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祛 湿 剂,【概 述】,概念,组成以祛湿利水药为主,作用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祛风胜湿,治证,水(饮)湿病证,水、湿、痰、饮,湿聚为水,水凝为痰、为饮,“饮,水类也”、,“得寒则聚,得温则行”,水液代谢障碍,“饮清澈而痰稠浊”,祛湿剂,【概 述】,水(饮)湿病证,水湿,外湿,内湿,风湿痹证,湿温初起,湿滞脾胃,水饮内停,湿郁化热,脘腹胀满、疼痛,食少呕吐,痰饮、水肿,黄疸、淋证,肢体沉重,关节疼痛,肿胀, 或伴恶寒发热,祛湿剂,【概 述】,立法依据,治法,汗,化,利,燥,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下,“以苦燥之,以淡泄之”,“开鬼门,洁净府”,祛湿剂,分类、适应证及代表方 1、化湿和胃 芳香化湿,辟秽化浊 适用于中焦湿浊内阻证 代表方:平胃散、藿香正气散 2、清热祛湿 清热利湿,或清热燥湿 适用于湿热诸证 代表方:茵陈蒿汤、三仁汤,【概 述】,祛湿剂,3、利水渗湿 通利小便,渗湿消肿 适用于水肿、淋浊、癃闭等。 代表方:五苓散、猪苓汤 4、温化水湿 适用于痰饮、水肿等。 代表方:真武汤、实脾散 5、祛风胜湿适用于风湿在表证、痹证。 代表方:独活寄生汤,【概 述】,祛湿剂,使用注意 1、要密切联系脏腑(肺、脾、肾)。 2、常配伍理气药,使“气化湿亦化”。 3、药多辛燥或渗泄,易于伤阴,阴亏体虚、孕妇应慎用。,【概 述】,祛湿剂,【主证】湿滞脾胃证,湿滞脾胃证,脘腹胀满,食少,呕吐恶心,肢体倦怠,嗜卧,常多自利或便溏,苔白腻,脉缓,阻滞气机,胃气上逆,湿性重滞,湿邪下注,在天为湿,在地为土; 在体为阴,在脏为脾。,平 胃 散,【病机】湿滞脾胃,运化失常;气机阻滞,胃失和降,【治法】燥湿运脾,行气和胃,祛湿剂,【方解】,苍术,辛苦温燥,尤善燥湿运脾,厚朴,臣:,君:,行气化湿,消胀除满,二药相伍,燥湿以健脾,行气以化湿,湿化气行则脾气健运。,平 胃 散,苦辛温燥,祛湿剂,【方解】,苍术12g,芳化辛苦温燥,尤善燥湿运脾,厚朴9g,陈皮6g,臣:,君:,佐:,行气化湿,消胀除满,理气和胃,芳香醒脾,生姜、大枣,调和脾胃,甘草3g,调和诸药,【功用】,燥湿健脾,行气和胃,使:,平 胃 散,苦辛温燥,祛湿剂,【运用】,本方“苦辛芳香温燥”,为治疗湿滞脾胃之基本方。 辨证要点:脘腹胀满,食少体倦,苔白腻而厚。 临证运用:若湿浊中阻,复感风寒之吐泻,加藿香、半夏,为不换金正气散;若湿疟,寒多热少,合小柴胡汤,为柴平汤。,平 胃 散,祛湿剂,【习题】,试述平胃散的组方原则,藿香正气散A,【病机】湿滞内阻,复感风寒 【治法】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霍乱吐泻,风寒外束,卫阳被郁:恶寒发热,头痛 升降失常:霍乱吐泻,脘腹疼痛,胸膈满闷 湿浊之象:舌苔白腻,外感风寒,湿滞中焦,藿香正气散,祛湿剂,【方解】,藿香,辛温解在表之风寒,芳香内化脾胃之湿浊,紫苏、白芷,半夏曲、厚朴,臣:,君:,解表散寒,行气除湿和胃,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四药相合,助藿香解表化湿,藿香正气散,祛湿剂,【方解】,藿香,辛温解在表之风寒,芳香内化脾胃之湿浊,紫苏、白芷,陈皮、桔梗、大腹皮,臣:,君:,佐:,解表散寒,行气除湿和胃,理气化湿,使气化则湿亦化,半夏曲、厚朴,燥湿化痰,降逆止呕,藿香正气散,理气和胃,宣利肺气,下气利水,祛湿剂,【方解】,藿香,辛温解在表之风寒,芳香内化脾胃之湿浊,紫苏、白芷,陈皮、桔梗、大腹皮,臣:,君:,佐:,解表散寒,行气除湿和胃,理气化湿,使气化则湿亦化,生姜、大枣,甘草,调和诸药,【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使:,半夏曲、厚朴,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白术、茯苓,健脾祛湿,以助脾胃运化之功,调理脾胃,藿香正气散,祛湿剂,表里双解,既有辛温解表药以发散风寒,又有苦温化湿药和行气药燥湿理气和中。 