邮件合并的基本概念8.2 邮件合并六大步骤8.3 创建主文档8.4 创建数据源8.5 插入合并域8.6 完成合并2、重点、难点重点:邮件合并的基本概念、创建主文档、选取数据源、插入合并域。难点:创建主文档、选取数据源、插入合并域。3、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邮件合并的概念和邮件合并的六大步骤;(2)掌握主文档的创建;(3)掌握数据源的选取及合并的完成。第九章 运用宏 1、教学内容9.1 创建新宏9.2 录制宏9.3 运行宏9.4 指定宏运行方式9.5 管理宏9.6 编辑宏2、重点、难点重点:宏的创建、录制和编辑。难点:宏的创建和编辑。3、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宏的概念;(2)掌握宏的创建、录制和编辑。第十章 Web网页 1、教学内容10.1 创建框架网页10.2 设定框架属性10.3 使用XML数据2、重点、难点重点:框架的创建和属性设定、XML数据的应用。难点:XML数据的应用。3、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框架网页的创建、属性的修改;(2)了解XML数据,掌握XML数据在网页中的应用。三、建议学时分配表章次教学内容学时分配理论教学实验上机讨论合计第1章文档段落的高级设定246第2章图片的高级设定123第3章表格的高级设定224第4章编辑长文档246第5章审阅文档134第6章图表应用123第7章建立窗体134第8章邮件合并123第9章运用宏123第10章Web网页246总 计142842四、实验内容与安排章节实验项目名称内容提要实验学时备注第1章实验1:文档段落的高级设定制表位设置,样式和格式的设定4第2章实验2:图片的高级设定设定图片版式,添加水印效果2第3章实验3:表格的高级设定表格创建,表格属性的设置,建立公式,表格排序2第4章实验4:编辑长文档制作目录,制作索引,页眉和页脚的设置,分栏设定4第5章实验5:审阅文档插入批注,保护文档,使用主控文档、摘要的自动编写3第6章实验6:图表应用图表的插入和修改,导入数据,插入Excel工作表2第7章实验7:建立窗体文字型、下拉型、复选框型窗体域的创建3第8章实验8:邮件合并创建主文档,选取数据源,插入合并域,完成合并2第9章实验9:运用宏宏的创建、录制和编辑2第10章实验10:Web网页框架网页的创建、属性的修改,XML数据的应用4五、教材、教学参考书建议使用教材: Word2003教程:专家级Expert/戴建耘等编著.-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1六、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考核方式:上机各教学环节占总分的比例:作业、平时:30%,上机:70%七、说明:本课程实践性较强,教学过程中应使理论联系实际,着重于实验环节。Excel高级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Excel Advanced Application课程编号:12312020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总学时数:42学 分:2一、本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既是一门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也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综合提高课程。任务是从应用的角度出发,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办公软件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能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并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Office系列办公软件的使用、文字信息处理以及数据信息处理技术的高级操作方法。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一) 导入和导出数据1、教学内容单元1 从文本文件导入数据单元2 从外部导入数据单元3 导入及导出XML文件单元4 预览与发布网页2、重点、难点重点:数据的导入和导出难点:XML文件的导入及导出3、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工作薄内容转成网页发布在网络上的功能。(2)掌握数据及XML文件的导入和导出(二) 使用和管理工作薄1、教学内容单元5 建立和使用模板单元6 工作薄属性2、重点、难点重点:工作薄的操作难点:模板的保存3、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工作薄的使用。(2)掌握工作薄属性的自定义操作(三) 自定义Excel工作环境1、教学内容单元7 自定义工具栏及菜单单元8 设定工作薄2、重点、难点重点:工具栏及菜单的自定义及操作难点:将指定成工具栏按钮放到工具栏上3、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工作薄的使用。