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文言文阅读专题(一)(含解析).docx_第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文言文阅读专题(一)(含解析).docx_第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文言文阅读专题(一)(含解析).docx_第3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文言文阅读专题(一)(含解析).docx_第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文言文阅读专题(一)(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专题(一) 【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淳,字希古,桐城人。隆庆二年进士。授永康知县。吏民素多奸黠,违告罢七令。淳至,日夜阅案牍。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凡赴控者,淳即示审期,两造如期至,片晷分析无留滞。乡民裹饭一包即可毕讼,因呼为“张一包”,谓其敏断如包拯也。巨盗卢十八剽库金,十余年不获,御史以属淳。淳刻期三月必得盜,而请御史月下数十檄。及檄累下,淳阳笑曰:“盗遁久矣,安从捕。”寝不行。吏某妇与十八通,吏颇为耳目,闻淳言以告十八,十八意自安。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己出营貲以偿。十八闻,亟往视妇,因醉而擒之。及报御史,仅两月耳。 民有睚眦嫌,辄以人命讼。淳验无实即坐之,自是无诬讼者。永人贫,生女多不举。淳劝诚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久之,以治行第一赴召去永,甫就车,顾其下曰:“某盗已来,去此数里,可为我缚来。”如言迹之,盗正濯足于河,系至,盗服辜。永人骇其事,谓有神告。淳曰:“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神之有?”擢礼部主事,历郎中,谢病去。起建宁知府,进浙江副使。时浙江有召募兵,抚按议散之,兵皆汹汹。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从之,事遂定。官终陕西布政。(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注】两造:诉论的双方。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B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C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D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参加殿试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B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设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等各种事宜。C在古代,“就车”和“下车”都是指官吏新到一个地方赴任的意思,如张衡传,“衡下车,治威严。”D礼部,管典礼、学校、科考等。礼部长官叫礼部尚书,副职为侍郎。部下设司,司长称郎中,副职称员外郎。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淳善于断案。百姓都说张淳断案就像当年的包拯一样迅速,他们只带了一包饭,就能结束诉讼。B张淳聪明机智。他故意放出大盗卢十八逃跑造好久没法抓的风声。令他放松警惕,然而再用计,将卢十八缉拿归案。C张淳体恤百姓。永地人贫穷,生下女儿就不抚养,张淳耐心规劝,又拿出自己的俸禄给百姓,使很多人活了下来。D张淳料事如神,离开永康县之前,他告诉下属,有个逃跑的盗贼就在附近,现在可以去抓捕他,手下人按照他的话,果然抓到了盗贼。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 (2)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神之有? 【参考答案】1B2C3C4(1)(当时)打官司的有几千人,(张淳)判决像流水一样迅速顺利,官吏百姓大为吃惊,叹服不已,官司逐渐减少。(2)这个盗贼追捕得急就逃走,现在听说我离开就回来了。按照道理推断,哪有什么神明呢?【试题分析】3C项,“永地人贫穷,生下女儿就不抚养,张淳耐心规劝,又拿出自己的俸禄给百姓”错,由原文“永人贫,生女多不举。淳劝诚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可以知道,生下女孩,大多不抚养,而且他拿出俸禄给无力抚养的人,不是给百姓。 4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计分点:(1)“讼者”,打官司的人;“剖决”,判决;“浸”,逐渐;(2)“遁”,逃走;“以”,按照;“何神之有”宾语前置,哪有什么神明呢。文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琪,字台秀。父縠,广明中,为晋公王铎都统判官。年十三,词赋诗颂,大为王铎所知,然亦疑其假手。一日,铎召縠宴于公署,密遣人以“汉祖得三杰赋”题就其第试之,琪援笔立成。