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一单元试题.doc_第1页
历史七年级一单元试题.doc_第2页
历史七年级一单元试题.doc_第3页
历史七年级一单元试题.doc_第4页
历史七年级一单元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选一选(每小题3分,共60分)1、隋朝开通大运河,其主要作用是()A.巩固隋朝政权B.方便隋炀帝南巡C.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D.加强北部边防2、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政绩相似处有()重用人才完善科举制度虚怀纳谏发展生产A.B.C.D.3、唐太宗说:“昔为御戎无上策。朕今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岂非上策?”又说:“汉武穷兵三十年,疲弊中国,所就无已,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这表明唐太宗治理少数民族的政策是()A.和亲B.治好国家,增强凝聚力C.册封D.建立管辖机构4、唐太宗与汉武帝相比,处理民族关系上相同点不包括()A.发动正义反击战B.加强行政管理C.注意发展经济D.实行册封制度5、后人基本上对武则天的统治给予肯定,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她帮助有病的唐高宗处理国政C.她善于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6、中国封建社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是在( )A.隋文帝统治时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前期7、唐朝衣服的主要原料是( )A.丝、麻 B.棉、麻 C.丝、毛 D.棉、毛8、唐都长安有严格的布局,其中住宅区称为( )A.宫城 B.市 C.皇城 D.坊9、在无锡正在拍摄大唐歌飞,导演请你根据唐朝的历史,在唐玄宗的书房里摆上道具,下列东西你不应该放进去的是( )A、史记 B唐律疏议C唐三彩D清明上河图10、“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究的”韦尔斯世界史纲中指的中国人是当时的()A汉朝人B唐朝人C宋朝人D元朝人11、“车轨同八荒,书文混四方”;三教珠英包含儒、佛、道内容;壁画中舞伎和乐队大都由多民族混合组成。反映乐( ) 习俗风尚体现出胡汉交融的特点思想文化体现出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乐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A B C D 12、隋唐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其中属于中央王朝直接作用下的( )北方及西南各族,先后建立政权 唐前期统治者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相互交流,互相融合统治者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机构,加强管辖A.B.C.D.13、汉唐在西域设置管理机构的共同作用,不包括()A.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B.帮助西域地方政权摆脱北方民族控制C.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 D.有利于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14、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最大的特点是()A.民间商贸交往B.使臣互往通好C.以佛教为纽带D.技术交流15、隋唐时,中国与周边各国往来的主要方式( )A.民间商贸交往B.互通使臣C.以宗教为纽带D.技术交流16、下列国家在与中国交往中,受唐政治制度影响较大的是()A.日本、天竺B.新罗、东罗马C.新罗、日本D.天竺、大食17、隋唐时期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是( )A.雕版印刷术和火药B.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和编修唐本草C.活字印刷术和城市建筑技术D.指南针和造纸术18、隋唐时期文化得以繁荣,主观因素包括( )A.国家统一强盛,经济繁荣B.统治者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C.国内各族交往密切 D.