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农村工程性缺水成因分析.docx_第1页
西南地区农村工程性缺水成因分析.docx_第2页
西南地区农村工程性缺水成因分析.docx_第3页
西南地区农村工程性缺水成因分析.docx_第4页
西南地区农村工程性缺水成因分析.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地区农村工程性缺水成因分析莫涛 高干 张乐昕 杨志超 李晶辉 段泽华摘要:通过问卷调查、走访民众、实地考察以及与政府有关部门座谈,分析西南地区农村工程性缺水的成因。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农村工程性缺水主要受喀斯特地貌、土地石漠化、资金紧缺、人才匮乏等因素影响。西南地区农村工程性缺水问题是一个集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于一体的较为复杂的问题。提出加强思想教育、引进技术人才、加大资金投入等措施,为解决西南地区农村工程性缺水问题提供参考。关键词:工程性缺水;现状;问题;对策Survey report of rural engineering water shortage in Southwest ChinaMo Tao, Gao Gan, Zhang Lexin,Yang Zhichao, Li Jinghui, Duan ZehuaAbstract: In order to get a good knowledge about the problem of rural engineering water shortage in Southwest China, questionnaire surveys were conducted, while the methods of visiting people in rural area, investigation in the field as well as communication with the local government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cause of engineering water shortage.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shortage lies on the impact of Karst landform, stony desertification alongside the shortage of funds and qualified personnel. To solve the problems, we call for the promotion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more technological talents and funds. The problem of rural engineering water shortage in Southwest China is a composite of intricate natural and social factors. The paper proposes measur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troducing technical personnel, and increasing the input of funds,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of rural engineering water shortage in Southwest China.Key words: engineering water shortag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s中图分类号:N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1123(2013)08-0025-032009 年秋季以来,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及重庆五省( 自治区、直辖市)屡屡遭受特大旱灾。西南地区广大农村因旱出现严重的饮水困难。了解当地基本自然条件的基础上,结合水资源管理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现状,深度剖析西南地区工程性缺水问题,并提出对策措施,为解决西南地区农村工程性缺水问题提供参考。一、调查地点及方法2011 年,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组织赴西南调研农田水利联合支队,选取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自治州的丘北县和富宁县以及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兴仁县作为调查地点,采用问卷调查、走访民众、实地考察以及与有关部门座谈等方法进行调研,做出省际、县际对比,深入了解了工程性缺水问题的实质。