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doc_第1页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doc_第2页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doc_第3页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doc_第4页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第一部分食用菌栽培的原理及发展状况一、食用菌栽培的原理及意义 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迄今为止人们已经知道的生物约有200多万种它们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这些生物大体可分为三大类即动物、植物及微生物。 微生物是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包括病毒、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还包括简单的藻类植物和原生动物。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质为生是异养生物。真菌的营养器官为分枝的丝状体,能进行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有些大型真菌可形成子实体,俗称菇或草,有的地方根据它们对人类的作用、可分为食用菌、药用菌和毒菌等。食用菌是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可食部分是它们肉质或胶质的子实体,如平菇、金针菇、双抱菇、香菇、草菇、猴头、银耳、黑木耳等。我国已查明并记录报导的食用苗约有360多种,其中只有10余种现在可以人工栽培。食用菌大多是腐生性真菌,生活在死亡的植物体或有机质上,分解利用其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本质素和蛋白质等有机物质。工农业生产中的许多副产品,如棉籽壳、锯木后、麦秸、稻草、玉米芯、玉米秸、花生壳、棉柴杆、甘蔗渣、甜菜渣及粪便等,都含有上述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很难直接被人利用,往往大量堆积腐烂或挠持。近些年来,随着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大大提高,通过人工培养和改造已经能将这些价值很低、难以直接利用的有机养分,转变为营养价值很高的优质食品。二、食用菌栽培的营养价值及社会效益食用菌是一种味道鲜美,口感脆嫩,营养丰富并兼具食疗价值的天然食品。其食用部分是具有产孢结构的子实体。食用菌中除去7292的水分外,在剩下的干物质中,有9097是有机物。据报道,在112种食用苗的干物质中平均含蛋白质25,脂质8,糖类60(其中糖52,纤维8),灰分7。此外,还有较多的核酸和多种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 (核黄素)、维生亲B5(姻酸)、维生柬C (抗坏血酸)和维生亲D2(麦角固酵)等。构成食用菌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齐全。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3141。食用菌所含的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食用菌脂肪主要是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食用菌中的麦角固酵是维生素D的前体物质,经紫外线照射后,即变成维生素D。在食用菌的糖类中,含有丰富的糖原(肝糖)和真菌甲壳索(几丁质)。后者是一种很好的食物性纤维(膳食纤维),它能帮助胃肠蠕动,预防便秘。同时,食物性(膳食)纤维还能吸附血液中多余的胆固醇,并经过肠道排出体外,有益于健康。食用菌灰分中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矿物元素,其中钾、磷的含量最高,其次是钙和铁,而钠的含量比较少。