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安二中20182019(上)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3分,共72分)1.“姓氏寻根”“族谱编修”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科举制【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姓氏寻根”“族谱编修”可知指的是宗法制,故B正确;分封制是一项政治制度,并不强调宗法血缘关系,故A错误;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与材料无关,故C错误;科举制是人才选拔制度,与材料无关,故D错误。2.由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哲学发展史一书中指出:“正如我们在殷人那里找不到什么可以称之为理论的有系统的思想一样,我们在周人这里也找不到什么可以称之为哲学的东西来。”究其原因A. 过于注重宗法道德B. 封建商品经济发展C. 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统治D. 小农经济阻碍了哲学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殷人”“周人”可知是商周时期,那时没有产生有系统的思想的原因是社会过于关注宗法道德,忽视思想理论体系建设,故A正确;商周时期未进入封建社会,所以B“封建商品经济”说法错误,故B错误;商周时期未形成中央集权统治,故C错误;商周时期小农经济未产生,故D错误。3.唐代宗最初设置的枢密使由宦官担任,只是在禁中掌管军机文书。宋代枢密院成为主管军事事务的最高机关,其长官枢密使与中书省的同平章事等合称为“宰执”,共同负责军国政要。这表明宋代A. 枢密院地位明升暗降B. 中枢机构适时进行革新C. 统治者治国重文轻武D.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答案】B【解析】【详解】宋代枢密使与中书省的同平章事等共同负责军国政要,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唐代枢密使和中书省职责,体现了中枢机构适时进行革,故B项正确;新枢密院地位大大提升,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重文轻武的治国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削弱相权,体现不出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尖锐,故D项错误。4. 元代行省内部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元代实行这种权力运行机制主要是为了A. 加强中央集权B. 分化地方权力C. 妥善处理各民族之间关系D. 提高行政效率【答案】A【解析】由题干中的行省“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可以看出行省官员互相牵制、分权制衡,有利于加强中央对行省的控制。而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设立行省的目的就是加强中央集权,所以选A项,不选BCD三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 秦废分封行郡县,导致其孤立而亡B. 西汉采用郡国并行制,实现长治久安C. 元朝实行行省制,行省拥有军政大权不利于中央集权D. 明废行省设三司,加强了中央集权,降低了地方行政效率【答案】D【解析】【详解】秦朝灭亡是因为其暴政,而不是郡县制的原因,A项错误;西汉采用郡国并行制,结果后来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政府,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推行“推恩令”以解决王国问题,B项错误;元朝行省受中央节制,加强中央集权,C项错误。明朝设置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都指挥使司是军事总机构,承宣布政使司是民政总机构,提刑按察使司是司法总机构。但各司互相不统属,没有配合,降低了地方行政效率,D符合题意。6.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贡献是A. 成为近代法制的渊源B. 成为近代议会制度的源头C. 改变世界政治发展方向D. 开启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课本知识可知,雅典民主政治为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故D正确;近代法制渊源是古罗马法,故A错误;近代议会制度也属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表现之一,故B错误;雅典民主政治并未改变世界政治发展方向,故C错误。【点睛】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7.罗马法规定,在婚姻存续期间,丈夫是嫁资名义上的所有人,对嫁资享有管理使用权。在离婚时,妻子享有请求返还嫁资的绝对权利。这表明罗马法A. 促使婚姻更稳定B. 以习惯法为基础C. 彰显了公平正义D. 实现了男女平等【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妻子享有请求返还嫁资的绝对权利”等字眼强调的是罗马法注重公平注重正义,即材料说明在古代罗马法律规定具有公平正义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罗马法可以促使婚姻的稳定,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习惯法与罗马法之间的关系,故B项排除;D项说法错误,错在“男女平等”。8.罗马帝国内贸易商品包括食品和原料,如埃及和西西里的谷物,高卢、小亚细亚和叙利亚的酒,埃及和小亚细亚的羊毛和麻等,西班牙、高卢、腓尼基的织物和玻璃器皿,以及小亚细亚、埃及和非洲的奴隶等。在上述状况影响下,罗马法律的发展A. 开始了从习惯法向成文法过渡B. 形成了调节平民贵族之间关系的法律C. 促进了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形成D. 产生了适用于罗马所有自由民的法律【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可知,罗马帝国的贸易范围不断扩大,在经济活动中产生了许多新问题,仅适用于罗马内部的公民法已无法应对这些新变化,所以出现了适用于罗马所有自由民的万民法,故D正确;习惯法到成文法的过渡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十二铜表法,不是罗马帝国,故A错误;调节平民贵族之间关系的法律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公民法,不是罗马帝国时期,故B错误;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形成是民法大全,材料中的情况并未促使民法大全的出现,故C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罗马万民法。