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赏月话民俗.doc_第1页
中秋赏月话民俗.doc_第2页
中秋赏月话民俗.doc_第3页
中秋赏月话民俗.doc_第4页
中秋赏月话民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秋赏月话民俗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因八月十五日位于秋季七、八、九三月的正中,故曰“中秋”。 “十二度圆皆好看,其中圆极是中秋”。金秋八月,天高云淡,空气清爽,既无严冬的寒冷,又无盛夏的酷热。此时当皓月当空、银辉铺地之际,正是赏月、拜月、玩月的最佳时节。八月已是春华秋实,硕果累累。每当此时,人们便怀着喜悦的心情欢度中秋佳节。 一、关于月亮的美丽传说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之夜,当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清丽柔和的银辉洒满大地,人们无不感到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浮想联翩,便编撰出了“嫦娥奔月”、“吴刚伐树”、“玉兔捣药”等许多美丽动听的神话传说故事。 “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大荒西经,不过当时的故事情节还非常简单,尚未完整。到了汉代,淮南子。览冥训中嫦蛾奔月的故事已基本完成,其大意说: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之药,被嫦娥偷食后,飞到月宫,变成了丑陋的蟾蜍。可见人们对嫦娥的行为谴责之甚。后来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人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对故事情节添枝加叶地不断修改,使嫦娥奔月的故事更加符合人们的愿望。其故事梗概是这样的:远古之时,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庄稼和草木被晒焦,人们无法生活。有一个名叫羿的人,射落九日,造福于民。一天,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不死仙药,据说食后可以升天成仙。羿因不舍爱妻嫦娥而未食。嫦娥将仙药藏于首饰盒内。一天,有一个奸佞小人想偷食羿的仙药,趁羿外出射猎之机溜进羿家,逼嫦娥拿出仙药。嫦娥无奈,只好自食仙药。食后不久,嫦娥身轻如燕,飞入月宫,羿追之不及。于是,嫦娥成了月宫中的仙女。唐代诗人李白在把酒问月诗中说:“嫦娥孤栖谁与邻?”不难看出,诗人对寂寞的嫦娥给予了无限的同情。 “吴刚伐树”的传说,始于汉代。淮南子书中有“月中伐桂”之句。到了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书中出现了“吴刚伐桂”的故事,其故事说:有一个人名叫吴刚,其人因学仙有过,谪令伐树。因此桂树非常高大且有特异功能,随砍随合,所以吴刚常年砍不断。这是仙人对他的惩罚,让他将功补过。古代还有月中的桂树结子的传说,据说有一颗桂树子曾降落在杭州的月桂峰,后生根发芽,长成大树,花白果红。古代实行科举制度,秋闱大比之年常选在八月,因而人们把科举得中者称为“月中折桂”或“蟾宫折桂”。这种高雅的比喻反映了仕宦之家和知识阶层对月亮的特别崇拜。 “白兔捣药”的传说,在民间也早有流传。李白把酒问月诗云:“白兔捣药秋复春”,说明最晚在唐代就已产生了“白兔捣药”的传说。宋代太平御览。拟天问记载:“月中何有?白兔捣药。”据传说,这个白兔名叫“玉儿”,他不知疲倦地天天在桂树底下给嫦娥捣药。这只玉兔后来被吴承恩写进了西游记中,说玉兔下界变成美女来迷惑唐僧,它那用来捣药的杵也成了厉害的兵器。玉兔被观音菩萨收服后,又回到月宫继续捣药。古人常以“玉兔”作为月亮的别称,如古书上常说“金鸟西坠,玉兔东升”。 中秋之夜,古人沐浴着月亮那柔美的清辉,仰望着一轮玉盘,想象着当年嫦娥刚飞到月亮边上的时候,月亮里的仙女们就像迎接主人似的,奏着美妙的音乐,众星捧月般地把嫦娥迎进美丽的宫殿广寒宫。嫦娥每天有众多的伙伴,听着音乐,赏着歌舞,还可到桂树底下乘凉,身边有可爱的玉兔为伴,真是美妙至极。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不厌其烦地颂月、赞月,多少善男信女为月顶礼膜拜。 二、中秋赏月抒怀 每当中秋佳节,上自达官显贵,下自平民百姓,无不登高赏月,借月团聚,抒发情怀,共享天伦之乐。 中秋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赏月之风,到唐代已十分盛行。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每年八月十五中秋节都要和杨贵妃去太液池赏月。