食用菌矿物质中丰富的钾对调节人体体液,维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食用菌中所含的钙、确、铁矿物质,有利子人体成骨造血。食用菌栽培是现代生态农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们已认识到,具有真核的多细胞的“菌物界”,其降解并吸收有机物的能力强,生氏发育的速度快,在物质转化中有很大的优势因此,菌物生产、植物生产和动物生产: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而且菌物生产在三者中起着综合利用的纽带作用。因此,在农业生态系中是深受人们重视的一环。此外,食用菌资源丰富,栽培技术易学易懂,生产设备可繁可简,生产规模大小皆宜。栽培食用菌不仅适于“老、少、边”山区人民作为脱贫致富的一项技术,也可以作为乡镇企一项重要的产业。我国劳动力资源充裕,秸秆资源丰富,因而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不仅可以供应国内人民所需,拓展就业渠道,而且可以作为名优特产向国外出口创汇。为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做贡献。因此,食用菌产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都是值得重视并加强开发的。第二部分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技术实验一 食用菌母种的制作技术【实验目的】1、学习食用菌母种制作原理2、学习在无菌条件下接种技术【方法步骤】一、选择菌种1试管种的选择 香菇试管种应菌丝洁白,粗壮,整齐,菌苔表面平整,无或有少量水珠,菌龄25-30天;金针菇试管种应菌丝白色,平伏,浓密,无或有少量粉孢子,菌龄2227天。2原种的选择 瓶装香菇原种应菌丝洁白,密集,尖端整齐,绒毛菌丝旺盛,菌龄3035天;瓶装金针菇原种应菌丝密集,尖端整齐,有或无气生菌丝,无或有少量粉孢子,菌龄2530天。二、选择季节和处理场所为减少杂菌污染的机会,应避开湿润多雨的季节,秋后则较为理想。场所应选择环境洁净、空气清新、地势高燥、远离畜禽栏舍的房舍较为理想。三、菌种培养将上述长满菌丝的4支试管种、4瓶原种移至子实体发生较适温度(香菇1218;金针菇815)和明亮的漫射光下,促进原基、菌蕾和子实体的发生。选取先生成子实体的2支试管种和2瓶原种备用。四、准备培养基制作试管斜面培养基10支。配方:胡萝卜1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克。制作方法;按配方正确称取各种营养物质,将胡萝卜、去皮、切片,加水为料的5倍,文火煮沸30分钟,用4层纱布过滤取汁。加入其他营养物质,补水至1000毫升。加入团砗的琼脂,文火煮沸,搅拌至溶解。将培养基趁热装入试管,装入量为试管长度的15,加棉塞后用牛皮纸包扎,常规灭菌,摆成试管斜面。五、消毒接种箱将上述培养基10支、试管种2支或原种2瓶,酒精灯及接种工具放人接种箱,按每立方米空间10毫升甲醛溶液与等量或半量的高锰酸钾熏蒸消毒1小时,或用“雾消灵”,按每立方米3克,点燃熏蒸消毒半小时。六、接种、培养1在无菌条件下,于酒精灯火焰上操作。打开试管棉塞,用接种刀挑取子实体内少许组织,移接至试管培养基斜面中央,每支试管种接5支试管斜面。经适温(1820)培养23周,即得到纯菌丝母种。2在无菌条件下,于酒精灯火焰上操作。打开原种牛皮纸,用接种刀挑取子实体内少许组织,移接至试管培养基斜面中央,每瓶原种接5支试管斜面。经适温(1820)培养23周,即得到纯菌丝母种。七、出菇试验这是检验制作的母种达标与否的方法,在菌株用于生产前必须作出菇试验。可采用瓶(袋)栽培的方法,在常规栽培菌种时,同时试栽培2050瓶(袋)新制菌种作为对照,如出菇期、出菇数量、菇形大小、肉质厚薄、菌柄长短及菌盖颜色等相比较无多大差异,所制母种即可作为生产用种。【实验思考】1、制作母菌时应如何防止污染,特别应注意的问题有那些?2、查阅目前流行菌母种的制作的培养基的配方,并指出它们在应用时的优缺点。 实验二 食用菌原种的制作技术【实验目的】1、学习食用菌原种制作原理2、学习在无菌条件下接种技术【方法步骤】采用稻草、棉籽壳、杂木屑三种原料为主制作培养基和用麦粒制作培养基。