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趣谈-刘育新主讲.ppt_第1页
楹联趣谈-刘育新主讲.ppt_第2页
楹联趣谈-刘育新主讲.ppt_第3页
楹联趣谈-刘育新主讲.ppt_第4页
楹联趣谈-刘育新主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楹 联 趣 谈,刘育新,楹 联 趣 谈,楹联是中国独有的文学形式,属于语言艺术范畴。楹联具有文学性,实用性,还有谐趣性。欣赏严肃的楹联作品,可以历练人的阅历,增进品德修养,提高文学水平,培养写作能力。欣赏谐趣性的楹联作品,像看了优秀的漫画,高雅的小品,让人忍俊不止。在欢快的享受之后,细细咀嚼,可以品味到高雅的语言艺术和超人的智慧。经常进行楹联创作的人,不仅会增长学识,丰富词汇,而且还锻炼得反映机敏。谐趣联的表现方法很多,有夸张、双关、谐音、拆字、回文、玻璃对、无情对等。下面我们欣赏一些有趣的楹联。,请先欣赏这副对联: 一夜连双岁 五更分二年 这是民传统春联。说的是每年除夕之夜,一夜之中,前半夜为头一年年尾,后半夜为下一年之首。每年的阴历大年三十的三更时分,就是现在的十二点整为分界,新年钟声前,算是前一年。过了子时,就是下一年了。古人用五更作为两个年头的交接点。这副五言联巧妙地使用了四个数字:“一”、“双”、“五”、“二”,而且自然贴切毫不生硬。,更多的谐趣联用夸张的手法来表达,请看下面这副对联: 风吹马尾千条线 日照龙鳞万点金 相传这是明太祖朱元璋出的上联,太孙对以“雨打羊毛一片毡”,四太子后为成祖的对以“日照龙鳞万点金”两对句,论者以为通过两联气象之高下,则相差甚远。太子之对,显得堂皇;太孙之对,则见卑陋。以此下了结论:“文如其人”。我有不同看法,认为这是献媚文人虚构的。如果太孙做了皇帝,四太子做了逆贼,说法就会是完全相反的。联文用夸张、比喻的手法,千条、万点,都是言其多的夸张写法,以尾毛做线,以鳞片为金,则是恰当的比喻。上联实写,下联虚拟,对得贴切。,千年古树为衣架 万里长江作浴盆 明代解缙,江西吉水人,自幼好学聪慧出众,二十一岁中进士,三十四岁任翰林院学士。他九岁时,随父亲到江边洗澡,随手将衣服挂在一株老树上。他父亲看到此景,便吟联出句:“千年古树为衣架。”,看是很平常的一个上联。没有想到敏捷的解缙,当即对出 万里长江作浴盆。何等的度量,何等的气势! 品赏出句,看出谢父豁达,再看对句,不仅看出解缙有超人的文才,更有气吞万里的襟怀,令人钦佩。,还有更为夸张者: 酒渴思吞海 诗狂欲上天 联语的意思很明显。想喝酒的时候,情急之下,恨不得要把大海都吞下去,如果海水是酒的话。来了情绪写诗,直要想乘风上天。这豪迈之举只有苏东坡和李太白能够做到。但是,有几次我用书法写出来,受者差不多都是爱酒如命的人。他办了喜欢,并说:这个对联太好了,就是说我呢。我喝酒特厉害,就是作诗不行。,有的谐趣联用的是双关语,也可以收到良好的谐趣效果。旧时有一个行业联,是理发店专用的。联文是: 虽云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这副联的关键字在于毫末和顶上。毫末技艺,作两个理解。一是平常的,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顶上是一流的,顶尖级的水平。旧时人们普遍认为,理发行业是平凡的行业,对联的意思是,虽然职业平常,但是我们的理发店却是行内一流的。这副联还可以做另一个解释:做的是修理毫末(头发)修理工作,当然是在头顶上下功夫了。,谐趣联最常用的手法是用多音字,这是汉语的特点,一字多音。比如过去的豆芽店有一副人所共知的联; 长长长长长长长; 长长长长长长长。 因为长字是多音字,读chang, 也读zhang。所以交叉读起来是很有意思的。也寄托了店主人的愿望。,谐趣对的种类很多,还有一种叫玻璃对的; 一次征联出对: 山大王大山 此联“王”字在中间,依次两边一个“大”一个“山”。正着念反着念都一样。这是一个特点。单独这个特点还不叫玻璃对。主要是,中间画一道线,每个字的两边都结构都对称 好像一面镜子,的里外两面,所以叫玻璃对。 这是在一次征联中出的上联。有的朋友对得很好: 店小二小店 店小二是过去对饭馆服务员的通称,小店是东北话:小抠的意思。对得很好。就是不是玻璃对,还有的朋友对得是: 李小姐小李 也不是玻璃对。 其中一个出了笑话。对的是: 母老虎老母 闹出了笑话 这个对很难对,因为上联用了一个多音字:山大王发音是shandaiwang.所以难对。,早年有个绝对,叫做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什么叫绝对,就是有上联,没有人对的上下联。这个联一个水字在中间,前边的上海自来和后面的来自海上,是对称的,叫做回文对。说的是上海市的自来水水源来自海上。这个联几十年一直没有人能够对上。前些日子,石家庄的一位朋友来北京,和我谈到此联,他对出来: 北京液化气化液京北 这个下联说的是,北京人用的液化气,是由京北液化气厂生产的。液化气对自来水,北京对上海都很好,只是下联的尾字北,是仄声。不和联律。