二、工程性缺水原因分析1.自然因素的影响(1)喀斯特地貌的影响复杂多变的喀斯特地貌是丘北县、富宁县和兴仁县境内的主要地貌类型,诸多溶洞、地下暗河、漏斗状泄水口、落水洞等,提高了修建水库的技术要求,增大了施工难度,严重制约三地蓄水工程的建设。截至2010年3 月,云南省蓄水工程总库容仅108 亿m3,水库蓄水总库容不到多年平均径流量的2%,年缺水总量达41亿m3 左右。据丘北县水务局的负责人指出,西南地区地下暗河较多,虽然降水丰富,但受溶洞的影响,地表水易渗入地下暗河流走,地下暗河的存在很可能会导致水库无法蓄水。在丘北县,就存在着一座因渗漏而废弃的小(1)型水库花桂水库。部分农田地下存在类似溶洞,使灌溉也成为问题。在部分地区,喀斯特地貌在发育演化过程中,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暗河等被抬出地表形成干谷和石林,降雨时大量积水,损害农作物。贵州省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可见能否解决喀斯特地貌问题,决定着西南地区能否正常蓄水、灌溉,关系农村饮水安全能否得到保障。(2)石漠化问题丘北县、富宁县、兴仁县石漠化现象严重,其中丘北县是文山州8 个被列为全国石漠化综合治理的重点县之一; 兴仁县石漠化面积688 km2,约占总面积的40%。石漠化山区大型的乔木稀少,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现象带来了地区的用水安全问题,也限制了农业发展。丘北县龙壳村位于半山腰,土层薄,植被少,不宜修建蓄水工程,村民生活用水基本来自雨水,水质水量得不到保障,基本无水灌溉。在富宁县弄桑村,石块占据了耕地的大部分面积,在石缝之间和部分旱地栽种的玉米无法满足农民的生活需要,农民依靠政府每人每天一斤救济粮来维持生计; 每个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年轻人外出打工,年收入最多不超过1 000 元。(3)地形因素山区地形造成的影响包括公路修建困难,制约建材运输,提高了亩均沟渠建设成本; 渠道需求量大; 开挖困难,建设难度大;灌溉效益低下等。2.社会因素的影响(1)“靠天吃饭”思想根深蒂固当地政府对农村建设的小水窖工程有一定补助,提供技术和一定的资金支持。为解决当地农民的生活用水和灌溉问题,丘北、富宁、兴仁三县建设了农村小型水窖,是旱涝保收的前提性项目。但农民只看到眼前工程建设需要出工出力,往往坚持自己根深蒂固的“靠天吃饭”思想,与政府的配合程度低,积极性不高。(2)水利人才匮缺水利人才紧缺已经成为了瓶颈。在兴仁县,目前奋斗在水利岗位上的人大多数在40 岁以上,缺少年轻的技术人员。水利建设专业性强、门槛较高,沿海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生活水平相对较高,使水利建设人才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带,转行转业的现象也比较突出,使西南地区新建水利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资源管理等工作难以开展。人才紧缺直接导致技术落后。优势节水产业和经济效益高的保水技术在西南地区极为匮乏。(3)传统的民俗风俗影响云南省富宁县水务局负责人指出,在山瑶族聚居区开展水利建设存在较大困难。政府曾实施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山瑶族村民走出山区,摆脱贫困,但大多数村民仍住在山里,面临着饮水困难的问题。山瑶族世世代代生活在山中,族人受风俗束缚,难以接受新的观念。三、结论与讨论西南地区农村工程性缺水问题是一个集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于一体的较为复杂的问题。西南地区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原因,经济欠发达。受喀斯特地形条件的影响,地表水保持困难,经济条件制约农村生活,毁林供热,生态破坏严重,石漠化导致乔木稀少,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加重了农村缺水问题。少数民族地区生活习惯、人才匮乏、经济等因素制约了西南地区农村的发展。水利建设缺乏长远规划也是导致西南地区农村工程性缺水的重要原因。四、对策措施建议1.正确对待喀斯特地貌水库建设的前期考察、设计资金需由当地水务部门自筹,一次性拿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资金,大多数贫困地区只能选择贷款。贷得的资金能省则省,勘测工作的质量受到影响,导致某些溶洞、泄水口没有被发现。待工程上报审批,水库建成后才发现无法蓄水,工程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所以,若国家能在西南地区工程建设流程上给予更大程度的资金倾斜,降低配套指标,在工程前期工作中给予补助,则能提高勘测质量,让工程建设避免“白投资”的问题。