扶正祛邪,既疏散表寒,芳化湿浊以祛邪;又健脾补中以扶正,使祛邪不伤正,扶正以助祛邪。,【配伍特点】,藿香正气散,祛湿剂,【运用】,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病证的重要方剂 辨证要点:恶寒发热,霍乱吐泻,脘腹胀痛,舌苔白腻 现代应用:急性胃肠炎、肠伤寒、肾盂肾炎、胃肠型感冒属湿滞脾胃,外感风寒者,可用本方治疗。也可用于水土服者。,藿香正气散,祛湿剂,趣记:霍元甲半夜三更指令 陈真捕大腹猪。,三仁汤A,【病机】湿热阻滞三焦气机,湿重热轻,湿重热轻 【治法】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主证】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证,湿邪阻遏,卫阳郁闭:头痛恶寒; 湿阻气机,湿困脾胃:胸闷不饥; 湿遏热伏:午后身热(身热不扬); 湿邪为患:身重疼痛,口不渴,面色淡 黄,苔白浊腻,脉濡。,湿温初起,三 仁 汤,祛湿剂,邪在气分 湿重于热,【方解】,杏仁,宣利上焦肺气,使气化则湿亦化,白蔻仁,薏苡仁,君:,芳香化湿,行气调中,利湿清热,疏导下焦,三仁分入三焦,开肺中寓助脾运,健脾中兼渗湿。如此,宣发肺气以开水源,燥湿化浊以复脾运,淡渗利湿以疏水道,使气机宣畅,湿祛热清,三 仁 汤,祛湿剂,【方解】,杏仁,宣畅上焦肺气,使气化则湿亦化,白蔻仁,薏苡仁,君:,芳香化湿,行气调中,利湿清热,疏导下焦,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滑石、通草、竹叶,甘寒淡渗,利湿清热,臣:,半夏、厚朴,辛开苦降,化湿行气,散满消痞,佐:,三 仁 汤,祛湿剂,“水性本咸而体重,劳之则甘而轻,取其不助肾气而益脾胃也”,甘澜水甘淡质轻,有利渗湿,使:,【配伍特点】,药用轻灵宣畅利窍之品,集芳香化湿、淡渗利湿、苦温燥湿于一体。 宣上畅中渗下,使上焦津气畅行无阻,中焦水湿运化自如,下焦湿邪自有出路,体现了以除湿为主,清热为辅的立方宗旨。,三 仁 汤,祛湿剂,【功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运用】,本方主治湿温初起,或暑温挟湿,湿重于热之证。 辩证要点:午后身热,头身重痛,胸闷不饥,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加减运用:若湿温初起,卫分症状较甚者,可加藿香、薄荷以解表化湿;若寒热往来,可加青蒿、草果以和解化湿。 若湿温病热重于湿,症见身热,汗出,舌红苔白腻,方用白虎加苍术汤,【注意事项】,三不可:不可“汗”、“下”、“润”,三 仁 汤,祛湿剂,三 仁 汤,祛湿剂,【医案选读】,周某,男,24 岁。感受时令之邪,而发热头痛,胸中发满,饮食作呕。注射“安乃近”与“葡萄糖液”,汗出虽多而发热不退,反增谵语,身疼,呕吐等症。试其体温39.6 ,脉来濡,舌苔白腻。方用:白蔻仁6g 滑石12g 杏仁6g 薏苡仁12g 藿香6g 厚朴6g 半夏10g 滑石12g 竹叶6g。然病人服药无效,反增口渴心烦体温升至40 ,一身酸痛,两足反厥冷如冰,病家惶恐,急请刘老再诊。切其脉仍濡,而舌苔则黄白间杂。湿温为患,明白无误,然前方何为不效?思之良久,则又疏一方:苍术10克,生石膏30 克,知母10 克,梗米15 克,炙甘草6 克。上方仅服一剂,高热即退,足温,诸症皆愈。 刘渡舟验案精选,【病机】湿热并重,毒邪为患,充斥气分 【治法】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主证】湿温时疫证,湿热交蒸:身热倦怠,肢体酸楚; 热毒上壅:咽颐肿痛,口渴; 肝胆失于疏泄:身目发黄; 湿热下注:小便短赤,甚或淋浊; 邪在气分:舌苔或白或腻或黄,湿温时疫,甘 露 消 毒 丹,祛湿剂,邪在气分 湿热并重,【方解】,滑石25g,渗利湿热,清心解暑,茵陈15g,黄芩12g,君:,清热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燥湿,三药相伍,清热利湿,解毒退黄,祛湿剂,甘 露 消 毒 丹,【方解】,木通10g,助清利湿热,臣:,石菖蒲、白豆蔻、藿香10g,芳香化浊,醒脾和中,祛湿剂,三药均辛温,开泄气机,芳香化湿。