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2-经济增长理论综述.ppt_第1页
[经济学]2-经济增长理论综述.ppt_第2页
[经济学]2-经济增长理论综述.ppt_第3页
[经济学]2-经济增长理论综述.ppt_第4页
[经济学]2-经济增长理论综述.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经济增长理论综述,增长:宏观经济学古老而新鲜的主题,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增长问题一直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论题之一。 为什么有的国家穷,有的国家富? Solow(1956)的经典模型让经济学家们觉得增长方面似乎已经无话可说。,增长:宏观经济学古老而新鲜的主题,从60年代到80年代中后期,各种经济学流派的争论焦点都是产出、就业、消费和投资的短期波动,以及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 直到Romer(1986)把经济增长问题再度唤醒,把它拉回到宏观经济学家们的视野。,有没有印度政府可以采用,并使印度经济像印度尼西亚或埃及那样增长的做法呢?如果有的话,确切的说,这种做法是什么呢?如果没有的话,造成这种情况的“印度的特点”是什么呢?在这类问题中所涉及的人类福利的结果是如此令人惊愕:一旦你开始思考这些问题,就很难再思考任何其他问题。 罗伯特卢卡斯 增长问题并没有什么新东西,只不过是为古老的问题穿上了一件新衣,增长是一个永远使经济学者着迷和神往的问题: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 詹姆斯托宾,经济增长的定义与计算 经济增长的典型化事实 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 主要研究方法 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变述评,经济增长理论概述,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是国民收入的长期增长的趋势问题,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长期化和动态化;不像经济周期理论,研究的主要是国民收入围绕长期趋势波动的问题。,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潜在产量,什么是经济增长?,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Simo.Kuznets)1971年接受诺贝尔经济奖时曾给经济增长下了这样一个定义: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定义包含三个含义,第一、经济增长集中表现在经济实力的增长上,而 这种经济实力的增长就是商品和劳务总量的 增加,即GNP的增加。 第二、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第三、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 整。,经济增长的含义,经济增长是指一国经济活动能力的扩大 如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扩大 或总产量的增加、GNP或GDP增加等 经济增长不同于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是指一国由不发达状态转入发达状态。它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社会制度、经济结构等的变化。,经济增长的计量,70规则:复利计算的简化方法,例子:以上面的增长率为例,日本的年增长率为2.82,孟加拉国的年增长率为0.78。 计算: 日本:702.8224.8年 孟加拉国:700.7889.7年,70规则:如果某个变量每年按x增长,那么,在将近70/x年以后翻一番。,“70规则”的推导,经济增长经验(国际差异,PPP),国与国之间的生活水平比较,汇率(rate of exchange) PPP(purchasing power parity),汇 率,汇率 缺陷:不能反映真实的价格比(人民的生活水平),购买力平价:PPP,PPP(Purchasing Power Parity),指以实际购买力计算的两个国家不同货币之间的换算比例。 其计算方法大致为: 先选取典型的商品与劳务作为比较样本, 再用两个国家不同的货币单位与市场价格分别加权计算样本的价格总额, 价格总额的比例就是体现两国货币实际购买力的换算率,即购买力平价。,一个例子:印度与美国,按汇率计算:1993年,印度人均收入:252美元;美国人均收入:24585美元;美国是印度的97倍。 按PPP计算:17倍。,增长和发展的统计(PPP),增长和发展的统计(PPP),案例:亚洲“四小龙”的增长奇迹,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 增长率:19661990年实际人均收入一直维持7左右的增长率 核算结论:亚洲“四小龙”的增长源于生产要素的投入增加,而不是全要素生产率(技术)的进步。所以,亚洲“四小龙”的增长可能不能持久。,(OECD)五个富裕国家人均产出的增长情况(PPP),经济增长的三个事实 (OECD),五个国家40年间的经济增长强劲 70年代以后经济增长速度下降 OECD国家人均产出水平呈现收敛趋势,更广范围的考察,第一个历史观察结果是,从罗马帝国结束到公元1500年,欧洲人均产出基本上没有增长。大概从1500年到1700年,欧洲的人均产出才出现了略微的增长,仅为0.1。从1700年到1820年,增长率从0.1仅仅上升到0.2。即使在工业革命时期,增长率也没有达到现在这么高。美国从1820年到1950年,人均产出增长率也只有1.5。因此,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均产出的增长仅仅是一种近代经济现象。过去2000年的增长纪录中,不寻常的是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创造的高增长率(而不是1973以后的低增长率)。,更广范围的考察,第二个历史观察结论是,哪个国家的人均产出水平高,其他国家的人均产出就向这个国家的人均产出水平收敛,并最终超过它。