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2009年度建设健康城市工作总结及2010年度工作思路.doc_第1页
义乌市2009年度建设健康城市工作总结及2010年度工作思路.doc_第2页
义乌市2009年度建设健康城市工作总结及2010年度工作思路.doc_第3页
义乌市2009年度建设健康城市工作总结及2010年度工作思路.doc_第4页
义乌市2009年度建设健康城市工作总结及2010年度工作思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义乌市2009年度建设健康城市工作总结及2010年度工作思路2009年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年,也是建设健康城市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一年来,义乌市建设健康城市本着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水平,提高市民健康素养,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工作思路,围绕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和健康人群四大目标,建机制、抓基础、强服务、促民生,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全市建设健康城市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一、2009年度工作总结(一)建立机制,健全组织,全面启动健康城市建设1、顺利启动健康城市建设。在大量前期工作完成的基础上制订并下发了义乌市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提出了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明确了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和实施步骤,同时制订了义乌市健康城市建设试行指标。3月20日召开了建设健康城市工作动员大会,市级四套班子的主要领导参加会议。接着举行了义乌市建设健康城市启动仪式暨第十二届全民健身节开幕式,全市近二十万人参加健身节活动,顺利启动了健康城市的建设。明确了2009年度的主要工作是扎实推进人居环境工程、健康文化工程、卫生保障工程、健康生活工程和食品安全工程等“五大工程”,并积极开展第二轮农民健康体检等十项活动,推进健康城市建设。2、建立了健康城市工作机制。一是建立领导机制。下发了市委办2009111号文件关于印发义乌市建设健康城市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的通知,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建立了“健康环境、健康服务、健康食品、健康细胞、健康生活、健康锻炼和健康宣传”等八个工作组,明确了牵头责任部门,加强了健康城市建设工作的统筹协调力度。二是建立了工作制度。建立了建设健康城市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建设健康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制度、建设健康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络员工作制度和建设健康城市监督检查制度,有效组织协调健康城市建设活动的顺利开展。各镇街都把建设健康城市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三是建立建设健康城市的财政保障机制。各级财政要根据年初工作计划和任务,将建设健康城市所需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资金及时到位,专款专用。对健康社区和健康村庄给予1万元的奖励,健康家庭给予500元的奖励,对其他健康细胞给予3000元的奖励。3、建立了健康城市建设组织网络。在全市建立健康城市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各镇街和各部门都建立了健康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各单位在规划建设和管理等各个层面的健康意识和促进健康意识进一步提升。各级卫生医疗部门和疾控中心也都相应建立了健康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并相应制订了健康城市建设工作计划。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所辖行政村和社区内都派出了社区责任医生,广泛开展社区诊疗、健康教育和慢病随防等健康服务措施,自上而下形成了严密的健康城市建设组织网络。(二)加强调研,夯实基础,深入推进健康细胞建设1、大力开展健康城市基线调查和农民健康体检活动。一是全面开展健康城市基线调查。对在义乌居住的本地及外地人口,采取了现场抽样和户口本抽样等方式,把小区按20户至150户划分为一个调查小区,共抽样了36个小区,2000多个样本,使抽样工作做到了“广泛性、代表性和科学性”。通过抽样调查,基本掌握了全市市民健康知识、健康技能及健康行为养成的现状。二是大力开展第二轮农民健康体检活动。全市参合农民体检率达到了72%,共完成了542701例体检对象的体检。一方面使受检农民了解了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另一方面查清了全市农民慢性病发病等基本健康情况。2、大力开展健康城市调研活动。针对创建健康环境的难点和重点,扎实开展调研活动,完成了对我市建筑垃圾现状分析及综合利用建议、统筹城乡抓创建的实践与思考和推行环卫体制改革,实现社区创卫新突破等9篇调研报告。针对提高健康服务水平确定了公共卫生发展状况评价、医疗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研究、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机制、农民健康体检后续管理服务探索等17个调研课题。目前大部分课题都转化成具体举措,如社区环卫体制改革、建筑垃圾处置、应急指挥信息系统等一批调研成果已经启动,完善了健康城市建设政策。承办了全省健康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会议,来自全省市、县、区和镇各个层次的试点单位参加会议,我市健康城市建设工作在会上发言,并广泛取得共识。3、全面开展健康细胞建设活动。在大量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了健康家庭、健康社区、健康村、健康学校、健康企业、健康机关、健康医院、健康宾馆(饭店)、健康市场等九种类型的健康细胞建设指导评估试行标准。