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气隐喻角度对比分析《红楼梦》英译本中人物语言的翻译.doc_第1页
从语气隐喻角度对比分析《红楼梦》英译本中人物语言的翻译.doc_第2页
从语气隐喻角度对比分析《红楼梦》英译本中人物语言的翻译.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语气隐喻角度对比分析红楼梦英译本中人物语言的翻译摘 要借助语法隐喻的语气隐喻理论,对比分析中国经典文学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中人物语言的翻译,旨在表明语气隐喻理论对文学翻译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和可操作性,并为文学翻译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关键词语法隐喻 ;语气隐喻;翻译研究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2234(2014)03 0121 02一、引言语气隐喻是韩礼德所提出的语法隐喻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理论分为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人际隐喻又分为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显著的艺术成就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语气隐喻理论指导下,分析比较红楼梦的杨译本和霍译本中人物语言的翻译,可以为该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指导作用提供一个依据。二、理论基础1.语法隐喻词汇语法和语义之间可以有两种体现方式: 一致式和非一致式。所谓一致式, 就是通过用名词体现事件过程的参与者, 用动词体现过程本身, 用形容词体现事物的特征, 用副词或介词词组体现时间、地点、工具、方式等环境意义, 用连词体现逻辑意义等方式, 使词汇语法层所表达的表层意义和话语意义层所表达的深层意义彼此相同。非一致式,即语法隐喻,就是打破常规, 通过用名词体现过程、用名词体现特征等方式, 使词汇语法层所表达的表层意义和话语意义层所表达的深层意义变得不一致(朱永生:2006:84)。2.语气隐喻语气隐喻是与语言的功能角色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语言最主要的四种语言功能是“提供”、“命令”、“陈述”和“提问”。每种言语功能一般都体现在典型的“语气”语法结构上,即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但事实上, 言语功能与语气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 决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一种言语功能可以由不同的语气来体现(范文芳:2000:30), 例如:(1) You should come here at once.(2) Could you come here at once?(3) Come here at once!这三个句子从语义上说都可以表达命令功能。例(3)直接用祈使语气, 是命令功能的一致性体现。例( 1) 和例( 2) 则分别由陈述语气和疑问语气来体现命令功能。反之, 一种语气也可以体现一种以上的言语功能, 例如,陈述语气在不同的语境下也可以体现提问或命令功能。(4) I wonder if you have the time.(5) So you are from France?(6) I wouldnt take the job if I were you.(7) We don t put those glasses in the dishwasher.我们把这类语气变异现象, 即从一种语气域向另一种语气域的转移, 称为语气隐喻。语气隐喻所体现的是言语功能的变异。显然, 在语气隐喻中, 语法范畴和语义特征已不是一对一的关系, 一种语气同时体现了两种或多种言语功能。隐喻体现的效果是两种言语功能的结合(范文芳,2000:30)。三、对比分析红楼梦两英译本中人物语言的翻译红楼梦中人物数量庞大,等级不同,说着各自不同的话语,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腔调,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口吻,每一个人物都是“这一个”(张伟,2011:79)。人物语言的特色极其鲜明,充分体现了人物的等级地位和性格特点,也给翻译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经比较发现,两个译本处理策略不同,主要在于对语气隐喻理论的应用不同,使得翻译效果有所差异。1.对贾母语言的翻译贾母是整个封建大家族最高的统治者,她的语话不仅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而且她在对话的应对上敏捷、圆滑、含蓄、富有风趣,往往不是其他人所能比拟的。例如,小说第四十六回中, 贾赦想娶贾母的贴心侍女鸳鸯为妾, 惹得贾母大发雷霆错怪了王夫人,之后,贾母又责怪众人没有提醒她,其中有两句和凤姐的对话,充分体现了贾母的性格。例1 原文:贾母又笑道:“凤姐儿也不提醒我。”霍译: What about you, Feng? said Grandmother Jia. Why didnt you try to stop me?