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镇2010年工作总结及今后五年工作安排的报告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XX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工贸型小城镇为主攻方向,以财政增收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凝集发展合力,培育发展优势,团结和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克难奋进,抢抓机遇,扎实苦干,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一、2010年工作的简要回顾预计到年末,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7.02亿元,较2009年增长30.7%,镇本级财政收入实现1365万元,较2009年增长30.1%,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490元,较2009年增长15.2%。 (一)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项目建设实现新跨越2010年,镇党委、政府把全力开展招商引资,放手发展项目建设作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要途径,紧紧抓住XX化工、XX锅炉、XX养殖、XX牧业等重点项目,截止目前,全年共引进项目10个,其中工业类项目2个,农业产业化项目6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个,总引资额实现2.7亿元,完成全年招商引资2亿元任务的135%,预计到年末总引资额将实现3亿元,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务的150%;截止目前,我镇全年已经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3.8亿元,完成全年4亿元任务的95%,由于XX县XX生物质有限公司的沼气发电和吉林XX有机肥有限公司有机肥9600万元项目的落户和开工,预计到年底,全年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将超额完成。 (二)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村经济取得新成果在新农村建设上,我镇严格按照 “二十字”方针要求,坚持典型引路,重点推进,整体提高,截止目前,全镇共有12个村被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村,其中市级推进村2个,县级推进村4个,镇级推进村6个。XX村一组是我镇今年参加县里“以奖代补”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组,2010年,我镇组织对该组统一改造了农户院墙和路边沟,新建水泥艺术围栏980米,修建路边沟865米。按照上级的要求,今年我镇集中开展了村屯卫生清理和绿化活动,共投入资金40余万元,出动人力3,000余人次,动用各种机车1,000余台次,清理主次干道路沟50,000延长米,清运垃圾、渣土4,000余吨,道路绿化23公里,村屯绿化5个,村部绿化3个,河道绿化1公里,治理裸露山头5处,栽植各种树木30,000余株。截止目前,全镇各类牧业小区已发展到11个,各类科技园区发展到14个,各类养殖大户已发展到270余户,各类种植、养殖能手发展到350多人。截止目前全镇劳务输出已实现5789人,同比增长21.7%,转移就业人均收入增加近10,000元。(三)民心工程进展顺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 2010年,XX广场顺利完工;5月,我镇吸引能人在原中心校院内启动了XX安居小区一期建设工程,该小区占地面积7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总投资1500万元,建设三栋五层楼房,住宅120户,车库82个。截止目前,已经全部竣工,实现税收200万元;9月,街区二期供热工程全面启动,目前供热面积48,000余平方米顺利完成供热到户383户;10月。在我镇的积极争取和县水利局的大力支持下,我镇在XX村八组,投资210万元,新上了占地1500平方米净水厂项目,净水厂建筑面积130平方米,深挖10米深、直径6米的大口井一眼,铺设主管线21000余延长米,彻底解决了困扰小街多年的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难、吃水难问题。做为全县“民主定事、制度理财、群众评官”的试点镇,我镇在2009年成立“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的基础上,今年按照上级要求,将“三资代理”同便民服务结合起来,投入资金75万元,仅办公用品投入就11.96万元,建设建安镇便民服务中心,截至目前,服务中心设便民服务窗口12个,工作人员14人,建立健全各种制度17项,接待来访群众4000余人次,真正实现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 (四)民生工作扎实开展,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一年来,我们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惠农强农政策,做好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补贴、家电、汽车等各项资金的发放工作,全年发放近1800万元;扎实开展农村学生“两免一补”,强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中学中考成绩名列全县第二名;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截至目前,全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近300万元;人口计生率实现在95.6 %,名列全县前矛;以XX村四组和XX村二组为试点,大力实施“暖房子”建设工程,截至目前,完成“扣棚子”100户,改火炕36户;“7.20”水灾后,镇党委政府把保障民生放在优先位置,切实发挥政府主体作用,多措并举,同步推进,迅速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对符合倒房重建政策有113户,落实“一对一”的包扶包建责任制,积极帮助受灾农户解决困难和问题,截止目前,113户已经全部竣工入户;以秧歌队为标志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极大的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高度重视信访工作,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工作,保证了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此外,统计、农机、水利、武装、群团等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绩。过去的一年,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经受住了百年一遇水灾的考验,得到了上级的肯定与好评。同时,也清醒的看到我们还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是:财政实力弱,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较少,对我镇经济发展支撑力不强;农民增收渠道不宽,致富步伐缓慢;村镇基础设施建设与我镇的经济发展还不相适应,村级债务包袱沉重,债务链一时难以化解;个别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提高。面对这此矛盾和问题,镇党委政府将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工作安排 今后五年,是我镇实施“十二五”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我们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又面对着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考验。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目标,我们将正视困难,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加快发展,把建安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今后五年,全镇各项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实现快发展为主题,实施以培育工贸型小城镇为重点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域优势,做大做强化工、绿色农畜产品,中心城镇建设三大主导产业,实现经济总量的全面扩张,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和全镇经济的整体升位,努力建设一个经济快速发展,事业兴旺发达,社会和谐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新XX。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通过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到2015年,到2015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8亿元,年均增长28.2%;镇本级财政收入实现3340万元,年均增长29.7%;农民人均收入达到9735元,年均增长10.2%。