后来我建议将北京改为南京,这样,就成了: 南京液化气化液京南 这样一改,平仄问题基本解决了,只是上下联中间的那个字“水”和“液”都是仄声。其实,上联也是由问题的,后三个字都是仄声,叫三仄尾,从楹联规则讲也有问题。作为谐趣联就不应该那么严格。,谐趣联最常见的是拆字联,比如: 二人土上坐 一月日边明 这是较早的一幅析字联。二“人”字在土字之上为“坐”字。一“月”字在“日”字之旁即“明”字。 砚向石边见口 笙从竹下生声 明代李东阳少年读书时,老师出上联,他对下联。“砚”字为“石、见”二字合体,“笙”字为“竹、生”二字合体。口、声二字各以“砚”、“笙”字为前提,又各随前一字补足句意,从而见妙成趣。见口,意思是开出口来;生声,意思是生出声音。倘若只从析字而言,口、声二字都可以删去,“砚向石边见,笙从竹下生”也是可似的,但意义不明确,不顺畅。,还有一副令人津津乐道的拆字联: 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 这副联广泛流传。上联拆“柴”和“出”两个字;并成一句语意联贯的话。其中“出”字又是由两个相同的“山”字构成。可谓出得难,出的的巧。下联通过拆“烟”“多”二字,也形成一个能表达一定意思的句子。“多”字同样是由两个“夕”字组成。而且,细读这上、下联,可以发现;两联写的都是农村的生活情景,且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下联的点火生烟,不正是上联砍木割柴的主要用途吗?从上山砍柴,在黄昏时柴生火做饭。下联实承上联而来,内容与之浑然一体,可谓对得天衣无缝。唯平仄有失替处。现在已经没有人上山砍柴了,所以在夕阳晚照之时,很难看到炊烟了。,哥哥街上迎双月; 妹妹堂上捉半風。 相传是宋代苏轼之妹苏小妹出上联,苏轼对下联。此联为隐语联,双月为“朋”字,半風为“虱子”的虱字。出对句均以用隐语见巧。我认为这个联不可能是苏氏兄妹的,因为他们是书香门第,不至于生虱子,即或有虱子也要找个背人的地方,比如在闺房去抓,不会在堂前。,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是好友,两人常在一起谈古论今、弈棋联对。苏小妹常听哥哥夸奖佛印博学多才、才思敏捷,虽然表面没说,心中可不服,总想找机会难一难佛印。 一天,苏小妹有事外出,正好在门口碰上了来拜访苏东坡的佛印和尚。佛印彬彬有理地问:“轼兄在家吗?”苏小妹对佛印的问话置之不理,却要佛印先对一副对子: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此联是个很巧妙的拆字拼字联,“僧”是“人曾”相拼,“佛”是“人弗”相连而成,而其中又暗藏不恭。佛印见小妹一脸得意的神态,不由得有意讥讽,便脱口对道: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女卑合而为婢,女又加在一起组成一个奴字。,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回文联是: 画上荷花和尚画; 书临汉字翰林书。 相传某古寺,内存荷花图,为明代寺中长老所画,画上有唐寅留墨,写了“画上荷花和尚画”并写明有待奇才应对。清代李伯元游此寺时,从寺长老处得知这件“悬案”,即对出下联。此联之奇,在谐音回文,正读倒读,读音完全一样。再细品字面语意,更见选择词语的功力。结构奇妙,活泼自然。假如真有此画,再加李伯元对句,则又是一个三绝了.,木匠做枷枷木匠 书生写状状书生 相传古代有一木匠为官府做刑具枷板,因付不足衙役索贿,竟被捕入狱,带上刑枷。木匠邻舍有一秀才,常为人写诉讼状,因为替木匠打抱不平,写了状子,也被捕入狱。二人同关一牢,秀才慨然兴叹,吟出此联。 联语用顶针、复辞格,且两“枷”字、两“状”字,都是前为名词,后卫动词。说也凑巧,两人都是昔日为别人做,而今片偏上自己身,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这是一幅著名的回文对,和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是同类的。相传为乾隆皇帝出句,纪晓岚对句。上联巧用店名,下联巧用寺名。上下联顺读倒读皆一样,天衣无缝构成趣对。从内容上看,皆符合情理,亦较有意趣,绝不牵强。后人也有对下联者,对句纷纭。其中: “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脱颖而出,水平不在纪昀所对之下。,谐趣联中还有一种楹联,叫做无情对。 无情对的特点是字工意远。具体说,就是上下联的每一个字,对得及其工稳,而成联之后,上下联的意思风马牛不相及,而且差的越远越好。一般来说,无情对的上联要雅,下联较俗,给人出乎意料的幽默感。比如: 满目霜花云弄雪; 光头浪费电吹风。 按字来看,满对光,头对目,霜对浪,花对费,此处的花是花销的花,当消费讲。云对电,这个电是空中雷电之电。吹和弄,是两个动词。风雪天然对。,我的朋友刘可亮,专门研究无情对。写了一本无情对论。从理论上全面阐述了无情对的定义,创作和欣赏。请欣赏他的无情对: 展宣泼墨,笔走龙蛇惊万象; 谋稻求梁,画来草木换零花。 