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备课小一下数学教案_第1页
自己备课小一下数学教案_第2页
自己备课小一下数学教案_第3页
自己备课小一下数学教案_第4页
自己备课小一下数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总体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总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阐述:

知识技能

●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考

●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问题解决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二、学段目标第一学段(1~3年级)知识技能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数学思考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3.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4.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问题解决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情感态度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第三课程内容第一学段(1~3年级)一、数与代数(一)数的认识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2.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参见例1)。3.理解符号<,=,>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参见例2)。4.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参见例3)。5.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读、写小数和分数。6.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7.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能进行交流(参见例4)。

(二)数的运算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参见例5)。2.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3.能计算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4.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5.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6.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参见例6)。7.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8.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参见例7)。(三)常见的量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参见例8)。3.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4.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5.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四)探索规律探索简单情景下的变化规律(参见例9、例10)。二、图形与几何(一)图形的认识1.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2.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参见例11)。3.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4.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5.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7.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参见例20)。(二)测量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参见例12)。3.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4.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5.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6.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参见例13)。

(三)图形的运动1.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参见例14)。2.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参见例15)。3.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四)图形与位置1.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会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参见例16)。

三、统计与概率1.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参见例17)。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参见例18)。3.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参见例19)。

四、综合与实践1.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2.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3.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参见例20、例21、例22)全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八个单元,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本册的教学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的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平面图形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安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监察部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全册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形的物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全册重、难点: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难点:20以内退位减法和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具准备:小棒、各种形状纸片、数字卡片、课件、实物投影、小黑板、各种平面;立体图形、钟表模型、学生学具等。全册课时安排:共计约60课时的教学内容,正课16周,总复习5课时,各部分教学内容安排如下:一、认识图形(二)(4课时)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8课时)例1…………3课时左右例2…………2课时左右例3…………3课时左右例4…………3课时左右例5…………2课时左右例6…………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三、分类与整理(3课时)四、100以内数的认识(10课时)数数数的组成………………2课时左右读数写数……2课时左右数的顺序比较大小…………3课时左右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机动…………1课时左右五、人民币的认识(5课时)认识人民币………2课时左右简单的计算………2课时左右机动…………2课时左右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左右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左右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七、找规律(5课时)八、总复习(5课时)提高教学质量措施: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3、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4、联系儿童年龄特点,设计符合儿童接受的练习题。5、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6、及时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适当关心和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学生学习现状分析:一(1)班:共有学生50人,这个班学生大部分头脑不是很灵活,但学习态度很踏实,有个别学生也有不端正的时候,但是一般经过教育,或多或少会好一些,如班中的吴庆泽等人,学习态度不是很端正,上课不能认真听讲,需加强对这样的学生进行学习态度的教育。使全班学生的学习成绩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一(2)班:共有学生48人,全班学生大部分头脑比较活络,但上课思想很不集中,新鲜的东西觉得很好玩,课堂纪律较差。特别是翟佳琳等人学习态度很不端正,经常不写作业,作业写的不认真,有时老师无法批改。整班学生的学习氛围、学习风气不是很明朗。教学进度表:周次日期教学内容备注第1周2.25~2、28认识图形(二)第2周3、1~3、520以内退位减法例1、例2第3周3、2~3、8用数学、十几减几例3、例4第4周3、11~3、19用数学、十几减几例5、例6第5周3、20~3、22整理与复习第6周3、25~3、27分类与整理第7周3、28~4、3100以内数的认识(读、写、顺序、大小)第8周4、8~4、12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第9周4、15~4、19认识人民币第10周4、22~4、26100以内的加法第11周4、29~5、10100以内的减法第12周5、20~5、24找规律第13周5、27~5、31机动一周第14周6、3~6、7期末复习第15周6、10~6、14期末复习第16周6、17~6、21总复习知识结构图: 例1让学生体会平面图性的特征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例1让学生体会平面图性的特征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图形的拼组例2感知平面图形的关系平面图形图形的拼组例2感知平面图形的关系平面图形全册知识(第五单元)结(第五单元)构图(第七单元)找规律(第七单元)找规律十几减9(含用数学)例1十几减9(含用数学)例120以内的退位减法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几(含用数学)例2十几减几(含用数学)例2口算用数学(综合应用)例3用数学(综合应用)例3(第二单元)全(第六单元)册(第六单元)知识结构图续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学内容:本单元安排了3个例题,例1让学生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例2感知平面图形的关系,例3通过拼搭活动,感知平面图形的关系。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图形(一)”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及这学期新学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如,知道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等。并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教学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不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些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如,知道球、圆柱容易滚动,长方体、正方体不容易滚动等。而本单元“认识图形(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在这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特征不要求掌握。教学重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三角形、圆形的特征。教学难点: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知道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圆形是由曲线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纸各一张、硬纸条、大头针、有关教具。教学安排:3课时。单元结构图:认识图形(二) 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例1让学生体会例2感知例3通过七巧板拼三角形活动平面图性的特征平面图形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手工活动)(是拼组活动)(也是拼组活动)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的例1、例2及练习一的1、2、3题。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4.通过图形拼组,使学生获得图形特征的经验。教学重点:让学生自己通过活动,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从而了解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教学难点: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边,三角形,圆形以突出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各一张、硬纸条、大头针、有关学具。教学设想: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的特征而画平面图形。整个课堂以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合作交流,在充分的参与感悟,去体验。教学过程:一、复习,探究新知: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不同点:

共同点: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不断开的圆

没有角

即封闭的)三角形

有三条边

三个角设计意图:用多种方法去找长方形、正方形边长关系。

二、巩固发展: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3.练习一第1题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5.第3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小结方法。三、提高练习: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观察结果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板书设计:不同点:

共同点: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不断开的圆

没有角

即封闭的三角形

有三条边

三个角课堂检测:说一说,你家里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课后记:第二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的例2、例3做一做及练习一的4、5题。。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积木若干。2.长方形、正方形纸若干。3.课件一套。教学设想: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所学图形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表达与交流,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2.提问: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提问: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的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教师板书:对边相等)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你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大家来试试!三、动手实践1.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2.第6页的第4题。3.第6页的第5题。四、小结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下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拼一拼对边相等板书设计:课堂检测:利用七巧板拼组各种图案。课后记:第三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页练习一的6、7、8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教学重难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教法设计: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长方形的特点。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结论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2、正方形的特点。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结论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第7页练习一第6题。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圈一圈。2、第7页练习一第7题。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3、第6页练习一第4题。昨天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拼一拼的游戏。动手。汇报。三、巩固新知第7页练习一第8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练习课板书设计:课后记: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学习内容:本单元的两部分内容分成了四个部分安排。第一部分是“十几减9”,包括情景引入和“十几减9”例题1的教学。第二部分是“十几减几学习目标: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运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为此,计算和应用要结合编排。学习重点:1、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重要的计算技能,在运用中必须达到流畅、准确。2、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学习难点:启发学生独立观察发现,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教具、学具准备:实物图画卡片,多媒体课件、挂图等。教学安排:本单元用12课时完成。第一部分3课时,第二部分4课时,第三部分2课时,第四部分3课时。十几减9例1十几减5、4、3、2例2、例4十几减9例1十几减5、4、3、2例2、例4口算十几减8、7、6例2、例3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解决问题例5、例6第一课时十几减9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2页的内容。主题图和例1,“做一做”和练习二第1~3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新年游园会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2.让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到十几减9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3.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到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4.使学生掌握用不同的方法都可以进行十几减9的算式及结果的经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扎实、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算理和算法。知道“想加算减”和“破十减”教学难点:借助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创设情境,引入问题,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红花10朵、黄花2朵、小棒2捆零7根。设计思路:通过主题图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游园活动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中学习十几减9的减法计算方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但是要提出“破十法”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