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形成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集群、优秀企业和知名品牌,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全面加强,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 抓项目、引招商,把我镇打造成XX县经济实力最强镇 制约全镇经济发展的瓶颈是工业,制约工业发展的瓶颈是项目,项目兴则工业强,工业强则发展快。今后五年,我们将借助省十强镇和市级新农村试点镇的政策优势,发挥辽大线直通我镇的交通优势,充分利用我镇闲置土地多的资源优势,举全镇之力发展工业。我们将围绕做大现有企业,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在项目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我们具体目标是每年都要上23个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税收实现2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通过项目的大突破,实现我镇经济的大发展。重点抓好以XX化工股份公司为重点,XX、XX锅炉、XX建筑、XX科技、XX养殖等在建、续建、扩建工程,推进骨干企业迅速膨胀规模,做大做强,加大经营服务力度,促进投产项目提质增效。 今后五年,镇党委一班人在工作中将继续加大领导帮扶力度,落实包保责任,强化服务措施,树立时间观念、速度观念、效益观念,在项目建设的规模上求扩张、速度上求突破、质量上求提高,突出重点,分类推进,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形成发展工业经济的强大合力,调动项目主体的积极性,通过重点企业和项目的生产进行,使工业经济总量有了新的扩张,财政收入有了新的增加。(二) 抓龙头、建新村,把我镇打造成XX县农民收入最高镇今后五年,镇党委政府将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以发展高效农业为抓手,坚持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以城镇化思路建设农村,以产业化经营富裕农民,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依托绿谷、吉源等三个产业化龙头,大力实施“北牛、中猪、南鸡”工程,推进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在巩固粮食产量的基础上,继续依托6个国家级绿色无公害品牌,大力实施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把特色做大、做优、做新,使之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渠道。积极扶持龙头企业、着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其拓展合作领域、延长合作链条、扩大合作规模,提高组织化经营程度和农业产业化水平。通过“龙头建基地、基地联农户”的方式,统一规划、统一设计,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户一起闯市场,促进全镇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对基地建设和涌现出来的各种类型的种养殖大户,我们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农业部门技术服务力度、加大农经部门资金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示范、辐射作用,让他们信心百倍地带领全镇农民自主地投入新农村建设。加快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素质,用转移促增收。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农村劳务输出,不仅是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而且也是提升农民素质的有效良机。今后五年,我镇将继续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做为一项战略产业来抓,切实加强对农民外出就业、培训、信息 、法律咨询等服务工作,通过农民从事二三产业,促进农民非农化。 (三) 抓基础、强功能,把我镇打造成XX县环境管理最佳镇做为首批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镇,加强村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我镇新型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载体,更是解决中心城镇与其发展不相适应问题的重要举措。今后五年,我们将以“建管并重,增强功能,提高品位,塑造形象”的经营理念,进一步增强城镇的吸纳能力和承载功能,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拉动我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是加快城镇化进程,完善小城镇的配套设施。我们利用13年的时间改造拆迁平房3000平方米,新建二层以上楼房5000平方米,协调相关部门改造街区电缆、电话线,在此基础上,科学选址,在小街建标准水洗公厕一至两座,彻底解决小街居民入厕难问题。 二是为缓解小街交通压力,规范市场秩序,我们将利用2年时间在小街东侧建成集轻工、农贸、牲畜交易、出租车市场为一体的农牧产品物流中心,切实从根本上解决小街经商秩序乱、车辆占道多、卫生环境差等制约小城镇管理的突出问题。三是以“XXXX”两座水库为依托,结合辽大线的交通优势,兴建集餐饮、娱乐、旅游、度假为一体的“渔村”式旅游区,为人民的休闲生活增加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四是引导和帮助农民重点解决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畜禽乱跑,住宅与畜禽舍混杂问题,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增强健康意识、卫生意识,逐步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实现村容整洁。 五是进一步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小街管理的长效机制,抓好街容街貌的综合整治。 (四) 抓作风、严管理,把我镇打造成XX县队伍建设最好镇干部工作作风实,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对外形象就好,群众就信赖;作风不实,办不成事,群众就不信赖。今后五年,我们将加强干部管理,规范干部行为,教育镇村两级干部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和方法,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进一步树立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今后五年,在各项工作中,镇政府将按照责任目标化、督查制度化、考评系统化、奖惩刚性化的工作机制,细化量化目标,将工作任务分解到班子成员和各责任单位,定标准、定进度,具体到责任人,紧紧抓住不落实的事、严肃批评不落实的人,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全县一流干部队伍,为加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五) 抓民生、促和谐,把我镇打造成XX县平安创建最优镇 今后五年,我们将继续提高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在工作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全面加强义务教育;努力改善医疗条件,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进一步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民政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城镇弱势群体的扶贫救困工作,公安、司法部门要认真抓好“五五”普法工作,提高公民知法、懂法的自觉性,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三资代理便民服务中心要加强农村资产、资金、资源的管理,切实保证税费改革成果,完善、规范“一事一议”筹劳筹资办法,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引导,增强农民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林业局笔试模拟题解析集
- 2025年中学生实验室安全题及答案
- 2025年康复辅具技术基础模拟题
- 2025年客车安全操作手册及考试题
- 2025年气候变化与环境考古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铝门窗安装工程师职业技术水准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课件中插入小程序
- 2025年机动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计算机网络技术招聘考试高频考题集
- 2025年高危作业安全题库
- GB/T 45595-2025离心式制冷剂压缩机
- 202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二册机电工程
- 金矿居间合同协议书
- 酒店安全考试试题及答案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 第7单元 条形统计图 教案
- 中医适宜技术在妇科的应用
- 乡土中国考试题及答案
- 运输公司八项管理制度
- 工程进度款申请书
- 新能源光伏电站组件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教育全球化背景下的学校品牌打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