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复习第十三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课时达标32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docx_第1页
2019版高考地理复习第十三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课时达标32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docx_第2页
2019版高考地理复习第十三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课时达标32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docx_第3页
2019版高考地理复习第十三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课时达标32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docx_第4页
2019版高考地理复习第十三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课时达标32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达标(三十二)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其影响已成为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下列为某时段卫星监测的部分地区PM 2.5数据。读下表完成13题。朱夫盆地刚果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PM 2.5(g/m3)4050010505575801朱夫盆地和刚果盆地PM 2.5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B)A地形、气候B气候、植被C植被、人类活动D人类活动、地形2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PM 2.5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B)A植被B人类活动C气候D地形3降低四川盆地内城市地区PM 2.5指数的主要举措是(A)A节能减排B人工降雨C加强监测D植树种草解析第1题,朱夫盆地位于西部撒哈拉沙漠,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为热带荒漠景观,PM 2.5指数高;刚果盆地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大片的热带雨林覆盖地表,PM 2.5指数小。故两地PM 2.5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植被。第2题,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工业不发达,四川盆地是我国唯一位于季风区内的盆地,该盆地人口稠密,工业发达。故B正确。第3题,四川盆地内城市地区PM 2.5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因此降低四川盆地内城市地区空气污染指数的主要举措是节能减排,工业上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淘汰高耗能产业,发展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故A正确。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原经济区规划了六大生态区(如图),到2020年,区域森林覆盖率要从现在的22%增长到25%,初步实现区域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根据材料和图完成45题。4西部三个山地生态区防治的主要环境问题是(B)A土地沙漠化B水土流失C土壤盐碱化D大气污染5除了建立生态区,本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还有(C)A西部地区进行大规模梯田改造,减少地表径流B河流上游进行梯级开发,有效防治洪涝灾害C东部地区推广新型灌溉方式,节约用水D关停所有有污染的产业,保护环境解析第4题,中原经济区的西部为黄土高原,由于沟壑纵横,坡度大,地表植被覆盖率低,加上多暴雨,使黄土高原地区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第5题,图示区域的东部地区是我国盐碱化最严重的区域之一。盐碱化的发生主要由不合理灌溉引起,因此,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是有效防治盐碱化的措施之一。读江西省19902005年的“三废”变化特征图,完成67题。6江西省21世纪工业废弃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的是(C)A工业废水B工业废气C固体废弃物D以上三种工业废弃物7江西省工业废气排放量在21世纪迅速上升的原因不可能是(D)A城市发展使绿地减少B东部地区产业升级,把部分产业迁往江西C机动车增多D完善能源消费结构解析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江西省21世纪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废气和废水的排放量在2l世纪均有上升。第7题,城市发展使绿地减少;东部地区产业升级,把部分产业迁往江西;机动车增多均可导致江西省工业废气排放量在21世纪迅速上升。完善能源消费结构会改善大气质量,不会加重大气污染。安徽省颍上县在煤矿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读图回答89题。8读该县某煤矿生产流程图(图甲),下列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D)A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B充分利用废弃物C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DE为建材工业,F为电力工业9图乙是该煤矿塌陷区所采取的“深挖高筑”治理方式示意图,这种治理可以(C)A抬高水位,缓解雨季洪涝B浪费水资源C提高树木的存活率D浪费土地资源解析第8题,该产业链主要是对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减轻了污染,保护了环境,A、B、C正确;煤炭资源主要开发电能,建材厂可以利用火电厂的粉煤灰等制水泥、砖、瓦等建筑材料,故E为电力工业,F为建材工业。故选D。第9题,根据图示可知,“深挖高筑”是将低洼地的积水抽干,并进行开挖,不断加深,同时将挖掘出来的泥土用于筑高周边地势,并在洼地边缘地带种植树木,加强绿化,通过对洼地的开挖可以降低水位,缓解雨季洪涝问题,同时也储备了一部分水资源,挖出的泥土可以增加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提高树木的成活率。