因此,历史证实了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美国不会总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中国(15世纪)意大利、荷兰(16、17世纪)英国(18201870)美国(1987?),李约瑟之谜,在14世纪时,中国已经达到了全面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的阈值(threshold level). 为何在前现代社会中国在科学和技术上遥遥领先于其他文明?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工业革命而变为落后?为何在现代中国不再领先?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对预测中国在未来是否能复兴至关重要.,李约瑟之谜,一直到19世纪中叶,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经济。(Angus Maddison. 1995. ) 技术:在工业革命以前的10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是世界上科技最先进的国家。(Francis Bacon认为,使欧洲从黑暗的中世纪转变为现代世纪的发明是纸张、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但是他不知道这些都是中国发明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工业化的国家,在11世纪时年产15万吨铁,其产量为欧洲的6倍。,更广范围的考察的结果,我们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三类:第一类是OECD国家,第二类是非洲国家,第三类是亚洲国家,就可以发现下面三个问题。 首先,OECD国家的人均产出起点较高(以1960年为起点),并表现出明显的收敛性。,更广范围的考察的结果,其次,亚洲国家也表现出收敛性。日本是亚洲国家中经济增长最快,人均产出水平最高的国家。新加坡、韩国、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印度尼西亚、泰国及马来西亚的增长速度也都很快。,更广范围的考察的结果,最后,非洲国家具有较大的差异,收敛性在这些国家没有出现。大多数非洲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都很贫穷,人均产出一度出现负增长。比如,乍得和马达加斯加两国自1960年以来人均产出以负增长率1.3在下降,即使在和平年代里,这两国的总产出也只达到1960年的67。非洲国家为什么不增长?这正是需要发展经济学家来回答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经济增长并不是一种历史必然。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看不出有多少经济增长现象出现。即使在当今时代,仍然有许多国家的经济没有增长。因此,一种理论如果能够解释OECD国家的增长现象,那么它也必须能够解释过去为什么没有增长,非洲国家为什么没有出现增长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二,OECD国家出现的赶超美国的这种收敛性,很可能是一场蛙跳游戏的前奏曲,它可能导致经济领头羊要从一个国家转到另一个国家。如果一种理论能够解释经济的收敛性,那么它也就必须能够解释经济领袖地位为什么会在国家之间传来传去。,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三,为什么从历史的角度去看,自1973年以来OECD国家的增长率就并不算低?而50年代和60年代创下的高增长率纪录,就更令人感到迷惑。从当今的角度看,要揭开这些问题之谜,要找出增长速度放慢的原因,最好是去找出二战结束以后促使经济快速增长的因素和动力,并分析这些因素和动力的作用在当今是否已经消失。,Kaldor(1963)提出了经济增长的六个典型事实,(1)人均产出随时间而增长,其增长率不存在下降的趋 势; (2)劳动力所使用的平均物质资本随时间而增长; (3)资本的报酬基本保持不变; (4)物质资本对产出的比率基本保持不变; (5)劳动和物质资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基本保持不 变; (6)各国的单位劳动力产出的增长率存在很大的差距。,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库兹涅茨),库兹涅茨总结出了经济增长的六个基本特征: 人均产量的高增长率和人口的高增长率 生产率的高速增长(投入要素的生产率是高的) 经济结构的变革速度是高的 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迅速变革 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扩大 世界经济增长的不平衡,经济结构的变革速度是高的,农业转移到非农业 工业向服务业转移 生产单位生产规模的变化 劳动力职业状况的变化 消费结构变化等等,归纳六个特征,1、2 是数量特征属于总和的比率 3、4 属于结构的转变 5、6 属于国际间扩散 这六个特征密切相关,它们标志着一个特定的经济时代,现实世界中的增长现象 (Stylized facts),The massive and persistent divergence in income levels 富者仍富,穷者仍穷。 The massive and unpredictable divergence in growth rate增长的奇迹与灾难 There is no unconditional convergence. There is conditional convergence. Other facts: Two-peaks and club convergence The growth is slowdown,The massive and persistent divergence in income levels,The massive and unpredictable divergence in growth rate,There is no unconditional convergence,There is conditional convergence,Two-peaks and club convergence,The growth is slowdown,经济增长的研究目标,解释增长现象 寻找增长源泉 储蓄和投资; 教育、研发和科技投入; 政府政策,包括税收、基础设施投入、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控制、对外开放、收入分配等。 金融和信贷市场发展情况; 其他制度、文化因素,如宗教、社会民主和私有产权保护情况等。 