(2)掌握自定义工作薄属性的操作(四) 操作工作表1、教学内容单元9 设定单元格格式单元10 单元格名称单元11 隐藏单元格单元12 电子表格公式单元13 跨工作表(薄)数据计算单元14 条件格式2、重点与难点重点:单元格命名并使用名称建立公式,电子表格公式,条件格式设定难点:跨表数据计算,跨薄数据计算3、教学要求(1)了解单元格格式设定和命名(2)掌握表格公式的使用,跨表计算,条件格式设定(五) 使用宏1、教学内容单元15 录制宏单元16 编辑宏2、重点与难点重点:宏的录制、套用与编辑,难点:建立工具栏按钮并为其指定宏3、教学要求(1)了解宏的作用(2)掌握宏的使用方法(六) 公式审核与数据验证1、教学内容单元17 追踪引用单元格单元18 追踪错误单元19 添加监视2、重点与难点重点:公式审核与验证工具的使用难点: 错误追踪3、教学要求(1)了解公式审核与数据验证(2)掌握审核与验证工具的使用(七) 数据整理1、教学内容单元20 组及分级显示单元21 分类汇总单元22 筛选数据单元23 查找函数2、重点与难点重点:组、分类、筛选等操作和使用难点:自定义条件筛选,高级筛选3、教学要求熟练掌握组、分类、自定义条件筛选,高级筛选等实践操作和使用(八) 使用分析工具1、教学内容单元24 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单元25 方案管理单元26 分析数据库(数据分析)2、重点与难点重点:数据透视表,透视图的建立,方案管理器的设置难点:分析工具库的使用3、教学要求熟练掌握数据透视表,数据透视图,方案管理器,分析工具库等工具的实践操作。(九) 与工作小组共事1、教学内容单元27 共享工作薄单元28 保护工作表和工作薄单元29 合并工作薄与追踪修订2、重点与难点重点: 工作表和工作薄的共享、保护、合并与取消难点: 允许使用者编辑范围3、教学要求熟练掌握工作表和工作薄的共享、保护、合并与取消操作(十) 图表1、教学内容单元30 建立图表与图表格式单元31 添加趋势线2、重点与难点重点:图表的建立方法,图表格式的设定难点:添加趋势线的使用3、教学要求熟练掌握图表的建立方法,图表格式的设定,添加趋势线的使用(十一) 数据有效性应用1、教学内容单元32 建立与修改列表单元33 数据有效性(公式审核)2、重点与难点重点:列表的操作难点:公式审核的使用3、教学要求熟练掌握建立及修改列表范围,数据有效性及其功能中序列的应用。(十二) 创建图形1、教学内容单元34 自选图形单元35 图形的组合与叠放次序2、重点与难点重点: 绘制自选图形,变更自选图形,组合图形对象难点: 对象叠放次序的移动3、教学要求熟练掌握绘制自选图形,变更自选图形,组合图形对象,对象叠放次序的移动等实践操作。(十三) 图片工具栏1、教学内容单元36 重设图片单元37 压缩图片2、重点与难点重点: 重设、压缩图片3、教学要求熟练掌握重设、压缩图片操作三、建议学时分配表章次教学内容学时分配理论教学实验上机讨论合计一导入和导出数据123二使用和管理工作薄123三自定义Excel工作环境123四操作工作表246五使用宏123六公式审核与数据验证123七数据整理123八使用分析工具123九与工作小组共事123十图表123十一数据有效性应用123十二创建图形123十三图片工具栏123总 计142842四、教材、教学参考书建议使用教材:Excel 2003教程,戴建耘主编,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考核方式:上机(开卷)成绩评定:实验、作业及平时测验:30%,期末上机考试:70%。六、说明: 1、本课程教学要求理论课在多媒体教室,实践课计算机机房进行,要为每个学生提供一台高性能计算机,并安装有Microsoft office 2003系列软件。2、本课程难点在于主要针对有基础的同学,并进行Excel高级操作的训练。3、课堂教学中采用实例引导,注重学生的实践训练。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Computer Assembly and Maintenance课程编号:12312030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总学时数:48学 分:3一、本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计算机系统维护技术是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安全技术、实用软件技术、数据保护技术等课程综合应用的技术,涉及知识面广。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能比较系统的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结构,合理、正确的进行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并能自己动手组装计算机和对计算机的常见故障可以熟练的进行排除。熟悉计算机外围设备的工作机制,并掌握相关操作技能。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1、教学内容第一节 计算机发展简史第二节 计算机系统组成2、重点、难点重点:计算机的发展简史、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计算机的软件组成、硬件与软件的关系 难点:硬件与软件的关系。3、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的发展简史,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成,以及硬与软件的关系等。第二章 计算机硬件详解1、教学内容第一节 中央处理器第二节 主板第三节 内存第四节 软盘和软驱第五节 硬盘第六节 光驱和光盘第七节 显示卡第八节 显示器第九节 声卡第十节 电源第十一节 机箱第十二节 键盘和鼠标第十三节 常用网络设备介绍第十四节 辅助配件介绍2、重点、难点重点:CPU的类型与选择、主板与硬盘的类型选择、内存和电源的选择、各辅助配件的作用。