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问题孩子”教育成“闻名孩子”.doc_第1页
如何将“问题孩子”教育成“闻名孩子”.doc_第2页
如何将“问题孩子”教育成“闻名孩子”.doc_第3页
如何将“问题孩子”教育成“闻名孩子”.doc_第4页
如何将“问题孩子”教育成“闻名孩子”.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地生材皆有用 他人爱子亦如余摘要: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要使学生亲师,师必须先播下“爱”的种子。作为教育者,要从内心接受学生的行为,把他们看作一个发展的个体去看待,倾注全部的爱去浇灌他们幼小的心灵,给他们以无微不至的细心呵护,并同时警惕他们在道德品行上可能出现的偏差,才能将“问题孩子”教育成“闻名孩子”。关键词:学生;教师;师生关系;爱的教育热爱学生、团结合作、以身作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三大支柱。“爱”是教育的核心,是第一教育资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风起云涌般在全国展开,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合作精神、自主学习能力、探究意识的人才成为教育当务之急,与此同时,要将这些理念付诸实施,更需要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爱-教育的基石”被无数教育者奉为座右铭,我国南洋公学(上海交大前身)校长唐蔚兰的办公室曾挂有这样一副对联:天地生材皆有用,他人爱子亦如余。 是的,“爱”是一个学生向前的全部力量,教育的真谛就是爱,教育的捷径就是爱之路。很多家长和老师对调皮捣蛋的孩子进行教育后看到没有明显效果,就认为这些孩子无药可救了,于是他们就失去了耐心,放任自流,结果只能失去进步、成功的机会,可见教育到了关键地步,必须要有爱心参与,“爱”确实是第一教育资源,没有“爱”,哪谈得上教育的力量呢?自己的经历并不丰富,走出学校,又走进学校,一直都喜欢学校那种高雅、安静的氛围,这是一个让人放“心”的地方。学校拥有活力四射的青少年学子,从他们身上,我们能感受到蓬勃的生机,感受到绿色的希望。跟学生在一起,把心投入,你会感觉自己也不老,至少“心”永远年轻,这是一种多么幸福的感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要使学生亲师,师必须先播下“爱”的种子。从踏上工作岗位至今,我一直都以一颗热诚之心、挚爱之心对待教学和学生,因为我清楚地知道,如果不热爱学生,那么教育、教学工作就不会有任何乐趣可言,我可不想把工作当成受罪。如果我知道天气会有大的变化,我总是想方设法及时告知学生。学生病了,总会送上我真诚的问候,甚至陪他们去看病、买药。学生需要爱,更需要公平。毋庸讳言,受教育体制、教育形势的影响,很多时候我们很容易出现对待学生不够公平的情况,那样将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以公正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班里只有学习成绩暂时差一点的学生,但没有“差生”,赢得更多的学生的热爱和尊重,教学工作自然就开展得更加顺利。班里有一个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曾经很有进取的勇气,可突然变得上课不专心了、爱说话了,我感到不可思议,跟他交流,才知道他的思想出现了波动,他认为自己很难考上理想的大学,还不如自行读一些自己感觉有用的书,所以就不像以前那样充满求知的渴望了。他的做法很让我气愤,班里可以有学习成绩差一点的学生,但是不能有不学习的学生,我最反感的就是这种人,但我还是告诉自己要耐下心来听他说完,然后跟他谈对现状和未来的分析,对人生过程的看法,以我的切身经历和感受开导他,可他很难听进去,这次谈话不欢而散。我很生气,很郁闷,因为谈话遭遇了失败,而这是以前所不曾有过的。我也曾想过放弃,可我放不下这口气,我就不信说服不了你!后来我以书信的形式跟他推心置腹地连续谈了几次,终于有了效果,他给我写了一封长长的信,有七八页,表示自己想通了,即使不为考学,也会努力去多学一点。我稍微松了一口气,同时也深切地认识到,要想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需要你有耐心,还得有信心,还得讲究方法。育人之道,永无止境。作为教育者,要从内心接受学生的行为,把他们看作一个发展的个体去看待,倾注全部的爱去浇灌他们幼小的心灵,给他们以无微不至的细心呵护,并同时警惕他们在道德品行上可能出现的偏差,才能将“问题孩子”教育成“闻名孩子”。以前听到家长说“孩子交给老师我们放心,因为老师的心跟我们是一样的”,我心中涌起的是一种被信任的感动,而现在更多的则是一种深刻的理解,作为老师,我深深懂得保护学生的信心和自尊心有多么重要。自己的孩子上学了,我对以前听过的家长说的那句话也有了切身之感“他人爱子亦如余”啊,这也提醒我要把更多的爱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每一个学生哪一个孩子不是背负着自己的理想和父母的期望来到这里求学的?真正地爱学生,你就会相信学生是不成熟的个体,犯下的并非不可宽恕、原谅的错误,浪子可能回头转意!这时教育者充满爱的呼唤,深深撞击孩子幼小的心灵,迸发出爱的火花,爱的力量便巨大无比,难道此时还有感动不了、教育不好的孩子吗?大哉,真爱的力量!我国的教育已肩负着“为中华之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造能力是当今教育的重要任务,研究教育艺术、充分发挥教育的神奇力量刻不容缓,一个不懂教育的民族是很难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的。有一位美国教育家认为,“中国的父母是天底下最爱孩子的,但却是最不懂得如何爱孩子的”。这句话应当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深刻的反省,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天才,关键是教育者们是否能高举陶行知先生等一批教育家的伟大旗帜,把教育视作自己的生命,“通过自觉的集体生活的教育更能发挥伟大的力量以从事于集体之创造”(陶行知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