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测)(提升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测)(提升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测)(提升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测)(提升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测)(提升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辛亥革命一、选择题(每题4分,12小题,总共48分.)1以下是民国初年成立的部分政党。据此可知,当时A 政见不统一,社会不稳定B 中国政治出现转型局面C 君主立宪制在中国建立D 革命党人积极参政议政【答案】B219051911年,清廷举办了七次留学毕业生归国考试,考试内容为学科门类及经史之学,合格者授予进士或举人出身。七次考试共有1388人合格,其中留欧美学生占98%,留日学生占902%。由此可知,当时A财政投入促进日本教育质量提升B 清廷原封不动坚持传统选官制度C 日本是中国学生主要留学目的地D 欧美各国逐渐放松对中国的侵略【答案】C【解析】七次考试共有1388人合格,其中留欧美学生占98%,留日学生占902%,说明留学生留学日本的占绝大多数,故选C;题干说的是中国留学生的留学目的地问题,与日本教育质量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A;由于考试内容为学科门类及经史之学,已经显示出选官制度考查内容与传统的四书五经已经不同了,而且1905年废除科举制之后,选官制度已经不是传统的方式了,故排除B;D与史实不符,同时与题意也不符,故排除D。3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此诏书A 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B 见证了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C 意味着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实现D 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终结【答案】D4梁启超在评价辛亥革命时说:“从今以后,任凭他那种导-歌美咧,独占明,共管咧,若再要来打那统治中国的坏主意,可断断平做不到。任凭什么.者再要想做中国皇帝,可是海枯石烂不会有这回事了”据此可知,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A 提高了民众的民族民主意识B 使中国实现了政治民主化C 推动了人治向法治的转变D 其爆发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答案】A【解析】“歌美咧,独占明,共管咧,若再要来打那统治中国的坏主意,可断断平做不到”说明辛亥革命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提高,“再要想做中国皇帝,可是海枯石烂不会有这回事了”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并没有实现政治民主化,该目标实现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故B项错误;成立没有提及法制的信息,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发动群众,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D项错误。点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可归纳为“一、二、三”一个目的: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两大影响: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从法律上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三项内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5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从1911年10月政党活动公开后,仅到1913年底,号称党、会、团、社的新兴团体共达682个,其中基本具备政党性质的团体就有312个。这反映出A 中国出现政党政治局面B 辛亥革命推动民主进程C 中国政局陷入混乱状态D 政党决定中国政治走向【答案】B6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预立上下议院基础为宗旨”。同时规定行政部门不对资政院负责,行政部门若有侵夺资政院权限或违背法律,资政院亦无权直接纠弹或更有效地加以阻止,只能请旨裁夺。这反映了A 清朝统治陷入危机B 君主立宪制已确立C 民主政治取得突破D 专制色彩依然浓厚【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资政院亦无权直接纠弹或更有效地加以阻止,只能请旨裁夺”,结合清末的背景,可以得知清末新政的改革仍保留较浓厚的专制色彩,故D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排除。君主立宪并未建立,故排除B项。根据材料“只能请旨裁夺”可得知,民主政治在清末并未取得突破,故排除C项。点睛:资政院是清末立宪运动的议会准备机构。清政府设立资政院,目的在于培养锻炼议员的能力,为成立两院制的正式国会奠定基础,是一个过渡性的立法机构。71912年清帝逊位诏书写道:“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與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归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义安,仍合满、汉、蒙、回、臧玉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对清帝逊位诏书理解正确的是A 有利于加速南北和谈的进程 B 一定程度遏制民族分离主义C 确保了中华民国的领上完整 D 实现了“五族共荣”的理想【答案】B【解析】“仍合满、汉、蒙、回、臧玉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说明清朝的退位并没有出现民族分离的状况,故B项正确;南北和谈是商讨关于清帝退位后的优待办法及孙中山辞职和袁继任总统等问题,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说明民族分裂问题,不是领土问题,故C项错误;“五族共荣”显然不符合近代民族发展的特点,故D项错误。8山东巡抚孙宝琦致清廷责任内阁电:“今日各省民情,如决江河。然察其所为,决非种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依臣愚见,莫如毅然改计,俯顺舆情。”上述电文主要针对A 太平天国运动蓬勃兴起B 义和团运动迅猛发展C 中国同盟会发动系列起义D 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答案】D9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的三个多月时间里,临时政府颁布了39条除旧布新的法令。孙中山对此颇为乐观,确信“帝王思想”将会“不谋而绝迹于天下”了。这反映出孙中山A 认为民族主义目标已经完成B 未能看清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图谋C 对中国的国情认识尚不充分D 认为三民主义理论指导革命成功【答案】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颁布了39条除旧布新的法令对此颇为乐观”,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出发,结合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10清末的中国出现了废除帝王纪年采用新纪年的主张,并形成了孔子纪年、黄帝纪年、帝尧纪年、西周共和元年纪年,秦始皇纪年、耶稣纪年之争。这反映了A 满汉民族矛盾已不可调和B 恢复传统纪年的迫切愿望C 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顿繁D 中国社会转型的内在要求【答案】D【解析】单纯从纪年方法的主张变化就说反映满汉民族矛盾不可调和,太过于极端了,故排除A;这些纪年方法不都是传统纪年方法,故B不符合题意;中外交流确实是日益频繁,但是这里的材料不能充分反映这一点,因为只有一个“耶稣纪年”属于外来传入的,故排除C;无论采取何种纪年方法,都是对废除帝王纪年的愿望,故选D。11“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直接说明辛亥革命A 彻底摧毁了封建统治的基础B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 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D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皇帝倒了,辫子剪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彻底”;BC项是辛亥革命的成果,但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点睛:解题的关键“皇帝倒了,辫子剪了”;从中分析出正确答案。12袁世凯为笼络康有为,召他主持清史馆。康有为辞道:“我若修清史,则袁世凯首为罪人,如此必不为所容,因此不可赴任。”以下各项的分析,最准确的是A 康有为具备优秀史学家品质B 康有为反对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C 康有为惧怕袁世凯的权威D 康有为不能原谅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答案】D二、非选择题(每题12分,1小题,总共12分.)13.从清朝前期到后期,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经过了截然相反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一 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 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卷一七六军机大臣年表一) 材料二 下表是历史学者对清末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 学者描 述龚书铎革命形势在当时已经具备了,革命派起而推翻清政府,是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意愿,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金冲及在人们对旧政府的普遍愤怒中,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变得可以接受了, 美、法所代表的共和政体为许多人所憧憬。 (1)指出材料一所说的政府机构。根据材料说明该机构在清朝前期职能的变化。并简析这一机构的出现所产生的影响。 (2)写出材料二描述的历史事件的名称。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革命形势在当时已经具备”,“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变得可以接受”的政治和思想背景。【答案】(1)机构:军机处。变化:由单纯处理军务逐步扩大到处理其他政务。影响:军机处能迅速处理各地呈送的各种文书,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行事快捷,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同时也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2)事件:辛亥革命。背景:民族危机加深;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