随着罗马帝国的贸易范围不断扩大,在经济活动中产生了许多新问题,仅适用于罗马内部的公民法已无法应对这些新变化,所以出现了适用于罗马所有自由民的万民法。9.古希腊地处地中海东部,多山环海,地势崎岖不平,仅有若干个小块平原,但又多为关山所阻隔,所以希腊人把目光转向海洋,依赖海洋,以商业活动为主的地区则需要更多的自由。所以古希腊有相对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这表明A. 地理环境对政治制度有一定影响B. 希腊经济发展完全依赖海外贸易C. 希腊形成了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度D. 海洋文明比大河文明的经济发达【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古希腊多山环海,地势崎岖不平,仅有若干个小块平原以商业活动为主的地区则需要更多的自由”中可以看出,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政治制度有一定影响,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错在“完全”;古希腊形成了民主政治,故C项错误;从材料无法体现出海洋文明和大和文明的经济状况,故D项排除。10.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回来基本满脸都是口水。”上述言辞主要反映了英国首相A. 政治上无实权,必须服从议会B. 为官清廉,能与阁臣共进退C. 作为内阁首脑,接受议会监督D. 经济待遇与其政治地位不相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以及分析问题能力。从材料“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以及报纸监督等都说明英国首相受多方面监督。所以答案选C。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首相11.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重新分配议席,取消或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让人口增加和新兴工业城市的选区取得较多议席;更改选举资格,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扩大选民范围。而1837年伦敦工人协会向国会提出的请愿书人民宪章则要求:年满21岁且精神正常的男子都有普选权,选举投票应秘密进行,废除议会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国会每年举行一次改选,平均分配选区。据此可知A. 议会改革是人民获得民主权利的最好方式B. 政党制度的成熟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C. 马克思主义学说一定程度影响了当时社会D. 当时的社会与人民所希望的民主存在差距【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使得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权利,而1837年英国工人阶级则要求继续扩大选民范围和降低被选举人的财产限制,这说明当时的社会与人民所希望的民主存在差距,所以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中仅提到了议会改革的方式,并未与其他方式进行比较,无法得知其是否为人民获得民主权利的最好方式;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政党制度的内容;C选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37年伦敦工人协会争取权利与马克思主义学说无关。故正确选项为D选项。12.2001年,美国总统小布什提出了一个在今后10年减税16万亿美元的法案,这一法案在众议院获得了通过,但在参议院却遭到抵制,无法通过。直面这一状况,小布什总统只好选择与国会妥协,修正其最初提出的减税法案。数周以后,修正后的法案在参众两院分别得以通过,后由总统签署实施。据此可知,美国A. 立法权高于行政权B. 总统对参众两院负责C. 行政权高于立法权D. 总统权力受国会制约【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叙述来看,总统做出的决定必须经过参议院的通过,说明美国权力之间彼此牵制,彼此制约,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C选项错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独立,彼此平等。B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美国政体的内容。13.下表是1787年5月美国制宪会议的参会者情况,经过几个月的激烈争论,通过了被美国人民奉为“圣经”的1787年宪法。由此可知,这部宪法代表 土地投机者 高利贷者工商航运者持大量公债者奴隶主人数1424124015A. 协调了美国各个阶层间的矛盾B. 宣扬了人人平等观念C. 是各利益集团相互妥协的产物D. 体现了天赋人权学说【答案】C【解析】由题干中的表格可以看出,土地投机者、高利贷者、工商航运者、持大量公债者和奴隶主都是在社会发展中获利较大的利益集团的代表人物,所以最后这些人通过协商和讨论制订了1787年宪法,这是他们互相争论和妥协的结果,故选C;题干中的代表不是能够代表各个阶层,比如里面没有黑人和印第安人的代表,没法体现人人平等和天赋人权,故ABD的说法不符合史实。14.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特殊影响力,是一个人或许多人的行为使另一个人或其他许多人的行为发生改变的一种关系,合理的使用权力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以下近代几种权力的使用表述正确的是A. 英国贵族院可以制定和解释法律B. 美国总统有权提名和解职大法官C. 法国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D. 德意志国皇帝有权直接任命内阁官员【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相关所学内容可知,英国有权制定和解释法律的是下议院而非贵族院,A选项错误;依据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相关所学内容可知,大法官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终身任职,除非自动退休或被国会弹劾有罪,总统无权解职,B选项错误;依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总统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并非参议院,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依据德意志帝国宪法所学内容可知,德意志国皇帝有权直接任命内阁官员。故正确选项为D选项。15.某宪法实现了将“民族的政治统一,自由主义的诉求、工业化的起飞、军人的国家传统与专制集权的法统”融为一体。该宪法是A. 权利法案B.