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苏争霸教学设计化隆县第一中学 张香英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或掌握赫鲁晓夫的对外基本战略;理解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的美苏争霸的特征及表现;熟悉50年代至80年代美苏对华关系。2、过程与方法:(1)从整体把握美苏双方在争霸的三个阶段的基本态势,逐步掌握综合概括历史知识的方法。(2)阅读理解和分析有关的文字,图表资料,提高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3、态度、价值观方面:(1)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和演变是两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外交战略以及国际环境是密切联系的。(2)通美苏争霸过,造成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和美苏双方在争霸中的基本态势。难点:在六七十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苏双方对外战略的调整及原因。课前准备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与网络技术的整合,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充分使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开拓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思考题、讨论题等。学生:浏览与美苏争霸史实有关的人物传记、历史专著、评论文章或者阅读课文。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一、美苏争霸格局形成1、原因(1)、赫鲁晓夫逐步改变斯大林时期的对外战略,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提出美苏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主要原因)材料一:1953年9月,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后,曾说:“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和苏联之间建立持久的友好关系,对巩固和平有重大意义”。他也曾对英国记者坦率地说:“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麽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 材料二:经济方面: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占美国的31%,到1960年上升到58%,10年内缩小了27个百分点。军事方面:50年代初苏联的军事编制达到550万以上,而美国在1947年到1950年只维持140万人左右的规模。核力量方面: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53年苏联氢弹爆炸成功,从而接束了美国的核垄断地位 (2)、美国继续推行全球霸权政策2、时间:20世纪50年代后期。二、过程1、第一阶段(1)、时间: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2)、特点:有紧张也有缓和,优势在美国。原因:苏联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实力增强。 美国全球扩张及称霸世界(3)表现:缓和:对奥和约,苏联承认联邦德国赫鲁晓夫第一次访美。紧张:“柏林墙”的修建和古巴导弹危机50年代中期,对奥和约的签定,结束了二战后奥地利被美、苏、英、法四大国分割占领的局面,奥地利成为中立国家。对奥地利而言,这是它现代史上的一大转折。条约给奥地利带来了持久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但更重要的是,条约对世界局势特别是欧洲局势的缓和起了积极作用。西方国家认为,这是苏联的一次实质性让步,东西方关系开始“解冻”。第二个事例是苏联承认联邦德国,1955年苏联和联邦德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苏联承认联邦德国是面对现实的种选择,它改善了苏联在国际上的形象,壮大了苏联“和平攻势”的声势;同时,也使西方难以回避民主德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事实。赫鲁晓夫是第一位访问美国的苏联最高领导人。1959年9月,赫鲁晓夫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马里兰州的总统疗养地戴维营进行了会谈。赫鲁晓夫的美国之行没有取得什么实际成果,但他认为这本身就给人以美苏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事物的印象。实际上,戴维营会谈是苏联推行苏美合作外交战略的重大行动,它反映出美、苏两大国战略地位的微妙变化,美国实际上承认了苏联与美国同是超级大国的事实。“柏林墙”是德国分裂和欧洲分裂的标志,是东西方冷战的象征。“柏林墙”筑起两个星期后,苏联撕毁美、苏两国为期三年的禁止核试验的协议,恢复了一系列核试验。美国也不甘示弱,肯尼迪总统下令恢复地下核试验。美、苏双方之间核军备竞赛迅速升级。(4)美苏各自对中国的态度美国: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外交上孤立。(冷战遏制制度)原因:对新中国的敌视苏联:关系破裂50中60初 企图控制中国,意识形态分歧。2、第二阶段(1) 时间: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期(2)特点:苏进攻,美防守。1原因:苏联的军事实力略超美国,经济实力同美国的差距大为缩小。美国经济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冲击,增长趋于缓慢;又因侵越战争受挫,加上日本和西欧的竞争,美国的实力不断下降。(3)表现:苏:在欧洲“缓和”政策在亚洲进行扩张活动出兵阿富汗(1979)美:从越南撤军,中美关系正常化材料: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以帮助。美国总统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请结合这段资料说一说尼克松在1970年提出的对外政策,同战后初期的杜鲁门主义有什么不同点?