然芳香而不猛烈,温煦而不偏于燥烈,能祛除阴霾湿邪,而无助热之虑,且防寒凉诸药冰伏湿邪。,甘 露 消 毒 丹,滑石25g,渗利湿热,清心解暑,茵陈15g,黄芩12g,君:,清热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燥湿,【方解】,木通10g,助清利湿热,臣:,射干6g、贝母9g,利咽解毒消肿,佐:,祛湿剂,甘 露 消 毒 丹,滑石25g,渗利湿热,清心解暑,茵陈15g,黄芩12g,君:,清热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燥湿,石菖蒲、白豆蔻、藿香10g,芳香化浊,醒脾和中,连翘、薄荷9g,辛凉疏泄,清热解毒,【功用】,利湿化浊,清热解毒,【运用】,“治湿温时宜之主方” 辩证要点:身热肢酸,口渴尿赤,或咽痛身黄为辨证要点 加减运用:若黄疸明显者,宜加栀子、大黄、金钱草等以助清热利胆退黄;若颐肿咽痛,可加山豆根、板蓝根、丹皮等以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现代常用于肠伤寒、急性胃肠炎等属湿热并重者,祛湿剂,甘 露 消 毒 丹,茵陈蒿汤A,【病机】湿邪与瘀热蕴结肝胆(湿、热、瘀) 【治法】清热、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阳黄),湿邪与瘀热郁蒸,外溢肌肤:一身面目俱黄(主证); 热重于湿,热为阳邪:黄色鲜明如橘子色(主证) ; 湿热困阻脾胃:腹微满,或大便秘结或不爽(主证) ; 湿热下注:小便不利(主证) ; 湿热交蒸:无汗或汗出不彻或但头汗出(主证) 热邪伤津:口微渴(主证) ; 湿热之象:舌苔黄腻,脉实或滑数(主证) 。,湿热瘀结,茵 陈 蒿 汤,祛湿剂,肝胆,熏蒸,【方解】,茵陈蒿18g,清利湿热,利疸退黄,栀子9g,大黄6g,君:,清热利湿,通利三焦,导湿热自小便而出,泄热破瘀,使湿热壅遏毒邪从二便而出,臣:,佐:,三药皆为苦寒,寒能清热,苦能除湿,泻热通腑,通利二便,使湿热瘀毒之邪从前后二便分消而解。,【功用】,清热利湿退黄,“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茵 陈 蒿 汤,祛湿剂,【运用】,本方清热退黄作用强,为治阳黄的常用方 辨证要点: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舌苔黄腻,脉滑数 现代应用:急慢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钩端螺旋体病等属湿热内蕴所致者,可用本方治疗。,茵 陈 蒿 汤,祛湿剂,八正散,【病机】湿热下注,蕴结膀胱,气化不利 【治法】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主治】湿热淋证,膀胱气化不利:小便淋漓不畅,溺时涩痛(主证) ; 膀胱水道不通:小便点滴难出 (癃闭), 小腹急满(主证) ; 膀胱脉络受损:小便浑赤(主证) ; 津液耗损:口燥咽干(主证) ;,湿热下注膀胱,八 正 散,苔黄腻,脉滑数(主证),祛湿剂,【方解】,瞿麦、萹蓄,清热泻火,利水通淋,木通,滑石,君:,清心利小肠通淋,清利三焦并通淋利窍,臣:,佐:,车前子 ,利水通淋,栀子、大黄,清热泻火,导湿热下行,灯心草,清心除烦,使:,炙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八 正 散,祛湿剂,【运用】,本方湿热淋证的常用方 辨证要点:尿频涩痛,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滑数 临证加减:若血淋,可加生地、小蓟、白茅根;石淋加金钱草、海金沙、石苇;膏淋加萆薢、菖蒲。 