提出促进增长、改进福利的可行性建议。,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存在性问题 即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存在着一种长期增长的可能性? 稳定性问题 即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存在着一种稳定增长的可能性? 恢复性问题 即一个国家的经济如果偏离正常的增长轨道,怎样才能使其恢复?,经济增长问题 (经济增长的源泉问题 ),经济学家在分析经济增长的源泉问题时,通常借助于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把经济中的产出、要素投入和技术水平三者联系在一起,来说明总产出取决于经济中的资本和劳动的投入及社会生产的技术水平。 通常,人们假定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性质,即是一阶齐次函数。在此假设下,可得到人均产出的函数表示式。人均产出生产函数表明,人均产出的增长取决于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研究经济增长的两种方法,资本积累(capital accumulation) 技术进步(technological progress) 对于经济增长问题的解答有两种互为补充的方法。一是把要素投入、技术进步、储蓄和投资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互动关系模型化,另一是把决定总产出增长的不同因素的贡献程度定量化。这两种方法大致构成了研究经济增长问题的基本框架。,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与现状,经济增长理论的成长经历了古典、新古典和新增长三个发展阶段。 1.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十九世纪中叶) 亚当斯密国富论中论述了分工引起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资本积累使劳动者人数增加,是一国真实财富与收入增加的途径 大卫李嘉图也强调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 “马尔萨斯陷阱”:人口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与现状,古典经济学家已经指出了经济增长的规模性动因(资本、技术、土地)以及拓扑性机制(分工),也注意到了自然资源在增长中的特殊性。但他们的分析侧重于农业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经济,肥力递减等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被过分地强化了。同时,技术进步的连续性则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样,他们的分析显得有些悲观,即经济增长不具有持续性。,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与现状,2.新古典经济学的兴起(十九世纪后半叶 -) 马歇尔(A. Marshall)在1890年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也论述了经济增长问题,强调资本家的投资和企业家的经营管理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熊彼特关于创新与企业家重要性的论述:“创造性毁灭的动态过程”,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与现状,新古典经济学以“边际分析”为特征,其贡献主要在于其分析工具(边际分析、一般均衡)的改进上,而不是经济思想的提供上。值得细说的是Marshall对规模收益递增的分析以及Schumpeter对创新的分析。,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与现状,早期研究小结 直至20世纪30年代以前,经济学文献中关于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属于古典阶段。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则是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运用关于国民收入决定的短期静态均衡分析理论框架,考察经济社会生产力在长时期内的动态发展过程。,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与现状,现代经济学源于Keynes, J.M.(1936)的“有效需求”革命。与新古典的倚重于供给分析不同,Keynes倚重于需求分析,从而给始于1929年的“大萧条”一个有力的解释。,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与现状,Keynes的“有效需求”理论 总供给函数和需求函数 Harrod-Domar模型:经济增长理论的建立 Solow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Ramsey-Cass-Koopmans模型 :微观基础,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与现状,新增长理论 AK模型 干中学模型 人力资本模型 其他,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与现状,与新古典增长理论相比,新增长理论从不同侧面探究了经济增长的源泉和机制,并在更大范围内解释了经济现象,也提出了促进经济增长的相关政策。 另外,新增长理论的研究形式主要采用Ramsey式动态优化框架和确定性模式。,经济增长的历史观点,这种类型的研究是从经济史的角度,来考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如何从传统的封建社会通过经济增长逐步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Walt Whitman Rostow)。1958年,罗斯托在英国剑桥大学以“经济史学家对现代历史发展的观点”为题发表演讲,阐述了他从经济史角度看待经济增长问题的观点。这篇演讲稿后来于1960年以书名经济增长阶段正式出版。