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刊文献说明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其他文类相比,好像不成问题。事实绝非如此,正是教师认为说明文简单,而造成在选择内容上的过于随意,走向不确定性混乱、浮泛。因此,说明文“教什么”的问题,比其他文类尤显急迫重要。说明文的知识性、科学性、客观性、实用性和庞杂性,决定了其教学内容选择的困惑和艰难,这对教师的文化科学素养,再学习,丰富和提高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提出了挑战。究竟说明文“教什么”更符合它的“文本性”?才适合学生的需求?能改变目前师生的漠视,走出低效的现状?本期我们刊发了由陈树元老师主持的“说明文教学内容的确定”这一选题,对说明文教学内容选择等问题进行研讨,希望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思考与实践。如何确定说明文的教学内容 陈树元文体解说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解说事物或事理的特征和本质,一般按照空间、时间、事理顺序排列语句。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个人简历、影视剧情介绍、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教科书、科学小品等。说明文分为不同的类别:依据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根据说明语言与表达方式,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说明文的特点就是“说明白”(叶圣陶先生语),要忠实于事实的客观性和知识的准确性。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说明文有合理的顺序,才能有条理,让人看明白。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作诠释、摹状貌、配图表等。对于其它文体来说,说明文写法平实,内容相对枯燥,有些篇目甚至艰涩难懂,一度形成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尴尬局面。可是说明文是一种实用性文体,说明文教学具有应用性、前沿性,甚至前瞻性,对于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具有深远意义。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说明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更要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说明文大量涌现,而且它是每年高考考查内容,中考也经常考查。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此有明确要求:“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所以,说明文教学中要重视文本的知识性、实用性、思想性和可读性。文本分析奇妙的克隆是一篇事理说明文。组材主要采用逻辑顺序,用四个小标题,依次说明克隆的含义、实验、发展和对人类的造福。谋篇严谨,布局讲究,行文脉络十分清晰,说明事理步步推进。语言也准确、生动、富有趣味性。无论科学实例还是设想假说,都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可读性。比如克隆实验的说明,引用数字准确有据。关于克隆的设想用孙悟空拔猴毛变猴子来说明妙趣横生。文中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比如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下定义、引用等。结尾呼吁对“克隆技术”人文关注,提出伦理、道德和法律等方面的问题既严肃又深刻,此方面的讨论对于学生形成健康的科学观具有重要价值。案例呈现奇妙的克隆案例一 高志扬(学生熟读课文) 师:四个小标题把课文分成四节:1.克隆是什么?2.克隆鲫鱼出世前后。3.克隆绵羊“多利”。4.克隆技术造福人类。这四节的位置及排序合理吗?我们就以这个问题作为研读此文的突破口。(学生分组讨论)生1:“克隆是什么”,只能放在文章的开头。因为我们只有清楚了克隆是什么,才能进一步了解克隆在科学领域的奇妙,这符合我们的学习规律。师:(进一步点拨)是这样,由抽象到具体,是一种逻辑顺序。生2:克隆鱼、克隆羊的具体实例,放在课文中间部分,使读者对前文提到的克隆技术有了更丰富、更明确的认识,也为下文克隆技术造福人类做了铺垫。师:上下一气,才能行文流畅。生3:“克隆技术造福人类”放在文章最后也是合理的。因为只有懂得了克隆是什么以及它的研究现状,才能谈到取其长避其短,让克隆技术为人类服务。师:是的,由性能到功用,既符合克隆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也符合我们思维、做事的习惯,这种规律和习惯就是“逻辑”。大家再思考一个问题:“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两节能不能换位置呢?(学生讨论)生4:不能换位置。作者按照克隆实验对象的不同采用了由鱼类到两栖类再到哺乳类的顺序。师:为什么要遵循这样一个顺序呢?生4:鱼类、两栖类、哺乳类由低级到高级。科学家做克隆实验的时间顺序也大致是这样的。师:从低级动物到高级动物,科学家的克隆实验有一个摸索的过程。谁再补充?