试验证明,鸡腿菇的菌丝在这几种培养基上都可以正常生长,但在以麦粒和棉籽壳为主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各种原种培养基的配方如下: (1)稻草培养基稻草(切段或粉碎)60%、麸皮25%、玉米粉8%、复合肥5%、糖1%、石灰1%。(2)棉籽壳培养基A棉籽壳90%、麸皮4.5%、玉米粉4.5%、石灰1%。(3)棉籽壳培养基B棉籽壳87.5%、麸皮10%、尿素0.5%、石灰2%。(4)棉籽壳培养基C棉籽壳78%、麸皮10%、玉米粉5%、复合肥5%、糖1%、石膏1%、维生素B1微量。(5)木屑培养基杂木屑75%、麸皮15%、玉米粉8%、糖1%、石膏粉1%、维生素B1微量。(6)麦粒培养基麦粒加水,浸泡1015小时,加1%石灰粉煮沸30分钟(至无白心,而皮不破),稍晾后装瓶。以上培养基的含水量均控制在60%65%,所有培养基均保持自然pH值,按常规方法装瓶,塞棉塞,常压或高压蒸汽灭菌。冷却后,在无菌箱或无菌室中无菌操作接入母种,置于2426的温室或温箱中培养。经3035天鸡腿菇菌丝就可以长满全瓶。除固体菌种外,鸡腿菇的原种也可以用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制成液体原种。在各母种培养基配方中取消琼脂,即可作为液体培养基配方。腿菇菌种的好坏对子实体的产量影响甚大,应加以注意。菌株不同,菌丝的形态也不完全一样。有的菌株起初是线状的,后来逐渐产生气生菌丝;有的菌株起初是棉絮状,后来逐渐变成线状,色泽为白色或灰白色。好的菌种利用培养料的能力强,菌丝生长较快。【实验思考】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实验分析,试比较不同实用菌原种制作时方法的差异之处。实验三栽培种制作技术【实验目的】1、学习栽培制作技术的原理2、掌握栽培制作的关键步骤【方法步骤】(1)栽培种培养基同上述原种培养基配方。杂木屑78%、麸皮20%、碳酸钙1%、蔗糖1%,料水比为11.5,pH值自然。蘑菇堆肥28%、木屑60%、麸皮12%,料水比11.41.5,pH值自然。(2)制作方法栽培种的培养容器采用聚丙烯塑料薄膜袋(长3436厘米,宽1417厘米,厚度0.050.06厘米)。具体操作。选用上述培养基配方,按要求把原辅材料备好,加水搅拌均匀,然后装袋。装袋时先抓23把培养料装进袋中,用手把袋底的边角压入袋内,并压紧培养料使之成圆柱形,袋底平稳能直立于地面。在袋中插入圆形木棒或直径22.5厘米的试管,最好插到底,但应避免刺破袋子,而后继续边装料边用手压实,装至袋长的2/3(约500克干料),压平表而,拔出木棒或试管。这样预埋管(棒)再装斜,拔出后留下的洞穴坚固、在搬运过程中不易堵塞,灭菌时蒸汽容易穿透培养料,灭菌能更彻底,而且接种时原种落入洞底,加速菌丝生长、缩短栽培种培养时间。培养料装好后,将袋口及表面弄干净,在袋口上套上硬塑料套环(内径3.5厘米,高3.5厘米),让袋口薄膜从环内通过,并向外顺环壁朝下翻转,然后将袋口整平,塞上棉塞,进锅灭菌。为防止棉塞受潮,进锅后每层塑料袋上方都要盖牛皮纸。以1.5公斤/平方厘米的蒸汽压力灭菌1.5小时,或常压蒸汽灭菌810小时,灭菌后取出冷却。接种与培养。栽培种也应在无菌箱或无菌室内按无菌操作要求接种,然后与原种同样条件进行培养。【实验思考】 栽培种的制作过程当中那些操作容易引起污染,特别注意的问题有哪些?实验四 食用菌的组织分离技术【实验目的】1、学习食用菌组织分离技术的特点2、掌握食用菌的组织分离技术关键操作【方法步骤】组织分离法是利用子实体内部菌肉组织分离获得纯菌丝约一种方法。但子实体小、薄、胶质的菇体细胞已泡囊化的种类不太适用。组织分离法是一种无性繁殖过程,其方法操作简便,菌趁萌发快,遗传性稳定,后代不易发生变异,能保持原菌株的优良特性,是生产上主要采用的分离方法。 组织分离法,根据分离材科的不同,大体可分为三种:子实体组织分离、菌核组织分离、菌索组织分离。1种菇(耳)的选择 从优良品系中选取优良的个体作种菇 (耳),以单菇、朵大、肥壮、无病虫害的于实体作分离材料。2种菇的组织分离:首先进行种菇表面的无菌处理。然后切取接种块,即用无菌刀在菌柄或菌盖纵切一刀,撕开,挑取菌盖与菌柄交界处的一小决组织作为接种材料,此处组织的再生能力较强,切取菌盖或菌何任何一处亦可,接种块取象黄豆大小,接种到马铃薯培养基上,在25培养35天即可看到组织块上产生白色绒毛状的菌丝。【实验思考】1 食用菌组织分离培养法分离时极易污染杂菌,所以操作要注意哪些问题?2 分析食用菌组织分离培养法所适用的食用菌种的类别。实验五食用菌的孢子分离技术【实验目的】1、学习食用菌孢子分离技术的特点2、掌握孢子分离技术关键操作【方法步骤】孢子分离法有多孢分离和单孢分离。