健康细胞在各单位(社区、村)自我申报基础上,采取主管部门和单位所在地政府“双推荐”,平时由健康办和本行业上级主管部门开展“双检查”机制。健康细胞每年命名一次,年初组织申报,年中开展建设、指导和培育工作,年末组织评估和命名。目前,全市推荐申报了健康社区5个,健康村庄10个,健康企业13家,健康学校5所,健康医院6家,健康宾馆2家,健康市场2个,并开展了全面的指导培训。(三)设计载体,项目推进,扎实开展“五大工程”建设。1、自我加压,强化建设,优化人居环境工程。巩固和发展国家卫生城市成果,进一步丰富完善创卫长效管理机制。完善“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机制,深化社区环卫体制改革,改革优美环境星级社区考核办法,加强创卫工作指导力度,在“垃圾房改造、菜市场管理、建筑垃圾处理、牛皮癣清除”等创建难点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完成118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有78个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通过验收,新建厌氧净化池12280立方米,年可处理生活污水283.97万吨,全市共建厌氧池容积41780立方米,年处理生活污水457万吨。监测柴油车和汽油车21486辆,首检合格率达80%以上,有效地降低了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率。全市空气二级达标天数为307天。深入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活动,按“整市整治”的工作目标,全市共有538个村庄已经基本完成整治任务,有147个村庄开展旧村改造。深入开展地表水功能整治,继续加强城区和各工业园区雨污水管网截污纳管建设,推进义乌江和内河综合性整治工作,进一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2、加强宣传,设计载体,努力打造健康文化工程。一是完善阵地建设。在义乌创建网的基础上,开通健康义乌子网站,设置了工作动态、知识与体系、经验交流和健康细胞等四个子栏目,广泛开展健康城市建设宣传工作。镇村按照“村村(居)设置一个科普宣传窗、村村(居、企业、学校)开设健康教育学校、户户拥有一册健康教育知识读本”的要求,全市800个行政村都建立了健康教育宣传栏,市疾控中心和各镇街都翻印了公民健康素养66条,发放到每家每户。后宅街道还把健康66条创作成墙画,城西、上溪、苏溪等镇街也都开展了健康主题的墙体文化宣传。市、镇街两级都成立健康教育讲师团,进村、进企业、进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村村(居)配备一名宣教责任医生,社区责任医生做到每季开展一堂健康讲座、每月一次大众传媒健康知识科普宣传、每月更换宣传内容和教育主题,深入实施健康教育下乡进社区活动,不断推进全民健康教育“六个一”工程和健康教育下乡进社区活动,丰富送文化与种文化活动的内涵。二是完善内容建设。通过法定节日和卫生宣传活动,发放各类健康教育资料20万余份,组织600人以上的大型健康素养讲座6场。送电影下乡200场。印制了两套健康城市宣传画10000份,下发到各机关单位和各镇街、社区和行政村,营造了浓厚的建设健康城市氛围。依托市委组织部的党建网开展了“远程健康服务”试点工作,投入近20万元开发了“远程健康服务”中心平台,基本实现中心平台与远程健康服务点直播和互动功能。卫生局建立远程健康服务中心,市中心医院设置远程健康服务室,13个试点村、社区依托远程教育站点建立远程健康服务点,开展远程健康教育24场。三是丰富载体建设。依托朱丹溪这一中医名人效应,深入挖掘具有义乌地方特色的中医健康文化,在赤岸镇组织开展丹溪养生文化节活动,开展了名中医义诊、中医学术论坛等活动。相继开展了“医德楷模”评选、学习楼滨银同志先进事迹活动。电视台连续播出义乌卫生工作一线医务人员点点滴滴平凡事迹,义乌商报每半月编发一期卫生专版,宣传报道卫生系统惠民、利民、便民举措和先进事迹,透视医患关系,解读医改政策。四是深入推进健康宣讲活动。根据省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的安排,邀请了省讲师团成员、省爱卫办副主任、主任医师夏时畅来到我市举行了一场“健康与保健”的专题报告,报告围绕“投资健康、拥有健康”的主题,从健康理念、疾病危害以及保健措施等三方面入手,向与会人员介绍健康保健知识、健康生活方式等内容。3、夯实基础,提升服务,打造卫生保障工程。一是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国际商贸城医院正式成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义乌医院,义乌中心医院成为温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并与上海长征医院结为友好医院,义乌市第三人民医院与第二军医大学合作开展肿瘤防治。通过一系列的医疗科研及人才培养等校医合作,不断提升在义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二是加强医疗安全与质量管理。加快市120指挥中心及急救体系建设,紧扣“质量、安全、服务、费用”四大环节,完善门急诊、会诊、转诊、三级医师查房、交接班、危重病人抢救、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全面提升医院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三是加快数字卫生建设。全市构建了1个中心、3个平台、4大业务系统的的信息网络体系,信息化程度达到95%以上的卫生信息化建设。四是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努力创建卫生强市,完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扎实做好疾病防控工作,特别是在甲型H1N1流感和登革热的防控中,按照流行病学的各个环节做好隔离、消杀、预防和监测等工作。不断掀起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热潮,切断病媒传播途径,有效控制传染病的进一步传播。不断加强卫生监督、妇幼保健、无偿献血和精神卫生工作。严打非法行医,全年立案95件,取缔无证单位382家。开展免费婚检,婚检率达98%,孕妇建卡率98.08%,新生儿疾病筛查率97.98%。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比例达100%。4、全面动员,全民参与,营造健康生活工程。