生5:从实验的技术水平来说,鱼类、两栖类、哺乳类,由低到高。生6:从克隆成功的可能性来说,鱼类、两栖类、哺乳类,实验成功的难度越来越大。生6: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也符合克隆技术本身由产生到发展到成熟的过程。我觉得这里既有逻辑顺序,也有时间顺序。师:正如大家所说,同一篇文章可以采用不同的说明顺序,可以先后、并行或交叉。同学们再想:“克隆羊多利”这一节为什么单独出来,而不与“克隆鱼出世前后”合并为一节?生7:克隆羊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换进去的是体细胞的核,而不是胚胎细胞核。它的出现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一节独立出来起到了强调的效果。生8:我补充。羊和人同是哺乳动物,克隆羊成功暗示着克隆人的出现也为时不远。所以把这一节单独出来,强调它的重大意义。师:说得好。对文章素材的处理,不单单是一个次序的问题,还涉及到是否组合、分解或独立。(学生分组讨论:“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一节,五个段落的顺序是否合理?)一组:这一节先写克隆技术带给人类的极大好处,接着顺理成章的提到克隆人的敏感话题,最后提出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这样组材既符合科学研究的发展顺序,也符合人类观念的发展顺序。二组:对待科学的态度是这一节组织材料顺序的一条线索。我们对科学要有一个理性、正确的态度。既要充分利用它,也要时刻警醒自己因为“科学进步是一首悲喜交加的进行曲”。克隆技术的发展会带给我们伦理、道德、法律方面的问题。正如目前科技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可是我们也不能悲观,应该看到希望,“要严肃地考虑”,“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三组:第三段承上启下,让材料的连接更流畅。四组:本节第一段和第二段交换位置更合理。因为第二段说明的是对自然界固有动物克隆的价值,而第一段说明的是对克隆动物再克隆的价值,这里应该遵循由自然界到人工科学界的顺序。第一段内容与第三段衔接更紧密,这两段都是在说明克隆的药理价值。当然,第一段、第二段交换位置后还要对一些概括句和过渡句做出修改和调整。师:大家分析得很好。事理说明文以介绍科学道理为主,一般按照事理的内在关系组织材料,尤其适用逻辑顺序来说明。奇妙的克隆就是因为主要采用了逻辑顺序来说明科学道理,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相推,事理表达得既明晰又通俗。(河北任丘市陵城中学 062551)奇妙的克隆案例二徐红霞师:准确简明是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品析说明文语言,就是看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事物的特征的。请各组同学在全文中找一找这样的词语、短语或句子。一组代表:“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叫克隆”这一句是克隆的定义。“来自一个祖先”和“无性繁殖”准确说明了克隆的两大本质特征,“凡”意思是“所有的”,把属于克隆范围的生命群体概括得非常明确。师:“下定义”是一种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说明的方法,其语句尤能体现说明文语句的准确性。“克隆”的定义在表述上非常科学、严密。二组代表1:“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一句中,“385天59代”和“10微米左右”这些数字非常准确。师:“385天59代”和“10微米左右”,前者是精确数字,后者是约数,它们的作用是否一样?二组代表2:一样。都具体、准确、严密地说明我国科学家克隆鲫鱼的试验历时长,过程复杂、艰难。三组代表1:“这种鲫鱼并没有经过雌、雄细胞的结合,仅仅是给卵细胞换了个囊胚细胞的核”一句里的“仅仅”很准确严密,“仅仅”表限制,强调了克隆鲫鱼培育技术与有性繁殖相比,特殊性是什么。三组代表2:“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完全像鲤鱼”中的“完全”这个修饰语很准确严密,说明二者外形非常像,但毕竟还有细微差别。四组代表1:“用什么办法能最有效、最方便地使这种羊扩大繁殖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克隆” 一句中的三个“最”字很准确。师:假如改成“用什么办法能有效、方便地使这种羊扩大繁殖呢?办法就是克隆”,表达效果有什么变化? 四组代表2:改动后就变成了使这种羊扩大繁殖的办法很多,克隆只是办法之一。原文的“最有效”“最方便”“最好”都表程度,强调在所有有效、方便的办法中克隆是最佳选择。师:为了增强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可以用精确或表估计的数字,可以用表范围或表程度的词语,也可以用修饰或限制性词语。这些大家分析得很到位。同学们,说明内容不同,语言表达也会不同,下面我们来品析另外一种说明效果的语言。请看苏州园林中的一个句子:“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它和我们刚才分析的句子相比是一种怎样的表达效果?生1:上面句子准确简明,是平实说明;这个句子非常形象传神,是生动说明。师:这个句子为什么会有如此生动的表达效果?生1: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比作“一幅好画”,生动形象,给人以美感。