)=12

9十(

)=13

9十(

)=14

9十(

)=159十(

)=16

9十(

)=17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1)9加6得15,15减9等于6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设计意图:通过主题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多种的计算方法使算法多样化。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提问:(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设计意图:巩固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计算水平。四、课堂练习l.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2.布置作业。五、全课总结:这节课学了十几减9的减法?你怎样计算这样的减法?让每个学生自言自语地说。然后教师指着练习二第1、2题,再次引导学生概括出十几减9的两种一般方法:①做减想加②破十法。同时说明,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板书设计:15-9=614-9=5课堂检测:课后记:第二课时练习十几减9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12页的内容。完成练习二第4~7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2.让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到十几减9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3.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到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4.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算理和算法。知道“想加算减”和“破十减”教学难点:借助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创设情境,引入问题,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等。教学设想:以练习为主,通过练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指名说计算过程)9+5=9+2=3+9=6+9=9+7=8+9=14-9=11-9=12-9=15-9=16-9=17-9=设计意图:通过加减法相对练习促进想加算减方法的巩固。二、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二中的习题。第4、5题都是练习“十几减9”的综合练习题,除了练口算还有熟悉写算式的作用,同时渗透函数思想。这两题可以让学生“改写算式卡片”第6题和第8题都是情境题,第6题是通过小白兔对话给出信息,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选择信息计算。第8题在情景图中,由一只小猴的自言自语给出数学信息,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再计算。另外,还可自己收集其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进行计算。第6题、第8题可放手让学生说明图意,交流自己的想法。在确实弄明白图中的信息和图意后,再解题计算。特别是第8题,学生除解决条件明确的问题外,可能还提出其他有关加法和减法的许多问题,只要合理都要给以表扬和鼓励,从小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第7题是“十几减9”的9道口算式题的混合练习,带有检查性的作用。可放在最后,以综合练习的形式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各类学生对“十几减9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不仅学会计算更重要是练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十几减9的减法?你通过复习都有哪些收获?你认为怎样口算比较方便?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四、板书:课后记:第一课时十几减8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例2,做一做及练习三第1、2题。教学目标:1.理解“十几减8”的算理,学会“十几减8”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2.体验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3.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4.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到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教学重点:创设情景,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交流、讨论后想出“破十减”、“想加算减”。教学难点:展开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与对各种解决问题方法的争论与评议,最后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学准备:照例1制作的“熊猫卖风车”动画课件。复习口算卡片。教学设想:情境导入,放手给学生讨论解决“熊猫卖风车”的画面还剩多少的问题,并展示出自己解决算式用的什么方法,使之巩固想加算减和破十减的算理。再加上练习巩固知识。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8+3=

9+5=

7+6=

8+5=7+4=

9+2=

9+8=

8+7=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9十(

)=16

8十(

)=139十(

)=15

8十(

)=17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设计意图:使学生再计算时巩固所学的想加算减的方法。二、新授

1.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2—8=4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设计意图: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想结合,使算法更丰富,更自由,更灵活,大大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同时使学生充分体会合作的意义

2.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

提问:(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

(2)再用虚线套住7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列式?(13—8=5或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完成P1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

3布置作业。四、全课总结:这节课学了十几减8的减法?你怎样计算这样的减法?让每个学生自言自语地说。然后教师指着练习三第1、2题,再次引导学生概括出十几减8的两种一般方法:①做减想加②破十法。同时说明,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12-8=413—8=5或13—5=8板书设计:课后记:第二课时十几减7、6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页例3,做一做及练习三第3、4题。教学目标:1.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4.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根据主题图从多角度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小培养创新意识。教学难点:让学生独立观察图意,并在同位之间或小组内广泛交流自己的发现。然后通过组与组之间的汇报,展示各组的才能。教学准备:课件(例3主题图,“做一做”插图)。教学设想:一年级学生要做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把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首先情境引入,激发兴趣,其次在出示图片(课件)进行问题的提出,培养学生提问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树立及鼓励学生的信心。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11-8

14-9

13-8

15-911-9

17-9

12-8

16-8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6十(

)=12

8十(

)=135十(

)=11

7十(

)=149十(

)=16

6十(

)=13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设计意图:使学生再计算时巩固所学的想加算减的方法。二、新授

1.出示例3。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5)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l3—6=7设计意图:注重让学生探究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落实到实处。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2.做一做第2题。

