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黄芪的栽培技术.ppt_第1页
课件:黄芪的栽培技术.ppt_第2页
课件:黄芪的栽培技术.ppt_第3页
课件:黄芪的栽培技术.ppt_第4页
课件:黄芪的栽培技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根及根茎类药材黄芪栽培技术,道地药材,定义: 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一、基本概述,黄芪也叫黄耆,为豆科黄芪属黄芪植物,具有有补气固表、利尿之功效,民间还有冬令取黄芪配成滋补强身之食品的习惯。 黄芪年消耗量十分庞大。而药用部分是根,一旦根部被刨取,整个植株不再存活。黄芪的野生资源在大量采挖的情况下日渐稀少。该植物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1、产 地 东北黄芪(膜荚黄芪)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山西等省 内蒙古黄芪(绵芪)主产于内蒙古、吉林、辽宁、河北、山西等省区 现全国各地均有引种栽培 前苏联、朝鲜和蒙古也有分布。,2、功能主治,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脱毒排脓、生肌等功能。 主治表虚自汗和盗汗、气虚血脱、脾虚泄泻、痈疽不溃或溃不收敛以及一切元气不足等症。 参芪片、黄芪口服液等 。,膜荚黄芪(柴黄芪),多年生草本。 株高5080厘米。主根粗大深长,圆柱形,稍带木质化,外皮淡褐色,内部黄白色。,茎直立,具槽,上部多分枝。 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613对,椭圆形或长卵圆形,全缘。,总状花序,腋生,花蝶形,淡黄色。 荚果膜质下垂,被短毛。 种子肾形,黑褐色。 花期6-8月,果期8-9月。,根呈圆柱形,略扭曲,嚼之有豆腥味。,以条粗长、皱纹少 断面色黄白、粉性足 味甜者为佳,内蒙古黄芪(绵黄芪),内蒙古黄芪与上述主要区别是: 小叶12-18对 荚果无毛 花期6-7月 果期7-9月,二、生长习性,喜凉爽气候,有较强的耐寒性;怕水涝,忌高温。幼苗期要求土壤湿润,成株后较耐旱。黄芪系深根作物,要求土壤浓厚、土质疏松、透水透气性能良好的砂质壤土。土壤反应以微酸为好。粘重板结的土壤不利于根系生长,易出现“鸡爪芪”,含水量大的粘土以及瘠薄、地下水位高、低洼易积水之地均不宜种栽。,1、留种与采种 黄芪播后于第2年开花结籽。当秋季果荚下垂黄熟、种子变褐色时立即采收,否则果荚开裂,种子散失难以收集。因种子成熟期不一致,应随熟随采。果荚采回后,晒干脱粒,除净杂质,通过风选或水选,剔除瘪籽和虫蛀籽,选籽粒饱满而有褐色光泽的优良种子贮藏备用。,繁殖方法:采用种子繁殖,2、种子处理,由于黄芪种子硬实,具种皮不透性,吸水力差,发芽困难,播前必须进行下列方法处理(任选一种)。 (1)温水催芽:先将种子放水温50水中,浸泡6-12h。然后,将水倒出,种子装入麻袋等物焖催,待种子膨胀或外皮破裂时,选雨后播种最佳。 (2)机械损伤:将种子用石碾快速碾数遍,使外种皮由棕黑色有光泽变灰棕色表皮粗糙时为度,以利种子吸水膨胀。亦可将种子拌入2倍的细砂揉搓,擦伤种皮时,即可带砂下种。,(3) 播种。以直播为宜,产量高,质量好。播种期:伏天和地冻不宜,春播于3月中、下旬土壤解冻10厘米后立即播种,宜早不宜迟;秋播于911月。育苗最佳在5-6月份。,3、种子直播,先在筑好的畦内,按40-45厘米的行距开沟,沟深3厘米,将处理好的种子拌上草木灰,均匀地播入沟内,随即覆土,厚度2厘米,稍加镇压,然后浇水,用种1-1.5公斤/亩。注意小水漫灌、浇透。水渗后畦面覆盖草帘。待幼苗出土后,去掉草帘。,4、育苗移栽,播种期同直播。当气温在14-15时,湿度适宜,10天左右即可出苗。出苗后加强苗床管理。当苗高13-15厘米,根长15厘米左右时,即可移栽。