师:对。这里的“美感”是为了说明什么呢?生:是为了说明园里藤萝枝干的艺术美。师:是的。不同的说明对象,不同的说明内容,不同的说明目的,就要用平实或者生动这样不同的说明方式。那奇妙的克隆里有没有类似的生动形象的语句? 生2:有。开头写草莓的文字:“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 爬行”的匍匐茎”一句中的“爬行”一词,把静态的植物写得像人或动物一样,有动态美,生动形象。师:“克隆”是一个抽象概念,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从人们熟悉的植物、动物、细菌说起,把抽象深奥的“克隆”解释得简洁生动,又通俗易懂。同学们再看看,还有哪些语句也很生动形象?生1:“一只母羊就好比一座制药厂。”把“母羊”比作“制药厂”,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克隆羊的巨大药用价值。生2:“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一句,把“科技进步”比作“进行曲”,用“悲喜交集”形容科技进步的实质,准确生动地揭示了科技进步给人类的微妙感受。生3:“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中“相安无事”本指人与人之间彼此相处平安和睦,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这里用拟人修辞,赋予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以人的行为方式,生动、风趣。科学家真是把这些细胞核、卵细胞质视若珍宝。师:科学家还非常高兴,哪个词流露了这种感情?生4:“居然”,表示出乎意料,这个词感情色彩很浓,把试验人员的惊讶、喜悦之情写出来了。师:本节课中,我们主要品析了说明文的语言,沿着“品析什么怎样品析品析得怎么样”这一思路,分析了平实说明准确简明的特点,也体味到了生动性说明的形象传神。大家注意:准确性是说明语言的基本准则,是平实和生动说明的前提,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服从于准确性,是为准确这一说明文语言基本特点服务的。最后告诉大家,学习语言的根本方法就是:鉴赏与玩味。(河北沧州市第九中学 061000)奇妙的克隆案例三 刘春来环节一:课始激趣,寻找“兴趣点”。课前,学生熟读了课文。一上课,我便问学生:“如果一位生物学专家到我校做关于克隆技术的报告,而你对克隆又一无所知,你希望了解与克隆有关的哪些知识呢?请写在黑板上”。学生们劲头来了:“什么是克隆,怎样进行克隆,克隆有什么意义,我们离克隆有多远,克隆有哪些利与弊”大小20多个问题提了出来。(收集的过程)接着,我和学生对问题加以梳理,通过合并、筛选,最后有10个问题留在了黑板上。(筛选的过程)我说:“同学们默读课文,寻找答案并做上标记,要能够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述10个问题的答案。”(联系的过程)学生们踊跃发言,趣味盎然。之后我又问道:“谁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克隆的特征?”学生稍加思考,一起回答:“奇妙”。这样,学生们的兴趣点便着落在文眼“奇妙”一词上。(确定的过程)其步骤是:收集筛选联系确定。环节二:课中解趣,阐释“兴趣点”。本环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把握整篇文章的关键。我通过两个主要话题把“奇妙”这个兴趣点由浅入深地拓展开来。话题一:文中的哪些内容阐释了克隆的“奇妙” ?学生简单讨论后,回答:“文中的克隆是什么、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克隆羊多利、克隆技术造福人类这四个部分阐释了克隆的奇妙。”学生又通过具体实例的细节来说明克隆的奇妙所在。话题二:克隆技术的发展历史是一段奇妙的科学史。我和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1 “克隆是什么”一节中,作者把克隆技术表达得“奇妙”又“通俗”,为什么有这样的说明效果呢?几位学生回答:文章先从人们熟悉的现象写起:什么是“无性繁殖”。意在告诉读者克隆技术就源自我们身边的平常事物。然后进一步追溯“克隆”一词的来历。又从植物“克隆”写到动物的“克隆”,用孙悟空的例子来解释克隆现象。这样表达形象可感、通俗有趣。2克隆的发展史,是不是一段奇妙的科学史?生答:是的。克隆技术的“奇妙”表现在它的发展迅速与道路的艰辛并存。让人新奇的克隆鱼、克隆爪蟾、克隆羊的相继问世,“鱼类两栖类哺乳类”,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的克隆科技实验过程,本身就是一段奇妙之旅。3克隆技术的“奇妙”还表现在造福人类上,谁来具体说明?生答:作者是从三个方面来说明的。一是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二是克隆可以用来挽救濒危物种;三是在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这些都是很神奇的事。至此,从一个小小的兴趣点切入教学,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理顺清楚了。环节三:课末论趣,总结“兴趣点”。这个环节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讲解,进一步探讨“兴趣点”和文章主要内容的关系。我让学生再次观察黑板上的问题,问道:“为什么有些我们提出的问题课文没有说明,而有些课文说明的内容我们却没有想到?”