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试卷.doc_第1页
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试卷.doc_第2页
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试卷.doc_第3页
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试卷.doc_第4页
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试卷.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练习卷一、看拼音,把字端正地写在田字格里。(5分)rng qi yu l kng ki chny ngrn( ) ( ) ( ) ( )二、用“”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和汉字。(6分)屋脊(j j) 盛满(chng shng) 瞭望(lio lio)涕泪(t d) 却看妻子愁何在(zi z) 光洁绚丽(xun xn)哈(蜜 密)瓜 银(装 妆)素裹 淡(装 妆)浓抹(住 驻)军 云雾(飘 漂)渺 九(州 洲)三、照样子写词语。(3分)瞭望(表示“看”的词语) 四、把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分类。( 6+3=9分)负( )顽抗 横行( )道 喜极而( ) 欣喜若( )归心似( ) 与世长( ) 悲愤( )绝 一( )热血喜出( )外 惊( )万状 波( )壮阔 风帆( )空其中,表示高兴的词语有:贬义词有: 五、用“”划去不恰当的词语。(2分)1这场战争十分(残忍 残酷),导致许多百姓家破人亡。2无论条件多么(艰苦 艰巨),我们都按时完成了任务。3高山族的弟兄逐渐学会了农业生产的新技术,生活得到明显(改革改善)。4今晚月色如水,在这(安静 宁静 镇静)的夜晚,我思念着故乡的亲人。六、句子练习。(3+1+1+1+1+2=9分)1填关联词语:因为所以 只要就 虽然但是(1)(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我国政府绝不允许任何人分裂台湾。(2)( )“台独”分子千方百计搞分裂,( )大多数同胞不会支持他们。(3)( )全国军民万众一心,统一祖国的大业( )一定能实现。2大家都在援助灾区人民,我怎么能袖手旁观呢?(改成陈述句)3根据不同的读音给“照应”造句。zhoyng zho ying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3+3+2+2=12)1中国幅员辽阔, , , , 2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在古代被称为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你知道的这些“花”有:。3杜甫被后人称为 ,他的诗被称为 。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是 ,“却看妻子愁何在, 。 ,青春作伴好还乡。”“妻子”的意思是: 。4“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王师”的意思是: 。诗人 在有生之年没有看到祖国统一,他临终前嘱咐儿子: , 。5对国家之爱,就是蔺相如的,岳飞的 ,祖逖 ,勾践的 (填成语)。八、阅读课文片断,然后答题。(一)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8分)1830年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靄。20岁的肖邦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坐着马车离开了首都华沙。在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呀!”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了马车,疾驰而去。1“疾”字的音序是 ,音节是 ,“疾”在字典里的意思有:疾病;痛苦;痛恨;急速,猛烈。为下列词语重的“疾”字选择解释。 疾驰而去( ) 疾恶如仇( ) 疾风劲草( ) 人间疾苦( )2这段话描写了肖邦离开祖国时的三个感人的场景,请你把下面概括的三个场景小标题补充完整。(3分) 3这个感人的场面让你想到了哪些关于“送别”的古诗句?请你写出两句。4%(1) , 。(2) , 。(二)世 界 地 图(2+4+1+3+1=11分)某日,一位德国朋友到我画室参观,当他看到我挂在墙上的世界地图时,竟高声地叫起来:“天啊!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子的世界地图,是不是画错了?”我问他原因。“我所见过的世界地图都是德国在中间,为什么你的地图却是中国居于中间呢?”他回答。“我们最好也找一张美国印的世界地图来看看。”我说。随即从书架上抽出一本美国出版的有关地理的书籍,并翻到世界地图的那一页。这就更奇怪了 为什么这张地图又是美国在中间呢 他似乎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 ,虽然这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有的幅员狭小,有的广袤万里;有的遍地黄沙,有的一片沃壤;有的天寒地冻,有的四季如春;但是每一个人都认为他自己的国家在世界上最为重要,并居于中心的位置。我说:“不过也确实如此,我们从自己的国家出发,绕世界一周之后,不又是回到原来的地方吗?不论我们现在置身何处,总是来自祖国,我们的眼睛也总是以自己的国家为中心哪!”1、 给加线部分文字加上标点。2、 读画“ ”句子,回答问题。(1)这个句子用了 的修辞手法。(2)每个句内的两个短句,结构 ,意思 。(3)再续写一个性质、形式都和上面句子一样的句子。3德国朋友认为我画室里的地图画错了,是因为: 。后来又惊奇地发现美国出版的地图是 。4每一个国家都把自己国家放在世界地图的中间,这样处理的目的是:(1) 。(2) 。这个现象说明的道理是:。5、 默写一句爱国名言。(三)我不能忘掉祖国1908年,宋庆龄15岁。这一年,她被父母送到美国留学,进了佐治亚州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宋庆龄是个文静而爱沉思的女孩子。她学习非常勤奋,尤其是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时,她就更加刻苦地学习。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搜(su shu)集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备。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他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民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这里”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已)为然地摇了摇头。她紧锁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言。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了起来。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chn chng)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总会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绕)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这些话多么有力量!” 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中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1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或字词。22文章已经分为三段,概括第二段的段落,概括大意。2 3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1)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y为然地摇了摇头。3“不y为然”是什么意思?宋庆龄对什么不y为然?为什么不y为然? (2)“我不能忘掉中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3这句话是宋庆龄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说的?表达了她怎样的思想感情?九、习作表达1用修改用符号修改下面的一段话。(4分)我在今年署假,我加入了夏令营活动。夏令营的活动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