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ppt_第1页
课件: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ppt_第2页
课件: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ppt_第3页
课件: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ppt_第4页
课件: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分类数据的统计描述指标 相对数指标,例: 108例高血压患者治疗后临床记录,编号 年龄 性别 治疗组 舒张压 心电图 疗效 X1 X2 X3 X4 X5 X6 1 37 男 A 11.27 正常 显效 2 45 女 B 12.53 正常 有效 3 43 男 A 10.93 异常 有效 4 59 女 B 14.67 异常 无效 。 100 54 男 B 16.80 正常 无效,分类数据的统计描述方法,将分类和等级原始数据,整理为频数表 1.两因素交叉频数表 不同用药与疗效的关系 分组 疗效(Y) (X) 有效数 无效数 合计 用A药组 20 30 50 用B药组 10 40 50,例:心脏外科病人心理反应,心理反应 病例 数 焦虑 102 抑郁 57 自我认同紊乱 10 恐惧 5 合计 174 反映该指标(心理反应)分类的分布,2.一个因素分类计数的频数表,不同用药、性别与疗效的比较,男 女 用药 有效 无效 有效 无效 试验组 20 10 10 10 对照组 10 15 15 20 反映用药与疗效、性别与疗效的关系。,3.两因素以上的交叉分组表,相对数的概念及其意义: 绝对数:即各分类事物的合计数,绝对数反映某事物实际发生的规模大小。 相对数:是两个有关绝对数之比,统称为相对数。 相对数的意义: 1.消除基数影响,便于事物间的比较。 2.给出事物发生频率(强度)的估计。 3.相对数是工作决策的依据。,第一节 常用相对数,常用的相对数指标有: 率、构成比、相对比,1.率(rate):又称为强度相对数,说明某事物在单位观察数中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率的计算通式: 实际发生某结果的观察数 率= 比例基数 可能发生某结果的观察总数,比例基数可以取100%、1000、10万/10万,率的命名,1.率的命名:一般根据分子现象而定义。 例:分子数为治愈人数,率为治愈率;分子为某病患病人数,率为患病率等。 2.率的命名决定了分子、分母的数据。 呼吸内科感染人数 呼吸内科感染率= 呼吸内科调查人数,例: 某医院部分科室院内感染情况,科 室 调查 感染 感染 感染人数 病 人数 人数 率% 构成比% 呼吸内科 100 10 10 .0 26.32 心血管内科 100 8 8.0 21.05 泌尿外科 40 6 15.0 15.78 胸外科 42 2 11.9 13.16 普外科 100 12 12.0 31.58 合计 382 38 9.9 100.00,率的分类,根据率的分母中有无时间量纲分为: 速率(rate):即分母中有时间量纲,速率反映在一定时间内某现象出现的频率,如某年某病发病率等。 比率(proportion):分母中无时间量纲。反映某事件出现频率。如某病治愈率、死亡率等。,常用的几个频率指标,1)反映医院医疗质量(疗效)的频率指标(比率) 某病治愈人数 某病治疗总人数 某病治疗有效人数 某病治疗总人数 某病死亡人数 某病治疗总人数,治愈率=,有效率=,病死率=,100%,100%,100%,2)反映人群健康状况的频率指标(速率),某病某时期(年、季度)发病率= 某时期内新发生某病人(例)数 该时期观察总人数或平均人口数 发病率:反映某时期人群中某疾病新增加的数量(速度) 某病患病率= 某时期(年、季度)新旧某病人数 该时期观察的总人数 患病率:反映某时期人群中已存在某疾病的数量,100%,100%,某时期某病死亡人数 某病病死率= 该时期患某病的人数 某时期内死亡人数 某病死亡率= 该地该时期平均人口数,100%,1000%或10万,反映某时期人群患某病后的危险性和预后,某年某地区人口年龄分组某病资料,年龄 人口数 患者数 新发病数 死亡数 0 - 82920 488 170 9 患病率 发病率 死亡率 病死率% 488/82920 170/82920 9/82920 9/488 5.88 2.05 0.108 1.84,讲义85页第2题,率指标做统计结论的描述,描述内容: 1.描述出某现象发生频率水平。 2.不同组间频率指标可作比较。 3.如比较组为年代、年龄、剂量等,可观察比较组(如年龄变化)与各组频率变化的趋势关系。,例: 某地老年人白内障的患病情况,年龄组 受检 白内障 患者 白内障 (岁) 人数 患者 构成比% 患病率% 40- 560 68 15.18 12.14 50- 441 129 28.79 29.25 60- 296 135 30.13 45.61 70- 149 97 21.65 65.10 80 22 19 4.24 86.36 合计 1468 448 100.00 30.52,描述:随着年龄的增加,白内障患病率增加,80岁人群达86.36%,2.