建议国家加大投资,对西南地区增派专业技术人员,投入到当地的勘测工作中,帮助当地水务部门增进对复杂地质条件的了解,合理安排,统筹规划。喀斯特地区也存在着大量利于生产的因素:喀斯特洞穴是地下水运动和贮存的良好场所,可利用洞穴建造地下水库,解决农田灌溉问题,如富宁县唯一一座中型水库清华洞水库,结合喀斯特地貌修建在水下40 m 的溶洞中,拦截地下暗河,坝体长12 m,高87 m,厚8 m,库容达9 965万m3。喀斯特泉水水量充沛,富含有益元素,宜于灌溉、饮用,具有巨大的医用价值,且具有承压性,便于开发利用。在喀斯特洞穴中和古喀斯特面上,各种沉积矿产尤为丰富。配合当地水务部门对农田地下的暗河、溶洞进行考察研究,根据地方特点加大资金投入,合理利用喀斯特地区资源,能有效解决农田中隐藏的喀斯特地貌问题,促进产业发展。2.加强农业节水,缓解石漠化解决石漠化问题,需要把“三位一体” 的综合治理方法落到实处,对于石漠化、水土保持、生态治理三个问题,要统筹兼顾。对于石漠化的治理,既要政府部门加大支持力度,也需要民间的大力配合。政府部门需在资金和人才两方面加大投入。资金上可增加优惠政策而不一定增加实际投入的额度; 吸引当地人民更广泛地参与到工程建设中,也可弥补地方政府资金的缺口,正如目前普及建设的小水窖,农民投工投劳,既解决了生活用水问题,又节省了地方政府资金。此外,人才对于西南地区的发展不可或缺。派专家小组到乡下教授保水知识,指导农村科学引进保水、节水作物,涵养水源,固定土壤,让土壤逐渐肥沃,能有效治理石漠化。大力发展先进的节水灌溉事业也是解决的方案之一。在三县不同地区均有抗旱能力强、保收率高的,应用管道输水灌溉或滴灌等技术进行灌溉的农田。这类技术的引进,可有效地缓解由石漠化造成的工程性缺水问题。对于石漠化严重地区,将当地的居民迁出,种植保水保土作物,待其自然修复,是比较理想的措施。但考虑到移民工作复杂、工作量大,应从改变移民的生活生产习惯入手,让移民适应新的环境,生活得到保障,实现“和谐生态移民”。西南石漠化地区是我国六大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极易退化,灾变承受能力低,环境容量小。生态环境的恶化反过来加剧了土地石漠化程度。研究适合岩溶石漠化区的经济植物,分析经济植物的发展潜力,采用最适宜当地生长并具良好经济效益和改善环境能力的种植模式,能逐渐改变石块的物理、化学性质,经过长期自然演变,最终使石块恢复成土壤。若能转换产业结构,利用石漠化形成的特殊景观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也可为治理石漠化筹集资金。少数民族的民俗民风旅游发展也能解决当地人民的脱贫致富问题。3.防治田间渠道老化引起的渗漏合理开发建设农村田间渠道,也能改善工程性缺水问题。部分农村田间渠道老化,渗水较为严重,加大农田防渗渠道的建设力度尤为重要。综合考虑山区的特点,第一,组建高性能的管道运输渠道网络,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但因建设成本高,目前在西南地区,仅在种植高产值的烤烟、西瓜、葡萄等农作物的农田可能实施。第二,建设小型泵站,代替年久失修的水槽。一些水槽年代久远,悬在半空中,不仅存在着安全隐患,还有部分存在漏水问题。利用泵站代替这些空中水槽,不仅可消除安全隐患,还可提高农田灌溉的输水效能。4.更新观念水利是公益事业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开拓一种联动机制,采用不仅仅是农民,社会各界也能积极参与的合作模式,让水利投入的回报通过其他方式显现出来,使其他行业也能在水利建设中得到实惠,从而吸引多方投资,让社会各界都重视,都愿意参与水利建设,是目前值得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针对农民根深蒂固的“靠天吃饭”的思想,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可投入部分资金先为少数人修建小水窖等储水设施,让村民切身体验水利工程为他们带来的实惠,改变传统观念,从而带动其他村民配合政府,积极参与到工程建设中。5.加强水利人才的培养目前在西南地区水利人才十分欠缺,但社会中并没有大批人才涌进水利事业,究其原因,是我国自古以来传承着一种畸形的意识形态:水利就是与农民、农田打交道,条件艰苦,并不是赚钱的门路。所以人才不愿意选择水利事业,水利人转行也屡见不鲜。其实不然,这种意识形态的产生是由于人们不了解水利事业的重要性和水利人的地位。若执政者能更加关注水利事业,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水利工作者的待遇,那么水利将自上而下得到重视,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和地位得到提升,水利事业自然而然会受到人才的青睐。参考文献:1 Drew,DGlossary of karst termino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