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习目标,思维脉络,1.识记并了解实践的含义。 2.理解实践的基本特征。(难点) 3.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观念。(重点),知识清单,预习自测,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特点,知识清单,预习自测,3.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 (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即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变革社会的实践。在阶级社会中,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的实践。 (3)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知识清单,预习自测,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知识清单,预习自测,1,2,3,知识清单,预习自测,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下面关于实践的观点正确的是( ) 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通过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A. B. C. D. 答案:A,1,2,3,知识清单,预习自测,2.“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十一号”飞船顺利实现交会对接。两个飞行器要以比子弹还快数倍的速度飞行,完成无缝对接,难度好比百米之外“穿针引线”。这直接体现了实践具有( ) A.客观物质性 B.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相对独立性 答案:B,1,2,3,知识清单,预习自测,3.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的生存环境却日益恶化:四分之一的国土一度持续雾霾、九成地下水遭到污染、1.5亿亩耕地受到重金属污染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物质丰富不是生活质量的全部。这说明( ) A.认识对实践有决定作用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答案:C,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自主思考,即学即练,准确把握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1.二者相互区别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是指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客观的,这是实践活动与人的认识活动的区别所在。实践的能动性,是指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这是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的、盲目的活动的区别所在。,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自主思考,即学即练,2.二者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统一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 实践既不是纯客观的活动,也不是纯主观的活动,而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所谓主观见之于客观是指实践是以主观认识为指导去“做”和“行动”。一方面,在实践中,意识的目的性、创造性都以客观性为基础。只有人的意识符合客观要求,人们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实践的创造性才能真正发挥出来。另一方面,实践的客观性又渗透着能动性。实践是在人的意识指导下的有目的的活动。因此,实践的第一个特征和第二个特征并不是自相矛盾的,而是辩证统一于人们的实践活动之中。,3.实践既具有客观物质性,又具有能动性,它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区别于以往旧的实践观的标志所在。夸大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否认实践的能动性,会导致机械唯物主义;而夸大实践的能动性,否认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则会陷入唯心主义。,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自主思考,即学即练,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自主思考,即学即练,1.如果你参与下面漫画中的辩论,你是否同意他们的观点?为什么? 提示:不同意。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具有能动性。实践既连接着主观,又连接着客观,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自主思考,即学即练,1.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人们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 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 B. C. D.,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自主思考,即学即练,审设问:本题要求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审材料:材料主要说明,随着生产生活的发展,人们对人与河流的关系的认识不断变化发展。 定选项:人们对人与河流的关系的认识,是随着生产生活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的,说明实践具有物质性,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同时也说明认识因为实践的历史性而打上时代的烙印,正确。认识的根本任务是形成理性认识,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错误。故答案选B项。 答案:B,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自主思考,即学即练,正确理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正确认识和检验认识 正确认识就是同客观事物相符合的认识;检验认识就是将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进行比较,看二者是否相符。 2.实践能够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原因 实践能够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由实践的特征决定的。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把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联系起来,并加以比较和对照的特点。一方面,实践受主观认识的指导,联系着主观认识;另一方面,实践又改造和变革客观对象,联系着客观事物。这样,实践过程就成为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的桥梁,人们能够把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加以比较和对照,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一般来说,以一种主观认识为指导在实践中改造客观事物,能够达到预期目的,那就证明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自主思考,即学即练,2.能把科学理论、规章制度、“多数人公认的观点”、逻辑证明等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吗? 提示:(1)不能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科学理论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尽管它们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但也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 (2)不能把规章制度等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尽管它们对人们的言行有导向和制约作用,人们应该严格遵守它们,但它们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3)“多数人公认的观点”不能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这是因为“多数人公认的观点”属于主观认识范畴,其本身的正确性也有待检验。,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自主思考,即学即练,(4)逻辑证明不能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因为逻辑证明有可能是错误的,即使推理的结论正确,其可靠性最终还需要由实践来论证。,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自主思考,即学即练,2.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成“蝼蛄叫,大雨到”。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这表明( ) 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 B. C. D.,知识点一,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摩托车空气净化装置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挖掘机耐磨部件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挖掘机械噪音降低技术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全新版)知识产权交易合同英文版
- “十五五”期间新兴支柱产业的发展重点与推进路径
- 人教版(2024)六年级全一册信息科技第19课 光照温度要适宜 教案
- 人教版(2024)五年级全一册信息科技第22课 兔子增长有规律(1) 教案
- 2025年淮北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夺分金卷)
- 2025年海西州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a卷)
- 2025年阿勒泰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基础+提升)
- 电力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实践经验
- 辽宁本溪2019-2023年中考满分作文32篇
- 肿瘤治疗相关呕吐防治指南
- 创新眼科医生进修汇报
- 老旧排水管网更新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盆底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诊疗中的应用
- 孕产妇心理健康课件
- 给排水管道施工交叉作业安全措施
- 电影院安全应急预案
- 新生儿吸氧的护理
- 家庭奖惩计划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