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文言文综合复习(打印稿).doc_第1页
八年级文言文综合复习(打印稿).doc_第2页
八年级文言文综合复习(打印稿).doc_第3页
八年级文言文综合复习(打印稿).doc_第4页
八年级文言文综合复习(打印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寒假)文言文综合训练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或答人简札 2 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二)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秦青弗止 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相同,与不同 B与不同,与相同 C与相同,与也相同 D与不同,与也不同 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 4 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 5 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阅读训练】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啖粥而读 音: 义: 辄以水沃面 音: 义: 食不给 音: 义: 乃至被谗受贬 音: 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 A 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 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 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译文: 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译文: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作用: (四)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 【原文】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阅读训练】 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 ) A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 翻译句子。 欧阳修四岁而孤。 译文: 惟读书是务。 译文: 3 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4 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五)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 【原文】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由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阅读训练】 1 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窃入学舍 辄默记 儿痴如此 恬若不见 2与“曷不听其所为”中“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只有剩骨 B满坐寂然 C坐佛膝上 D可爱者甚蕃 3与“依僧寺以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必以分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以刀劈狼首 5 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 (六)程门立雪宋史 【原文】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译文】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等到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颐既觉 2 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 (七)凿壁借光西京杂记 【原文】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邻居有烛而不逮 衡乃与其佣作 资给以书 遂成大学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文: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译文: 3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何以战 D必以分人 4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用四字短语作答) (八)七录明史张溥传 【原文】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译文】张溥从小就酷爱学习,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要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所读书必手钞 如是者六七始已 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 2与“如是者六袋子始已”中的“已”意义相同的有( ) A, 可以已大风挛瘘疠 B钞已朗诵一过 C情不能自已 D扁鹊已逃秦矣 3翻译句子。 如是者六七始已 译文: 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 译文: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名之者谁 不能名其一处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A与相同,与也相同 B与不相同,与也不相同 C与相同,与不相同 D与不相同,与相同 5 张溥。之所以成为明末著名学者和文学家,从文中可以看出他 从小在学习上就 (填四字短语),苦练基本功,因而练出了过硬的功夫,可见(用一句名言回答)“ ” (九)问说孟涂文集 【原文】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 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译文】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习钻研不可能发现疑难,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只是喜欢学习但不愿时时向别人请教,还算不上是真正爱学习的人。即使你道理懂得了,也许你还不能用于实践,即使你搞清楚了主要的东西,也许你还不了解它的细微末节,那么除了向别人请教,又从哪里去推断解决呢?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非学无以致疑 而或不达于事 非问无以广识 舍问,其奚决焉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与“好学而不勤问”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人不知而不愠 D面山而居 3翻译:“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译文: 4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不超过10个字) 答: (十)颜回好学史记 【原文】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译文】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 【阅读训练】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发尽白,蚤死 今也则亡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孔子哭之恸 门人益亲 弟子孰为好学 不贰过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迁怒,不贰过。” 译文: 4 颜回好学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用原文回答) 答: (十一)勤训恒斋文集 【原文】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圣不若彼者乎? 【译文】谋生的道理,没有什么比勤劳更为重要的了。所以邵先生说:“一天的计划决定于早晨,一年的计划决定于春天,一生的计划决定于勤劳。”这些话虽然说得浅近,可是意义却很深远哪! 像大禹这样的人,智慧、才能如此杰出,况且爱惜每一寸的光阴;像陶侃这样的人,品德如此高尚,况且爱惜每一分的时间,又何况在才干、品德方面都比不上他们的人呢? 【阅读训练】 1 文中表明观点的句子是: 2 与“且惜寸阴”中的“且”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愚公者,年且九十。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C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D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3 作者举大禹、陶侃的事例,其用意是什么? 答: (十二)陶侃惜谷晋书 【原文】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译文】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来,抽了一顿鞭子。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见人持一把未熟稻 执而鞭之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汝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 ) 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 D去国怀乡 3翻译: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译文: 4 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 答: (十三)打捞铁牛【原文】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注释】1浮梁:浮桥。2维:系,连结。3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4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5权衡:秤锤秤杆。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1)一牛且数万斤(2)募能出之者(3)徐去其土(4)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2、翻译: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译文:。3、试说明怀丙和尚是怎样把铁牛从河中打捞出来的? 答:(十四)歧路亡羊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加点的“之”字。 (1)杨子之邻人亡羊 之: (2)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之:2补出省略成分。 既反,( )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3翻译“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译文:4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十五)阅读寓言曾子杀彘,回答问题。 【原文】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阅读训练】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妻之市 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 反:同“返”C妻适市反 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 特:特别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译文:3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答:_ (十六)阅读杨朱训弟【原文】杨朱之弟曰布,衣表衣而出。