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C. 德意志帝国宪法D.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识记层次,比较简单,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即可直接判断作答。由材料关键信息“民族的政治统一”“军人的国家传统与专制集权的法统”,材料描述的是德国君主立宪制政体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征。A是英国,B是美国,D是法国,故A、B、D三项均不正确,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宪法【名师点睛】德国君主立宪制政体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与军国主义传统。就专制主义传统根深蒂固的原因,注意把握到以下方面:A.经济上,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薄弱。B.政治上,德意志是以王朝战争的形式完成民族国家统一的,民主共和的基础异常薄弱。16.1854年6月,清政府与英、美、法等国达成协议,约定由三国各推一人帮办关税事务,从而确立了以洋人为主管理海关的体制,这一体制A. 表明中国海关主权开始丧失B. 反映了清政府已经失去民心C. 阻滞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D. 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854年6月”“由三国各推一人帮办关税事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材料中的体制便利于列强控制中国海关,从而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故D项正确,C项错误;中国海关主权开始丧失于鸦片战争,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清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故B项排除。【点睛】关键信息是“1854年6月”“由三国各推一人帮办关税事务”。17.南京条约签订以后,当时负责与英国交涉的中国官员经计算,发现协定后的关税税率平均达到了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要略高,他们洋洋得意,认为这是他们外交的成功。这说明A. 不平等条约的危害性有限B. 清政府愚昧不谙熟国际公法C. 清政府积极争取国家主权D. 协定关税提高中国关税收入【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他们洋洋得意,认为这是他们外交的成功”表明清政府官员对丧失关税自主权的危害认识不足,说明清政府愚昧不谙熟国际公法,故B项正确。AD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与材料主旨相反,排除。【点睛】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的规定是一种片面的协定关税税率。它只规定英商对华进出口货物的税率中国要同英方商量,而未规定中国对英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英方须同中国商量。其结果便形成了中国单方面的减让关税税率。因此,这是对中国关税主权的严重侵犯,是一项影响极深远的经济侵略措施。18.1913年,赵玉森在共和国本国史中写道,“约既公布”,“对于战争原因之鸦片禁令,均未只字争及,于是臣民吸用之习蔓延益甚”,“诸外国人反而丑诋之,且或携我国一二烟具陈诸博物馆,以为清国人民风俗之代表矣。”这反映出赵玉森意识到A. 孙中山缺乏反对外国勇气B. 烟毒泛滥危害中国国家形象C. 辛亥革命具有历史局限性D. 鸦片战争深刻影响近代外交【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对于战争原因之鸦片禁令,均未只字争及,于是臣民吸用之习蔓延益甚”“诸外国人反而丑诋之,且或携我国一二烟具陈诸博物馆,以为清国人民风俗之代表矣”,表明赵玉森意识到由于烟毒泛滥,造成外国人以“烟具”来代表清国人民风俗,危害了中国人的形象,故B正确;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烟毒泛滥危害中国国家形象,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外交问题,排除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于是臣民吸用之习蔓延益甚”“诸外国人反而丑诋之,且或携我国一二烟具陈诸博物馆,以为清国人民风俗之代表矣”分析解答即可。19.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昔日京华景象正如洪水过地,荡然无存。它使A. 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通商口岸B.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流域C. 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投资厂权D. 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答案】B【解析】【详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从广州开始,一直打到京津地区,材料中“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说明外国列强侵入京津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天津条约开放南京等通商口岸,说明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流域,故B项正确。A是南京条约内容。C是马关条约影响。D是辛丑条约的影响。20.有学者评论太平天国运动时说道:“太平天国的失败并不是社会革命的结束,而是新的社会革命的开始。”该学者意在强调太平天国运动A. 是推动中国开启近代化建设的根本原因B. 激发了先进中国人寻求解决中国问题的积极性C. 使清政府意识到封建制度的落后性D. 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创造环境和思想基础【答案】B【解析】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既要开展反封建的斗争,又要开展反侵略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勇敢地承担起近代中国人的斗争任务,尽管最终失败,但激发了先进中国人寻求解决中国问题的积极性。故答案为B项。A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太平天国运动作为农民阶级的斗争,不能为资产阶级革命创造环境和思想基础,排除D项。21.甲午战争前,李鸿章认为如果中国不先与日本开仗,日本应该也不会动手,“此万国公例”,谁先开战,就是谁理亏,因此没有进行军事准备与战前部署,而是向英、俄、德、法、美等国进行控诉。这表明A. 西方列强的干扰使清政府延误了战机 B. 