难点:实际选购计算机部件时对所学知识的运用3、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计算机主要硬件和辅助设备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硬件的发展史、基本工作原理、硬件类型和选择的原则等。对一些常用硬件有比较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为设备的选择和采购奠定基础,也为后面的组装做好准备。第3章 计算机组装1、教学内容第一节 组装计算机前的准备工作第二节 计算机组装过程2、重点、难点重点:组装计算机前的准备工作、安装CPU和内在条、安装各种板卡、连接驱动器的数据线和电源线难点:独立完成计算机硬件组装3、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计算机组装的整体流程(2)独立完成整台计算机的组装第4章 CMOS与BIOS 1、教学内容第一节 CMOS/BIOS基础知识第二节 设置和优化BIOS2、重点、难点重点:什么是CMOS、CMOS与BIOS的关系、设置和优化BIOS、如何优化BIOS难点:如何优化BIOS3、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计算机主板的CMOS和BIOS的相关知识,其中包括CMOS和BIOS的基础知识、BIOS的种类,理解CMOS与BIOS的关系。(2)掌握如何进入CMOS设置,以及如何优化BIOS设置提高计算机性能。第5章 软件安装 1、教学内容第一节 安装操作系统第二节 使用Windows 2000/XP的在线更新2、重点、难点重点:设置计算机启动顺序、利用安装程序设置硬盘分区和格式化硬盘、Windows 2000/XP的在线更新。难点:掌握操作系统安装过程的一般流程及看得懂安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提示信息。3、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安装、利用Windows XP安装程序对硬盘进行分区、格式化。掌握安装系统、Windows 2000/XP系统的在线更新及如何关闭和启动在线更新。第6章 软件系统维护1、教学内容第一节 利用Windows的防火墙保护计算机第二节 紧急情况下的系统恢复第三节 制作启动光盘第四节 用Ghost备份系统第五节 使用控制台恢复Windows XP第六节Windows XP系统还原第七节 硬盘故障修复2、重点、难点重点: 设置Windows XP的防火墙、制作启动光盘、备份和恢复系统、使用控制台修复Windows XP、系统还原、硬盘软故障修复难点:硬盘软故障修复、使用控制台修复Windows XP3、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如何设置Windows XP防火墙、制作多种不同类型的启动盘、备份和恢复硬盘或硬盘分区以及如何修复硬盘的软故障等。第7章 病毒防治1、教学内容第一节 病毒的基本知识第二节 杀毒软件介绍第三节 防毒杀毒技巧2、重点、难点重点: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常见的查杀病毒的工具、防毒杀毒的技巧难点:掌握防毒杀毒的技巧3、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有哪些特点;(2)掌握防毒杀毒的技巧;(3)了解常用的查杀病毒的工具,如何使用查杀病毒工具来在线更新病毒库。第8章 计算机硬件测试1、教学内容第一节 CPU稳定测试第二节 硬盘测试第三节 显卡测试第四节 整体性能测试2、重点、难点重点: 测试CPU的稳定性、如何测试硬盘、如何测试显示卡、测试计算机的整体性能难点:测试计算机的整体性能3、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对计算机进行测试的相关软件的使用,掌握计算机的性能和运行状态第9章 计算机的日常维护1、教学内容第一节 注意事项第二节 计算机硬件维护2、重点、难点重点:计算机硬件维护和注意事项、计算机工作环境、计算机各配件的维护、硬盘的维护难点:硬盘的维护3、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计算机硬件日常维护的一些基本知识,认识和了解日常硬件维护与计算机的正常使用是密不可分的。第10章 计算机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1、教学内容第一节 计算机开机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第二节 主板问题及解决方法第三节 CPU问题及解决方法第四节 内存问题及解决方法第五节 显卡问题及解决方法第六节 调制解调器第七节 声卡问题及解决方法第八节 硬盘问题及解决方法第九节 硬盘故障提示信息的含义 第十节 显示器问题及解决方法第十一节 电源问题及解决方法2、重点、难点重点:计算机软件配置引发的故障、计算机各配件引发的故障、常见计算机外部设备故障难点:了解各部件常见的故障现象及对应的解决方法3、教学基本要求 能够解决一些常见的计算机故障三、建议学时分配表章次教学内容学时分配理论教学实验上机讨论合计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22第2章计算机硬件详解617第3章计算机组装224第4章CMOS与BIOS213第5章软件安装123第6章软件系统维护369第7章病毒防治224第8章计算机硬件测试224第9章计算机硬件物日常维护22第10章计算机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822总 