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习题.docx_第1页
河北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习题.docx_第2页
河北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习题.docx_第3页
河北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习题.docx_第4页
河北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习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骅中学20182019年度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两部分。第卷1至5 页,第卷6 至 7页。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客观题 共60 分)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题1.5分,共60分)1有人写道:“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法道究竟孰是孰非?”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社会现实 C人与社会和谐 D人的生命2.历代王朝的统治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还证明了儒家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里说的“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所反映的思想与下列主张相吻合的是()A.无为而治 B.“民贵君轻”,施行“ 仁政”C.兼爱、非攻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3先秦诸子常用寓言来说明哲理,熔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炉。某思想家用“守株待兔”的故事,以反讽的形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他的观点是()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B“兼相爱、交相利”C“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D“弱者道之用”4.“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5.“看破生死界,识得天地心,梦里迷蝶知忘我;学来养生法,去做逍遥游,濠上观鱼能齐物。”这段话评述的是()A老子 B孟子 C庄子 D墨子6.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该观点()A.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B.主要体现“天人感应”的理念C.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 D.直接结束了各派思想平等的局面7.“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这反映出()A.该言论鼓励了社会暴力革命 B.科举制促进了社会知识进步C.中国古代对政治学科的重视 D.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8.汉书董仲舒传提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以上材料反映了董仲舒思想的特点是()A强调“大一统”思想 B主张“君权神授”C强调“天人感应” D糅合各家思想9.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以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A“独尊儒术” B“大一统” C“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10.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该现象反映了()A.儒学地位上升 B.私人讲学风气盛行C.官立学校出现 D.地方教育系统建立11.南宋朱熹说:“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其思想 ()A主旨在于维护社会和谐发展 B体现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C与封建专制制度建立相适应 D反映了对儒学的批判继承12.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13.北宋大儒张载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 B.反映了理学以继承儒学正统为己任C.理学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 D.说明理学思想有利于稳固统治秩序14.据说,昼夜苦思的王守仁,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从侧面说明王守仁“求理”的途径是 ()A圣人托梦 B内心自省 C行万里路 D读万卷书15.有一次,街上有两个人吵架,甲骂乙:“尔无天理!”乙骂甲:“尔欺心!”王守仁听后对弟子们说:你们好好听听,这是在讲学呢!弟子不明白,认为不过是相骂而已。王守仁解释说:他们讲“天理”“欺心”这不是讲学是什么呢?这一故事形象地说明了心学()A追求理论的大众化 B整治人心,挽救统治危机C提倡“知行合一” D赞成天人感应16.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反映了()A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 B王阳明倡导经世致用C顾炎武认为宋明理学落后时代潮流 D王阳明深受西方思想影响17.黄宗羲提出“是非决于学校”,顾炎武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其相同实质是()A猛烈抨击社会时弊 B倡导君臣平等思想C抨击官吏腐败行为 D反对君主专制统治18.五四时期的思想家把李贽当作反孔的先驱。明末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以下观点哪一项最有可能是他的主张()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19.亭林文集中记载:“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这表明作者()A.倡导经世致用 B.反对诗文创作C.极力尊崇道统 D.抨击八股取士20.黄宗羲在其代表作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工商皆本”的进步思想。这一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宋明理学的发展C专制主义统治的强化D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21.“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争论,甲:“四大发明一方面代表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甲、乙两个同学的看法()A甲正确,乙错误 B甲错误,乙正确C甲、乙都正确 D甲、乙都错误22.马克思认为:“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_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_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_却变成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_”上面横线依次应填入的是 ()A火药、罗盘、印刷术 B罗盘、印刷术、火药C罗盘、火药、印刷术 D火药、印刷术、罗盘23.元代王祯在农书农器图谱中详细记载了冶金“水排”、水转大纺车、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等重大发明,明代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既注意吸收当时最新实践成果又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实验。这些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是()A极为强调实用科学技术 B注重社会科学理论研究C重视理论的概括和抽象 D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24.有学者认为:“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列。”下列成就不能支撑此结论的是()A.指南针用于航海 B.火药传入阿拉伯国家C.发明活字印刷术 D.发明雕版印刷术25.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理论上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缺乏理性精神 B求善而不再存真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D落后于西方国家26.