启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活动,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及户外广告等各种宣传途径,广泛开展建设健康城市宣传教育工作;坚持健康城市建设与重大环境纪念日、疾病预防日、爱国卫生月等活动相结合,通过载体创新、活动牵引,让健康生活行为与方式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全市深入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以“清洁城乡,健康生活”为活动主题,积极开展第二十一个爱国卫生月活动,组织开展城乡环境卫生大整治,掀起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的新高潮。创建办通过开办不同层次的病媒生物防制培训班和研讨班30余期,培训6000余人次,提高全市除四害工作的技术性和科学性。并加强对各地垃圾房改造、菜市场管理、建筑垃圾处理、绿色社区创建、牛皮癣清除等创建难点问题的指导,引导全市市民自觉营造健康生活。人劳社保局完善了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全市中小学按每两周开设一节健康教育课的要求,开课率达100%。积极推动学校创建A、B级食堂,大力推广学校食品配送制度,目前学校食堂大宗食品配送率已达75%。北苑社区综合干预信息化管理项目,对全人群实行规模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市妇联与电视台合作开展了健康动起来,妇女健身操比赛。市总工会通过改进工艺促进企业职业健康安全。市体育局加强体育设施建设,为普及市民体育锻炼奠定基础,培育具有义乌本土特色的群众性体育运动品牌,促进健康生活方式走进千家万户。建立“篮协杯”义乌市篮球俱乐部联赛,联赛简称YBA,共有商城集团、乐乐饰品、飞达实业、向峰袜业、金都珠宝、彼岸健身、新开元农业等8个篮球俱乐部加盟。城乡居民的健康素养和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健康知识知晓率、卫生行为形成率进一步提高,养成了良好健康生活方式。5、分级落实,加强监管,扎实推进食品安全工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并列入“双百”考核内容。各部门按“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奖惩”的要求,实行分级落实和横向分片定责机制,实现食品安全全过程监管。在种植环节,以“绿箭”行动为载体,全面开展农业标准化建设,强化水污染的整治,加强农药兽药及其他添加剂的管理,严防药残超标的农产品流入市场。在生产加工环节,严格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实现生产许可证年审率、重点企业巡查率、回访复查率三个100%,坚决打击黑窝点和无证无照生产加工行为。在流通环节,开展了“放心店工程回头看”、“优秀放心店评比”、“农村集镇食品批发商店大巡检”等活动,有力保障了农村食品安全。在消费环节,创新开展了农村“红白喜事”聚餐活动的监管,继续推进餐饮企业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推进原料货源溯证溯票制度,改进对学校、建筑工地、农家乐和小餐饮的卫生监管。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向全省推广我市卫生监督稽查工作方法。二、2010年度工作思路2010年,国家宏观经济发展企稳回升,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即将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我们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继续推进健康城市“五大工程”建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做到“四个坚持,四个确保”,扎实开展健康城市建设,确保顺利通过省级有关专家组织的健康城市中期评估。(一)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确保健康城市理念有新的提升。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也正是我们建设健康城市的宗旨。为此,在建设健康城市的过程中,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分管创建的领导干部的学习和教育,努力树立健康城市建设的理念,积极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困扰人类健康的问题,出台解决和克服健康新矛盾的相关政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与社会和谐发展。配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出台相关政策。加快制订义乌市医改方案,做好方案征求意见工作,不断修改、补充和完善,确保医改惠及更多的市民。加快制订义乌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优化卫生资源,科学布局医疗网络,逐步建成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义乌市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完善三大类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扩大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启动13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尽快出台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药品零差价销售相适应的政府补偿政策。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的采购、配送、使用、监管等规范。加强与人事部门的沟通,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和农保报销目录,适当提高报销比例。进一步推进健康城市建设的学习、教育和培训工作。从加强专业技术指导的角度,开展健康城市建设的培训。增强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的健康城市专业知识,从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全面提升健康城市建设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组织一期全市健康细胞经验交流会,在第一批健康细胞建设试点的基础上,总结工作成绩,组织相互交流,共同促进和发展。进一步推进健康细胞建设。