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4.布置作业。13-7=613-6=7想:7+6=13板书设计:课后记:第三课时十几减8、7、6练习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16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4.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十几减8、7、6”的算理和算法。知道“想加算减”和“破十减”两种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借助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创设情境,引入问题,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设想: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中从不同层面找问题。先找已有条件的提出问题,再从没有出示条件中去找条件再提问题,并解决,使学生有浅入深的把握用数学这类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

教科书Pl5第4题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6页的第7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教师在巡视过程要加以提示,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提醒学生不要漏写。2.完成P16页的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给出15只兔的条件和画面,引导学生从左右两组和黑白两种兔子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同时增加计算的练习面。4.完成P16页的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三、数学游戏

教科书P16页的第6题。教师准备好两套不同颜色的卡片,一套写上14—8、12—5、12—4、16—9、15—8、ll—3、14—9、14—8、13—6、13—8等算式卡片;一套写上5、6、7、8等数字卡片。开始“找朋友”游戏。游戏开始时,教师先指定一名手拿数字卡片的学生到讲台上来,比如:5。这名学生手举卡片问全班学生:“5,5,你的朋友在哪里?”下面拿“14—9”、“13—8”卡片的学生接着说:“5的朋友在这里。”边说,边跑上讲台,站在拿5卡片的学生的两旁,再齐问台下的学生:“我们算得对吗?”全班学生齐答:“对、对、对。”紧接着热烈鼓掌。其余各题也按上法进行。设计意图:体现本节课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练习加深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练习三4课后记:第四课时十几减5、4、3、2教学内容:教科书的第17页做一做及练习四1、2题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5、4、3、2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4.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创设情景,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交流、讨论后想出“破十减”、“想加算减”。教学难点:展开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与对各种解决问题方法的争论与评议,最后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11-8

14-6

13-8

15-611-7

17-9

12-7

16-8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3十(

)=12

5十(

)=132十(

)=11

5十(

)=144十(

)=12

4十(

)=133.12—6=6,说一说想的过程。二、新授

1.出示例4。

(1)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小结。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7页的“做一做”7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2.做一做思考题。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4.布置作业。12-5=712-4=812-3=9破十法11-4=711-3=811-2=9想加算减板书设计:课后记:第五课时

十几减几练习课(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的第18页做一做及练习四3、4、5、6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3.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十几减3、4、5、6、7、8、9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意识。4.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3、4、5、6、7、8、9的计算过程,突出“想加算减”方法的优势。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想加算减”的运用。教学过程:一、复习

教科书Pl8第3题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8页的第4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2.完成P18页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9页的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三、布置作业练习四7题课堂检测:12-9=15-8=14-6=18-9=17-9=12-8=15-7=16-9=课后记:第六课时

十几减几练习课(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的第18页做一做及练习四7、8、9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参透事物之间有联系的观点。教学过程一、复习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9页的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完成P19页的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9页的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说一下方法,集体订正。课后记:第七课时

解决问题(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的第20页例5做一做及练习五1、2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2.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4.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学重点:能够从图文中手机、处理信息并解决数学问题。教学难点:选择合理的数学信息,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想:一年级学生要做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把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首先情境引入,激发兴趣,其次在出示图片(课件)进行问题的提出,培养学生提问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树立及鼓励学生的信心教学过程:一、复习

1.口算。

12—8

7+9

17—8

l6—7

15—5

11+22.★★★★★★★★

●●●●●

★和

一共有多少个?

3、

△△△△△△△△

△△△还剩多少个△?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容。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

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教师: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什么这样列式?设计意图:注重让学生探究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落实到实处。

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有用吗?介绍多余条件。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如:第(1)题是知道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求总数用加法。(2)、(3)两题是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减法。(可让学生自行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0的“做一做”。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课堂作业练习五1、2题设计意图:体现本节课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板书设计:用数学有16人踢足球,已经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16-9=7(人)课堂检测:1、有13桃,2个梨,我要买9个桃,还剩下几个桃?2、一共有15人,男生6人,女生几人?课后记:第八课时