注意事项:淋证日久,肾虚气弱者不宜,八 正 散,祛湿剂,趣记:黄山边区等六一通车。,五苓散A,【病机】 a.风寒客表; b.膀胱气化不利,水湿内停。 【治法】利水渗湿,温阳化气,兼以解表。 (外解太阳表证,内化膀胱蓄水),【主治】 伤寒太阳膀胱蓄水证。 水湿内停之水肿、泄泻、小便不利。 痰饮。,五苓散,【主证】,下焦蓄水证,五 苓 散,祛湿剂,太阳病,膀胱 气化不利,循经射腑,表邪不解,蓄水证,小便不利,口渴欲饮,甚则 水入即吐(水逆),表不解:头痛微热,利水渗湿 温阳化气,【方解】 君:泽泻 重用之以甘淡渗湿利水。 臣:猪苓、茯苓 利水渗湿。君臣相须为用。 佐:白术 健脾而运化水湿,合茯苓相使为用, 以助健脾利湿之力。 桂枝 温阳化气以利水, 外散风寒以解表。,五苓散,趣记:吾领贵妇择白珠,【主证】,中阳不足之痰饮病,苓 桂 术 甘 汤,祛湿剂,中阳不足,饮停中焦,饮阻胸阳,胸胁支满,目眩,凌心射肺,心悸或短气而咳,温化痰饮 健脾利湿,【运用】,本方为治中阳不足之痰饮病的代表方 辨证要点:胸胁支满,目眩心悸,舌苔白滑 临证加减:若咳嗽痰多者,加法夏、陈皮;若寒饮甚而痰稀喘咳者,加干姜、细辛、紫菀;若眩晕者,加天麻、泽泻、白蒺藜。,苓 桂 术 甘 汤,祛湿剂,【病机】肺脾气虚,水湿郁滞于肌腠、经脉。 【治法】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主证】气虚之风水、风湿证。,卫气不固,伤于风邪:汗出恶风 风夹水湿郁滞肌腠、经脉:身体重着 水湿泛滥肌肤:浮肿 水湿内停:小便不利 正虚湿停:舌淡苔白,脉浮,肺脾气虚,防 己 黄 芪 汤,湿客肌腠,祛湿剂,【方解】,黄芪25g,益气固表,利水消肿,防己20g,君:,祛风利水,除湿止痛,二药一补气,一利水,一扶正,一祛邪,邪正兼顾,使利水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防 己 黄 芪 汤,祛湿剂,【方解】,黄芪25g,益气固表,利水消肿,防己20g,白术15g,君:,祛风利水,除湿止痛,健脾祛湿 助防己祛水湿 助黄芪益气固表,臣:,佐使:,【功用】,益气祛风,健脾利水,甘草5g,益气健脾,培土制水,生姜15g、大枣4枚,和脾胃,调营卫,防 己 黄 芪 汤,祛湿剂,【配伍特点】,本方以防己与黄芪共为君药,一祛风除湿,一益气扶正,补气与利湿兼施,脾肺双补,邪正兼顾,使利水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运用】,本方为治疗风湿、风水属于表虚证的常用方 辨证要点: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苔白,脉浮 现代应用:若汗出恶风,肢节疼痛,加桂枝、芍药以调和营卫;若肢体浮肿者,合五皮散。,防 己 黄 芪 汤,祛湿剂,防 己 黄 芪 汤,【医案选读】,傅某,男,40岁,患风水证,久而不愈,于1973年6月25日就诊。主诉下肢沉重,胫部浮肿,累则足跟痛,汗出恶风,舌质淡白有齿痕,脉浮虚而数,尿蛋白(),红细胞(),诊断为慢性肾炎。防己黄芪汤主之。汉防己18g,生黄芪24g,白术9g,炙甘草9g,生姜9g,大枣4枚。坚持服药10个月,检查尿蛋白(),又持续服2个月,尿蛋白消失,一切症状消退。 岳美中医案集,泛滥肌肤:四肢沉重,肢体浮肿,腰以下为甚 失于气化:小便不利 失于温养:畏寒肢冷 水阻清阳:头眩 饮邪凌心:心悸 经脉失养:身瞤动,振振欲擗地 苔白不渴,脉沉,【病机】脾肾阳虚,阳不化气,水气内停 【治法】温阳利水,【主证】,肾(脾)阳虚,水气内停证 太阳病发汗太过,阳虚水泛,肾脾阳虚 水气内停,真 武 汤,祛湿剂,真 武 汤,祛湿剂,【词条释义】,身瞤动:身体筋肉跳动 振振欲擗地:形容身体震颤,站立不稳,摇摇欲仆之状,筋惕肉瞤 肤瞤 经脉动惕 身为振振摇,汗不得法,阳虚水泛,【方解】,炮附子12g,温肾暖脾,化气以行水,茯苓15g,君:,健脾利水渗湿,臣:,佐:,【功用】,温阳利水,白术9g,益气健脾燥湿,助脾之运化,生姜15g,辛温而散,助附子温阳驱寒;又伍茯苓散水气,可温散表里之水气。