在今年健康细胞建设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建立健康细胞建设基本台帐,拟在全市新建设健康社区10个,健康村庄20个,健康企业20个,健康家庭100个,健康学校10个,健康机关20个,健康医院6个,健康宾馆4个,健康市场4个。通过健康细胞的建设和培育,不断强化基层干部群众对健康城市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健康观。(二)坚持服务经济不含糊,确保卫生保障服务有新的改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始终是相辅相成的,经济与人的健康也是互为促进的。为此,在建设健康城市的过程中,必须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克服各种困扰人类健康的弊端,坚持提高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夯实卫生基础,在医疗安全与质量管理取得新的突破,促进地方经济的平稳发展。以平台建设为突破口,深化卫生基础建设。一是加快数字信息平台建设,全面推动基本医疗与社区卫生综合信息系统、区域用药监测系统、居民健康咨询系统的整合升级。二是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以疾控网络为主体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社区责任医师的慢病随访和农村健康教育活动。三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平台,以新农村建设的“旧村改造、村庄整理、下山脱贫”等措施为重点,加强农村改水改厕、截污纳管和村庄整治工作,加快村卫生室、农村公共厕所、垃圾房和垃圾中转站的建设,进一步夯实农村的卫生设施。以质量安全为突破口,深化医疗管理服务。一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规范人才开发和管理机制,拓宽人才招聘和选拔渠道,为人才引进、使用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对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全面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充分调动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二是健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医疗安全管理责任制,重点组织质控小组对各医疗单位医疗质量与安全开展专业检查。不定期组织行业专家、行风监督员、社会群众进行明查暗访,完善医疗安全管理责任制。三是加强医疗科研和龙头学科建设。以重点学科、专科、项目及中医药临床科研为抓手,在公共卫生、临床及其它相关学科领域研究中,力争有一定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确立1个国内达到一定知名度的龙头学科,确立12个在省内达到一定知名度的龙头学科。以课题建设为突破口,深化健康教育活动。一是以北苑卫生院高血压防治中心为重点,开展以高血压防治为主的健康教育活动;二是以义亭中心卫生院糖尿病俱乐部为重点,开展以糖尿病防治为主的健康教育活动;三是以江东卫生院为重点,开展以外籍人员为主的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活动。四是其他卫生院针对各镇街的健康体检和社区诊断报告提出的主要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一批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活动课题建设。以专项整治为突破口,深化社会秩序管理。一是加强食品安全和卫生监督工作。加强职业安全检查,加大食品卫生、非法行医、十小整治的力度,营造安全、放心的医疗和餐饮环境。二是深入推进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继续深入开展小流域整治,从源头上治理水污染,积极实施大气污染整治工程。加快建设机动车尾气监控中心,建立科学的机动车尾气监控体系,确保全年大气环境质量指数在国家二级标准以上的天数在310天以上。三是深化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加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监测监管,严格实行“控新治老”,以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污染治理和环保服务三大推手,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审批,确保达到COD和SO2两项主要污染物减排15.1%和15%的目标。四是从公共秩序、经营秩序、交通秩序、工地秩序等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入手,协同有关部门,加强联合整治,合力共建优美、整洁、规范、有序的社会秩序。(三)坚持改善环境不停步,确保公共卫生建设有新的突破。要不断完善快速反应机制、预警机制、技术支撑机制和考核督查机制,不断完善和丰富城市创建的长效管理机制和水平,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突出抓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确保城市环境卫生的改善,为义乌各类会展和重要活动做好保障,为国际商贸名城建设做出贡献。进一步完善和丰富长效管理机制。完善镇街创建考核办法,按照“抓点带线,以线带面”的思路,突出考核重点,努力形成镇街创建多点开花、整体推进的工作新格局。以开展优美环境星级社区考核为抓手,继续探索完善社区分类考核机制。充分利用现场督查、上网督查、开督办通知书等有力措施,借助市领导的力量和各类参观考察学习活动开展创建工作督查,着力推动卫生、综合执法、建设、国资、交通、公安、环保等职能部门创建工作落实。突出抓好病媒生物防制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建设。抓好以登革热防治为重点的病媒生物防制是2010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卫生疾控部门要加强疫情监测,建立预警机制,突出病媒生物的监测力度,特别是对曾发生病例地区和其他重点区域的监测,要加强对流动人口和外商的健康状况监测与调查,严防外地疫情输入。建立“零”报告和“日”报制度,及时掌握布雷图指数、成蚊密度、疫情情况三项监测结果,及时预警。同时要突出快速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