对历代文化的继承和发扬19、唐诗兴盛的原因有( )社会经济繁荣 普通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民族融合和频繁的中外交往科举取士和帝王提倡A.B.C.D.20、下列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赵州桥是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B、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印刷的金刚经C、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D、孙思邈将他发现得火药配方记录在他的丹经二、材料分析(每小题10分,共2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十五计划纲要把南水北调工程作为一个重要项目。为了解决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困难,研究人员设计了三个南水北调的方案。其中的东线方案是在扬州提取长江之水,沿京杭大运河输送到苏北、安徽、山东、河北等缺水地区,年调水量可达200亿立方米。回答:京杭大运河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一条人工运河,请结合史实简要指出这条人工运河开凿。有人认为运河的开凿曾经导致了隋朝的灭亡,但著名史学家白寿彝却指出:“隋炀帝开凿运河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当时纵无隋炀帝,也要有人开辟一条沟通南北的新河道。”结合秦汉到隋唐时期的历史,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南水北调工程方案的提出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提示:人的作用)22、(唐初年,唐太宗打败东突厥,突厥大汗投降,颉利可汗被俘,东突厥汗国灭亡。贞观四年,就如何处理东突厥问题,唐太宗与群臣进行了一番争论。)突厥既亡,其部落或北附薛延陀,或西奔西域,其降唐者尚十万口,诏群臣议区处之宜。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之,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虏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臣属,国分则弱而易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国。仍请于定襄置都护府,为其节度,此安边之长策也。”温彦博以为“徙于兖、豫之间,是乖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武故事,置降匈奴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扞蔽,策之善者也。”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覆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欲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人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东自幽州,西至灵州,分突利故所统之地,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又分颉利之地为六州,左置定襄都督府,右置云中都督府,以统其众。 引自资治通鉴回答:根据材料,将讨论中出现的三种意见,概括提炼,逐条列出。唐太宗决定怎样处理东突厥问题?该决定起了什么作用?唐太宗处理这一问题的决策过程,反映出贞观之治的什么特点?三、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3、史称“得人者昌”,“失贤者亡”。试结合唐代前期百余年用人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并总结其经验教训。24、科举制度的起因有哪些?长期以来人们对科举制度有不同看法,大致是:(一)主要是积极作用,但也有消极作用。(二)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阐述理由。(注意: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论同意哪种看法,只要有理有据,均同等评分。)探究训练(C)一、大运河大探密1、大运河畔话胜迹京杭大运河自北向南绵延近1,800公里,沿岸名城多不胜数,文物古迹星罗棋布。从北京算起,大运河流经天津、临清、聊城、济宁、徐州、淮阴、宝应、高邮、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杭州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每一座城市里,都或多或少地留下了大运河的历史记忆,形成了独特的大运河文化。(历史连线)1 、北京 蜀岗十宫(隋炀帝在开凿大运河同时,也下令为他在江都修建行宫)2 、天津 东林书院3、山东德州 拱宸桥(京杭大运河的终点)4、山东聊城 百二十座桥(紧傍京杭大运河西侧)。5、山东济宁 南宋的舣舟亭(舣舟亭就是为了纪念苏东坡而建的,大运河绕亭东流而去)6、江苏徐州 长虹桥 塘栖桥(横跨大运河)7、江苏高邮 镇国寺塔文游台(大运河流经全县,与高邮湖相接)。