孢子是食用菌基本繁殖单位,用孢子来培养菌丝体是制备食用菌菌种的基本方法。这里指的孢子主要是担孢子和子囊孢子,是双亲的细胞核经配合(核配)而成的有性抱子,具有双重的遗传性生命力强。但孢子分离法变异大,而且有些食用菌的担孢不易萌发成菌丝。采用多孢分离时,在适宜条件下孢子比较容易萌发,获得菌丝体。多孢分离所获得的菌丝体,基本上能形成子实体。对于一些不易进行组织分离,孢于易萌发的胶质菌类(如黑本耳、毛木耳),采用多孢分离较易成功。 (1)种菇的选择和处理:供收集孢子的种菇,必须纯正、发育健壮,无病虫害。种菇的成熟度也要适当。如双孢蘑菇和草菇等有菌膜的食用菌,最好选菌膜将破而未破的因为这样的种菇发育已成熟,而子实层又未污染,能很快散发出大量的无菌抱子。但对于没有菌膜的食用菌,如平菇,则应选取八成熟,将要释放孢子的菇体,经培养l一2天后从担子上弹射出来的孢子基本上也是无菌的。种菇必须经过消毒,以清除沾在其表面的杂菌。凡子实层未外露的种菇,可用升汞溶液进行消毒。升汞是表面杀菌剂,种菇表面的蛋白质遇到升汞后立即形成蛋白汞,蛋白汞能阻碍升汞的进一步渗透,因此只要将种菇在0.10.2的升汞溶液中浸泡23min,就能把沾染在菇体表面上的杂菌孢子杀死,而不伤害种菇子实体及其内部的菌丝。对于子实层巳外露的种菇不宜用升汞溶液浸泡,而只能用70酒精在菌体表面进行揩擦消毒。消毒后必须用无菌水洗3次,洗掉表面沾附的药剂。1)孢子采集器法:将经灭菌过的孢子采集器放入接种室或接种箱内,在接种室或接种箱内,将消毒后的种菇切去菌柄下部,然后轻轻地掀开钟罩,将其迅速插在支架上,使种菇褶向下,并对正敞口的培养皿,随即盖好钟罩,用纱布将钟罩下沿塞好,在纱布上倒少许0.1升汞溶液或无菌水,以满足种菇开伞散落孢子。所需的湿度。同时可防止杂菌侵入、将整个装置静置1224h,种菇的孢子就会散落公培养皿内,形成一层白色或其他颜色的粉末状抱子印。按无菌操作用接种环沾取少量孢子,在试管的琼脂斜面或培养皿的琼脂平板1:接种,置于适温下培养,待孢子萌发形成菌落时,挑取孢子萌发字长势旺的菌落进行转管培养。由于直接把孢子接在培养基上较容易混入杂菌。因此,孢子分离一般采用稀释法,即用无菌注射针头挑取少量袍子粉,移入盛有无菌水的试管内,然后用2ml针筒推吸数次,制成把子悬浮液。孢子悬浮液的浓度以每滴内含袍子4l0 个为宜,然后用注射器针头吸取此悬浮液滴注在试管斜面上,每管12滴,转动试管使孢子悬浮液在斜面上分布均匀经恒温培养后,斜面上就会出现星星点点的菌落,这些留落中发育有快、有慢,菌丝生长有整齐、浓密的,也有生长参差不齐、稀疏、易倒伏的。因此,必须严格挑选,选择发育匀称,生长快速的单菌落移植于另一空斜面上,再进行一次生长情况的比较试验,选取最优者作为母种扩大繁殖。在试管斜面上分离单菌落的方法操作简便,杂菌感染率低,但单个菌落分布不均匀,挑菌也不方便。因此,最好用平板来代替斜面。【实验思考】1、 试比较食用菌的孢子分离技术与组织分离技术的不同2、 试分析几种食用菌的孢子分离技术在试剂操作时的关键步骤第三部分 食用菌栽培实用技术实验六平菇的栽培方法【实验目的】1、 学习平菇的栽培方法基本操作步骤2、掌握平菇的栽培方法难点及关键技术【方法步骤】袋式栽培是目前国内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栽培方法。按照培养料的不同处理方式,可分为生料、发酵料、熟料、发酵熟料4种袋式栽培法。与床式栽培相比,袋式栽培在封闭条件下发菌,能有效地控制杂菌污染,提高栽培成功率;菌袋可立体堆码,能大量节约做菇床和栽培架的开支;可采用二场制,能提高种菇设施的利用率;可采用熟料或发酵熟料栽培方法,利用隔年材料栽培平菇。(一)工艺流程塑料袋、原料准备 堆制发酵 装袋灭菌 接种 菌丝培养 出菇管理 采收(二)技术要点1栽培季节与品种的选择 糙皮侧耳不耐高温,宜在秋、冬、春三季生产,早秋与晚春出菇可采用广温型品种,晚秋、冬和早春出菇可栽培中低温型品种。2塑料袋准备 通常采用耐高温高压的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筒袋,聚丙烯塑料袋质脆,耐高压,宜在高温季节和高压火菌时使用;聚乙烯塑料袋韧性好,抗拉,耐高压性较差,一般在低温季节和常压灭菌时使用。栽培糙皮侧耳宜选用较薄的塑料袋,厚度以0.0150.030 mm为宜。常用塑料袋规格:般长为4050cm折径览2030 cm,两头开口。高温季节宜选用小口径短袋,低温季节宜选用大口径长袋。3 原料配方与配制 可参照发酵料床栽配方,但为了取得较高的单产,根据主料的不同可适当增加一些富含氮素的辅料。