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第六册第1-7单元教案.doc_第1页
西师大版第六册第1-7单元教案.doc_第2页
西师大版第六册第1-7单元教案.doc_第3页
西师大版第六册第1-7单元教案.doc_第4页
西师大版第六册第1-7单元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春的消息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一边诵读,一边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重点难点:1.掌握生字新词,做好摘录笔记。2.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准确认读,规范书写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重点难点:掌握生字新词,做好摘录笔记。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5)1.畅谈关于冬去春来的情况。冬去春来,你眼中的景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2.导入新课。有一位著名诗人叫金波,他发现了一些春天的足迹,并且写了一首优美的诗,题目叫春的消息(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齐读课题)。二、朗读诗歌,自学生字(15)1.自由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1)边读边标出新词,多读几遍。(2)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抽读、正音、齐读、开火车。(3)“聆”“雏”“唤”“搔”等字要注意笔顺、笔画。2.利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的词语。“漂白”、“牵引”、“爱怜”、“雀跃”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3.检查读文情况。指名学生按小节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三、细读课文,了解大意(10)1.学生自由读,抽读,学生、师生互评;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相互交流,老师点评。四、课堂作业设计(10)1.读下面的词语,在文中找出它们的近义词。希望倾听爱惜欢喜明亮翠绿2.读完课文后,你感受到的春的消息在哪里?3.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抄一抄。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品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激发学生爱春天,找春天的情感。重点难点: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新词。(8)会读、会写、会释义。二、品读诗歌,深入感悟(22)1.引导感悟第一节。诗人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些词语中知道的?2.自读自悟第二节。你喜欢哪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些什么?3.合作学习第三至六节。这四节诗中,诗人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勾画出来,议一议。体会春景给“我”带来的快乐。质疑问难,合作释疑。4.配乐朗诵诗歌,品味诗中所蕴涵的情感,感受和赞美春天。三、拓展延伸,积累实践(10)1.抄写、积累课文中的美词佳句。2.看谁还能捕捉到更多更新春的消息。板书设计:春的消息春风、春水、树枝、水鸭盼望春天赞美春天换上春装“飞过”、“飞上”寻找春天蝴蝶飞舞聆听春天雏菊开放的声音,叶出绿苞,溪水唱歌 追寻春天太阳照耀,被嫩草搔痒面颊 的足迹课后反思:2.快乐的小燕子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感受小燕子的活泼可爱。重点难点:1.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明媚的春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认读生字,记住字形较复杂的生字,把字写美观。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激趣激疑(10)1.激趣。播放小燕子的叫声,猜猜它是谁。出示有关小燕子的挂图,看看这是谁。( )的小燕子填空后齐读课题。2.激疑。根据自己对小燕子的了解,说说在横线上还可以填什么词语。为什么是“快乐的小燕子”呢?二、读通课文,认读生字(15)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通课文。2.小组内分段读课文,互相正音。认读生字并交流识记方法。注意字形比较复杂的生字,如“捷”“瞬”“漾”等。3.检测生字认识情况,通过认读生字卡片等多种形式识记生字,鼓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4.指名读课文,分组朗读课文。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8)1.默读课文,看看自己从课文中又了解到小燕子的一些什么情况。2.用课文中的词语或其他合乎文意的词语填空。( )的小燕子。(如:漂亮的小燕子,妙舞轻扬的小燕子,活泼的小燕子)四、师生共同小结(7)1.从刚才的阅读和填空可以看出,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小燕子的?2.由此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体会小燕子的快乐?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2.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感受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明媚春景。重点难点: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明媚的春景。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5)1.听写生字词。 2.解释词语的意思。二、重点阅读,感悟快乐(15)1.读课文,画出自己能从中体会出小燕子快乐的兔子或段落。2.在小组内将自己画出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学听,交交流自己的体会。3.在全班读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是怎样体会到小燕子的快乐。4.教师相机重点引导学生阅读体会课文第三段。三、感情朗读,品味快乐(7)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四、课外阅读,拓展延伸(5)1.