结构相对数: 构成比(constituent ratio ),概念: 说明某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在总量中所占的比重. 计算通式: 事物某部分的例数 某部分构成比= 100 % 同一事物各部分的总例数 例: 40岁组白内障患者数 40岁组白内障患者构成= 100 % 各年龄组白内障患者总数,构成比的特点和意义,特点: (1)各部分构成比的合计为100%。 (2)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构成比发生变化,其他部分构成也发生变化。例讲义表5-1 意义: (1)研究事物按一个特征分类,构成比反映事物内部组成的结构特征,指出工作重点。见例1 (2)事物按两个特征分类,构成比反映事物与两个特征的关联关系。例2,表5-1 某医院1990年和1998年住院病人五种疾病死亡人数和构成比,我国某次抽样调查15岁以上人口文化程度与构成 文化程度 98年(%) 93年(%) 文盲或半文盲 20.9 25.9 小学文化 28.1 35.1 初中文化 33.1 28.0. 高中文化 11.0 9.0 大专及以上 3.9 2.0 合计 100.0 100.0 结论;我国人口在98年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构成高于93年。,61.%,48%,39%,例1,例2:研究 胆结石类型与结石部位的关系,结石 结石类型 部位 胆固醇 胆红素 其它 合计 胆囊 70 16 32 118 (%) 59.3 13.6 27.1 100 肝外胆管 12 39 24 75 (%) 16.0 52.0 32.0 100 肝内胆管 2 20 7 29 (%) 7.0 69.0 24.0 100 合计 84 75 63 222 初步结论:胆结石的类型与结石部位有关系,在胆囊部位主要为胆固醇结石,在胆管部位主要为胆红素结石。,3.相对比(relative ratio ),相对比:反映两个指标(指标可为绝对数、相对数;性质相同或不同)相比的倍数或百分数。 例1:某医院出生性别比=男性婴儿数/女性婴儿数 =370/358=1.03(或103%) 医护比=医生人数/护士人数,与时间点有关的相对比,即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讲义82页),说明事物在一定时期内变化的速度。 1) 后一时间点指标 前一时间点指标 2)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或100%),发展速度=,例:某疾病 80年死亡率=20.1 81年死亡率=16.6 问: 81年死亡率是80年的百分之几? 81年与80年相比减少的幅度为多少? 发展速度=16.6/20.1=82.58% 增长速度=82.58-100= -17.42% 81年该病的死亡率是80年的82.58%。81年比80年减少了17.42%,表5-9 某医院1991-1999年门诊量动态分析 门诊 发展速度% 增长速度% 年份 人数 定基比 环比 定基比 环比 1991 1200 100 100 1992 1500 125 125 25 25 1993 1600 133 106.7 33 6.7 定基比:即用某年指标做基数,各时间点指标与基数相比较。 环比:各后时间点指标与前一时间点指标比较,相对比的应用:某事物不同时间的动态分析,肝部分切除后肝细胞增殖标记的动态分析,术后时间 标记数 定基比 环比 (小时) (%) ( 倍) (倍) 0 0.088 1 12 3.721 42.3 42.3 24 23.95 272.2 6.44 36 14.47 164.5 0.60 48 8.44 95.9 0.58 60 6.56 75.6 0.79 72 4.39 49.9 0.66,发展速度,第二节、相对数应用时的注意事项,1.正确区分率和构成比,分析时不能以构成比代率做结论。 2.计算相对数指标时,应有一定数量的观察数。 3.医院计算的率不表示人群的患病情况(讲义表5-3)。 4.注意组间相对数比较的可比性:见讲义 5.如是样本资料,组间率和构成比应做统计检验后,再作出有无差别的结论。,某单位冠心病调查结果,年龄 干部 工人 岁 患者 % 患者 % 40- 21 60 12 70.6 50- 9 25.7 4 23.5 60-70 5 14.3 1 5.9 合计 35 100.0 17 100.0 作者认为:冠心病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下降,讲义85页计算分析题第1题,各型白血病患病率的比较,类型 例数 患病率% 急粒 468 32.8 急淋 341 23.9 急单 176 12.3 恶网 136 9.5 慢粒 204 14.3 慢淋 10 0.7 其他 92 6.5 合计 1427 100.0,例:高危出血热病人不同方法透析死亡率的比较,组别 例数 死亡例数 死亡率% 试验组 23 2 8.69 对照组 19 4 21.31 合计 42 6 14.28,第三节 率的标准化法,一. 