棉籽壳86,麦款10,石灰2,石膏1,过磷酸钙1. 稻草(长68cm)78,麦款18,石膏1,石灰2过磷酸钙1。玉米芯80,麦鼓Lo,五米粉6,石灰2隔石舞1,过磷酸钙1%。般是主料先加水或浸水顶湿,充分吸水后,再将多余的水沥干,然后加入辅料充分拌匀调节水分至适合发酵的程度,堆制发酵后装袋灭菌4堆制发酵 堆制发酵的方法与发酵料床栽相同,但翻堆的次数应减少为23次,发酵时间缩短为36d,发酵结束后,培养料的腐熟度应比床栽略低。5装袋灭菌,将发酵料装入塑料筒内.边装边压,松紧适度(手按略有弹性),然后两头用绳索扎活结封口,或直接套塑料颈圈(直径45cm,可用包装塑料带焊制),外加塑料薄膜封口。料袋装好后,进行高压(O 147MPa,126)或常压(100 )蒸汽灭菌。在灭菌锅(灶)内摆放时,料袋间应留钉空隙。高压灭菌对间为1.52h,常压灭菌时间为46h。灭菌结束后,缓慢排放蒸汽,以防料袋胀裂、6. 接种,培养料经过发酵和灭菌双重处理,成为了种适合糙皮侧耳菌丝生长但不适合杂菌孢子萌发繁殖的选择性培养基。与熟料袋栽不同,发酵熟料袋栽可以进行开放式接种。平菇袋式栽培常在料袋两头接种。解开扎口的绳索,将菌种均匀撤格在袋口料面稍加按压然后套上塑料颈圈,外加报纸封口。灭菌前已套好颈圈的,接种后,只需将薄膜换成报纸封口即可。7菌丝培养 菌丝定植后,即进入发菌管理。此阶段的管理要点是控制料温,适当通风,遮避光照,保持干燥。袋栽接种后可堆码发菌,堆高和堆间距应根据当时的气温灵活掌握,原则是袋内菌温控制在2028,严防料温超过30。平均气温在10以下,可堆放45层;气温在1020时,可维放34层;气温在20以上时,要散开单层乎放不宜上维。维间距一般为60cm,便于操作。如在严寒冬季为提高科温,可将堆间距缩为10 cm以内,外盖薄膜保温发菌。发菌期间,每天观察料温变化,若超过28以上应及时散堆降温,同时开门窗通风。为使发菌均匀,一般每隔710天翻堆一次,将上、下层菌袋互换位置。一般经过2030 d发菌管理,菌丝即可长满袋。8 出菇管理,菌丝长满袋后,继续培养45d,促其进一步成熟。当袋口料面有淡黄色分泌物出现时,应及时增加光照,喷水增湿,同时降低温度,拉大温差,加强通风,促进原基形成。当袋口颈圈内已分化出珊瑚状蕾群时,应将封口的报纸去掉。但颈圈仍需保留。保留颈圈的优点有三:一是减少后期管理的工作量,省去了反卷和收拢袋口等工序;二是可控制出菇面积,限制出菇数量,让菌袋定点、定位出菇,营养集中,培养质优、形美的平菇;三是缩小出菇期间袋口培养料。的裸露面积。减少料内水分的挥发,具有保湿作用。随着菇体逐渐长大,应增加菇房湿度。气候干燥时,可适当向菇体喷少量细雾水、加强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促使于实体正常正长发育。每采完一潮菇后,停水34d,以利养菌。出菇两潮后,菌袋失水严重,此时可通过浸泡或注入法补充水分。补充标准是,补水后菌袋重量不得超过其出菇前重量的90。平菇菌丝长满南袋后,即可在菇房中床架上排放出菇或在菇房地面码成墙式,在菌墙两侧出菇,也可以在室外脱袋覆土出菇。覆土出菇易于保湿,促应小心浇水,避免泥水污染菇体。【实验思考】1、 怎样在平菇的栽培有效的防止污染2、 如何在平菇的栽培过程当中减少霉变的发生实验七 香菇的栽培方法【实验目的】1、 学习香菇的栽培方法基本操作步骤2、掌握香菇的栽培方法难点及关键技术【方法步骤】1原料准备(1)木材切片将含水量在20以上的木材段插入切片机的进料口中,切成厚4毫米左右,断面6020毫米的碎片。(2)原料粉碎将摊晒风干的木片或蔗渣、油茶壳、稿秆类投入专用粉碎机或饲料粉碎机中 (筛孔为 2毫米左右的特制铁筛),加工成粉料。2培养料配制(1)培养配比主料如木屑、蔗渣等占78,麦皮或米糠20,糖1,石膏粉1,另加过磷酸钙0.5,尿素0.20.3,硫酸镁0.10.2,50多菌灵0.1,主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二种以上混合使用。(2)配制方法将主料和辅料混合干拌。可溶性物质如糖、尿素、硫酸镁、多菌灵等,应溶化水中,然后加入干料充分拌匀,含水量掌握55左右。3装料用直径15厘米,长50厘米聚乙烯筒形塑料袋装料。手工装料要逐层压实,上下松紧一致,手捏不凹入。原料切片、粉碎、拌料、装袋等均可采用机械化,速度快、效果好,已被广泛应用。4灭菌装料后将袋口扎紧,烛火烧融密封,搬入常压灶中,逐层叠好,密闭升火,至100后保持10小时,闷置一段时间后取出。5接种将经灭菌的料袋趁势搬入接种室,按“井”字式架叠冷却,关闭门窗,用甲醛和高锰酸钾混合熏蒸消毒23小时,料温降至30以下时,就可进行接种。