说说你还哪些有关小燕子的知识。2.师生互相推荐有关小燕子的书或文章,以供课外阅读。五、作业设计(8)1.看拼音,写汉字shn le yn c yn( )间 ( )过 荡( ) 红( ) ( )水2.请你填上适当的词语。()()()的小燕子()的春天()()3.照样子,写句子。例:燕子的尾巴像一把黑亮的剪子。_像_。例:奶奶还告诉我,燕子能消灭害虫,保护庄稼。_告诉_。4.照样子,抄写文中描写小燕子可爱的词语。轻悠敏捷:_清亮圆润:_板书设计:外形特征小巧玲珑、轻悠敏捷快乐在雨中妙舞飞扬活泼可爱的的小阳光下自由飞翔小燕子,明燕子房梁上筑窝安家媚的春景。消灭害虫保护庄稼课后反思:3.三月桃花水教学要求: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及组成的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3.了解“桃花水”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景和勃勃生机。重点难点:1.在朗读过程中了解桃花水的特征,感受优美的语言,想象三月桃花水给春天增添的勃勃生机。2.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正确认读,规范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重点难点:在朗读过程中了解桃花水的特征,感受优美的语言,想象三月桃花水给春天增添的勃勃生机。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学习(10)1.设问引入:你们知道春天的河水双叫什么吗?为什么?提示课题,齐读。2.练习激趣。谁能把三月桃花水、竖琴、镜子联系起来说一段话?3.谈话激疑。是呀,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还是让我们先来读读课文吧!二、读通课文,初知大意(20)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通课文。2.检测生字认识情况,通过认读生字卡片等多种形式识记生字,鼓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3.指名读课文,分组朗读课文。4.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把“三月桃花水”“竖琴”“镜子”连起来说一说。5.指导学生勾画“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齐读。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10)1.学生提出自己对课文不理解的问题。如:为什么说“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2.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课文第三、四段。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的意思的?3.小组研读课文第五、六段。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的意思的。四、作业设计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 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2. 了解“桃花水”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景和勃勃生机。重点难点: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具准备:新词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5)1. 默写生字词。 2.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二、学习新课(20)1.理解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2.体会情感,指导朗读。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体会作者怎样的感情。从课文的其他哪些方面也体会到这种感情?画一画,再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指导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8)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四、指导写字(5)让学生小组内说一说自己识记的方法。五、布置作业(2)1.写你喜欢写的字。 2.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板书设计:声音动听像小铃铛,像竖琴、琴弦 给春天三月桃花水 颜色明洁像丝稠、像镜子 增添勃流动的形态舞动着朝霞向前流 勃生机课后反思:4.一幅画教学要求: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课文内容。2.想像画的情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积累优美词语和句段。重点难点:1.感受、积累优美语言,弄清作者的观察顺序。2.边读边想文中所描绘的情景。教具准备:几幅风景名画。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读课题,知题意(3)1.揭示课题。齐读。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2.根据课题说说自己最想知道什么。二、自学课文,了解写什么(10)1.提出自学要求。读能课文。这幅画画了些什么?勾画出课文中的相关段落。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最喜欢这一幅画?2.学生按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思考问题。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互相帮助解决自己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三、检查自学情况(7)1.指名读课文。分组读课文。2.说说课文哪些段落写了这幅画的内容。3.提出自己在自学中遇到的其他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四、重点阅读,学习怎样写(7)指导阅读27段。1.学生朗读这几个段,边读边想像所描绘的情景。2.教师范读课文,将一个个课文中描写的景物图片按顺序拼成一幅画。4.小组探讨。这几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观察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五、体会感情,知道为什么写(10)1. 说说作者为什么喜欢这一幅画。2. 你还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作者的这种感情?