解决问题(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的第21页例6做一做及练习五5、7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3.借助主题情景,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学习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问题。4.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减法计算“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为什么用减法计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2个红圆片、7个白圆片。教学设想:通过画面创设情境问题,让学生在寻找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问题的解题思路,会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一、复习1.口算下面各题。16-713-917-812-56+1312+42.比多少。比比教师: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二、新授教学例6。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出示:小雪套中8个,小华套中12个。教师: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提问:哪一行摆得多?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教师边提问边检查学生摆得是否正确,再指定一、二个学生摆给大家看一看。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小华比小雪多得的个数,就是小华比小雪多摆了几个。4.教师: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小华比小雪多摆了4根小棒,就表示小华比小雪多套了4个。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一道应用题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什么?教师: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教师:用什么方法计算?5.请学生列式:12-7=4(朵)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4个。设计意图:在数学学习中,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比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更重要,巩固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巩固练习1.完成P21页的“做一做”。2.方民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圆白菜。圆白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3.课堂作业:做一做及练习五5、7题四、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小华:12个小雪:7个小雪比小华少几个?12-7=5(个)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首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哪两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板书设计:课堂测试:1、小红今年9岁,小芳今年11岁,小芳比小红大几岁?2、一(1)班得了12面红旗,一(2)班得了9面红旗,一(1)班比一(2)班多得几面红旗?课后记:九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的第22页练习五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学会解答简单的减法应用题。2.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3.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学习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问题。4.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学过程:一、完成教科书P22第3题全班同时开始,在指定的时间内检查学生的计算质量,对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给予表扬。二、完成教科书P22第4题让学生观察画面,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全班订正。三、完成教科书P23第9题由两只小松鼠向松鼠妈妈汇报采松果的对话,让学生收集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练习时,应先让学生独立观察,独立完成计算,然后同位或小组同学及时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互相取长补短,达到又独立探索,又互相促进的目的。四、完成教科书P23第6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教师任意指一两题,请学生说出思考过程。五、完成教科书P23第8题课后记:第十课时

整理和复习(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的第22页整理和复习及练习六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归纳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2、通过一图四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进一步提高每个学生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熟练程度。教学重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教学难点:20以内退位减法表,是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发现得数相等的算式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设想:以学生自己找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规律为主,让学生计算所有的算式,然后自己能不能找出不同的规律,进行整理和复习。教学过程一、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教师在黑板上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1.找规律,填表。出示下表。要求:仔细观察,从已有的算式中找到规律,把所缺的算式填出来。(自由发言,想填哪格,就填哪格。)设计意图:诱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而且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动手。并提问:1、想一想20以内退位减法一共有几道题?2、找一找减法表中有什么规律?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这36道题?二、探索规律

学生小组汇报讨论结果。1、竖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1)、每一竖行的减数都不变.(2)、每一竖行的被减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引导学生得出: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差也越大。2、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1)每一横行的被减数都不变。(2)每一横行的减数从左往右依次少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感悟被减数、减数、差的依存关系三、掌握算法想一想:2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你是怎样算的?四、归纳整理

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还能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的排列一下吗?五、口算练习1、教师任指表中一题,学生以最快速度口算出答案。2、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得数相同的所有试题。3、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重点练习。

全班同时开始做题,教师计算时间,看谁又对又快。5、完成练习六第1题6、完成练习六第2题六、布置作业做练习六第3题课后记:第十一课时

整理和复习(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的第25—26页练习六中的习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2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的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的进行解题。教学重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教学难点:准确、熟练地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设想:主要通过练习增加学生对退位减法计算的熟练度,可以通过游戏等活动刺激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加以鼓励。教学过程:一、口算检测二、复习应用题

