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园林绿地中的道路规划.docx_第1页
浅谈园林绿地中的道路规划.docx_第2页
浅谈园林绿地中的道路规划.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园林绿地中的道路规划 【摘要】 园林绿地中的道路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组织空间、引导游览、交通联系并提供散步休息场所的作用。本文探讨了园路的分类、布局形式,并对园路的设计原则进行了深入阐述。 【关键词】 园林;绿地;道路;规划 1 引言 园林绿地中的道路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它不仅可以将园林中分割的各个景区、不同景点连结起来,方便人们对园林的观赏游玩,而且还可以满足对游客的集散、疏导,园林绿化、建筑维修、养护、管理等运输工作。此外,园林中的道路还是人们休闲散步、健步养生的主要去处。同时园林道路还是整个园林景观的有机点缀,其与周围的山水、花草、树林、石景等景观紧密结合,可以形成路随景转、景因路活、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曲径通幽”更增添了园林的雅致和韵彩,使整个园林景观蔚然丰富。 2 园林道路的分类 园林绿地中的道路按性质、功能可以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游散步道和汀步等。 2.1 主干道 主干道是贯穿整个园林的大路,一般从园林入口进入,顺着大道可以通向全园每个景区、主要建筑、主要景点及主要广场。其宽度从3米到8米不等,一般特大型园林路宽68米、大型园林路宽46米、中小型园林路宽34米。 2.2 次干道 次干道是园林主干道的辅助道路,是连结主干道和各景区、景点、建筑之间的次要道路。一般宽度在25米。 2.3 游散步道 游散步道是主要游客散步休息的小道,大多蜿蜒曲折,和周围的景物共同构景,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可将游人引入各个景深角落之处,达到“曲径通幽”的意境。路宽一般双人行走为0.82m。 2.4 汀步 汀步是一种水中的步石。一般设在浅水区,石头微微高出水面30cm80cm,可以满足游客踏石赏景,增加游览情趣。 3 园林绿地中道路的布局形式 绿地道路的设计要综合考虑园林的各项功能,要因地制宜,依据地形、地貌、风景点的分布和园务活动的需要统一规划。风景园林的道路平面布局形式有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三种。 3.1 规则式布局 规则式布局就是将园路、广场、水体等按照或梯形,或菱形的几何图案进行布置,讲究对称,整体给人以整洁、明快的感觉。西方园林多采用此种布局方式,如法国皇家园林、罗马广场等,园路宽阔笔直,呈轴对称状,气势恢宏,庄严宁静。 3.2 自然式布局 自然式布局讲究随地取景,依势布局,是充分利用园林地形、山丘、坡地、池塘等现有景观,在景观间设计园道,形成园道穿插其中,迂回曲折,给人以自由活泼,富于自然气息之感。东方园林多采用此种布局形式,园路讲究含蓄,富自然之气。 3.3 混合式布局 园路的布局既有规则的几何图形式,又有不规则的自然式,因此整体布局既显得灵活,又不失整洁、匀称之美。 在现代园林绿地中道路设计中,常采用以其中一种形式为主,另一种形式为辅的混合式布局方式。 4 园路布局设计原则 4.1 因地制宜的原则 园路的布局设计,不仅要依据园林建设的规划形式,还要有机恰当的结合地形地貌设计,园路的设计贵在合乎自然,追求自然野趣,自然流畅,随地势就形。 4.2 满足实用功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园路的基本功能在于供人行走,因此,园路在设计的时候,必须满足导游和组织交通的作用。经常看到有的园林道路设计出来后,少有人走,最后被衰草枯枝苔藓覆盖,以致难以寻觅到最初的路径,这就是因为设计者在设计园路的时候,或者仅重视了它的审美功能,或者仅重视了它的配景功能,或者没有站在游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设计出来的道路不能满足人的需求,最终不仅使其实用功能无法体现,而且对于它的其他功能,由于缺少了游人的光顾,也无法得以体现。重视了它的的设计也必须遵循工人行走为先的原则。也就上说设计修筑的园路必须满足导游和组织交通的作用,要考虑到人总喜欢走洁净的习惯,所以园路设计必须首先考虑为人服务、满足人的需求。否则就回导致修筑的园路少人走,而园路的绿地被踩出了园路。 4.3回环曲折 园林绿地中的道路应该是一个四通八达的环状网路,其中的每条园路都能够通往园林一景,切忌将园路修建成“断头路”,死胡同,让游客折返回来重走回头路的设计,最好的设计是“去时一条路,回时一条路”,每条园路都能通向不同的景观。且园路随地形和景物而曲折起伏,若隐若现,“路因景曲,境因曲深”,形成时开时闭,或敞或聚,辗转多变,含蓄多情的景观空间。这样才能够让游客边走边观赏,达到游乐其中,怡然自乐。 4.4 疏密适度的原则 园路的分布密度,应该是人流密度客观、合理的反映。其疏密与景区的性质、园内的地形、游人量的多少有关。如我国知名的5A旅游景区,日均接待的游客都非常多,因此园路的尺度和密度应该大一些,以便于疏导游客;而安静的禅院、纪念馆等景区,游客较少,园路的密度则可以小一些。 参考文献: 李海燕,马建武,宋钰红.玉溪市九溪湿地公园道路规划与设计J.绿色科技2011(8) 高国静,秦安臣等.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