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福备考错误总结.docx_第1页
托福备考错误总结.docx_第2页
托福备考错误总结.docx_第3页
托福备考错误总结.docx_第4页
托福备考错误总结.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适用人群:有比较好的英语基础(本人江苏高考108(120),裸考四六级600,550),但是较长时间没有专门的英语课程或者训练,过去培养的应试技巧已经模糊。简要说一下本文内容:(1)我自己的复习计划和适用人群;(2)概述+分论(听说读写)我对托福考试的感受以及一些方法,推荐一些辅助软件的材料;(3)应试时的注意点。文章适用性:适用人群:有比较好的英语基础(本人江苏高考108(120),裸考四六级600,550),但是较长时间没有专门的英语课程或者训练,过去培养的应试技巧已经模糊。复习计划考前1个半月左右开始准备;考前1个半月考前1个月:收集各种复习资料,如果满足英语基础比较好的条件,基本以TPO为核心复习即可,所以找一套好用且还原度高的TPO模考软件很重要。托福考试“TPO”相关资料总贴!不断更新中其他辅助材料,以下是我个人整理,仅供参考。无须全部下载,选择一两个针对性的提高即可,实际上,后面的备战内容中会提到一些软件,基本覆盖了这些。阅读李笑来21天高频+词以类记,金鑫老师阅读笔记,无老师toefl词汇红宝书;sparknotes听力老托福30篇;TPO听力音频;Scientific American口语新航道托福口语真经,口语黄金80题,经典口语35题写作新航道托福写作真经做TPO1,2,熟悉考试内容和流程,以及基本的出题思路。另外,根据自己的强弱项,制定复习计划。考前1个月考前半个月(低强度期):由于我还要上课和实验室的工作,所以每天花在托福上的时间基本4-5小时,主要是做TPO,然后整理总结,顺便看看别人的经验贴。考前半个月考试(高强度期):除了必要的课,其余时间全部用于准备托福,每天8-10小时左右。第一个星期主攻口语,第二个星期主攻写作,晚上时间完成TPO阅读和听力部分。吃饭时间利用手机背单词,外出则用MP3背单词,进入完全的备战状态,基本不受其他事情打扰。P.S.制定个人复习计划,因人而异。关键两点:(1)不贪多,贵坚持:每天能够完成既定的目标,心情也会比较好,从时间管理上说,效率应该更高。(2)抓短板,保长处:强项每天带着做,不需要刻意练习;弱项投入专门一段时间。这仅是我个人意见,很多人可能觉得弱项更应当长期积累,我觉得时间有限,所以策略有所不同。备战概述:1、托福考试,对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要求要胜过对逻辑能力的要求,当然,这可能是一个不以英语为母语者的感受。对语言本身的关注使得托福更接近一个比较刻板的应试类考试,虽然全面性和灵活性上远胜过高考,但它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其中必定有很多应试技巧存在。说这么多的目的,只有一个:应付一个没有那么灵活的考试,下一些苦功夫、笨功夫,就是必要的。尤其对于那些自诩逻辑能力很强的理工科学生更是如此(我自己。)。2、关于OG(officialguide)的使用。在缺乏练习时就盲目研究OG,看不明白也没效果(正如还没开始备战就大量看经验贴一样);较好的时机是你对出题人的思路有所了解之后再详读OG的要求;最好的策略(个人认为)是在每个单项听说读写,认真完成三个TPO时,泛读OG,整理一些自己不曾考虑的方法或者要点。之后的练习中,如有模糊,再重翻OG详读。举个例子,我刚开始写作文时,因为受到写科学论文思维的影响,总觉得简洁+清晰的逻辑最重要,而且我最初认为托福应该更看重逻辑。但是,读了别人的文章和帖子之后,发现很多人都强调语言的使用问题,而且动辄就是500+的文章,我原来的想法有所动摇。这个时候正是需要OG指明道路的时候,仔细看了 OG的5分范文,一个感受废话很多,但词汇句法灵活。至此,我就走上了改邪归正的道路。以下细说各个专项的准备方案和技巧读这是我们从小学习英语受到最多的训练,托福阅读也没有什么特殊之处。1.做完一个TPO,小总结,总结错误原因:2.做完3-5个TPO之后,大总结,总结常犯的错误、出题人思路、特定题型的技巧等:3.背单词因为阅读中会出现大量词义理解题,专门背单词还是有必要,这对于提高作文也有好处。如果是比较长时间准备的话,可考虑使用红宝书,扇贝网等等。