有一次,当玄宗兴意正浓时,便下令在太液池西岸另建一座百尺高台,称“赏月台”,准备明年与贵妃赏月之用。到宋代,中秋节风俗已十分丰富。东京梦华录。中秋记载:“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一到八月十五中午,因“市人争饮-家家无酒”,足见当时人们对中秋节的重视,竟然把酒店都买空了。街上水果生意也十分兴隆。到中秋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儿童们三五成群,连夜嬉戏。梦粱录。中秋记载:“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登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因此而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诗句。至于那些小康之家也要登上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就连贫困人家也要买点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买卖,直至五更。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 历代文人墨客无不借月抒怀,为今人留下了无数咏月的优美诗篇。如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此诗可谓家喻户晓,老幼皆知。李白借描写月光,抒发了自己身在他乡、倍感孤凄、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李白还有“举头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句。由于当时诗人孤独苦闷,只好邀请明月和自己的影子来做伴了。苏东坡有一首水调歌头咏月词,是对月抒怀、思念弟弟的千古绝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中通过想象,展现了月宫的奇妙景象,抒发了他对弟弟苏子由的离愁别恨。 每当中秋之夜,有独在异乡为异客者,往往很自然地吟诵起苏东坡的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借此来奉劝别人,同时也用来安慰自己,不必因暂时的分别而忧伤,离别之后就是团圆。人情总是长久的,“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总会实现的。 宋代有一位名叫朱淑真的女诗人,因父母之命难违,嫁给了一个粗俗的市民为妻,终生抑郁,每到中秋,便望月触目伤怀。这一年中秋之夜,她又独自赏月,却遇阴天,于是写下了中秋不见月诗: 不许蟾宫此夜明,今知天意是无情。 何当拨去闲云雾,放出清辉万里清。 朱淑真借月抒怀,怨恨之情寓于诗中。 毛主席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词,也是借月抒怀,却一洗前人的哀怨,抒发了缅怀先烈的豪情,读起来使人精神振奋。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这首词从人间写到月宫,从现实写到幻想,就连月宫中的吴刚也要捧出桂花酒来热情招待远来的烈士;寂寞的嫦娥也激动地为烈士纵情漫舞。正当月宫中欢舞之时,忽然传来中国人民胜利得解放的特大喜讯,烈士们激动万分,高兴的热泪化作倾盆大雨飞洒人间。此词将神话和现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充满着乐观主义的豪情。 三、关于月宫之迷 随着每月每天的时间变化,月亮的形状也随之发生变化。月初的一钩新月,有时像一张弯弓,有时像一把镰刀,而到了月中的十五、六日,月圆如镜,称之为“满月”。满月是美丽的,她象征着团圆、美满和幸福。由于人们喜爱月亮,所以古人为月亮起了很多饶有趣味的雅号,比如:玉兔、玉羊、玉弓、玉盘、玉环、玉钩、冰轮、玉蟾、水镜、玉壶、婵娟等等。月亮是无私的,千秋万载吐辉播明,为人类驱除长夜的幽暗,她无愧于人们所赠予的各种雅号。每当中秋节观赏着那轮挂在中天的皎洁如玉的明月时,人们年复一年地讲述着关于月宫的传说故事,不知会有多少人幻想着能像嫦娥一样到月宫中一游,想看看月宫究竟什么样? 早在北宋时期,大文学家陆游就有“我欲乘风归去”的愿望,但他一直未能如愿。据资料记载,明朝有一个名叫万户的大学者,产生了乘火箭遨游太空的设想。他首先制作了一把特殊的大椅子,又在椅子后面绑上47只火箭。在一天晴朗的早晨,万户双手拿着一个大风筝,安稳地坐在大椅子上,让助手点燃47只火箭。本想利用火箭的强大推力把他和椅子送上天空,然后再巧妙地拿着风筝返回地面。可是火箭点燃后,只听一声巨响,火箭飞到空中爆炸了,只见火光冲天,硝烟弥漫,椅子被炸成碎片飘落下来,而万户的身影却再也找不着了。