接种时,用直径 2厘米的锥形小木棒打接种穴,穴深 2厘米,每袋46穴,采用单面或双面接种。接种以三人配合操作,边打穴、边接种、边架叠,要求菌种与穴口密合,不留空隙。6养菌接种后将菌袋搬入通风、干燥、阴凉、避光的培养室,按“井”字式堆叠发菌。由于这时气温高,要认真做好控温和通风管理以免杂菌感杂,降低纯菌率。7菇场设置菇场应选择背风向阳、昼夜温差大、地势平坦、靠近水源的空旷地或水稻收割后的冬闲田。旱地要严格消毒杀虫,水田要提前烧干,然后耕翻整畦作菇床。床宽 1米左右,高15厘米,长1015米,畦间留走道30厘米, 中间挖浸水沟,宽60厘米,深6080厘米,沟里挖出的土堆于畦床上,使床面呈龟背形。床两边接2.5米间隔打下0.5米长的木桩,入土20厘米,上横木条,木条上按20厘米的距离钉 2.5寸长铁钉, 钉头露出2厘米,依次横架竹竿,作靠菇架。菇架场上搭荫棚,四周用草帘围严,棚顶披杉树枝或茅草。8脱袋转色菌袋培养至接种穴周围围为浅褐色,袋壁四周菌丝体膨胀成波浪状,手摸突起处有弹性、松软感觉,并有部分原基出现时,即可进行脱袋。其方法是:用锋利的刀片,沿袋子纵向轻轻割开脱去塑料袋,排放于菇床架上。脱袋后35天应盖严格薄膜,菇床内温度不超过28均不要翻动。当菌筒表面绒毛状菌丝达 2毫米长时,应加强通风和增加光照,促使绒毛状菌丝倒伏。于每天露水干后掀膜通风12次,每次30分种,并结合喷雾化水调节湿度。如绒毛状菌丝仍不倒伏,可采用午后揭膜通风34小时,或喷2%的石灰水迫使绒毛状菌丝倒伏。78天后便逐渐转色出现黄水珠,若出现暗绿色水珠时,应加强通风,结合喷清水淋洗,待菌筒表面晾至手摸不粘后盖膜。经1015天,菌筒表面形成菌膜并转为棕褐色时,即可转入出菇管理。9出菇管理菌筒转色后,要及时进行温差刺激,催蕾出菇。具体做法是:白天盖紧薄膜,使菇床温度达20以上,午夜至凌晨掀膜通风12小时,使菇床温度骤然下降,连续34天,菇蕾就可大量产生。出菇后要加强通风管理,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并结合喷水调节,保持菇场空气相对湿度8590。采完一潮菇后,停水35天,然后再边续喷水57天,促进下潮菇产生。秋季,菌筒营养育足,含水量高,温度适宜,出菇多且集中,一般不浸水,但菌筒过于干燥不能出时,可适当进行浸水处理。冬季,中、低温型品种在南方仍可正常出菇,要加强管理,争取多出菇。气寒冷地区,不适粗出菇,只能进行养菌越冬,让其干干湿湿,复壮菌丝,积极累更多养分。春季气温回升后,可大量出菇,但菌筒失水多,要进行浸水补充水分。浸水前先翻开薄膜,让菌筒充分干燥,使含水量降到35%左右。在低温来临之前,用8号铁线从两端扎洞68厘米深,然后整齐排放浸水沟中,浸泡 68小时,使含量达60%左右,即可取出,重新排放菇床架上出菇。并注意及时清理场地和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实验思考】1、 怎样在香菇的栽培有效的防止污染2、 比较香菇栽培与平菇栽培的技术难点与差异之处实验八双孢蘑菇的栽培方法【实验目的】1、 学习双孢蘑菇的栽培方法基本操作步骤2、掌握双孢蘑菇的栽培方法难点及关键技术【方法步骤】双孢蘑菇肉质鲜嫩,味美可口,营养丰富,是世界上栽培面积和产量最大的食用菌类。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 原料和配方 双孢蘑菇栽培的主要原料是各种农产品的下脚料和马、牛、鸡等优质畜禽粪便,通过合理配比发酵而成。常用配方为:干麦草2 000千克,干马粪 2 000千克,菜籽饼15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石膏50千克,石灰15千克;干麦草2 000千克,干牛粪1 400千克,菜籽饼100千克,过磷酸钙40千克,石膏40千克,石灰15千克。2. 堆制培养料 麦草预湿,在堆料前的23天,将麦草浇湿或泡湿,使麦草湿透能保持足够的水分。堆料时,按照宽150250米,高 150米左右,长度根据场所大小而定堆制。铺料时草约厚30厘米,粪约厚3厘米,以先草后粪的顺序一层草一层粪,各铺10层左右,堆顶呈龟背形。菜籽饼在建堆时分层加在料堆中间。边建堆边喷水,水要喷在草上,料堆建完后四周有水渗出堆外为宜。3. 培养料的发酵过程 前发酵:建堆后第5天翻堆,翻堆过程中均匀撒入应加石膏粉和过磷酸钙的一半;第9天第二次翻堆,粪草要充分混合并均匀撒入剩余的石膏粉和过磷酸钙;第12天第三次翻堆加入石灰粉。翻堆时视堆料干湿度酌情加水。