( David Hawkes.1973:876)杨译:the old lady said, “ And Xifeng didnt pull me up either.” (杨宪益,戴乃迭.1978:100)原文中贾母说“凤姐儿也不提醒我”采用的是陈述语气来表达责怪,霍译本将原文隐喻为疑问句来表达责怪的语气,语气委婉,这既表达了贾母对旁人的责备,而且话语又不生硬,使人容易接受,成功的把自己的错转移到别人身上,体现了贾母说话的圆滑。而杨译本遵循原文采用陈述句,虽然表达的感情和原文是一致的,但是听起来语气有些生硬。因为贾母是这个家族中最大的家长,她的话语既要有权威性,又要有技巧,使人容易接受。所以霍译本采用隐喻式,比杨译本的一致式翻译,更能表现贾母含蓄风趣又不失权威的高超的说话技巧。例2:原文:贾母听了,与众人都笑道:“这可奇了!我倒要听这不是。”霍译: Oh? Now this is interesting. I should like to know why you think Im to blame for what has happened. ( David Hawkes. 1973:876)杨译:“This is strange! Lets hear what you have to say against me.” (杨宪益,戴乃迭.1978:100)原文中贾母在还没有完全从刚才的气头上恢复过来时,又听到王熙凤说这是她的错,不应归咎于别人时,感到很疑惑并且心中略有不悦,精明的贾母于是以半开玩笑半命令的口吻说“倒要听听这不是” 。霍译本把原文隐喻为一般语气的陈述句,杨译本则遵循原文的语气采用祈使句“Lets”,相比之下,杨译本的祈使句才更能体现出贾母在听到别人说她的不是时一定要知道原因以此来维护自己面子的心理,充分表明她要极力维护自己在这个家中话语的绝对权威性。2.对王熙凤语言的翻译王熙凤是作者用了极浓的笔调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她是这个封建大家庭中一个精明强干、泼辣狠毒的主妇。为了统治并维护好自己的地位,她的语言极具特色,擅于逢迎承欢,风趣幽默,老练圆通,斩钉截铁,污言秽语。例3:原文: 凤姐儿道:“谁叫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的水葱似的, 怎么怨得人要? 我幸亏是孙子媳妇, 我若是孙子, 我早要了, 还等到这会子呢! ”霍译:You shouldnt be so good at training your girls, said Xi-feng. When youve brought up a beautiful young bulrush like Faithful, can you blame other people for wanting her? ( David Hawkes.1973:876)杨译:“Who told you, madam, to train your girls so well? If you bring one up as fresh as a sprig of young parsley, you cant blame people for wanting her. (杨宪益,戴乃迭.1978:100)原文“怎怨得人要?”是疑问句,霍译本遵循原文翻译为一般疑问句,而杨译本隐喻为含有否定情态动词 “cant ” 的陈述句直接表达陈述的语气,表达凤姐确定这都是由于老太太会调理人所产生的结果,也就是来赞扬贾母,讨得贾母欢心。王熙凤在这种情况下,随机应变,辩言裹蜜语,将尚在气头上的贾母听得舒舒服服、转怒为喜,充分体现了王熙凤逢迎谄媚手段之高超,可谓四两千金,令人叫绝。可以看出,霍克思和杨宪益恰当的使用语气隐喻使译文对王熙凤声调、神气和话语的翻译都非常准确到位,忠实地再现了凤姐不同寻常的溜须手腕,这对塑造译文中王熙凤的人物形象是非常有利的。例4: 原文:熙凤道: “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去找缎子,找了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中“想是太太记错了”霍译:Perhaps you have misremembered.( David Hawkes,1973:47)杨译:Could your memory have played you a trick? (杨宪益,戴乃迭.1978:40)原文采用疑问的语气,征询太太,是不是记忆有误,语气委婉。霍译本把原文的语气隐喻为了陈述语气,表现的语气很确定。而杨译本则遵循原文,翻译为疑问句表达不确定,语气委婉。因为王夫人在贾府有很大的威信,实际上掌管着贾家的一丝一线。尽管王熙凤是一个泼辣的人,对待下人非常严厉,但对于王夫人,她一定是毕恭毕敬,鉴于此,她是不可能用“Perhaps you have misremembered”这样确定的语气直接指出王夫人的错误的。杨先生考虑到了这种等级关系,将其隐喻为疑问句,他的译本更合适,更能体现出王熙凤语言的严谨、圆滑,与她的性格吻合。四、结语通过比较两个译本对人物语言的不同翻译,发现单纯运用对等原则很难充分表现人物的性格。译本应不拘泥于原文形式,根据原文的意境进行功能转换,灵活运用各种各样的语气形式,对每个小句恰当的进行语气转换,使译文可以更好的展现原文的精髓,帮助读者对原文句子的功能、语场和语旨加以理解。可见,语气隐喻理论确实对文学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可以为文学翻译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参 考 文 献1David Hawkes. The Story of The StoneM. Penguin Classics. 1973.2 Halliday, M . A . K . A 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