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有无相生教案3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_第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有无相生教案3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_第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有无相生教案3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_第3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有无相生教案3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无相生 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掌握文中相关文言词汇。2.理解老子“有无相生”辩证关系,进而理解老子在3、4、5、6则中所表述的有与无的转化和为人、处事的道理。3. 启发学生把握老子强调的“无”,在生活中能思考“无”,关注“无”,从而拓展“有”,升华“有”,涵养自己的德行,提升自己的境界。教学重难点:通过1、2则引导学生理解“有无”的辩证关系,再由3、4、5、6、7则深入理解“有无”之间相互转化的道理。教学方法:引导法,启发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西汉淮南鸿烈说说“塞翁失马”中的“善术者”是怎样看待祸福的。(明确:祸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善术者很智慧,仿佛是个先知。但事实上,早在先秦,老子就提出“有无相生”的名言,今天,让我们借助本文,管中窥豹,浅尝老子思想的琼浆,感受古人无穷的智慧!二、研习课文(一)疏通文本,答疑解惑请同学们阅读7则内容,有不清楚的字词句,提出来共同解决。(二)研读第1、2则1问:第1则说了什么内容?明确: 有中生无,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2问:第2则中,老子阐述了人们对日常生活中三个事物的感知,请借此诠释有与无的关系。明确:有和无的关系,浅而言之,可以理解为:可感与不可感(可见与不可见、显性与隐性)的关系。其中,不可感(不可见、隐性)有两层含义:一是因所要感知的事物的确不存在而无法感知,一是所要感知的事物确实存在,但感知主体因自身局限而感知不到。(本环节的设置,是想化繁为简,有与无这组概念虽然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质朴概念,但是让学生深入领悟和加以表述时,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我想通过概念的置换,来引导学生走入文本,便于理解。)(三)分组讨论,深入理解3,4,5,6则学生自行分为5组,指定一名组长,组织讨论。教师准备5个议题,分别对应3,4,5,6,7则,组长上台抽领回一则,小组同学们结合2则中对有无的理解,讨论合作完成议题。并指定一名代表来表述本组讨论结果。议题1:第3则中,老子如何用四“者”四“不”来阐释有与无的概念的?说明了什么道理?给我们什么启示?议题2:第4则中,老子如何用八“者”来阐释有与无的概念的?说明了什么道理?给我们什么启示?议题3:第5则中,老子如何用大小(细)、多少、难易来阐释有与无的概念的?说明了什么道理?给我们什么启示?议题4:第6则中,老子如何用安、未兆、未有、未乱来阐释有与无的概念的?三个排比句的作用是什么?老子提到脆、微为了说明什么?本则说明了什么道理?给我们什么启示?议题5:第7则,老子想表达一个什么观点?你怎么看?能举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最好。明确:略(这个环节的设置,是想要体现生本原则,教师通过前面两个问题的铺垫和引导,给学生一个自我消化的空间,并且安排小组讨论,让他们彼此之间交换思想,通过碰撞,到提取和接受,能让他们在自主思考的环境中加深理解。)同学们通过对以上五则内容的深入解读,对“有”和“无”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那么,老师就来检验一下同学们是不是彻悟了。三、合作拓展、能力提升 请五个组的同学们继续合作,从“诗词”“艺术创作”“科学技术”“自然环境”“名人经历”五个方面分别找例子来验证“有无相生”的道理。参照课文中第2则,模仿老子的说话方式,用你的例子,写一句话。明确:第一组,诗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第二组,艺术创作: 国画的留白艺术:画虾 画鱼 画水中之物。 断臂的维纳斯 根雕 第三组,科学技术: QQ、微信等即时聊天工具,有了联系淡了思念 微博、说说等,碎片化表达 车多而拥堵 第四组,自然环境: 温室效应,气候变化极端 乱砍滥伐,废气排放,雾霾愈发严重 第五组,名人经历(或个人体验):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增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了懂事的成长,没了简单的快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示例:国画之鱼虾,其留白处,有水之韵。加微信以联络,当其有,失想念之美。米洛斯的维纳斯,当其臂无,有残缺之美。 五、总结 今天,在与同学们共同学习、探究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分析了“有”与“无”的辩证关系,进而探究了“有”与“无”之间的相互转化,最终,我们在老子在对世间万物“有”与“无”的思考中收获了一个大智慧,即:要重视生活中的“无”、“弱”、“小”、“细”的方面,因为恰恰是这些容易被忽视的方面,蕴含着更重要的信息,包裹着更有强大的力量,提供着更无限的可能。希望通过今天这节课,同学们能学有所知,学有所悟,学有所用,承接中华民族先人们的智慧,读懂他们的智慧,提升我们自己的境界,更重要的,通过我们每个人散发的小小的火苗,把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传承下去!六、作业布置阅读霁方我原本是没有重量的这首诗,以“我”为题,写一篇随感,发送到我原本是没有重量的地球上我是49公斤在太空里,我是失重的在你心里,我有时轻如鸿毛有时重如泰山我终于知道自己原本是没有重量的那些重量都是你们给我的我像一枚挂在尘世的果子压弯的只是亲人的枝条七、板书 有 无 相 生 老子 有 可 感 有限 关注无 无 不可感 无限 方得有1:第3则 说明了什么道理?给我们什么启示?如何理解“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 2:第4则 说明了什么道理?给我们什么启示?如何理解“死而不亡者寿”? 3:第5则 说明了什么道理?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