天雨,解表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注释】杨朱:人名。 缁:黑色。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衣缁衣而反 B、甚矣,汝之不惠C、之虚所卖之 D、予默然无以 应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衣表衣而出(穿) B、天雨(下雨)C、子无扑矣(孩子) D、子亦犹是也(好像)3、将文中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2分)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译文:4、从这则小故事中,你领悟到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_ (十七)赵襄主学御【原文】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调:谐调。诱:引导。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2.术未尽也()3先则恐逮于臣()4.夫诱道争远()二.翻译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十八)老马识途【原文】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注释】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掘:挖。【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 1.春往而冬反()2.迷惑失道() 3遂得水()二、翻译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三、文中故事是成语的来历,现比喻 。(十九)穿井得人【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注释】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不若无闻也()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三、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的危害。(二十)南辕北辙【原文】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导读】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注释】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之:动词,往,到。用:资用,即路费。御者:驾车的仆夫。【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我欲之楚( ) 2.将奚为北面( )3吾马良( ) 4.此数者愈善( )二、翻译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三、成语出自本文,比喻。(廿一)千里之马【原文】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导读】“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涓人的一句反问可谓直接点出其举动的真正用意。而最后“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可谓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注释】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捐:白白费掉。市:买。【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 1.君遣之( ) 2而捐五百金()3于是不能期年(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3而吾以捕蛇独存( )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三、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用文中的话回答)四、翻译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廿二)赵威后问齐使【原文】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导读】本篇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使赵威后对齐使的反驳更具声势和说服力,言简意赅。【注释】发:启封。恙:灾害,忧患。说:通“悦”,高兴。本:根本的,重要的。【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 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2.不然()3苟无岁( )二、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三、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思想,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思想家有类似的思想?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中包含有成语,意义是,形容。(廿三)齐欲伐魏【原文】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导读】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避免了一场战争,可谓大功一件。【注释】淳于髡(k 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无劳倦之苦: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顿:困倦,这里是“使困倦”的意思。弊:疲劳,这里是“使疲劳”的意思。【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天下之疾犬也()2.各死其处()3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4.谢将休士也()()5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二、翻译1.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2.环山者三,腾山者五。3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三、文中故事与寓言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四、寓言故事的作用是(廿四)赵襄子饮酒【原文】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导读】赵襄子日夜饮酒不止,还不知醒悟,优莫将其与殷纣相比,使赵襄子霍然顿悟,优莫可谓善于劝谏的了。【注释】赵襄子:名无恤,春秋末年晋国大夫。废酒:停止饮酒。矣:语气词,了,表示已经实现的事情。殊:副词,很,极。殊不,意思是,一点也不。然则:(既然)如此,那么。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相亡:一块儿灭亡。【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我诚邦士也( )2.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3今天下尽桀也( )4.不亡何待( )二、选文“然亦殆矣!”中“殆”的意思是,我们还学过,百战不殆。三、翻译1.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2.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四、优莫把赵襄子饮酒五日同纣的行为作,语意深长。(廿五)沛公至咸阳【原文】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导读】 “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一“皆”一“独”,将萧何的“深谋远虑”刻画得淋漓尽致,刘邦得萧何可谓天助也。【注释】具:通“俱”,全,都。户口:人口。者也:裹判断。【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 1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2以何为丞相( )( ) 3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二、翻译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三、萧何是刘邦的谋士,夺得天下的功臣之一,刘邦得天下,其功不可没,历史上还有一个关于萧何和韩信的著名典故,即。(廿六)四面楚歌【原文】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账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导读】项王夜起悲歌,盖世英雄的穷途末路在形象地描写中呼之欲出。【注释】诸侯:指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等。楚歌:楚人之歌,用楚国方言土语唱的歌。不逝:是说被困而不得驰骋。逝,向前行进。奈若何:把你怎么安排。若,你。数阕:几遍。乐终叫阕。【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 1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 () 2.项王则夜起( ) 3自为诗曰( ) 4.莫能仰视( )二、翻译 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2歌数阕,美人和之。三、项王兵败垓下,在_自刎,有关历史上这一典故,李清照曾写诗: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_,_。表达对项王的_之情;毛泽东也写过一首诗,其中有:宜将剩勇追穷寇,_。(廿七)孙叔敖遇狐丘丈人【原文】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导读】狐丘丈人的“三利”“三患”之说,自古到今,很有道理,原因在于有些人得到“三利”之后纵情傲物,以至于物极必反,走向灭亡。而孙叔敖清醒从政,因而能善始善终,真是明智之人。世人在名誉、地位、金钱面前真要冷静小心啊!【注释】仆闻之:我听说。仆,谦称。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归,归结。尧、舜其犹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尧、舜,传说中的圣君。病,患苦。诸“之乎”的合音。【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 1孙叔敖蹴( )然易容曰( ) ( ) 2仆闻之() 3.小子不敏( ) 4官大者,主恶之()二、翻译 1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2.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三、狐丘丈人说“三利必有三患”,其原因是什么?(廿八)孔子见罗雀者【原文】孔子见罗雀者,所得皆黄口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导读】文章借罗雀者之口,说明“善惊远害”,“贪食易得”的道理,孔子告诫弟子“以所从为祸福”,“君子慎其所从”,可谓警世之言。【注释】罗雀者:张网捕鸟的人。黄口:雏鸟的嘴为黄色。后又借指雏鸟。独:表示转折,相当于“却”。戆(zhu ng):愚。败:祸乱,祸害。【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大雀从黄口()2.孔子顾谓弟子曰()3利食而忘患()4.善惊以远害()二、翻译1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2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三、孔子教育其弟子要“慎其所从”,与亲而远有相似之义。(廿九)教子【原文】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揜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导读】文中列举了正反两个“教子”事例,孰好孰坏,读者一目了然。作者用意也不难分辨。【注释】王大司马:即王僧辨(?555年),南朝梁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字君才,初仕北魏,归粱后任湘东王萧绎的左常侍及司马。湓(p n)城:也称湓口,古城名。梁元帝:即萧绎(508554年),字世诚,南朝梁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