(一是反映的国力不同;二是外交方针的不同)尽管美国的对外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但是美国仍不失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仍然拥有巨大的经济军事实力,而且不管如何调整,美国都没有放弃它的霸权政策。(4)、美苏对对中国的态度。美:同中国改善关系,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争霸守势、调整战略)苏:关系恶化60中70末 对外扩张趣味历史俄罗斯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则笑话:三位苏联领导人坐火车旅行。铁轨到了尽头,火车停下。列宁号召:“立即发动无产者搞星期六义务劳动,修铁路,直通共产主义!”斯大林抽着烟斗,严肃地下令:“给我调100万劳改犯来,修不通铁路,统统枪毙。”赫鲁晓夫敲着皮鞋喊:“把后面的铁路接到前面去,火车继续开!”“他让苏联走向世界”长期担任赫鲁晓夫英语翻译的苏霍德列夫本月初发表谈话说:“45年前,赫鲁晓夫打破铁幕,到世界帝国主义的心脏美国作正式访问。由此开始了我国领导的出访和外国代表团的来访,共签协议,相互拥抱总之,他让苏联走向世界。”同人们传闻的“大老粗、没文化”相反,赫鲁晓夫在国外脱稿讲话时,语言简朴、鲜明、有说服力。他相信只要如实讲明真相,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人民就会由衷地同情并喜欢苏联的社会主义。他于1959年9月在美国访问了13天,转了7个城市,满怀自信地向美国人保证:“我们将埋葬你们!”当美国记者不厌其烦地用“民主”和“多党制”纠缠他时,老赫大俗大雅:“你们又要往我嗓子眼里塞死耗子!”在处理无伤大雅的细节时,老赫更是游刃有余。在美女如云的好莱坞,美国制片人怂恿一女星去吻老赫,老赫不等苏联翻译提醒,落落大方地说:“干吗要等她来找我!我去吻她不就得了!”他在加利福尼亚参观工厂时到工人食堂进午餐,对那里的自助式售饭很欣赏:“这正是我们国家所需要学的!”他还欣赏百老汇大街,回国后就下令修直同克里姆林宫的新阿尔巴特大街,一侧是5栋24层的住宅楼,另一侧是4栋25层的办公楼。可惜没等他的“百老汇”修完,苏共中央就“满足了赫鲁晓夫同志因年龄和健康原因提出的退休请求”。3、第三阶段(1)时间:20世纪80年代(2)特点:美强硬苏收缩原因:80年代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经济开始持续增长,为争霸提供物质基础。苏联军事大国地位缺乏相应的经济力量的支持,争霸加剧了苏联的经济困难,引起各种社会矛盾激化;东欧国家独立倾向迅速增长,苏联在东欧的统治地位不稳。(2) 表现:美:立足于打局部战争,提出“星球大战计划”苏:裁减军备,从阿富汗撤军,中苏关系正常化,放松对东欧的控制。1981年就任美国总统的里根,提出了对内振兴经济,对外重振国威的口号,在这个口号的指导下,里根政府在整顿国内经济的同时,对美国的全球战略作出了重大调整,开始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以遏制苏联全球性进攻的势头。80年代中期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的戈尔巴乔夫提出了在核时代,“人类的生存高于一切”,开始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作法,转而裁减军备。1987年,戈尔巴乔夫和里根签署了全部销毁两国中短程核导弹的条约。这个条约虽然只能削减美苏两家核武库的大约4,但它终究是自出现核武器以来达成的第一个削减核军备的协议,苏联在对外战略上由扩张转向全面收缩。(3)美苏对中国的态度美:合作压制8090霸权主义、中国壮大苏:关系改善8090全面收缩、美国威胁兴趣链接:史上最搞笑的大国首脑若要评选史上最搞笑的国家首脑,冠军非前苏联共产党前总书记勃列日涅夫(1964-1982在位)莫属。他要认了第二,就没人敢认第一。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的一把手,勃列日涅夫的水平与所作所为确实和他的地位严重不相称。勃列日涅夫的翻译霍德列夫在回忆录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是一个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知识贫乏的人,对任何事情都不求甚解,往往用诸如“我们将研究研究”、“我们考虑考虑”这类话搪塞对方提出的问题。只要手头没有讲稿,他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这个弱智的国家最高领导曾闹出许多笑话来。1979年,勃列日涅夫和美国总统卡特私下会晤,他照本宣科,念着为他准备的稿子,当念到划去的段落时,竟转过头去问翻译:“我还要往下念吗?” 1982年9月,勃列日涅夫到阿塞拜疆视察,在阿塞拜疆党员大会上致祝贺词。他拿错了别人为他准备的另一份讲话稿念了起来,居然没有发觉!由于他的讲话与大会毫不相干,台下听众骚动起来,秘书连忙替他换了一份讲稿,他这才明白念错了稿子!更为搞笑的是,在当年莫斯科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勃列日涅夫致欢迎词。勃列日涅夫把秘书写好的发言稿忘在外衣口袋里,上了主席台一句话也讲不出来。呆了一会儿,勃列日涅夫终于讲话了。他的欢迎词非常费解,谁都听不明白,因为他只是一连把俄文字母 “O”(注:念“噢”)念了五遍:“噢!噢!噢!噢!噢!”原来,他把奥运旗上的五个环,当成了五个“O”!三、美苏争霸的结果的影响1、结果:苏败美胜2、影响:苏联:经济被拖垮,最终解体。 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 世界:长期不得安宁,也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探究:制约美苏争霸而引起战争的因素有哪些?1、双方饱和的核威胁,制约了各自的战争决心。(核战争条件下,没有失败者也没有胜利者,只能同归于尽。)2、国内人民反战运动高涨。3、实力决定态度,弱者先妥协,强者自我克制。重点解释1、赫鲁晓夫为何要改变斯大林时期的对外基本战略?战后斯大林时期,苏联面临的首要任务是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在对外战略上,基本目标之一是揭露美国的霸权政策,抵制美国的扩张行动。这一时期是美苏关系处于全面对抗的冷战时期。赫鲁晓夫上台时,美苏两国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随着苏联经济和军事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和美国实力的相对削弱,赫鲁晓夫认为,苏美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