,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理论”,传统社会阶段起飞准备阶段自我持续增长阶段成熟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罗斯托认为,处于传统社会的国家,只要把国民收入的15到20储存起来用于投资,该国的经济增长率就会得到迅速提高,从而就能通过经济起飞阶段,达到现代化的成熟阶段。,增长过程的经验研究,库兹涅茨(S. Kuznets) 索洛(Solow) 丹尼森(E. F. Danison),库兹涅茨(S. Kuznets),“GNP”之父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该国向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的长期上升,这种不断上升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及思想意识之不断调整的基础上的”,库兹涅茨(S. Kuznets),库兹涅茨很重视结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他把知识因素、生产因素和结构因素联系起来,以强调结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达国家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都发生了迅速的经济结构转变。一是经济活动从农业先转向非农业活动,再从工业活动转向服务业;二是企业从个体中、小型企业转向全国性或跨国性大公司;三是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向非农业部门,农业与非农业部门的劳动力人数比例在下降。不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变化缓慢,结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传统的结构把劳动力大都束缚在传统的农业生产部门,传统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方式又阻碍着经济的增长。,库兹涅茨(S. Kuznets),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时期往往经历收入差距先扩大,而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而逐步缩小的过程。,索洛(Solow),索洛指出,在经济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往复循环历史长河中,决定一年度国民收入较前增长的源泉一般可归结为三种:劳动投入增加、资本投入增加、以及技术进步引起的这两种生产要素的生产率的提高。这三种源泉又可概括为两类:要素投入的增加和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索洛在一些严格的假设前提下,把导致经济增长的这两大源泉从统计核算种分解出来。见补充1。 索洛根据美国1909-1949年的统计数据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这40年间美国的技术进步大致为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率平均每年为3.1,40年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约增加一倍,从0.623美元增为1.275美元,其中技术进步的贡献占87.5,其余12.5则是依靠人均资本投入量的增加。,丹尼森(E. F. Denison),丹尼森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把索洛最初称为“技术进步”的这一增长源泉进行了进一步分解。他从劳动投入增长中分解出了就业人数增长基础上的劳动素质的提高,又把全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分解为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进展三个项目,从而丹尼森把引起经济增长的因素归结为七类:就业人数及年龄-性别构成、包括非全日工作的工人在内的工时数、就业人员的教育年限、资本存量大小、资源配置的改进、规模经济、知识进展。其中,前四项代表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后三项代表全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丹尼森得出的结论是,知识进步是发达国家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源泉。丹尼森认为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的进步是同等重要的,不能重视其中一个而忽视另一个。,经济增长模型,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 新古典增长模型:索洛 新剑桥增长模型 :卡尔多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最优增长理论 新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最优增长理论,Ramsey(1928):效用最大化储蓄率内生 Cass(1965)、Koopmans(1965):将Ramsey(1928)引入新古典增长模型 Ramsey-Cass-Koopmans模型,80年代后经济增长理论的新突破 新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模型中技术因素的内生化 在原先的模型中,技术被作为一种外生变量 80年代后,美国的罗默(Romer)、卢卡斯等人,建立了把技术作为经济增长模型内生变量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型,发展脉络,Harrod-Domar模型:经济增长理论的第一次革命 Solow-Swan模型:经济增长理论的第二次革命:技术进步外生 Ramsey-Cass-Koopmans模型:内生了储蓄率,技术进步依然外生 Arrow模型:“干中学”,技术进步率内生,但是取决于外生的人口增长率,发展脉络,Uzawa:两部门模型。经济增长率依然依赖于外生的人口增长率 Rome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