后发酵:前发酵结束后,将料趁热搬入菇房,培养料要集中堆放在菇房的中间床架上,料堆自身发酵升温56小时后,用蒸汽加温;把过热的蒸汽通入菇房,使菇房温度升到62左右,维持68小时后通风降温,使料温在50左右,保持46天。发酵结束后通风换气,缓慢降温,使料温降到 28以下播种。后发酵结束后培养料的质量标准是:麦草呈棕褐色,柔软有弹性,有韧性不黏手,有香味而无氨味,培养料的含水量在65左右。4. 播种发菌 后发酵结束后,整理菇房堆料,将培养料均匀的铺在各层床架上,栽培厚度为20厘米左右。当料温降到28以下不再上升且无氨味时,进行播种,采用混播,即把75的菌种和培养料充分混和,剩余的菌种均匀的撒在料面,再盖1层薄料,用木板将料面轻轻拍实,使培养料和菌种充分接触。控制菇房温度在2024,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湿热天气多通风,干冷天气少通风。发菌后期培养料表面要保持干燥,减少杂菌污染和促进菌丝快速向培养料内部生长。5. 覆土及覆土后的管理 播种后 15天左右,菌丝大部分长到培养料的底部即可覆土。若料面较干燥,喷水使料面湿润后覆土。选用菜园土或黏壤土,覆土前将土粒破碎过筛,土粒直径为0502厘米。土料先用甲醛灭菌,待甲醛挥发完后,喷洒敌敌畏作杀虫处理。采用一次性覆土,覆土厚度为350 5厘米,覆土要均匀,厚薄一致。覆土后调水要轻喷勤喷,每天喷3 4次,调节土壤含水量为18 24,即土粒能捏扁而不碎,湿润,无白心。加强水分管理,保持覆土层湿润,室温在2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6. 出菇管理 菌丝爬上覆土层表面时,控制室温为1216,空气相对湿度为90左右,通风换气,进行水分管理。喷出菇水,每平方米用水3千克左右,分6 10次在23天内喷完,促使蘑菇原基形成。当原基普遍长到黄豆大小,喷保菇水,每平方米用水 2千克左右,每天喷3次,2天内喷完。出菇后土层喷水的原则是轻喷勤喷,菇多时多喷,菇少时少喷;前期少喷,后期多喷。喷水时水枪的喷头要倾斜向上,使水呈雾状落下,防止将水流直接喷在菇体上。7. 采收 采菇前要停止喷水。当蘑菇菌盖长到25厘米,子实体菌膜未破时采收。采收时用拇指、食指、中指轻轻捏住菌盖,旋转拔起;若大小蘑菇丛生,用利刀切下需采的蘑菇,留下小菇。采收时要轻采轻放。采收后要及时清除菇根、死菇和菇碎片,补土,使菇床平整清洁。【实验思考】1、 比较双孢蘑菇栽培与平菇栽培的差异之处2、 怎样在双孢蘑菇的栽培过程当中有效的防止污染的发生实验八金针菇的栽培方法【实验目的】1、 学习金针菇的栽培方法基本操作步骤2、 掌握金针菇的栽培方法难点及关键技术【方法步骤】金针菇营养极为丰富,有增智菇、一休菇等美称,是世界上著名的食用菌,目前已发展成为第三大食用菌。四川、重庆由于火锅业发达,金针菇消费量巨大,加上原材料丰富、技术实力强,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黄色金针菇产区。1.选好菌种在四川地区,金针菇主要栽培品种为黄色(品系)金针菇,主推品种以金针菇12号、P951、F411为主,金杂19、川金l号、金丝、金针8号、9号等品种近年来栽培量较少。另外,四川地区也有少量的白色金针菇生产,适宜的品种主要有F21、白雪等。2.安排好栽培季节目前,金针菇栽培一般是利用自然气候条件进行栽培,必须根据各地的气候条件和品种特性来安排生产季节。我省目前主推品种的出菇温度都属于低温型,所以在安排生产季节时要尽可能让出菇时间处于8一17的月份为好。在甘孜、阿坝等地由于其自然气温较低和利用冻库等设施进行栽培的可周年生产。反季节栽培时间一般地5-9月,菌种制备工作多在l-3月完成,而在3-6月进行出菇袋的生产和培养。金针菇属于低温型的菌类,菌丝生长范围730,最佳23;子实体分化发育适应范围318,以1213生长最好。温度低于3菌盖会变成麦芽糖色,并出现畸形菇。人工栽培应以当地自然气温选择。南方以晚秋,北方以中秋季节接种,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温度,发菌培养菌丝体。待菌丝生理成熟后,天气渐冷,气温下降,正适合子实体生长发育的低温气候。江南诸省通常以1011月间接种,经过1个月左右发菌培养,到1112月间进入出菇。高海拔气温较低的山区和长江以北各省,可提前在9月接种,11月出菇;也可以在早春接种,加温发菌春季长菇。低海拔的平川地区,应适当推迟接种。为了解决夏季金针菇市场需求,可以利用冷库生产金针菇。3.