计301848四、实验内容与安排(若本课程含有实验,则必须填写如下表格)章节实验项目名称内容提要实验学时备注第2章实验1:认识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和各种接口中、外部设备1第3章实验2:组装计算机了解计算机配置原理和方法,安装前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2第4章实验3:系统CMOS参数的设置掌握计算机系统的BIOS设置及优化方法1第5章实验4:操作系统的安装掌握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2第6章实验5:系统维护与优化Pwrdiag及Defrag 20002第6章实验6:硬盘分区掌握Partion Magic软件的使用2第6章实验7:系统备份与恢复掌握Ghost软件的使用2第7章实验8:常用杀毒软件及防火墙使用Norton软件使用2第8章实验9:硬件测试Winbench99、HD Tune、Hot CPU Tester Pro2第10章实验10:恢复误删除和格式化的数据EasyRecovery2总计18五、教材、教学参考书建议使用教材: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王涛 等地质出版社2006.12建议参考书:计算机组装秘维护 宋素薄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3微型计算机系统维护技巧问与答(硬件篇)王路敬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1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丛书编委会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10六、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考核方式:笔试(闭卷)、操作考试。各教学环节占总分的比例:实验:10%,作业及平时测验:30%,期末理论考试:60%。七、说明:(对各种教学环节如课堂教学、实验、实习、作业等的安排作必要说明,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建议)该课程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因此要强调基本概念和具体的实现过程。教学中应使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和重视实验环节。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Data Structure课程编号:12312040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总学时数:48学 分:3一、本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继C语言后的一门计算机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有: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与分析的基本知识,各种基本数据结构的定义,存储结构、相应的算法以及应用,掌握基本的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关系。培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结合实际应用,设计有效的算法和数据结构的能力。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算法和数据结构,它是学习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等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掌握好这门课程的内容,是学习计算机其他相关课程的必备条件。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绪论1、教学内容1.1 什么是数据结构1.2 抽象数据类型的表示与实现 1.3 算法描述和算法分析2、重点、难点重点:ADT、算法的概念、描述方法以及评价标准难点:ADT3、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与数据结构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2)掌握:数据结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实现),算法(定义、设计要求、描述工具、复杂度分析)。 第二章 线性表1、教学内容2.1 线性表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 2.2 线性表的顺序表示和实现 2.3 线性表的链式表示和实现 2.3.1 单链表 *2.3.2 循环链表 *2.3.3 双向链表 *2.3.4 静态链表 2.4 一元多项式的表示及相加2、重点、难点重点: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难点:循环链表3、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双向链表、循环链表,单链表的应用。