故选C。下图为某地生态园的生产体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012题。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该生产体系的主导企业对大气污染严重B该生产体系的主导企业靠近消费市场C该图中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D图中的农业属于密集型农业11该生态园(B)A实现了生产的完全无污染物排放B促进了甘蔗种植的企业化进程C摆脱了生产的季节性和地域性D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12循环经济是21世纪发展的新亮点,该生态园的生产方式是循环经济模式的重要实践。按照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可以解决的两大难题是(B)庞大的人口数量生态恶化资源利用率低经济快速增长ABCD解析第10题,读图可知,该生产体系的主导企业没有污染气体排放,A错误;该生产体系的主导企业是制糖厂,应靠近原料产地,B错误;该地只有甘蔗种植,没有牧业,农业地域类型为种植业,C错误;图中农业投入的生产资料较多,属于密集型农业,D正确。第11题,据现在的生产模式可知,该生态园不可能实现生产的完全无污染物排放,A错误;该生态园促进了甘蔗种植的企业化进程,B正确;该生产体系以甘蔗为原料,生产的季节性和地域性明显,C错误;该生态园生产重点仍是制糖业,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是副产品的处理,是附带的产业,D错误。第12题,照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不能解决庞大的人口数量问题,错误;可以减轻生态恶化,正确;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正确;经济快速增长不是需要解决的难题,错误。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美国从中国引入亚洲鲤鱼。它们漂洋过海,背井离乡来到北美大陆,担负起环境大使的使命。亚洲鲤鱼主要滤食河流湖泊中过多的水草、淡水蜗牛和危害本土鱼类的寄生虫。这种做法初衷虽好,但却是把“双刃剑”。亚洲鲤鱼繁殖能力强,本土鱼类很难与其竞争。目前亚洲鲤鱼已成功占领美国自然水域,尤其是密西西比河流域,直通美国动植物的庇护所五大湖区。材料二下图为美国亚洲鲤鱼的入侵范围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主要入侵河段)。(1)请根据材料分析亚洲鲤鱼在美国本土水域迅速大量繁殖的自然原因。(2)面对不断逼近的亚洲鲤鱼,当地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保卫五大湖区?(3)开发入侵物种的食用价值是目前国际上治理入侵物种一举多得的重要方式,但美国人民并不习惯食用亚洲鲤鱼,于是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中国人的身上。亚洲鲤鱼在中国市场上究竟会热卖还是遭冷遇?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从自然环境的相似程度、水域面积、亚洲鲤鱼生长特性及缺少天敌等方面分析亚洲鲤鱼迅速大量繁殖的自然原因。第(2)题,解决措施需要结合上题进行分析,天敌少就引进天敌,加大捕捞猎杀力度,在河流中设立人工障碍阻止亚洲鲤鱼进入五大湖区等。第(3)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热卖的理由分析:中国人口多,市场广阔;美国保鲜技术先进,运输条件好;在美国生长的亚洲鲤鱼品质优,污染少。冷遇的理由分析:长途运输及保鲜成本太高,价格高;冷冻鱼不太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中国本地市场也有大量优质的亚洲鲤鱼资源等。答案(1)美国纬度与我国大致相同,河流水温适宜亚洲鲤鱼生长;美国水域面积庞大,河网密布,亚洲鲤鱼有广阔的生长繁殖空间;本土鱼类难以与其竞争,缺少天敌;亚洲鲤鱼繁殖能力强,繁殖速度快。(2)从原产地引入亚洲鲤鱼的天敌;加大捕捞猎杀力度;加强对亚洲鲤鱼扩展范围的监测;在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区之间建设水闸或电闸阻拦亚洲鲤鱼进入五大湖区。(3)热卖。理由:中国人口多,市场需求量大;美国的保鲜技术先进,运输条件好;美国生长的亚洲鲤鱼多是野生,肉质鲜嫩,污染少。冷遇。理由:长途运输及保鲜成本太高,会导致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冷冻鱼不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中国本地市场有大量优质亚洲鲤鱼资源。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示意我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分布情况。材料二下表示意低碳经济发展能力的衡量指标体系。衡量指标发展能力低碳产出低碳消费低碳资源低碳环保影响因素GDP增速、人均GDP、城市化率、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人均科技经费支出、万人拥有科技活动人员碳生产力、能源加工转换效率、单位GDP能耗人均碳排放、人均生活消费碳排放非化石能源比重、单位能源碳排放强度、森林覆盖率单位GDP的SO2排放强度、单位GDP的COD排放强度、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注:碳生产力指的是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所产出的GDP(国内生产总值)。(1)说出我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分布的特点。(2)说出浙江省和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并从低碳产出和低碳消费两方面分析其原因。(3)若需要你帮助政府出谋划策,你会提出哪些合理的建议?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进行表述即可。第(2)题,据图可知浙江省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山西省。影响低碳产出的因素主要有碳生产力、能源加工转换效率、单位GDP能耗;影响低碳消费的因素主要有人均碳排放、人均生活消费碳排放。结合浙江省和山西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回答。第(3)题,从提高工业生产的技术水平、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调整工业结构、直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答案(1)分布不均衡,地区差异大。南方大部分省区及京津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东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