把好制袋关在生产金针菇出菇袋时,要从配料、装袋、灭菌、接种等环节人手,既要满足金针菇的营养要求,又要达到控制污染,生产出的出菇袋菌种纯、菌丝壮、营养积累充足,以利实现高产优质,最后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选用宽1517厘米、长33厘米的塑料袋一头出菇,或1517厘米宽、55厘米长的塑料袋两头出菇。装袋时边装料边压实,装好后两端用细绳扎成活结。按常规方法高压或常压灭菌。原料配比:棉籽壳100公斤、麦麸20公斤、玉米面5公斤、石膏粉2公斤、过磷酸钙1公斤、白糖1公斤。 玉米芯(粉碎)75公斤、麦麸20公斤、玉米面3.5公斤、石膏粉2公斤、黄豆面1.5公斤、过磷酸钙1公斤、白糖1公斤。 按比例称量好各原料,除白糖需加水溶化外,其余均应拌均匀。加水充分搅拌并使含水量达到65%左右,再闷24小时,即可装袋采用合适大小的塑料袋,装袋松紧适度:一般采用20-2238-42cm大小的塑料袋装金针菇的培养料;装袋时注意不要擦伤或损坏塑料袋。有沙眼或破口的塑料袋不用,已损坏的培养袋不入灶。灭菌要彻底:在常压灭菌条件下,灭菌时间要从温度达到100时算起,维持100-102 12-16小时,并焖4-6小时后才可张灶。选用宽1517厘米、长33厘米的塑料袋一头出菇,或1517厘米宽、55厘米长的塑料袋两头出菇。装袋时边装料边压实,装好后两端用细绳扎成活结。按常规方法高压或常压灭菌。培养袋在所有搬运过程中都要注意不要损坏塑料袋。接种时要注意两点:必须选用优良菌种,不用污染菌种和可疑菌种。接种时要尽可能无菌操作,并做到轻拿轻放。灭菌好的塑料袋,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进行接种。接种箱按每立方米用甲醛10毫升、高锰酸钾5克进行灭菌30分钟。接种时严格操作规程,两端接种,一般每瓶种(750克/瓶)可接2530袋。接种后及时将袋移入培养室,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约24小时菌丝开始萌发,在2025室温下生长约4050天即可满袋。9月中旬接种,大部分10月底发透菌丝,叫全期发菌。以后接种由于温度低,发菌半袋后便边爬料边出菇,叫做半期发菌出菇。4. 金针菇菌丝营养积累充足,菌丝浓密,并张始吐黄水时,培养袋就算培养好了,这时应及时地把培养袋从培养室搬到出菇房进行驯化出菇。全期发菌的栽培袋出菇期的管理工序为解开袋口翻卷袋口堆袋披膜通风保湿催蕾掀膜通风1天披膜促柄伸长采收搔菌灌水保温保湿催蕾。管理方法同前,直至收获4茬菇。 半期发菌的栽培袋,在培菌期内,菌丝发满半袋后,两端即有幼菇形成,此时应及时按全期发菌的管理方法将菌袋移入栽培场。【实验思考】1、 比较金针菇栽培与其他使用菌栽培的差异之处2、 怎样在金针菇的栽培过程当中有效的防止污染的发生实验九黑木耳的栽培方法【实验目的】1、 学习黑木耳的栽培方法基本操作步骤2、 掌握黑木耳的栽培方法难点及关键技术【方法步骤】黑木耳也称木耳、光木耳、云耳。分类上属担子菌纲,银耳目,木耳科,木耳属。此属中约有十多种,如黑木耳。毛木耳、皱木耳、毡盖木耳、角质木耳、盾形木耳等。这几种木耳唯有光木耳质地肥嫩,味道鲜美,有山珍之称。许多农林产品下脚料都可用来栽培黑木耳,如木屑培养基配方:木屑(阔叶树)78,麸皮(或米糠)20, 石膏粉 1,白糖 1,水65左右。将培养料按比例称好,拌匀,把糖溶解在水中注入培养料内,加水翻拌,使培养料含水量达65左右。或加水至手握培养料,有水纹渗出而不下滴为度,然后将料堆积起来,闷3060分钟,使料吃透糖水,立即装袋。 选用厚度在5微米左右,袋大小约17厘米X33厘米的底部为方形的塑料袋。如购买到平底袋(和 食品袋一样),在装袋之前,先将袋底部两个角向内塞至两个角碰到即可,这样装入培养料后平稳,能直接放于培养架上。装袋时,将已拌好的料装入袋内,边装边在平滑处用力振动,使培养料密实,并上下松紧一致,这时培养料的高度约为袋高的35,用干纱布擦去袋上部的残留培养料,加上塑料颈套(内径34厘米、高3厘米)把塑料袋口向下翻,用橡皮筋扎紧,形状像玻璃瓶口一样,塞好棉塞。 装好的栽培袋放在高压灭菌锅里灭菌,在15公斤厘米2的压力下保持1.52小时,待压力表降到零时,将袋 子趁热取出,立即放在接种箱或接种室内。若用常压灭菌灶灭菌,保持68小时,待袋温下降到30时,或用高锰酸钾和甲醛熏蒸3040分钟,进行接种箱或接种室空间消毒。接种时要注意,连续接种不要时间太长,以免箱内温度过高(超过40);接种量要多些,可以缩短菌丝长满表面的时间,减少杂菌感染的机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