史学家邓广铭对宋代社会有如此论述:“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与该论述相符的是()世俗文学的兴起 词作为文学的主流形式取得了辉煌成就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商业高度发展,出现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A B C D27.书法家张胜利认为,中国书法的至善境界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凡是人工刻意造作、雕痕明显的书法,即是适用性、装饰性工艺,而不是心之画,更谈不上书法艺术。据此推断,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是()A小篆 B隶书 C草书 D楷书28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的主色是红色,曹操的是白色,包拯的是黑色你认为“红脸”表示()。A忠勇正义 B奸诈狡猾 C凶猛残暴 D刚直果敢29.古代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或文化现象,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人画()A在理学影响下兴起 B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C强调个性追求写实 D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30.“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A.书法 B.绘画 C.戏剧 D.杂技31明清时期,宫廷舞蹈开始趋于衰落,而民间舞蹈却十分兴盛,造成这种差别的关键因素是 ()A是否为帝王歌功颂德 B是否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技巧性C是否反映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D是否在表演形式上丰富多彩32.秦始皇泰山封禅时留下了泰山刻石,相传其稿本为秦丞相李斯所书,唐人称颂其“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骨气丰匀,方圆绝妙”。据推断,该刻石使用的一定是()A篆书 B草书 C楷书 D隶书33.“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这反映出元杂剧兴盛的原因是()A.科考功名的需要 B.商品经济的发展C.元朝的高压统治 D.国家政策的影响34.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颁奖典礼上自释其名“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几句诗源自中国古代一部文学作品,此作品的艺术特色是()A.浪漫主义 B.古典主义 C.现实主义 D.自然主义35.有人对某作品曾发出这赞样的美:“你看,那是多么既鲜艳又深沉的想象和情感的缤纷世界啊。美人香草,百亩芝兰主人翁却是这样一位执着、顽强、忧伤、怨艾、愤世嫉俗、不容于时的真理的追求者。”该“主人翁”的原型最有可能是()A.屈原 B.李白 C.柳永 D.关汉卿36.有人评论一位古代文学家的词作:“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下列人物,符合这一评论的是()A李白 B柳永 C李清照 D辛弃疾37.元代堪称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是()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B.以文人雅士抒情写志为主流C.体现凝重与沉郁的风格 D.体现浪漫主义风格38.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唯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 B.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C.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D.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39.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40.“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郭沫若称颂哪位诗人而写的一副对联 ()A屈原 B辛弃疾 C杜甫 D李白第卷(共40 分) 注意事项:第卷共 页,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二、非选择题部分(共2小题,41题24分,42题16分)得分 阅卷人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材料一: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孟子离娄上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董仲舒举贤良对策材料三: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节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材料四: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4分)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的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10分)(3)材料三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4分)(4) 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6分)得分 阅卷人42. 宋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一个很高的程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他们仍无法脱离一种被安排的环境,即一种大而无当的官僚组织治理一个大而无当的农民集团。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 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材料三 :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骆玉明中国文学史(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明理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的积极影响。(10分)(2)据材料三,概括宋代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特点,并分析该文学形式“兴旺”的主要原因。(6分)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答案1、 选择题1-5 BBABC 6-10 CDDCA 11-15 BDCBA 16-20 CDBAA 21-25 CAADA 26-30 CCADC 31-35 CADCA 36-40DACCC 43-46BCBA二、非选择题部分41.(1) 因素:民心。主张:仁政。(4分)(2)主张: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2分)目的:神化君权;警戒限制君权,巩固统治。(4分)地位: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4分)(3)关键:薄敛节俭。(2分)地位:南宋以后,逐渐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2分)(4)标准:百姓的忧乐。(2分)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2分)影响: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2分)42.(1)特点:理学压制人性(思想被束缚);中国理学服务于官僚体制;哲学化(思辨性);伦理道德为核心;佛道化。(6分,任答三点)影响: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4分)(2) 特点:具有娱乐艺术性;形式自由活泼;趋于平民化。(3分,任答两点)原因:更能表达个人情感;更适合市民的需要;文人反抗统治思想的压制。(3分,任答两点) 历史试卷(附加)1、 选择题(共4题每题1.5分,答案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写在试题后的括号内)43.“它所寻求的是在农民战争打击面前,王朝的自我振兴,在外国侵略面前,中国的自我图强。”为实现此梦想,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D民主与科学44.“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这场“激烈变革”是指( )A辛亥革命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45.“朦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其创作背景是()A五四运动爆发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D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兴起46. 鲁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