学生们的思维再次被调动起来,通过热烈讨论,得出一致结论:说明文的学习和研究,就要把个人的“兴趣点”与说明文的文本特点结合起来,这样,才会更加准确、完整地确定说明文的内容。环节四:举一反三,活用“兴趣点”。学以致用很重要,为使学生更熟练地通过抓“兴趣点”来把握说明文内容的方法,我设计了如下的课下练习:研读本单元的生物入侵者、落日的幻觉等自读课文。文章题目文章“兴趣点”作者是如何阐释兴趣点的 (1)兴趣点对应的段落是: (2)作者是如何展开介绍的(河北沧州市第十四中学 061000)观点陈述说明文可以教什么?似乎比其它文体好确定些,其实不然。从目前大多学生厌学说明文, 教师厌教说明文,其教学园地荒芜杂生,可见一斑。究其原因:一是文本内容上大多艰涩难懂,尤其有些科技说明文,离师生认知水平和生活远,科学术语多,理解起来难;写法上单一少变,或过于浅显,一读见底;语言上也多枯燥乏味。二是教材的滞后、陈旧,不能及时将时代感强的新鲜的事物选入教材。如人类为何频“敲”月球门美国科学家“闭门造人”把玉米“穿”在身上教室里的奇妙科学等徘徊在教学门外。三是教师受传统儒学影响,缺乏对科技方面的兴趣,科技说明知识储备不足而又缺少再学习,造成教师的漠视,憷头、力不从心;还有的教师缺乏认识,觉得简单没什么可教。四是教学目标、内容及方法存有偏颇,没有扣体,更没有入体。如对说明文习惯从文学角度进行教学,却不习惯进行理性的解读,把说明文上成不伦不类的文学课或常识课。然而,发展的时代和社会需要说明文,渴求知识学问的学生需要说明文,它是学生认识世界、扩大视野、增长知识的大好领域。说明文教学无论是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学生现实及将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影响,都有其它文体不可替代的语文教育意义和价值,是绝不可以忽视怠慢的。因此,对说明文教学的认识及说明文教学已到了“非改变不可的地步”。那么,说明文应该教什么?我认为:说明文阅读教学应该以让学生读得明白、读得有趣、读得有效为宗旨。叶圣陶先生早在30年代就明确指出“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而议论文却以说服他人为成功。”显然,“说明白了”是说明文文体的知识性客观性的特质所需要的。既然,说明文的文体本质特性决定了它应该“说得明白”,那么,教学说明文,阅读说明文就自然得需要“教得明白”“读得明白”了。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读出什么来才算“明白”了呢?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阅读评价中明确指出“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其实这主要是对说明文阅读而言的。(即将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明确提出:“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文学作品的阅读重在分析人物形象和领会作者的情感。说明文中的主要信息指什么呢?指的是说明对象,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即介绍给读者的“知识”。这是说明文的内容精髓。但目前学生常常是读不出来,读不懂,读不准确。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阅读要求中还明确提出“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是说明文的思想精髓。但目前的说明文教学对此往往忽略,教师大多无此“科学意识”,成为说明文教学的盲区。这里的“捕捉(获取)信息和领会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能力”应该是说明文教学的总体目标。那么,在说明文教学中,如何选取教学内容,才能使教学实现以上目标?才能让学生“读得明白”“读得有趣”“读得有效”呢?下面,结合奇妙的克隆的三个案例来探讨。案例一,旨在领会逻辑顺序。说明顺序是说明文的要点之一,是教学的重点,而逻辑顺序还是其中的难点,但是以往不少教学对此有的稀里糊涂,混乱不清,学生理不出头绪;有的过于肤浅,犹如蜻蜓点水,成为薄弱点。该案例则紧紧扭住了事理说明文运用逻辑顺序的这一显著文体特点和文本用四个小标题按逻辑顺序结构文章的个性特点,也紧紧扣住了学生对该顺序“知之偏少,亟待改变”的学习需求。案例结合文本内容,对由抽象到具体,由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由性能到功能的逻辑顺序进行了具体解析,并且讨论归结了其作用。这远比目前不少教学仅浅尝辄止在逻辑顺序这一抽象概念上具体得多深刻得多。更可贵的是将小标题的位置与能否调序作为研读切入口,增加了阅读的思维含量。其实,这是说明顺序的教学与信息提取能力的有机结合,随着文本顺序的厘清,文章承载的“克隆”方面的诸多信息自然而然地被学生具体获取,学生既“明白”了有关克隆的内容,还“明白”了本文内容虽然抽象难懂,但由于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则变得富有条理性和清楚性。不过,如果在课尾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让学生质疑问难:本文的四个小标题果真是唯一的位置顺序吗?文章假如一上来先介绍“克隆绵羊多利”,会吸引读者,激发阅读情趣和探求精神。进一步研讨明确,这是由现象到本质或由结果到原因的逻辑顺序。学生的深入、个性、批判和创新阅读品质则得以培养,学生对此篇说明文的兴趣将会大增。如果联系之前所学大自然的语言介绍决定物候的因素是按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苏州园林介绍园林建筑是按由总到分的逻辑顺序,进而引领学生认识有些说明文可能按个别与一般、具体与概括等事理关系安排逻辑顺序,就会由篇知类,举一反三。