标准化的意义和基本思想 问题的提出: 计数资料组间(试验组、对照组,x)的率(效应指标,y)比较时,各比较组观察人数中如年龄、病情等因素(z)与y的效应有关因素, 在组间的构成明显不同时,对计算各组率有影响。称Z为混杂因素,组间的率不能合理比较,见例。,表5-4甲乙两疗法某病治愈率比较,病型 甲疗法 乙疗法 病人 治愈 治愈 病人 治愈 治愈 (Z) 数 数 率 数 数 率 普通型 300 180 60.0 100 65 65.0 重型 100 35 35.0 300 125 41.7 合计 400 215 53.8 400 190 47.5,讲义:78页,f起了权重的作用,甲乙两疗法某病治愈率比较,疗法 疗效(Y) (X) 病人数 治愈数 治愈率% 甲疗法 400 215 53.8 乙疗法 400 190 47.5 结论:乙医院生存率为67.1%较甲医院64.2%高,乙医院医疗水平高于甲,正确?。,两医院乳腺癌术后5年生存率,腋下淋巴 甲医院 乙医院 结转移 病例 生存 生存率 病例 生存 生存率 无 45 35 77.7 300 215 71.6 有 710 450 63.4 83 42 50.6 合计 755 485 64.2 383 257 67.1,例2,解决方法:,1.单因素方法:计算标准化率(standardized rate)或调整(adjust)率后做比较(调整一个混杂因素)。 2.多因素统计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可同时调整多个混杂因素。方法略 目的:将组间的混杂因素(年龄、病情构成不一致情况)调整为一致,合理对效应指标(y)作出评价。,标准化率的基本思想:,两组都选择同一构成的观察人数(例如相同构成的病情人数)作为标准,即统一了影响因素的构成,重新计算调整后各组率(调整率或标准化率)后做比较。,二、直接法标准化率计算(79页),1.标准人数(统一构成)的选择: 可选两组例数合计或其中某组的观察例数。 2.计算各小组调整的人数 =原某小组的率(Pi)某小组标准人数(Ni) 3.计算各组的调整率或标准化率(P),5-4,*其他标准化方法不要求掌握,表5-4甲乙两疗法某病治愈率%比较,病型 甲疗法 乙疗法 病人 治愈 治愈 病人 治愈 治愈 数 数 率 数 数 率 普通型 300 180 60.0 100 65 65.0 重型 100 35 35.0 300 125 41.7 合计 400 215 53.8 400 190 47.5,例:,直接法标准化率计算见表5-5,表5-5直接法计算标准化治愈率,病型 标准 甲疗法 乙疗法 治疗 原治 预期 原治 预期 人数 愈率 治愈数 愈率 治愈数 普通型 400 60.0 240 65.0 260 重型 400 35.0 140 41.7 167 合计 800 380 427 调整率(标准化率):,补充: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指标 相对危险度与优势比,一、相对危险度 危险度(risk)是医学研究中常用统计指标,常用频率(或概率)表示。 如:某疾病发病、患病、死亡的危险性常用某病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表示。,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简称RR),RR:指表示暴露(exposure)于某种危险因素观察对象的发病(死亡)危险度(P1)与无非暴露因素组(或低暴露)观察对象发病危险度(P0)的比值。 RR说明危险因素与疾病的关联。 常用于前瞻性或队列研究。,例:HBsAg阳性与肝癌发生率的队列研究,暴露 结 果 发生 因素 观察人数 肝癌人数 率 HBsAg组+ 3454 40 11.58 HBsAg组 - 19252 1 0.052 有表抗阳性(有暴露因素)肝癌发生危险性是无表抗阳性的222.6倍。,优势比(odds ratio ,OR),优势比是医学(特别临床研究)常用的统计指标。一般用于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优势(odds):指某病患者组(或非患者组)中某种危险因素存在的比例P(e)与不存在的比例(1-P(e)的比值称为优势。,如odds1,表示某暴露因素存在与不存在相比是有优势。,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暴露因素(X) 结果 吸烟 不吸烟 合计 肺癌组 688 (a) 21(b) 709 (a+b) 对照组 350 (c) 359(d) 709(c+d) 合计 1038(a+c) 380(b+d),暴露因素在肺癌组患者的优势(odds1),同理:暴露因素在对照组人群的odds2=0.975,优势比(odds ratio,OR),定义:病例组有暴露因素的优势(odds1)与对照组有暴露因素的优势(odds2)的比值,称为优势比(odds ratio,OR) 公式:,例:,OR值的意义,OR值1表示有暴露因素的人患某疾病的机会或优势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为危险因子。 OR值1,表示有暴露因素的人患疾病的机会(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