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六、布置作业(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蓝天下大山一幅画 高山前草原美景(美景令人陶醉) 草原中央木屋 令人向往小溪旁小路课后反思:5.古诗两首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2.背诵两首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3.想像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反复吟诵古诗,领悟诗句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古诗中的生字同,理解其在古诗中的意思。2.诵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重点难点:反复吟诵古诗,领悟诗句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了解作者(8)1.说说你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大家介绍你看过的描写春天的文章或诗歌。2.想知道古人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古诗惠崇春江晓景和清明。3.读题,简介苏轼和杜牧。二、初读古诗,熟读成诵(12)1.学生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认读生字。2.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古诗,相机指导认读生字,纠正容易读错的字音。3.齐读。三、背诵古诗,默写古诗(15)1.多种形式背诵古诗,并交流自己的记忆方法。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3.默写古诗。四、布置作业(5)背诵并默写古诗。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复习上节课内容。2.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指名读、齐读两首古诗(5)指名释义文中的生字、新词。二、理解诗意,体会情感(20)1.示范引路,学会方法学习惠崇春江晓景。想。自读古诗,想想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看。看课后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将自己还未明白的地方在组内和同学讨论。猜。根据自己的理解猜一猜诗句的意思,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议。师生对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说。学生说出诗句的意思。悟。感悟诗中包含的思想感情。诵。感情朗读并背诵。2.小组合作,自学探究学习清明。师生共同小结学习惠崇春江晓景的方法。学生小组内研读。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情况。师生共同评议。三、课外延伸,学会积累(5)1.说说自己知道的写春天的名句。2.师生互相介绍自己知道的写春天的诗歌和文章。开展课外读书竞赛。四、作业设计(10)1.比一比,组词语。芦( ) 借( ) 放( ) 蒌( )户( ) 惜( ) 牧( ) 楼( )2.先解释加点的字,再解释诗句的意思。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_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_ 3.默写古诗清明。_,_ _。_,_ _。板书设计:5.古诗两首天气雨纷纷行人欲断魂清明 惆怅、凄凉酒店何处有远处的杏花村竹林、桃花盛开鸭群江中戏水惠崇春江晓景喜春惜春蒌蒿、芦芽满地河豚逆江而上课后反思:积累与运用(一)教学要求:1. 领悟和了解同音字、形声字的特点和基本规律。2.积累有构词特点的成语和四字词语。3.读懂成语故事,理解成语意思,积累成语。4.自主阅读短文,概括主要内容、积累好词佳句。重点难点:1.了解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音同字不同的,意思不同。2.体会词语的构词特点。 3.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能力。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 了解有构词特点的成语和四字词语。2.自读自悟,读懂成语故事、积累好词佳句。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0)1.读懂题意,自读自悟。2.合作交流,发现特征。3.总结规律,拓展延伸。二、语海拾贝(10)1. 自主读词语,读正确,读出节奏。2. 用符号勾画出各组词语中相同处,帮助理解、记忆。3. 互动学习,讨论构词特点,讨论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和运用。4. 熟读、积累。根据四种构词特点进行改写或补充练习。三、点击成语(10)1. 自由练读,读正确,读通顺。2. 把读懂的内容讲给同桌听,或提出自己的疑惑,互动释疑。3. 结合实际,交流阅读体会。4. 拓展延伸。讲其他成语故事,也可涉及名著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四、自主阅读园地(10)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短文。2. 勾画出你最欣赏的内容,与小伙伴交流、分享。3. 选择你最愿意的方式,积累好词佳句,背诵、摘抄等。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 在活动中学习语文,用书面、口头结合等方式表达自己观察自然、观察社会所得。2. 能以“春”为题搜集、整理、筛选信息资料。教学过程:一、搜集资料,交流信息(10)1. 自主地通过各种渠道和不同方法,搜集“春”的资料。2. 与同学交流搜集的资料,探究充实资料的途径和方法。二、独立设想,合作构思(10)1. 根据搜集的资料,设想展示会的形式,是诗文朗诵,还是办小报2. 根据设想的展示形式,整理、筛选搜集的资料。3. 寻找 “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共同构思方案,做好准备。三、成果展示,重在过程(10)1. 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展示成果,教师做好组织工作。2. 展示者可以汇报在搜集材料和准备展示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收获体会。3. 观摩者可以质疑问难,可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四、成果评比,重在激励(10)1. 可以将个人、小组的展示都归结到四大组评比。第三课时教学目的:1. 会围绕“春天”选择习作材料。2.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在本单元积累的语言材料。