此外,也可读写结合,以“写”促“读”,如学习本文运用小标题按逻辑顺序安排文章材料的方法,以“ 的 ”为文题列写作提纲。试想:如果增加上述训练,逻辑顺序这一教学内容是不是将在范围与程度上得到更有力的落实?可见,选取教学内容要考虑到全面性和最优化。案例二,重在品析说明文的语言。通过对选文中确数与概数、表范围与程度、修饰与限制、下定义等词句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分析、玩味,学生从具体言语中获取了说明的信息,领会了说明语言准确的文体特性,懂得了阅读说明文也要走进文本语言中去的道理。可见,说明文教学也需要咬文嚼字,重语感,品语言。但是却忽略了指导学生对文章具体言语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这一文体思想内涵的领会。如 “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等语句中的数字,是不是体现了科学家们的“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又如“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中三个“越”字是不是准确地揭示了“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体现了作者发展、辩证地认识事物的科学思想方法?这正是因教师缺少“科学意识”造成教学不扣体,使学生不入体,不晓此理。该案例还忽略了对文章“那么异种鱼换核能否得到新的杂种鱼呢?我国科学家首先提出了这个问题,也首先解决了这个问题”一句中两个“首先”的品读,从这一表次序的词语准确运用中可体味出作者那深深的爱国情和浓浓的自豪感。其实,说明文同其它文体一样也体现着作者的情感态度,是读者理解文本所不可或缺的。另外,研讨语言也要注重引领学生质疑解惑:如最后小标题“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以偏概全,因为本节还写了“克隆的问题”。这表明:“说明文的好坏在乎所发现、所理解的道理准确不准确。”要引领学生将不准确的地方读出来,并弄“明白”。由此可见,选取教学内容还要考虑到兼顾性、人文性和探究性。案例三,巧抓“兴趣点”的教学,对如何激发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情趣做了有益的探索。教师根据学生对课文最关心、最想了解的问题有心理期待,结合文本内容,引领学生找到与教学内容的联结点“克隆究竟奇妙在何处”作为“兴趣点”来具体解读文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此案例,可以说给说明文教学迎面吹来清新的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一旦拿到了读书的金钥匙,那么阅读之门容易开启。由此可见,趣学趣教,讲究学法,对学生能力的形成,对走出说明文教学的低迷,是不是更有意义?此案例如果引领学生将文末文字“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作为“克隆”的“奇”进行深入研读、拓展研读,读到言语之中和言语之外去。可让学生设想:克隆了人会有怎样的伦理、道德和法律问题出现?可让学生搜集目前最前沿的克隆水平及出现克隆技术以来引发的“事件”,来印证并辩证地研讨此处文字,既挖掘了文本的“空白”, 又弥补了文本的时代局限性。这样,学生们的兴趣是不是会更浓?“兴趣点”是不是会更大?研读是不是会更深入?另外,阐释兴趣点中如果结合文字内容辅以克隆的实验、成果的相关资料图片媒示,则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直观,更能激发学生的情趣,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可见,选取教学内容还要考虑到其趣味性和教学资源的利用。此外,联系说明文教学的一些现状,认为在内容教学上有两种倾向令人担忧:其一,以积累科学知识为目标,过多地倚重内容,纠结知识,纠缠术语,如有些教师教学奇妙的克隆,机械地依次寻找四个小标题的内容,甚至充斥繁杂的关于克隆的知识和发展的课件,把说明文阅读课上成了科学课。王尚文教授说:“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是言语形式”“启发引导学生感知、体验作品的言语形式,这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这种缺乏文本言语品读,文体知识构建的教学,是非语文化的、无语文味的,可以说“肥了他人的田,却荒了自己的园”,有悖于语文学科的教学本质和根本任务。其二,以学习说明文文体知识为唯一目标,片面地注重文体知识的共性,却忽视了“这一篇”文体知识的个性,也忽视了文本知识的理解对文体知识学习的作用。在文本阅读教学上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结果对文本知识囫囵吞枣,甚至错误地认知;对“这一篇”文本的文体个性挖掘不够,学篇归类也不够。由此可见,说明文教学内容的确定,还要避免以上两种极端,要有纠偏性,要尊重学科的“本体性”。 总而言之,确定说明文教学内容,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总体上依据“课标”。教师需要有“课标意识”,课标是课程的总纲,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获取主要信息”和“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