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与影响(2019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第二次联考)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孤独的超级大国中说:“当前我们处于一种奇特的混合格局,即一个超级大国与若干大国并存的单极+多极的世界格局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世界新秩序已经形成B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C世界有多个权力中心D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参考答案】B 【解题必备】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与影响表现美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欧盟1992年欧洲联盟条约签订,欧共体发展为经济政治的联盟。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随着实力的不断增强,其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日本两极格局结束后,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俄罗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取代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可与美国相匹敌的军事力量。国内经济不断好转,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1)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抑制或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的潮流,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3)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既是经济多极化、全球化的结果,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4)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提供了发展机遇,又提出了挑战。 “苏联的解体并不意味着历史的完结欧洲也开始摸索属于欧洲的强大之策一个庞大的大欧洲计划。”这个庞大的计划是A成立欧共体 B北约东扩C东欧剧变 D建立欧盟当代美国政治家基辛格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其主要含义是A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B多极化趋势下美国难以独霸世界C美国已完全失去了超级大国地位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不断强调日本完全有“资格”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大多数日本媒体也支持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认为这是奠定21世纪日本外交基础的最主要课题。这一主张反映了日本A随着经济发展军国主义抬头B对外政策不再追随美国C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D奉行独立和平外交政策 3【答案】C【解析】从材料“日本政府不断强调日本完全有资格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可以看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一直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故A项排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专业解读仲裁委员会对仲裁员素质要求及面试预测题分析
- 2025年中小学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考试模拟题与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注册生物工程师面试必-备知识与模拟题解答
- 2025年飞机翻修或D级检修合作协议书
- 2025年灌封胶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桨扇发动机项目合作计划书
- 抢救柜药品课件
- 2025年传染病防治兽药项目发展计划
- 辽宁省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份联合考试物理试卷B版
- 2025年3-〔(4-氨基-3-甲氧苯基)偶氮〕苯磺酸项目发展计划
- 踝关节镜技术PPT
- 妊娠合并心脏病及课件
-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激励制度(包含募资奖励、投成奖励、退出奖励等)
- 幸福中国一起走总谱图片格式-总谱
- 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
- 机械优化设计完整版PPT课件.ppt
- 双溪课程评量表
- 肠系膜静脉血栓(MVT)的CT表现PPT医学课件
- 建筑施工现场常用机械设备用电功率表
- PHC预应力管桩-图集(共31页)
- 10kV电力电缆泄漏电流及直流耐压试验评分参考标准(共1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