万户成为为人类的宇宙航空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先驱者。近代,世界科学家为了纪念万户这一伟大创举,就把月球背面的一座火山口命名为“万户火山口”。 月宫之迷,直到1969年美国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时才真正揭开。宇航员来到月宫,既没有见到琼楼玉宇,也没有见到素衣貌美的嫦娥,更没见到桂树底下捣药的玉兔。见到的只是满目荒凉死寂的世界,坎坷不平的地形,参差错落的山脉。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没有四季变化,更没有任何植物和动物。白天最高温度可达摄氏127度,如同火焰山;夜间最低温度可达零下183度,一下又变成了“广寒宫”。 四、中秋节话月饼 中秋节之夜,圆月高悬,月色皎洁。月下合家团聚,一边品尝月饼之甜美,一边共叙天伦之乐,已成为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其实,远在唐朝时就有了与月亮有关的食品,称为“月华饭”。到了宋朝,出现了与月亮有关的“玩月羹”。北宋诗人苏东坡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的诗句,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月饼。南宋武林旧事。蒸作从食书中就有“月饼”的记载。 元代,根据有关资料和民间传说,月饼已成为中秋节的必食之品了。民间有一个传说故事:元朝时期,由于当时人们忍受不了元朝统治者的奴役,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献策,利用中秋节举家皆食月饼的机会,把起事动手的纸条放进月饼馅中,约好中秋节的晚上,家家户户动手,消灭那些吃人的元朝统治者。此故事说明,在元朝时,月饼就已经成为中秋节的大众食品了。明代时,中秋节食月饼之风已很盛行。酌中志载:“八月-自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饼瓜果-”。 其实,最初的月饼做法很简单,不过是里面装有糖馅的圆形糕点罢了。后来制法越来越多,越来越精。到明末清初时,彭蕴章在幽州土风吟中记载:当时聪明的点心师还把民间关于嫦娥奔月的传说,作为一种食品的艺术图案,形象地再现于月饼的饼面上,使人们在品尝月饼时,又得到优美的民间传说故事的享受。清代时,善于品味的诗人袁枚记载说:明府制的花边月饼“上口而化,甘而不腻,松而不滞。”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还有一段贾珍给贾母送月饼的段落,书中说:“贾母又道:你昨日送来得月饼好。贾珍陪笑道:月饼是新来的一个馍馍厨子做的,我试了试,果然好,才敢做了孝敬来的。”以上这些说明,清朝中叶时,我国南北各地,士大夫家厨中已有不少精制月饼的高手。同时,民间也都备有月饼模具,自家制作,还有的邻里互助,俗称“打月饼”。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越来越多,各具风味。外面用精美的面食,内装五仁、枣泥、玫瑰丝等素馅,观之色泽金黄,外形美观,食之香甜酥脆。每到中秋节前夕,各种各样的月饼纷纷上市,精美的包装异彩纷呈,琳琅满目。每家每户无不购买月饼,在自家品尝月饼美味的同时,还要馈赠亲朋好友,以增加感情。现在,月饼已成为我国独特的民族食品了。 五、欢度中秋佳节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是团圆节。每当举头望明月之时,最易引发人们的思亲望乡之情。自古以来,外出之人总要在这一天赶回来,与家人团聚,共进丰盛的午餐,还要分食甜美的月饼。新出嫁的女儿和未过门的儿媳,一般都要在八月十六这天接来,俗称吃“餐遗”。此习俗至今仍有沿袭。然而,不知有多少海外赤子远离故土,他们吟诵着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而度过这长长的不眠之夜!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笔者常想:如果在传统的赏月活动中再增加一些内容,将其办成一个小型的赏月晚会岂不是更好!或者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或者一些有共同爱好的文友凑在一块,选一个依山傍水的地方,一人一个小板凳,晚会就可以开始了。赏月晚会应紧紧围绕一个“月”字安排一些节目:一是可以讲一些关于月亮的传说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树、玉兔捣药、月下老人等故事;二是可以朗诵一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