舆论在国际冲突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C. 战前动员的不足是清政府战败的主因 D. 清政府对近代外交的认识和运用不足【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没有涉及西方列强的干扰,只是提到清政府向英、俄、德、法、美等国进行控诉,A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舆论对甲午战争前的中日双方的评论,B错误;清政府战败的主因在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国力的衰弱,C错误;据材料“甲午战争前,李鸿章认为如果中国不先与日本开仗,日本应该也不会动手,此万国公例,谁先开战,就是谁理亏,因此没有进行军事准备与战前部署,而是向英、俄、德、法、美等国进行控诉”可以得出政府对近代外交的认识和运用不足,故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此万国公例,谁先开战,就是谁理亏,因此没有进行军事准备与战前部署,而是向英、俄、德、法、美等国进行控诉”,结合所学甲午战争的背景分析解答。22.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战胜国“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A. 鸦片尚不能正常输入中国B. 掠夺的战争赔款太少C. 清政府排外态度没有改变D. 商品在中国仍然滞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意思是说,南京条约签订十年之后,英国的仍未真正的打开中国市场,受中国自己自足自然经济的抵制,英国商品滞销,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这一时期的背景不符,故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名师点睛】23.陈旭麓指出:“由传统意识所维系的民族心理防线在震荡中的解体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显著变化之一。慈禧太后的奴颜和谀态是过去所未曾有过的。在她身上,民族战争的失败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这一论述A. 表明了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府的态度B. 表现了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朝的反应C. 反映了辛丑条约签订后的现实D. 揭示了武昌起义爆发后政府的心态【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清朝皇帝是道光帝,故A项错误;甲午战后,慈禧太后没有体现出“奴颜和谀态”,民族抵抗意识也没有全部丧失,故B项错误;武昌起义时,慈禧太后已经去世,故D项错误;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反映出奴颜和谀态,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民族抵抗意识也全部丧失,故C项正确。24.下列不平等条约的相关条款,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说的是允许外国在华开办工厂,这是马关条约内容,对应的是中日甲午战争。说的是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是北京条约的内容,对应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协定关税,是南京条约的内容,对应鸦片战争,是设立使馆界,是辛丑条约的内容,对应八国联军侵华。故D项的排列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不平等条约二、材料阅读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重要制度创新,推动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二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其后,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中,张说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新唐书材料三凡军国大事,则令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太宗)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资治通鉴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朝前期三省六部制运作的主要特点。(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政事堂”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省六部制的历史作用?【答案】(1)特点:注重程序;三省职权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以皇权为中心。(2)变化:唐初,政事堂是宰相集体议政的场所;后来,改为中书门下,成为国家的行政机构。(3)作用: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皇权;建立制约机制,有利于减少统治者的决策失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走向成熟。【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问,依据材料一中“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并结合所学三省六部制特点来回答。(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问作用,依据材料三中“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其后,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中,张说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信息归纳来回答。(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问变化,依据材料三中“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太宗)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皇权、建立制约机制,有利于减少统治者的决策失误以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走向成熟等角度回答。考点:古代中国政治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三省六部制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