,白芍9g,利小便而行水气; 益阴柔肝,缓急止痛; 敛阴舒筋以止筋惕肉瞤,真 武 汤,祛湿剂,温阳利水,【配伍特点】,温阳药与利水药配伍,温补脾肾之阳以治其本,利水祛湿以治其标,标本兼顾,扶正祛邪; 补阳药与养阴药同用,俾温阳而不伤阴,益阴而不留邪,阳生阴长,刚柔相济,阴平阳秘,则诸证可愈。,真 武 汤,祛湿剂,【运用】,本方是治疗脾肾阳虚,水气内停的有效方剂 辨证要点:四肢沉重或浮肿,下肢为甚,小便不利,苔白不渴,脉沉. 加减:若咳者,加干姜、细辛、五味子以温肺化饮; 腹泻较重者,去白芍,加干姜、益智仁以温中止泻; 呕者,加吴茱萸、半夏以温胃止呕。,真 武 汤,祛湿剂,水气内停:身半以下肿甚,口不渴, 舌苔白腻,脉沉迟; 气机不畅:胸腹胀满; 不达四末:手足不温; 水走肠间:大便溏薄;,脾肾阳虚 水停气滞,【主证】脾肾阳虚,水停气滞之阴水,【病机】脾肾虚寒,阳不化水,水停气滞 【治法】温阳健脾,行气利水,实 脾 散,祛湿剂,【方解】,炮附子12g,温壮脾肾阳气,化阴霾寒湿,干姜12g,君:,温中阳以化阴水,温肺以通调水道,附子功擅温肾助阳,肾阳得温,则能化气行水;干姜力专温运脾阳,使中焦健运,脾阳振奋,温化水湿;二味同用,温养脾肾,扶阳抑阴。,实 脾 散,祛湿剂,【方解】,炮附子12g,温壮脾肾阳气,化阴霾寒湿,干姜12g,君:,温中阳以化阴水,温肺以通调水道,臣:,白术9g、茯苓15g,健脾和中,渗湿利水,温阳利水,佐:,木瓜12g,醒脾化湿,兼敛液护阴,厚朴、木香、大腹子、草果,行气燥湿利水,生姜、大枣 ,益脾和中,使:,甘草,调和诸药,实 脾 散,祛湿剂,以健脾利水药与温阳祛寒药相配,化湿药与行气药同用,使脾健则能利水,阳复则寒祛,并伍以行气化湿之品,扶正祛邪,标本兼顾。,【配伍特点】,实 脾 散,祛湿剂,【运用】,本方是治疗阴水的主要方剂 辨证要点:身半以下肿甚,胸腹胀满,舌淡苔腻,脉沉迟 现代应用:慢性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肝硬化腹水等证属脾肾阳虚,水停气滞者 比较真武汤与实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期末说课稿-2025-2026学年中职基础课-拓展模块-教科版(2021)-(英语)-52
- 2025成都市房地产交易代理服务版合同
- 2025二手房屋买卖定金合同模板
- 随州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5
- 2025年中国国际贸易中合同风险与防范策略研究
- 印刷厂员工调岗补贴管理规定
- 2025年签订合同的重点留意事项盘点
- 郴州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5
- 化肥厂质检设备更新规章
- 化肥厂车间通风检查制度
- (一检)泉州市2026届高三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一)数学试卷(含标准答案)
- 2025年福建省榕圣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项目招聘1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矿山设备检修安全培训课件
- 2025-2030数据安全合规审计服务市场爆发及等保测评机构并购价值评估
- 纤维转盘滤布滤池运行维护技术说明
- 2025至2030中国无烟产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华电集团招聘面试题解析及备考建议手册
- 2025年机器人面试题及答案解析
- 高三第一次月考总结主题班会课件
- 参考活动2 善待身边的人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苏少版七年级下册-苏少版
- 2025年度江苏省档案管理及资料员基础试题库和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