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语文五年下第4单元复习提纲.doc_第1页
人教语文五年下第4单元复习提纲.doc_第2页
人教语文五年下第4单元复习提纲.doc_第3页
人教语文五年下第4单元复习提纲.doc_第4页
人教语文五年下第4单元复习提纲.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复习提纲主题:他们让我们感动内容: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桥梦想的力量一、字1、 正音字。(课件出示,学生先自己试选,在指名领读)心血(xi,xu) 供应(gng,gng) 情谊(y,y) 乘机(chng,chn)炊事班(cu,chu) 和面(hu,hu) 宿营(s,sh) 作料(zu,zu)尽可能(jn,jn) 支吾(w,w) 结实(ji,ji) 收敛(jin,lin)勉强(qing,qing) 挨日子(i,i) 立即(j,j) 着慌(zhu,zho)芦秆(gn,gn) 抽噎(y,y) 掣起(ch,qng) 奄奄一息(yn,yn)咆哮(xio,xio) 狞笑(nn,nng) 放肆(s,s) 祭奠(dn,din)赚钱(zun,zhun) 颠簸(b,b) 筹款(chu,cu)2、 多音字(课件出示,学生先自己试做,在指名汇报)和 ( ) ( ) ( ) ( )( )供 ( ) ( ) 乘 ( ) ( )强 ( ) ( ) 换 ( ) ( )作 ( ) ( )3、同音字(课件出示,学生先自己试做,在指名汇报)。 ln( )天 花( ) ( )花 ( )住 m ( )捐 羡( ) 坟( ) 屏( ) 夜( )降临 朝三( )四 j ( )祀 ( )念 ( )录 日( ) 世( ) 边( ) ( )然 yo 歌( ) ( )洞 ( )晃 ( )远 ( )池4、易错字:嫂、炭、祭奠、瞪、肆、搀、豹(说说哪里容易错)二、词语1、词语盘点:()中送() ()归于() ()情()谊 ()不可() 跌()()撞 ()出()外 热气()() 无()无涯()()不醒()()一息 ()不()待 ()()苦苦 一()不()2、补充:()不转()、狂()而()、()()大雨、()()大雨3、理解:“咆哮、雪中送炭、势不可当、奄奄一息”的意思。4、日积月累中的四字成语。关于磨砺意志、艰苦奋斗、尽职尽责、不怕困难的成语。()卫()海 ()公()山 含()()苦 任()任() ()苦卓() 百()不() 千里()()()胆相() ()雨无() ()()不屈 赤()()心 全()全() ()()尽() ()危()困 赴()()火 冲()()阵 ()门立()三、句子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这是反问句,换个说法)2、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的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反问句)3、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反问句)4、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比喻 拟人)5、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拟人)6、他像一座山。(比喻)7、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的呻吟。(拟人)第二课时 阅读一、整体把握:1、回忆单元主题:他们让我们感动2、本单元写了哪些令我们感动的事?认识了哪些让我们感动的人物?( )的( )二、重点复习两篇精讲课文(一)再见了,亲人把要点变成问题。1、主要内容:本篇课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2、体裁:叙事抒情散文。3、课文结构有什么特点:A、前3个自然段的写法大体相同。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饱含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密不可分的亲情。B、3个自然段还以反问句结尾,具有充分肯定语意,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C、3个自然段中间叙述的内容又主要是由送别时的情景和追忆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所组成,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D、课文的最后3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4、课文中的亲人指: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5、重点段落:第一自然段。(1)大娘为志愿军做了哪几件事?(1、洗补衣服;2、送打糕;3、丢下小孙孙救伤员)(2)“雪中送炭”什么意思?文中为什么说“这真是雪中送炭”?答:雪中送炭是指下雪时送碳给别人取暖,比喻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文中“雪中”指指志愿军面临的困境。“送碳”指:朝鲜老妈妈冒着危险给志愿军送打糕.表达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热爱,和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感激之情。(3)文中最后一句是( )句,换个说法。6、我还知道的有关抗美援朝的故事: 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杨根思(抗美援朝四英雄) (二)桥1、主要内容: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3、表达方法上有哪些特点?(1)构思新颖,设置悬念,前后照应。课文最后揭示了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如,课文开篇就写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短短的四个字,构成了两句话,不仅描写出雨水之“大”,而且表现出雨水的来势凶猛,为下文的山洪暴发作了铺垫。(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4、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分别用两个成语表示:瓢泼大雨、倾盆大雨。5、画出描写老汉语言、动作、神情的语句,体会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一位具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的老共产党员,在洪水肆虐、人们慌乱的危急情况,他沉着、镇定,是一个具有威信的干部。6、桥的含义:三、简单回忆一下略读课文的内容。金色的鱼钩1、主要内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2、题目的含义: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3、我还知道的长征中感人的故事: 一袋干粮、倔强的小红军、飞夺泸定桥梦想的力量1、主要内容: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