8、江苏扬州 什刹海(大运河在北京的起点)9、江苏镇江 吴门桥(苏州最大的单孔石拱桥,横跨于大运河上)宝带桥10、江苏常州 太白楼崇觉寺铁塔(大运河的开凿成功,在明清时是鲁西南地区最繁华的商都)11、江苏无锡 杨柳青镇木版年画(大运河横穿小镇)12、江苏苏州 瓜洲古渡(这里是古运河的入江口)13浙江嘉兴 乾隆行宫(大运河开通后,战略地位益显重要,一向有五省通衢和兵家必争之地之说)14浙江乌镇 晋陕会馆 (位于京杭大运河西岸)15浙江杭州 苏禄王墓(大运河纵贯德州全境)2、为大运河把脉中国特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造成南方 ,经常受到洪水威胁,而北方却 ,有时甚至连饮水都困难。直至二十世纪末,北方水源枯竭,用水问题更加困难,国家才将 列入计划,并进入了实施阶段。工程分东、中、西三线进行,其中东线工程,就是以 的河道为调水主线。此河不仅是南北内河航运的枢纽,而且成为南水北调的大动脉。随着现代城市建设和乡镇企业高速发展,大运河的污染问题变得非常严重。到了1990年代,整个大运河的水质标准都已经降至三级以下。治理污染,已经刻不容缓。请你开治理污染的良方。二、科举考试知多少?中国自隋朝以来,便开始以科举考试的方法,选取人才进入政府工作。科举考试在各朝代不断演变,到了明清时期考生考科举的过程大致如下:1、 乡试:各地考生首先要在所属省份的省会参加乡试,合格后才可以参加会试。2、 会试:会试在京城举行,由礼部主持,合格后便可参加殿试。3、 殿试:在皇宫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所以殿试的考生都被称为“天子门生”,殿试考生均可出任政府官员,而成绩首三名的考生分别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科举考试游戏:游戏规则:假如你是古代的读书人,为了前途,你决定要参加科举考试。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每级考试都有5条问题,你必须答中最少4题,才能参加下一级的考试。试一试自己的实力,看看自己能否“高中状元”吧!乡试试场:1、 范仲淹小时候在寺院读书,主要以什么充饥? ( )A馒头 B 凉粥 C 豆腐2、 司马光利用什么东西来提醒自己努力读书?( ) A尖锥 B闹钟 C 警枕会试试场:1、 成语“吴下阿蒙”是形容哪位历史人物?( )A孙权 B 鲁肃 C 吕蒙2、被形容过着酒池肉林的奢侈生活,实行“炮烙之刑”的峻法暴政的是( )A. 夏桀 B. 商纣王 C. 秦始皇 D. 隋炀帝殿试试场:1、促使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的最主要原因是( )A. 隋亡之鉴B. 从谏如流C. 善于用人D. 励精图治2、书院始于唐代,是官方( )的机构。A、教学B、出版C、教育行政管理D、修书、藏书三、茶是故乡浓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亦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作为饮料和药用的国家,是名副其实茶的故乡。 在5,000年前的神农时代,茶叶已广泛用作医疗。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起,茶不仅作为药用、祭品,且开始转为饮用,到汉代(前206-220),饮茶风气已十分普遍,并开始成为商品。 到唐代(618-907),饮茶风气更盛,茶叶贸易也十分发达,宫廷大量饮茶,更有贡茶的出现。 从宋代(960-1279)起,所谓开门七件事: 、茶,茶已成为了中国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直到明清以至现代。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唐宋两代继承了先人饮茶的精萃,将中国茶文化推至高峰。唐宋两代对饮茶的要求比现代人更讲究,对茶艺的研究比现代人更投入。于是,在中国饮茶史上,出现了唐宋精巧的贡茶工艺和追求技艺的宋代斗茶。活动特区之一 认识功夫茶道(查资料回答)1、请选择你要泡的茶:2、 功夫茶史一种历史悠久,极为讲究程序的品茶艺术,也史一种庄重的待客礼仪。流行于广东的潮汕地区,以及台湾、福建等地。下面分七个程序介绍,并尝试回答问题:程序一:备器“茶房四宝”,把名字和功用连结起来玉书煨 四个小杯子,供饮茶之用潮汕风炉 专供烧水之用孟臣罐 作生火加热之用若深杯 紫沙茶壶,供泡茶之用程序二:净器和温壶 程序三:投茶 程序四:冲茶 程序五:刮沫和淋壶程序六:关公巡城(也即是洒茶) 程序七:韩信点兵活动特区之二见识中国茶道包括茶艺和茶道精神两部分。茶艺,是指 三方面的艺术,这在本专题饮茶的艺术部分会作详细介绍。 茶道精神,是指通过茶艺,对人们施以礼法教育、提高人的道德修养。活动特区之三“茶”明是非(写出你知道的茶叶)绿茶青茶(乌龙茶)红茶四、唐太宗兼听纳谏游戏游戏简介:唐太宗正面临五件国家大事,有待解决。于是召开会议,与大臣共同商议解决问题的良策。现在,假设你是唐太宗,待群臣向你献计后,你要决定采纳谁的建议,当然你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去解决国家当务之急。考考你的判断力,看看你是否是“明君”吧!(打钩)论政体:国家正处于大乱之后,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治国方针,才能迅速致治?采纳意见:1 ( )以王道,施行教化。