教学过程:一、读懂要求,明确目标(10)这次习作紧扣单元主题,与课文内容、综合性学习有机结合,围绕“春天”自由写作,体现了从读到做再到写这样一个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学生可以模仿课文写春景、春游活动,也可以写与春天有关的人和事,还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中发生的事。要注意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1. 放手让学生自己读懂习作要求,培养独立探究意识。2. 小组合作解决疑惑。3. 教师引导梳理习作要求,明确范围,提示本次写作目标。二、读写结合,扩展视野(10)1. 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内容:都与春天联系紧密,有写人的、写景的、状物的2. 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选材。三、自主表达、学习修改(20)1. 在写的过程中,老师巡视,发现亮点,及时点评导向。2. 鼓励学生将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快乐。3. 引导学生练习用修改符号在草稿上自主、互动修改。课后反思:第二单元 6.绿手指教学要求:1. 学会本课生字及其的词语,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奶奶培育纯白金盏花的经过,体会她做事满怀信心、坚持不懈的美好品质。3. 体会“从不沮丧”、 “满怀信心”等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重点难点:了解老奶奶培育纯白金盏花的经过,体会她做事满怀信心、坚持不懈的美好品质。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会规范地书写。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过程:一、读课题质疑,导入新课(5)1. 齐读课题,提出疑问:“绿手指”指什么?2. 在你心目中,什么样的园丁才能称为好园丁?二、初读课文,感知整体(10)1. 自由读文,要求读正确、流利。2. 指名分他读课文。3. 全班齐读。三、自主识字,交流评议(13)1. 抽读生词,同桌互查。 2.抽个别读。 3.开火车读。 4.交流识字方法。四、默读课文,了解内容(10)1. 默读课文,想想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什么,结果是什么。2.说给同桌听。五、布置作业(2)1. 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园丁的美好情怀。教学过程:一、查检复习(10)1. 默写生字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二、自读自悟,理解课文(20)1.学习起因部分。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培育纯白金盏花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勾画有关诗句,交流理解。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老奶奶是个“好园丁”,堪称“绿手指”。2.学习经过部分。哪一句话能概括老奶奶20年如一日培育金盏花的过程?勾画出来,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谈体会。这部分中,又能从哪些地方看出老奶奶堪称“绿手指”。3.学习结果部分。重点读老奶奶话,体会她内心活动。想想从哪里看出老奶奶堪称“绿手指”。三、交流讨论(5)黑色金盏花还能开放吗?四、布置作业(5)黑色金盏花还能开放吗?写一写。板书设计:培育出纯白金盏花将获重金起因二十年如一日培育金盏花经过 充满理想绿手指 满怀信心培育出了纯白金盏花结果的老园丁还能种出黑色的金盏花课后反思:7.苹果里的星星教学要求:1.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掌握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2. 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包含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读懂课文,从重点词句中体会父亲对儿子意外发现的赞赏,读懂写父亲感受的句子。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 学会本课的生字,并会填词。2. 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质疑课题引入(5)1. 板书课题,质疑课题:苹果里会有星星?多有意思呀!你读了课题,想到了什么?2. 苹果里的星星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到书中去探寻谜底吧!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0)1. 通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出本课生字及不理解的词。2. 学生借助字典和生活积累解决不认识的字,以及能自己解决的词。3. 边读边思考:苹果里真的有星星吗?苹果里的星星指的是什么?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20)教师提炼学生提出的问题,读中释疑:1.父亲一生切过无数苹果,他与儿子的不同之处在哪里?抓住重点词:规规矩矩、常规。结合生活理解父亲的切法:以图带拼,直观理解儿子的说法。2.儿子的偶一为之,为什么会令父亲深受触动?在学生精读课文,充分思考,小组交流的基础上集体讨论,教师小结:儿子打破常规做法,从横切苹果中获得新的发现,使父亲从惊讶支触动,这与其说是五角星图案的果核所产生的诱人之处,不如说是儿子独特的发现,一创新的思维方式给父亲带来的震撼!3.“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错切苹果。”这真的是错切苹果吗?是什么?学生结合全文作答后,教师小结:这就是创新。原来创新并不难,生活中人人才能创新。四、布置作业(5)1.书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所包含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重点难点:读懂课文,从重点词句中体会父亲对儿子意外发现的赞赏教具准备:磁铁、乒乓球、透明深杯。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7)1. 指名读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二、深读,充分感悟(8)1. 分角色朗读课文。2. 生活中你有不“墨守成规”的做法吗?说给大家听听。三、实践活动(15)1. 发放道具:磁石、缝衣针、乒乓球、木棍、透明深杯等。2. 教师创设情景,学生思考怎样解决问题。 我的缝衣针掉在地上找不到,寻求帮助。 常规做法:满地寻找;打破常规:用磁石帮忙。 