条播每亩用种量2公斤左右。,三、栽培技术,1、选地整地。选择土层浓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向阳高燥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质壤土,平地或向阳的山坡均可种栽。地选后,深翻土壤80厘米以上,结合整地每亩施入优质农家肥肥3000公斤、磷肥50公斤,撒于畦面,翻入土中仍作基肥。于播前再浅耕20厘米,整平耙细后作1-1.3米宽的高畦,开好四周排水沟,以利排水。,2、移栽,春季当苗高15厘米左右 按行距33厘米开沟 沟深20-25厘米 株距20厘米似垄葱斜栽于沟中 每亩栽苗1万株为宜,3、田间管理,1)间苗、定苗、补苗 无论是直播或育苗,一律于苗高5-7厘米时进行第一次间苗。将过密的小弱苗除去。苗高10厘米时定苗,每隔5-6厘米留一壮苗。缺苗的地方带土移植小苗。,2)中耕锄草 黄芪幼苗生长缓慢,不注意除草易造成草荒。因此,在苗高5厘米左右时,要结合间苗及时进行中耕锄草。第2次于苗高10厘米。,3)追肥 黄芪喜肥,定苗后追肥浇水一次,每亩追施人畜粪水300-500公斤,或尿素30-50公斤,追肥后及时灌水。,4)排水 雨季湿度过大,要注意排水,以防烂根死苗。 5)打顶 为了控制植株高度生长,减少养分的消耗,于7月底以前进行打顶。可以增产。,4、病虫害及其防治,以物理防治、耕作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1)白粉病:危害叶片和荚果。高温多湿年份易发。 防治方法: (1)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深埋,以减少越冬病原菌; (2)发病初期喷0.2-0.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一次,10-15天后再喷一次。也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喷施。,2)黄芪紫纹羽病。俗称“红根病”。 危害根部、造成腐烂、表面有紫色菌索或菌核。由须根发病,向主根蔓延。根部自皮层向内腐烂,最后烂完。植株自下而上黄萎,最后整株死亡。高温多湿,地下水位高,土壤粘重,易发此病。 防治方法: (1)收获时将病残株集中烧毁深埋,可减少越冬病菌; (2)实行与禾谷类作物轮作,轮作期3-4年; (3)发现病株及时挖除,病穴及其周围撒上石灰粉,以防蔓延; (4)雨季注意排水,降低田间湿度;,3)豆荚螟:6月下旬至9月下旬发生。成虫在黄芪嫩荚或花苞上产卵,孵化后幼虫蛀入荚内咬食种子。老熟幼虫钻出果荚外,入土结荚越冬。 防治方法:在花期宜用菊酯类农药喷施。,4)蚜虫:是黄芪产区发生普遍的一种虫害。主要危害茎叶,群聚于叶背、幼嫩茎秆上吸食茎叶汁液。危害嫩梢。 防治方法:可用10%吡虫啉防治。 5)黄芪蛀茎虫:多在结荚期发生。幼虫体长68毫米,白色略扁,全身布细毛。7月上中旬发生危害,一生可连续危害78根枝条。以幼虫蛀食花枝基部,破坏输导组织,造成落花落荚和秕粒,严重时花枝全部死亡。 防治方法:发生期宜用20%灭扫利或20%牵牛星。,四、采收加工,1、采收。直播黄芪3-5年采挖,移栽的1-2年收获。春秋两季均可,春季收获从土壤解冻开始到老苗返青为止,秋季收获从落叶到霜降之间。可人工深刨或机械采挖,要深刨50-100厘米,小心挖取全根,避免碰伤外皮和断根。 2、加工。运回后去净泥沙,趁鲜切去芦头,去掉须根,置阳光下曝晒至半干时,将根理顺直,捆成小把,再晒干或炕干即成商品。 为了保护好野生资源应适当限制采刨,采刨季节应在种子成熟落地之后,严禁采挖幼株。,五、贮藏,收获加工后,如不能及时出售,应放在通风干燥处贮藏。底部用木头或砖块垫高50厘米,以免回潮影像质量。在贮藏期间,严防潮湿,虫蛀,应经常检查,上下翻动。,再见!,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