2 ( )用严刑重典,以绝奸佞。论盗贼:近日国家初定,各地人民为盗贼者甚多,应如何解决?采纳意见:1 ( )用严刑重罚,杀一儆百。2 ( )轻徭薄赋,以减轻负担。论安边:自击败东突厥后,其部落多来归降,应如何处置,才能令边境安宁?采纳意见:1 ( )用怀柔政策,将突厥部落迁入境内安置2( )不宜将外族安置于中国境内,遣突厥部落回所属地论用人:一些未有官职的秦王府旧部下抱怨未先安排到官职。采纳意见 1( )立即授予官职2 ( )无须理会论封建:朕欲效仿周汉先例,分封皇亲及有功之臣为王。采纳意见 1 ( )行封建对国家大有裨益2 ( )行封建百害而无一利以你的才学、见识,的确有成为明君的条件,只要你继续努力,他日必有所成。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一、 选一选1、 C 2、C 3、 B 4、D 5、 D 6、 D 7、 A 8、D 9、 D 10、 B11、D 12、D 13、 B 14、C 15、B 16、C 17、 A 18、 C 19、D 20、B提示:1提示:目的是A作用是经济文化作用2提示:武则天铲除不同政见之人所以排除3提示:“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提示选B4提示:民族关系“和亲”,以服匈奴和吐蕃5提示:承上启下“贞观遗风”6提示:唐朝全盛时期在开元时期7提示:棉在元朝以后,毛是少数民族服饰主要原料8提示:见书P379提示:清明上河图北宋时期画品10提示:见书P2311提示:见书P2312提示:少数民族自己行为相互作用13提示:设立机构在于加强管理西域,西域已经摆脱 北方民族控制14提示:佛教起源于天竺,玄奘取佛经传播在唐朝15提示:遣隋使、遣唐使16提示:朝鲜日本派使者到唐朝学习,还有鉴真传大唐文化等到日本17提示: 见书P4018提示: 主观因素,民族交往19提示:经济原因前提下,地主阶级推崇,中外交往,科举考诗歌等20提示: 火药发明与古代炼丹术有关。二、材料分析21、答:春秋时期已开通连接江水与淮水的运河邢沟。隋朝时开通了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南到余杭的大运河。元朝时开凿会通河、通惠河,疏浚并连接原有河段,形成了以大都为中心的一条新型运河。秦汉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江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南北交通不畅通的矛盾并不突出。南朝时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江南经济有较大发展,开始赶上北方,成为天下财富之区,但由于南北对峙,不能相济。隋唐时期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加快,加强南北联系,促进南北经济交流,贯通南北交通的大运河适时开通。开通运河导致隋朝灭亡的观点是错误的,开运河与隋朝灭亡并无必然的内在联系,隋亡的根本原因是隋的暴政。 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困难而设计的南水北调方案,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也体现了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造福于人类。22.答:许多大臣主张采取强行内迁的政策,把游牧民族变成农民;李百药主张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分散各部在其旧地设都护府管辖;温彦博主张采取怀柔政策,对归附者不加歧视,保全其部落,顺从其习俗,同时教之札仪。唐太宗采纳了温彦博的意见,在东突厥旧地设都督府,并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来担任官职,还告戒他们守法。这样加强了对边疆的管辖,又有利于少数民族发展。反映了唐太宗决策过程中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择善而从的作风。三、问答题23.答:唐太宗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听取规劝,调整统治政策,出现“贞观之治”;武则天广揽人才,破格用人,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在开元年间,选贤任能,重视官员的选拔和考核,任姚崇、宋璟等,出现“开元盛世”。“开元”以后用人失当,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为相,酿成“安史之乱”。经验教训:完善科举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要用德才兼备、敢于直谏的人;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危害严重。24.答科举制度的起因:经历了300多年分裂战乱之后,一个统一全国的隋王朝建立了,为扩大统治基础要选拔一批统治人才。魏晋以来,士族势力已经衰落,庶族地主兴起,原来的九品中正制已不适应新的情况。科举制度适应了这一历史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