透明深杯里落进乒乓球,不许伸手入内,怎么取?(加水或倒杯子)四、作业设计(10)1. 填上合适的词。一( )小刀 一( )星星 一( )创造一( )事情 一( )新闻 一( )油画2. 想一想,答一答。你是怎样切苹果的?发现了什么?_ _3. 在你的生活中也许有过不平常的发现和做法,请你说一说自己(或他人)的不平常的做法或发现。_板书设计:儿子横切苹果发现星星 不经意的苹果里的星星新发现父亲从儿子的新发现中得到启示就是创新课后反思:8.点金术教学要求:1. 学会本课生字和组成的新词。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3.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贪得无厌的人必将受到惩罚。重点难点:通过国王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描写,了解他的感情变化,从而领悟国王因为受到惩罚,吸取了教训。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体会课题,感知内容(5)1. 看到课题“点金术”,你想到些什么?2. 有这样一句话:“给学生金子(知识),不如教给学生点金术(学习的方法)。”你怎样理解这句话?3.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认准生字,读通课文(10)1. 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教师指导写好笔画较多的生字。2. 教师抽查新词能否读正确。3. 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分组读、分角色读、画出难读的地方反复读。4. 师抽读、范读,师生、生生互评。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15)1. 初读课文,国王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2. 课文中哪些词句表现国王的“贪得无厌”? 先分组讨论,再全班交流。3. 找出表现国王感情变化的词语,谈谈体会。4. 贪得无厌的国王为什么会说:“我这么喜欢金子是愚蠢的”?四、教师小结(2)五、作业设计(8)1. 写你喜欢写的生字或词语。2. 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痛苦 教训色彩缤纷 贪得无厌3. 贪得无厌的国王为什么会说:“我这么喜欢金子是愚蠢的”?板书设计:祈祷神灵想得到更多金子点金术 神灵赐给点金术做人不可太贪心国王心花怒放终于醒悟课后反思:9.小蓝裙的故事教学要求: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 借助批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由很小的改变开始的道理,并善于从生活中去感受、发现美。3. 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复述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重点难点:1.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绘声绘色讲故事。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 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10)1.(板书:故事)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们都曾听过哪些故事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读一个故事。师板书完课题,生齐读。2.看到了这个题目,你们会有哪些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借助旁批看看哪些问题通过我们自己读书就能解决,再看看我们在读中又会产生哪些新问题。二、初读整体感知(20)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遇到生字,用已掌握的方法识记2.引入竞赛机制,比一比哪个同学课文读得最流利。3.检查生字词、课文学习情况。三、课堂小结(5)四、布置作业(5)1. 写自己喜欢的字或词语。 2.朗读课文。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 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2. 学习绘声绘色地讲故事。3. 体会课文所蕴含的道理。重点难点:绘声绘色讲故事。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7)1. 指名认读生字。 2、朗读课文。二、精读理解,绘声绘色讲故事(25)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抓住重点词句的方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比如“脏兮兮”“协调”“焕然一新”等词语的意思,以及问题:“街道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大的变化?“小姑娘的蓝裙子为什么引起这么大变化呢?”2.学生再读课文,在文中去找出问题的答案。3.学生汇报自己的体会。4.都是小结:所有这一切的改变,只是因为大家的一认识:与美的事物不协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要求自己与美的事物协调一致的话,我们就能创造美,我们的本身就是美了。5.教方法指导学生讲故事。指导学生抓住三“不协调”和三“不对劲”来记住这个故事。指导学生在讲故事时注意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做到绘声绘色。学生小组内讲故事,互相评议,比一比谁讲得好。自愿者讲给全班听。6.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三、作业设计(8)1.比一比,再组词。唤( ) 两( ) 冻( )焕( ) 俩( ) 栋( )2.照样子,改写句子。例:我不小心把手划破了。 手被我不小心划破了。老师亲自把一件礼物送给了小女孩。_我和妈妈把家里收拾得焕然一新。_板书设计: 老师送小蓝裙小姑娘变成“小公主”母女收拾屋子家里焕然一新改变往小蓝裙的故事往从小爸爸整理庭院房屋整洁亮丽的开始邻居行动起来街道整齐清洁课后反思:10.花开了,就感激教学要求: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3. 体会“一个人常常感激,才会幸福,才会快乐,心灵才会充满阳光”的道理。重点难点:1. 抓住重点词句提出疑问,并通过联系上下文领悟。2.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一个人常常感激,都会幸福、快乐的道理。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谈话引入,引发思考(3)激发兴趣:同学们,你有感激的人和感激的事儿吗?你每天都能找出三个感激的人或三件感激的事儿吗?就有这样一个小女孩,花开了,也感激。就让我们一直来听听她的故事。