短时间的话,词以类记和无老师七天搞定托福英语都不错。听听的能力是托福考试中最基本的,也可说是最重要的能力,在speaking,writing的部分都需要以听为基础。1.关于记笔记我刚开始准备听力时,很多人跟我强调记笔记的重要性,可是我发现自己根本没时间记,一记就走神,听不清。这里借用无老师的一句话:对于记笔记这事,一句话就可以很好的解答,就是:听都听不懂,有什么可记的。这么说的目的只是为了强调,刚开始准备时不要盲目追求记很多笔记。当你听力能力逐渐提高时,记笔记是很自然的事。我认为两种情况需要记笔记:(1)Listening部分2-3,5-6和Speaking部分5-6,即关于科学或艺术的lecture。这些内容一般不太熟悉,主要记名词和表示逻辑关系的词(如forexample, however)。(2)Speaking的3-4和Writing的综合(Integrated)部分。这部分笔记主要是为后面说和写做准备,核心是论点,重中之重仍然是名词。因为这些题的结构基本固定,记笔记也可以有固定格式。比如Integrated writing可如下记录:一个小方法是把reading中重要的名词都记下,听lecture的时候,直接从左边圈了放到右边,或者用缩写也行。U2.听力技巧注意说话人的连接词,理清逻辑。这一点对应前面记笔记的重点。注意同位语,对听不懂的单词立刻放弃,听后面信息。注意听力中的连读,多听,习惯它。题目是按照听力内容的顺序出的,这可以作为选择答案的参考。(这是我自己的理解,欢迎拍砖)分类总结单词。这可以参考读中背单词的部分,词以类记已经做好了分类。3.听力软件这里强烈推荐Aboboo,免费软件,可以加载音频和文本,比较着听,操作也很方便;可以下载Scientific Americans Sixty-second Science,作为听写的材料;还具备录音功能,可以用于练习口语。很不错的软件,我也只是初学者,要是有更好的使用方法,欢迎留言。说首先要说,我的speaking部分准备的并不充分,在考前两个星期才开始做真题,全力投入了一星期。1. 模板除去口语很好的人外,模板是必须要准备的。speaking1-2题,我自己的策略是:初始阶段,按照黄金80题,每个话题选择一两个题好好准备,写成稿子后,照着念,然后脱稿读;所有话题基本熟悉一遍后,选不同的题目再做,先试试以前同一话题的模板能不能用,一般都能有所借鉴,所以这个时候不必写稿子,直接构思几分钟,然后录音,不好就重来,直到流畅;最后,模考状态,从真题里随便找题目,一切按照真实考试要求来,如果效果不好,这个话题应当是不熟悉的,写稿,背熟,录音。另外,speaking1-2在准备可以使用一例多用的策略speaking3-6题,个人感觉对于听力的要求更多,只要听懂了,应该都是有话说的,所以重要的是组织材料。这个时候的模板主要是一些连接词。例如第3题:The problem is that One solutionis that the other is In my opinion, the better one is 。如此往里填充内容即可。U2. 口语软件这里推荐亦鸥(YeeaooBox),客户端版似乎不太稳定,网页版还好。里面有黄金80题,历年真题,作为练习完全够用。录音之后,多听听自己的语音,语调,停顿等等,这样提高更快。写写作是另外一个中国学生相对有优势的部分。在听力没大问题的基础上,Integratedwriting真心觉得没什么难度,练习几次应当就会如何应付,这里我不多说。关于Independentwriting,拿出我们准备其他英语考试那一套的句型语法词汇功夫即可。核心是多练,没别的,具体策略,我再提一点建议。1.破题独立写作的题目大多是话题,观点类。作为经历过高考语文作文训练的我们,议论文的结构其实可以在这里用于分析。看完题目之后,你要确定:支持观点,写立论文?还是反对观点,写驳论文,或者找反面观点,写立论文(有时候这是一回事)?然后,寻找论据:事实论据(也就是例子)+道理论据。最后就是论证过程,这个时候正是模板发挥作用的时候。2.整理各种各样的TPO范文一堆,除了观点和例子上的指导作用外,这些都是很好的收集例句,好词的来源。重点是一些转折词和核心动词,以下是我个人整理的一部分:应试1.临考前可以看些机经,阅读听力部分没用,只看听力和独立写作,只当是额外练习就行。别依赖机经,就跟别依赖运气一样。2.临考试前调整作息时间。我平时都是晚上练习阅读和听力,结果考试的早上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