1.出示教科书P25的第4题。

(1)让学生口头编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3)列式计算。

2.独立练习教科书P25的第5题。

3.出示教科书P26的第8题。

引导学生学会看懂统计表,并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同时把表格填补完整。4.独立练习教科书P26的第7题。(提醒学生注意运算的顺序)三、课堂练习教科书P26的6题。四、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通过对本单元的综合练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课后记: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学内容:本单元安排了2个例题,例1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并会表达分类计数的结果。例2主要是让学生自主分类,并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这是一切统计的起点。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的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2.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结果。3.使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要让学生懂得分类需要按一定标准。为让学生能比较直观的认识分类,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以及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结果,课本以数学活动的形式呈现,体现数学学习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课程理念。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重视直观实物操作与言语解说引导相结合,采取多种练习方式,激发兴趣,巩固所学,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在实践中体会分类统计的方法、含义及作用。本单元有以下两个主要内容:第一部分是“分气球”,即会用不同太标准进行分类统计。第二部分是“分两组”,即能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统计并完成简单的统计表。教学重点: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操作,体验简单的分类标准,学会简单的分类方法。教学难点:能根据实物的不同特点,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培养统计的意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3课时。单元结构图:按给定标准分类计数 例1按给定标准分类计数分类与整理分类与整理自选标准分类计数,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结果自选标准分类计数,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结果第一课时单一标准教学内容:教科书的第27页练习七中的习题。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教学难点: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若干气球图片。教学设想:对气球分类计数结果的呈现是学生通过自由探索而得出的:“可以怎样分”让学生充分自由的进行探索,掌握分类方法和统计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1、感知分类出示例1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分类)2、巩固发展体验分类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讨论汇报。板演分法。还可以怎么分?二、巩固提升发散创新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2、开放练习拓宽思路(分正方体)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汇报交流三、课堂小结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把同类的物体放在一起叫分类。板书设计:分类(一)课堂测试:课后记:第二课时不同标准教学内容:教科书的第27页练习七中的习题。教学目标: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教学难点:能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统计结果填好统计表,并会对表中的数据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若干气球图片教学设想:学生自主选择标准进行分类计数给学生留出探索的空间,并且引发学生对于分类的深层次的思考。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1.出示例2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2.小组交流。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3.指导看书。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2.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3.小结分类方法。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4.混合练习。(第31页的第6题)四、应用练习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引导: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a.小组活动。(放背景音乐)b.集体反馈交流。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五、总结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板书设计:分类(二)大人孩子84大人孩子84男女66课堂测试:算一算填一填10+8=10+2=13+2=7-3=9-3=9+4=8-8=10+8=3+11=3+1=6-4=4+1=(1)如果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把两组的结果表示出来课后记: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它包括:数的认识、解决问题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2.使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教材分析:为了让一年级的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中的诸多抽象概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经历每一个概念的形成过程,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重要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为此,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应为学生提供如下服务。(1)选取、提供每次活动的素材。如,数数活动中的花生、小棒和小木块;读数、写数活动中的计数器等。(2)制订人人参与的、高效的活动规则。如,数的组成的教学,可让同桌的两人合作进行。一人用小棒摆出一个两位数,另一人说组成。又如,读数、写数的教学,应设计好每个学生都参与读数、写数的活动。(3)应及时引导学生将具体的活动抽象为相应的数学概念。如,“比大小”的教学,通过应用实物──计数器──抽象的数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过程,引导学生概括出比大小的基本方法。为后面学习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打下坚实的基础。(4)对学生进行爱护学习资源的教育。学生活动时使用的各种素材(物品、图片等),应教育学生适时地进行整理和收检。如果是一次性使用的学具,可让学生课后统一放入垃圾箱内;如果是多次操作的学具,应让学生整理、收检好;如果是阶段性、有使用价值的学具,老师可将这些学具收藏好,留着给下一轮的学生使用。教学重点: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这是因为,一方面读数和写数的过程是综合应用本单元所学概念的过程,每读、写一个数,都要应用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等重要的概念;另一方面它又是后面要学的数的大小比较、百以内数的计算的重要基础,因此,应抓好这个重点内容的教学。教学难点: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有三:(1)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2)数位的意义。(3)探索例7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小棒、方木块、计数器、数位袋、鸡蛋盒、鲜花、装金鱼的鱼缸等。学具准备:小棒、学具袋、方木块等。教学安排:本单元用8课时进行教学。单元结构图:例1数数例1数数解决问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解决问题100以内数的认识例7例8加、减法减减例8加、减法减减减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减减减第一课时:100以内数的数数、数的组成第一课时数数,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