二、读文质疑,抓住重点提问(12)1.启发学生在读中学会思考,知道“学贵有疑”、“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扫除害怕提问的心理。2.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学着提出问题,做上自己的读书符号。3.小组交流,互相启发。在小组交流中,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交流中学习别人提出问题的方法。4.面向全班交流,评出有价值的问题。请学生回忆、展示问题产生的过程,重点引导学生感悟:只有抓住重点词句提出的问题才更能引发我们思考。请学生试着评价哪些问题更有价值,学习抓住重点词句提出问题的方法。“爸爸为什么给蓝蓝安排这个任务?”“为什么一个人常常感激才会幸福、快乐?”三、自主选择,默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领悟(15)1.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问题,默读课文,在文中去找答案,做上自己的读书符号、批注。2.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体会,互相感染、启发。指导学生可以联系课文,联系生活谈体会,也可以通过感情朗读相关句子表达感受。3.全班交流,指导感悟,感情朗读。围绕几个中心问题,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感悟到蓝蓝感激都是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谈自己的体会,并相机指导朗读。四、联系生活,加深体会(3)现在请你想一想,你生活中有值得感激的人和事了吗?给大家谈一谈。五、作业设计(7)1.填上合适的词。一( )故事一( )事一( )钢琴一( )感激一( )深思一( )茉莉花2.下列句子有毛病,请你修改。会感激茉莉花开。_每天晚上,蓝蓝总是经常默默感激三个人或三件事。_在会上,明明首先第一个谈了自己的收获和体会。_3.想一想,你生活中有值得感激的人和事吗?_板书设计:爸爸的安排睡前感激三人人或三件事花开了小女孩正在“为难”“伤脑筋”一个人常常感激就感激爸爸引导让你“快乐”的事都值得感激才会幸福、快乐茉莉花开小女孩感激花开课后反思:积累与运用(二)教学要求:1. 通过复习发现新知,积累词语。2. 朗读笑话短文,读中感悟语言的妙趣,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3. 用已经学会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短文,让学生掌握读书的正确方法。4. 通过讲述照片里的故事进行口语交际。5. 会写照片里的故事。重点难点:1. 理解词语分类的规律。2. 积累反义词,丰富学生的语言。3. 培养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和读书习惯。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 学生表示动作的词语,鼓励学生再说一些。2. 理解和积累反义词。3.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4. 养成正确的读书方法和读书习惯。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0)1. 读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都是表示人物动作的)2. 你还能说出多少这样的词语。3. 在课文中分别找几个表示人物外貌、神态的词语,写一写。二、语海拾贝(10)1. 指名读,齐读。2. 交流共享。你查成语词典或问家长后理解哪些词语?3. 再说几组你知道的成语的反义词。三、开心一刻(10)1. 自由小声读短文,读准音,读通句子,遇到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2. 同桌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3. 你怎么评价文中的主人和客人。4. 这篇短文给你怎样的启示?四、自主阅读园地(10)1. 学生自读短文。2. 检查自学情况,汇报交流共享。3. 三名学生分段读短文,生听评议,是否读准了字音。4. 说说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收获。都是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勾画朱熹的话,并让学生反复读这段话。5. 小声读短文,体会正确的读书方法。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 向同学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一张照片中的故事,语言流畅,条理清楚。锻炼说话能力。2. 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能提出问题,并能给予修改建议。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3. 通过同学互改自己的多种评价方式,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照片里的故事写清楚,语句通顺,能上几个学过的好词。4. 坚持使用修改符号在原文上修改,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5)师出示一张自己的照片:一张照片,就是一片美丽的风景,一张照片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这张照片是我(都是讲述照片的故事)孩子们,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许多乐闻趣事吧。愿意讲给大家听听吗?二、小组交流,口语训练(10)在小组里把自己的照片讲给小组成员听。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向讲述的同学提问。小组内所有成员讲完后,请推荐一名讲得最好的同学到全班交流。三、全班交流,故事比赛(10)以讲故事比赛的形式,看谁讲得最清楚,看谁的故事最精彩。评出优胜者。同时评出最佳听众奖。四、作文(15)照片里的故事真是丰富多彩,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仿佛看到了照片里的人、事、物赶快把它写下来。你也可以写由照片想起的过去的一些人或事。1.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点拨。2. 点评学生作文(有共性问题的)。 学生自己读给大家听,听后,学生提出修改建议。3. 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互相帮助,提出修改建议。4. 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要求用修改符号在原文修改。课后反思:第三单元 1.江南水乡周庄教学要求: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灵秀”“瑰丽”“遥遥相对”等词语的意思。