(2)掌握: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和单链表及其有关的操作。 第三章 栈和队列1、教学内容3.1 栈3.1.1 栈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 3.1.2 栈的表示和实现 3.1.3 栈的应用举例 3.1.4 栈与递归的实现 3.2 队列3.2.1 队列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 3.2.2 队列的表示和实现3.2.3 队列的应用举例2、重点、难点重点:栈的存储结构及其基本操作、队列存储结构及其基本操作难点: 应用3、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复杂的应用。(2)掌握:利用栈和队列的基本操作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 第四章 串1、教学内容4.1 串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4.2 串的表示和实现4.2.1 定长顺序串 4.2.2 堆串 *4.2.3 块链串 4.3 串的应用举例:文本编辑2、重点、难点重点: 串的基本操作及简单应用难点:模式匹配3、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模式匹配(2)掌握:串的基本操作及简单应用 第五章 数组和广义表1、教学内容5.1 数组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 5.2 数组的顺序表示和实现5.3 矩阵的压缩存储5.3.1 特殊矩阵5.3.2 稀疏矩阵*5.4 广义表2、重点、难点重点: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广义表的定义、术语、存储结构、运算难点:递归算法设计3、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稀疏矩阵的乘法运算,广义表的基本操作。(2)掌握:抽象数据类型数组的定义与实现,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稀疏矩阵(分别用三元组表、十字链表实现转置、加减法等矩阵运算)。 第六章 树和二叉树1、教学内容6.1 树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 6.2 二叉树6.2.1 二叉树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 6.2.2 二叉树的性质 6.2.3 二叉树的存储结构6.3 二叉树的遍历与线索化6.3.1二叉树的遍历 6.3.2 基于栈的递归消除 6.3.3 遍历算法应用 *6.3.4 线索二叉树 6.4 树和森林6.4.1 树的存储结构 6.4.2 树、森林与二叉树的相互转换 6.4.3 树和森林的遍历 6.5 哈夫曼树及其应用6.5.1 哈夫曼树 6.5.2 哈夫曼编码 6.5.3 哈夫曼编码算法的实现 *6.6 树的计数2、重点、难点重点:二叉树的遍历、树、森林与二叉树的相互转换、哈夫曼树及其应用难点:哈夫曼树及其应用3、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线索二叉树、树的计数。(2)掌握:树与二叉树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和实现,二叉树的遍历,树、森林与二叉树的关系,哈夫曼树及其应用。 第七章 图1、教学内容7.1 图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和术语 7.2 图的存储结构 7.2.1 邻接矩阵 7.2.2 邻接表7.2.3 十字链表*7.2.4 邻接多重表 7.3 图的遍历7.3.1 深度优先搜索 7.3.2 广度优先搜索 7.4 图的连通性问题7.4.1 无向图的连通分量 7.4.2 最小生成树7.5 有向无环图及其应用7.5.1 拓扑排序 7.5.2 关键路径 7.6 最短路径7.6.1 从某个源点到其余各顶点的最短路径 7.6.2 每一对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2、重点、难点重点:图的存储结构、图的遍历操作难点:图的几个典型应用问题3、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邻接多重表、用克鲁斯卡尔算法求最小生成树。(2)掌握:图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图的实现(邻接矩阵、邻接表、十字链表),图的遍历,图的应用(用普里姆算法求最小生成树、拓扑排序、关键路径、用迪杰斯特拉算法求最短路径)。 第八章 查找1、教学内容8.1 基于线性表的查找方法8.1.1 顺序查找法 8.1.2 折半查找法8.1.4 分块查找法 8.2 基于树的查找方法8.2.1 二叉排序树 *8.2.2 平衡二叉排序树*8.2.3 B-树和B+树8.3 计算式查找方法哈希表 8.3.1 哈希函数的构造方法 8.3.2 处理冲突的方法 8.3.3 哈希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