赋尾云:“得士则昌,非贤罔共。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铎览而骇之,曰:“此儿大器也,将擅文价。”昭宗时,李溪父子以文学知名。琪年十八,袖赋一轴谒溪。溪倒屣迎门,谓琪曰:“余尝患近年文士辞赋,皆数句之后,未见赋题,吾子入句见题,偶属典丽,吁!可畏也。”琪由是益知名,举进士第。天复初,授武功县尉,辟转运巡官,迁左拾遣、殿中侍御史。自琪为谏官宪职,凡时政有所不便,必封章论列,文章秀丽,览之者忘倦。梁祖受禅,征入,拜翰林学士。梁祖经略四方,而琪以学士居帐中,专掌文翰,下笔称旨,宠遇逾伦。是时,琪之名播于海内。琪重然诺,怜才奖善,家门雍睦。贞明、龙德中,时琪与萧顷同为宰相,顷性畏慎深密,琪倜傥负气,不拘小节,中书奏覆,多行其志,而顷专掎摭其咎。会琪除吏,是试摄名衔,改“摄”为“守”,为顷所奏,梁帝大怒,将投诸荒裔,而为赵岩辈所援,罢相,为太子少保。庄宗入汴,素闻琪名,累欲大任。同光初,历太常卿、吏部尚书。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俄遇萧墙之难而止。及明宗即位,豆卢革、韦说得罪,任圜陈奏,请命琪为相,为孔循、郑珏排沮,乃相崔协。琪时为御史大夫,安重诲于台门前专杀殿直马延。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自是之后,尤为宰执所忌,凡有奏陈,靡不望风横沮。长兴中,卒于福善里第,时年六十。(选自旧五代史李琪传 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B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C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D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唐代始置进士科目。B“封章”,言机密事之奏章皆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章。C“受禅”,指王朝更迭,新皇帝继承旧帝让给的帝位,泛指继位。D“萧墙之难”,指由内因而非外因引起的灾祸,泛指内乱。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琪博学多才,才思敏捷。晋公王铎怀疑少年李琪的文章假手他人,因而派人测试,李琪援笔立成,出语不凡。B李琪为文独树一帜,不同于时俗。他写作时不拐弯抹角,善于开宗明义,他的文赋深为文坛名宿李溪所推崇。C李琪恪尽职守,正直敢言。他做了谏官后,积极上书,评论时政中的不当之处,却没能直言安重诲的罪责,因此自责请辞。D李琪为同僚所忌恨。他为同任宰相的萧顷所敌视,后因萧顷的诬告,李琪受到皇上的斥责并被罢相。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赋尾云:“得士则昌,非贤罔共。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 (2)任圜陈奏,请命琪为相,为孔循、郑珏排沮,乃相崔协。 1B 2A【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并理解文学常识的能力。A项,“进士”科在隋朝时开始设立。3D【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诬告”错,李琪擅改试摄名衔是事实,因此萧顷对此事的告发不是“诬告”。4(1)赋的结尾说:“得到贤士则国家昌盛,不是贤士就不要与之共事。项氏的败亡是必然的,有一个范增却没能任用。”(2)任圜上奏,请求任命李琪为宰相,被孔循、郑珏排斥打压,朝廷便任命崔协为宰相。【解析】关键词:昌、罔、宜、请、排沮、相崔协。【参考译文】李琪,字台秀。父亲李縠在广明年间任晋公王铎的都统判官。李琪十三岁时,所作词赋诗颂,被王铎大加赞赏,但王铎也疑心是有人替他写的。一天,王铎召李縠到公署喝酒,暗地里派人带着汉祖得三杰赋的题目到李家测试李琪,他执笔立刻写成。赋的结尾说:“得到贤士则国家昌盛,不是贤士就不要与之共事。项氏的败亡是必然的,有一个范增却没能任用。”王铎看后觉得很惊异,说:“这孩子是会成大器的,将来一定会在文坛称雄。”昭宗时,李谿父子凭借文学才华而知名。李琪十八岁时,带着一篇赋去拜访李谿。李谿看后很惊异,匆忙中倒穿着鞋子就出门迎接,对李琪说:“我曾经忧虑近年来文人的辞赋,都是在几句之后还不见主题,您入句就见主题,对偶典雅华丽,啊!真是后生可畏呀。”李琪因此更加知名,后来考中了进士。天复初年,李琪被授予武功县尉的职位,又任转运巡官,升任左拾遗、殿中侍御史。自从李琪担任谏官宪职,凡是时政有不当之处,他必定会上奏章评论,文辞秀丽,看的人都会忘却疲倦。梁祖接受禅让登基,征召李琪进入朝廷,任命他为翰林学士。梁祖谋划天下,李琪凭借学士身份随军住在军营中,专门掌管文书,写的文书很合皇帝心意,受到的宠爱优待超出同辈。这时,李琪的名声传播于天下。李琪看重承诺,怜惜人才奖赏好人,家庭很和睦。贞明、龙德年间,当时李琪和萧顷同为宰相,萧顷性格戒惕谨慎深沉缜密,李琪倜傥自负,不拘小节。中书省回答皇帝的问话,多按李琪的意志行事,萧顷便专门寻找他的毛病。恰逢李琪委任官吏,本应是试摄的官职名称,李琪改“摄”为“守”,被萧顷上奏告发,梁帝大怒,准备把他流放到荒远之地,李琪被赵岩等人所救,被免去宰相职务,任太子少保。庄宗进入汴京,早就听说李琪的名声,多次想委以重任。同光初年,李琪历任太常卿、吏部尚书。同光三年秋天,各地发大水,国家财富不够充足,庄宗下诏要官员们上奏章陈述治国的策略。李琪所呈奏章有数千言。庄宗很重视他的建议,不久任命李琪为国计使,又将要任命他为宰相,不久因内乱而作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