每个字都很工。上联的“展”、“泼”、“走”、“惊”字都是动词。和下联的“谋”、“求”、“画”、“来”、“换”相对,而且对得对的极工。其中名词对得也很工。但是成联之后,意思却大相径庭。,巧用地名的谐趣联: 中国捷克日本; 南京重庆成都。 这副对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一位中国公民作的。上联都用国名。下联用中国城市名。捷克,即中欧小国捷克斯洛伐克,可释意为“打败、战胜”之意。下联列举三个中国城市名,意为抗战胜利了,南京失而后得,欢庆她重新成为首都。重庆成都,可解释为“重新庆祝成为首都。”抗战开始后,日本军一度占领国民党的首府南京,国民党被迫迁都重庆,名曰“陪都”,故此语。这幅妙联,妙在巧用国名、地名,一语双关,概括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史实,同时更表达了中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扬眉吐气之感和无比自豪喜悦之情,堪称绝好的添喜助兴之作。此联与另一幅讽刺日本战败联“本日果然亡日本;皇天竟不佑天皇”,堪称双璧。,利用方位词作的谐趣联: 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向东仍; 自上而下读左传,书向右翻。 这副联巧妙地用了东西南北上下左右八个方位词。说得非常合情合理。上联坐北朝南吃西瓜,因为用右手扔西瓜皮,肯定是皮向东边扔。最有趣的是,自上而下读左传,书向右翻。 旧时书籍是竖版,一定是自上而下地读书。那时的线装书都是向右翻片的。,门生天子; 天子门生。 作者为清代学者孙家鼐。这人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咸丰年间的状元。光绪年间曾经任过工、礼、吏、户几部尚书,直至武英殿大学士,担任同治、光绪两个皇帝的老师,因此才敢写这么一副对联贴于门前。上联是说,我的门生是天子,而在天子面前,我又曾是门生(状元经殿试,由皇帝亲点皇帝当然是最高的主考官了,所以凡是经殿试出身的官员都是天子的门生。,三光日月星 四诗风雅颂 北宋元祐年间,苏轼奉哲宗之诏,接待辽邦派往中原的使臣。辽使知道苏轼是著名学士,便出题难为他说:“我们国家的人都知道三光日月星,不知以什么句子来对,特向你请教。”三光,即日、月、星,必须用三个字对日月星,因为说出个三,对者就绝对不能用三了。所以此联难度太大。苏东坡毕竟是苏东坡。他不慌不忙他对出“四诗风雅颂”。“四诗”指诗经中“风、大雅、小雅、颂”四部分,而大雅、小雅统称为雅。所以用四对三,风雅颂对日月星,风雅颂又是四诗。辽邦使者大为服气。,三绝诗书画 一官归去来 李啸村赠郑板桥联 清代郑板桥解甲归田之日,友人李啸村赠之一联。日:“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此联工妙贴切,把郑板桥的个人成就及当时解甲归田的特点恰到好处的表现出来。郑氏当时拍案叫绝。此联妙在对句。其援引陶潜归去来辞,但“过去来”中的“来”,本是语气词,联中却借用作“来去”之“来”,从而在字面上完成了与上联“诗书画”三个实词相对,可谓妙绝。同时,此联在对仗上亦巧妙解决了数目字对偶上的难题。比“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更见奇巧。,苏东坡是大文学家,黄庭坚也是大文学家,两个是好朋友。一日二人在松树底下走棋。一阵风吹来,松果掉进棋盘,是一件很有情趣的小插曲。苏东坡兴致上来,随口吟了一句: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黄庭坚当即对道: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柳边对松下,围棋队垂钓,常伴对每随,钓丝对棋子,悬对落,时分工整,可见黄庭坚学力和文学功底,不在大学士苏轼之下。,鼠无大小皆称老; 鹦有雌雄都叫哥。 这幅对联以平实的语言,写出有趣的事实。好就好在大小和雌雄。看了让人忍俊不止。,对联的一个特点,就是字数相等。然而在民国时期却出现了一副奇联,上下联的字数不等。 袁世凯千古 中华民国万岁 这是袁世凯死后,有人作联挽袁世凯的。袁世凯原来是清拆的大臣。在辛亥革命后,用种种手段,窃取了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宝座。他是中华民国第一人,又是中华民国的第一号敌人。他竟然敢把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建立的中华民国推翻,要回复帝制,自称为洪宪皇帝。他只做了八十三天皇帝梦,就呜呼哀哉了。这个联的意义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国。,还有更奇的谐趣联,那就是哑联。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