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周庄的秀美及灿烂的历史文化,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3. 通过品词析句,读懂课文。背诵课文第二段。重点难点:学会本课生字,感受周庄的秀美及灿烂的历史文化。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 学会本课生字,要求读音准确,书写规范。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 品味江南水乡的无穷魅力。教具准备:本课生字、词语卡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提示课题(5)1.请同学们说一说跟爸爸妈妈去过什么地方旅游。2.投影搜集的周庄图片。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说说你对周庄的印象及课前你也到的周庄概况。3.出示课题:江南水乡周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学习(10)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勾出不认识的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的读音。2.检查生字读音。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互评正音。3.交流读懂的词语,不理解的词讨论解决,读不懂的或重点词语随文学习。4.自由读课文,想一想周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课文哪句话最能说明周庄的美?(得苏杭之灵秀,集水乡之瑰丽。)三、细读课文,想象品味(学习课文12段)(20)1.齐读第一段,说一说读后你知道了什么。2.放有关周庄的音像资料,让学生具体感受周庄的古朴典雅、灵秀之美。都是有感情地讲述:周庄四面环水。犹如浮在水上的一朵睡莲,当我们踏上周庄的土地时,一下子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3.学习第二段。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默读、轻声读、同桌互读)读第二段,勾出自己喜欢的描写景色的句子,美美地多读几遍,说说为什么喜欢。怎样读出喜爱之情。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蓝天下”这一句,再通过想象来体会周庄的宁静、秀美。(学生读书可以采取自由读、同桌互读、交流比赛读等方式。)2.学生说一说大都市的建筑和环境,与周庄进行对比,体会出周庄带给人们的轻松之感。3.学生完整地读全段,熟读直至背诵。四、布置作业(5)1.书写你喜欢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 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感受周庄的秀美及灿烂的历史文化,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重点难点:品味江南水乡的无穷魅力。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7)1.认读生字词语。2.朗读课文。二、细读课文,想象品味(20)1.学习第三段。教师有感情地叙述:周庄的水意味无穷,桥是水上的一道风景,又是文化的积淀。现在还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桥,其中富安桥最有名。生找出描写富安桥的两句话自读体会。再出示桥的图,比赛读写桥的句子。引导学生看图理解:“桥楼合璧”“飞檐朱栏”,让学生体会到石桥的古色古香,引出对建桥人的赞叹。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都是有感情地叙述:周庄的桥,周庄的水,印证着同庄的历史。这桥,这景,这川流不息的运河不正是周庄的情致所在吗?2.学习最后一段。引读。出示最后一段赏析。引读。将最后一段与二、三估, 结合引读。三、拓展延伸(8)1.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和课外了解的信息,想象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象吗?2.再次投影周庄的图片,请学生说一句话,表达学习课文后的感受。四、课堂作业(5)填一填,再选两个你喜欢的词语造句。古色( )( ) 遥遥( )( ) 崭新( )( )白墙( )( ) 小桥( )( ) 飞檐( )( )雕梁( )( ) 油然( )( ) ( )( )典雅板书设计:11.江南水乡周庄简介地理位置和特有风貌具体描写白墙灰瓦的房屋、小桥流水构成独特介绍几座名桥,歌颂智慧、勤劳的建桥人课后反思:12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要求:1. 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运用。2.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每季景象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重点难点:感受小兴安领的四季景色,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会读、会写、会用。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 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初步感受(5)(出示小兴安领四季美丽的画面或挂图)教师引入课题:同学们,瞧!这一幅美丽的图画,给我们展示的就是小兴安岭的四季美景,想去旅游吗?让我们一直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板书课题。)二、通读课文,了解大意(8)1.请学生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出不认识的生字及不理解的词语,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理解词语。2.用开火车、请小老师等形式检查学生认字情况。3.学生分段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正音。4.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课文是“总分总”结构,作者按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来介绍小兴安岭的美丽与富饶)。三、学习第一段,整体感知(7)1.自读全段,说说眼前出现的画面。2.出示风吹林海,树林随风起伏连绵不断的画面,让学生形象感知“绿色的海洋”,体会小兴安岭的树多。3.指导朗读,想象省略省掉的内容,体会小兴安岭是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四、精读第二段,授以学习方法(15)1.出示小兴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